經典翻譯文學展
因為生活充滿OOXX,所以需要「樂觀商數」的心理學:多比效應×習得性失助×積極體驗,現在起提升「樂商」,哪怕沒有贏在智商跟情商!

因為生活充滿OOXX,所以需要「樂觀商數」的心理學:多比效應×習得性失助×積極體驗,現在起提升「樂商」,哪怕沒有贏在智商跟情商!

  • 定價:475
  • 優惠價:942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整形會改變一個人的笑點高低?專家:影響持續一輩子!
人們傾向在說謊之後漱口、做完壞事去洗手?道德情緒影響行為!
 
正向心理學×積極潛能×教育實踐
這不是在書店中氾濫的心理學屁話書,
這是一本看得懂的、正經的心理學!
 
  【多比效應】:你我也許都曾經「多比」過!
  心理學家怎麼看待可愛的家庭小精靈多比?竟能扯上行為研究!
  《哈利波特》中的家庭小精靈多比曾多次幫助哈利、想拯救哈利性命,
  甚至會在違背主人(馬份家)的意願幫助哈利後,因心裡內疚而自我懲罰,
  心理學上把這種不感恩而導致內疚心理並自我懲罰的現象叫作「多比效應」!
  並且有個前提:只有當對他人的傷害不可能修復的情況下,這種內疚才會自我懲罰,
  若傷害可以修復,通常不會伴隨自我懲罰的結果,
  也就是說,如果多比給哈利的幫助造成對馬份不可逆的傷害,多比效應才會成立!
 
  【道德/行為】:你以為洗手就能洗掉罪惡感?
  人類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將充滿欲望(色慾、貪婪)視為低劣庸俗的品格,
  而內斂、克制欲望通常被視為品德高尚,或與純潔等特質聯想在一起,
  研究指出,不道德的情緒體驗會讓人傾向於保持身體潔淨,因此有更多清潔的行為,
  什麼意思?也就是說,研究發現人在說了謊之後偏愛漱口,做了壞事之後更喜歡洗手!
  
  【快樂閾限】:現在別說這個人笑點好高了,要說快樂閾限好高!
  你是笑點很高、很難逗笑的人,還是笑點超低、什麼都覺得好笑的人?
  笑點高低意味著一個人的快樂感受力,笑點越高越不容易開心起來,
  但你相信嗎?「整容」跟「噪音」竟然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笑點高低?
  噪音會對大腦中主管快樂的神經造成影響,長期處在噪音環境中甚至導致萎縮;
  而整容對於一個人快樂感受力的提升可以持續一輩子,不敢相信!
  另外,失去伴侶或失業這兩種情況對一個人的快樂感受力的損害至少要5~8年才能恢復!
  
本書特色
 
  本書提出「樂商」的概念,以心理學的科學角度來探討一種全新的心理能力商數,有別於以往對於提高智商與情商的認知,作者援引正向心理學之父塞里格曼的論點來闡述「樂商(OQ)」,也稱為樂觀商數,從眾多實驗中佐證心理對於個體行為及個性塑造、生命歷程的影響,以及與潛能激發、積極心態之間的關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任俊
 
  心理學博士,任教於師範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正向心理學及其應用,曾在國際的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應小萍
 
  心理學博士、社會心理學研究員,並於社會心理學研究所擔任教授,近年來從社會角度關注大事件對民眾社會心理的影響。
 

目錄

序言 Preface

第一章 習得性失助—傷了心也傷了幸福
第一節 習得性失助的由來
第二節 人有習得性失助嗎?
第三節 怎樣消除和預防習得性失助?

第二章 正向心理學—尋找失落的幸福
第一節 從習得性失助到正向心理學
第二節 正向心理學形成過程中的幾個重要事件
第三節 賽里格曼的主要生活經歷
第四節 關於正向心理學的幾個爭論

第三章 樂商是一種可培養的能力
第一節 習得性失助真的可怕嗎?
第二節 人應該提高自己的樂商
第三節 樂商是一種解釋風格

第四章 做一個高樂商的人
第一節 怎樣提高人們的樂商?
第二節 關於人的改變
第三節 改變自己不快樂的技術
第四節 讓憂鬱孩子變快樂的實踐

第五章 樂商的核心內涵—積極特質
第一節 樂商的具體內涵—24種積極力量
第二節 運用積極力量來改變生活
第三節 道德情緒體驗與積極力量

第六章 積極情緒與心理資源
第一節 關於積極情緒
第二節 心理資源和積極情緒
第三節 心理資源與情緒變化最近發展區

第七章 運動與心理健康
第一節 運動頻率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第二節 運動方式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嗎?
第三節 運動的快樂密碼:自我調節控制
 

序言 Preface
 
  在加拿大學者基思・斯塔諾威克(Keith E. Stanovich)《對「偽心理學」說不》(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一書中,他認為現在的書店主要擺放了三類心理學書籍:第一類是一些心理學名家的經典名著,特別是佛洛伊德、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史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埃里希・弗羅姆(Erich Fromm)、榮格、愛利克・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馬斯洛等人早期的作品;第二類是偽科學心理學,主要研究一些特異現象,特別是研究氣功、超常感知能力等;第三類是心理學自助讀物,包括勵志、開發潛能、猜測他人心理、減肥、提高性生活品質等內容,還涉及一些所謂解決某些重大問題的特殊療法等。
 
  對於第一類書,除了研究心理學史,這些經典其實已經和現代心理學關係不大,並且對提升現代人的心理學研究沒有什麼作用。第二類書大多是臆造或子虛烏有,它們披上心理學的外衣只是為了使自己獲得合法性和科學性。第三類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正的心理學研究,它們大多是把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個人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另一種則是噱頭,主要是為了賺錢,比如養身、養性,或「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等。
 
  由此,我想寫一本有關快樂或幸福的真正的心理學研究的書,即把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科學心理學在快樂幸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這裡有兩層意思:
 
  第一,展現科學心理學的特點(或科學心理學的簡化標準)。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所有的結論,都可以用實驗來證明,而不是用例子來說明,再多的例子也比不上一個實驗的證明力。真正的科學心理學所提出的結論是在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下能被證明的,它們中的絕大多數應該是能被重複的(或接近重複,即趨勢一致或大致相近)。回首這近30萬字,我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做的,所以感覺每個字都飽含辛苦。
 
  第二,讓更多的人讀得懂。這意味著本書中的一些專業術語會被生活化地表達,同時簡化一些概念之間的嚴格區別,類似於把「很多蘿蔔的組合」寫成「一堆蘿蔔」。書寫出來是讓人讀的,而不是讓人放在書架上的,作者必須花心力在書的內容上,寫出一些讓人看了心動的文字。如果很厚的一本書,只剩下封面或標題有自己的特色,那這樣的書還是不寫為好。
 
  本書提出「樂商」這個概念,是因為在今天這個以幸福為主題的社會,每個人都想獲得快樂或幸福,但快樂或幸福又是極具個性化的。我希望能用樂商這個概念把這些分散在每個人身上的快樂或幸福整合起來,從而找到一條提高快樂或幸福的有效途徑。
 
  記得多年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羅斯福家中遭竊了,丟失了很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看了之後,寫給朋友一封回信。他是這麼說的:「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生活。因為,第一,賊偷走的是我的東西,而沒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走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這則小故事意味著對待同一生活事件(尤其是負面事件)人們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態度,那人們為什麼不對它持一種樂觀態度呢?!
 
  當別人悲觀失望,對生活失去熱情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告訴他們:「要樂觀,要積極,要相信明天會更好……」可是,當事情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時,我們原先拿來勸解別人的道理似乎就沒那麼管用了,這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真正理解樂觀的內涵,或許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如何將樂觀轉化為一種戰勝生活挫敗的武器,更或許是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是樂觀的人,而這些實際上都是影響樂商的因素。
 
  樂商是一個心理學原理和機制層面的概念,它支撐了人快樂或幸福的大廈。有些人看了很多的書,深諳一些生活經驗,但這些人生真理往往最終成了他們的負擔,因為這些書在多數情況下習慣於用事後成功或所謂的幸福作為誘餌,來抹殺原理或機制上的荒謬,這樣按圖索驥肯定找不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事實上,人們經常在歡笑過後覺得空虛,寒暄和關愛他人之後覺得失落,而自己並不喜歡的活動卻意外地帶來了喜悅。所以任何行為的塑造或學習都需要原理或機制層面的支持。
 
  今天人們所處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社會政治不斷革新,由此而帶來的一系列不穩定和不可控因素可能使許多人感到有些茫然無措,似乎對生活缺乏控制感,再加上新聞報紙上頻頻報導的各種負面事件使人們更加悲觀。如果人們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得不到調整和疏導,那麼任何細小的生活事件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從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E. P. 塞里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大力倡導積極心理學運動以來,大家逐漸意識到,除了研究心理問題之外,發掘人的潛力、培養人的積極力量也是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而這就涉及提高人的樂商。
 
  樂商除了要積極應對消極生活事件之外,還包括擴建人已有的積極體驗。當一個人面對快樂事件時,如何讓這種快樂延長得更久?積極心理學認為,人要學會好好品味積極事件,所以品味積極事件的技術也是樂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樂商還包括影響他人變樂觀的能力,高樂商的人不僅能利用各種技術或辦法來有效提高自己的快樂,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周圍人的快樂。本書正是基於樂商的這三個層面的內涵,從介紹什麼是習得性失助到引導人們怎樣發掘自身的積極力量,利用自己的心理資源去樂觀地生活,最終學會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人。我期望將單調晦澀的理論以一個個生動而又不失科學嚴謹的生活事例呈現給讀者,期望讀者在輕鬆閱讀之餘又獲得一些啟發。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可以算是一本學術著作,也可以算是一本科普讀物,它沒有傳統教科書那麼濃重的「說教」色彩,而是在故事和真實生活事件中,讓我們學會提高自己的樂商。在當下,提高樂商對於大眾以及傳統教育來說,具有「補課」的效用,同時對於提升民眾的幸福感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任俊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5738
  • 規格:平裝 / 366頁 / 17 x 23 x 1.8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習得性失助──傷了心也傷了幸福
 
曾經,電視臺推出了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一句「你幸福嗎?」讓無數人的人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品質。採訪對象大多是基層民眾,面對電視鏡頭,許多人認為自己很幸福,我們且不去質疑這一結果的真實性,因為幸福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指數,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或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多數人可能真的比過去更幸福了。
 
但不管如何,絕大多數人的幸福還很不夠,提升空間還相當大。那為什麼許多人會不幸福呢?現在的流行媒體和雜誌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探討,如「金錢和幸福之間的關係」、「社會文化特點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各種人口統計學變量和幸福之間的關係」、「地理環境與幸福之間的關係」、「身體健康與幸福之間的關係」、「婚姻狀況與幸福之間的關係」、「人際交往與幸福之間的關係」等。但在這些問題的探討上,有一個因素或許被遺忘了,那就是人的心態,特別是習得性失助心態對人的幸福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所以,如果想破除這一因素對人幸福的影響,人們首先就要從根本上了解習得性失助心態的特點和形成機制。
 
第一節   習得性失助的由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習得性失助這一概念,還是先看一個心理學史上有關學習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的創始人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是一個科學心理學天才,他除了擅長用小雞來研究學習之外,也擅長用貓來研究學習。他曾經設計了一個迷箱(如圖1.1所示),專門用實驗來研究什麼是學習。桑代克把一隻餓了一天的貓放進這個迷箱,迷箱外面用貓最愛吃的魚來引誘它,然後觀察貓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從迷箱裡面出來。桑代克設計的迷箱很巧妙,它的底部有一塊踏板,如果餓貓能踩到這塊踏板,迷箱的門就會被打開,餓貓就能逃出迷箱而吃到外面的魚。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