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華嚴心詮:原人論考釋 (二版)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原人論》是一部大格局、大架構的佛學導論。
聖嚴法師的考釋,每每會提出對於論主的親切感受,
並與今日的佛教所需而做詮釋。

  《華嚴經》在大乘佛教發展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書中所提出的「十方成佛」及「修行十地」的理論,對佛教思想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原人論》作者圭峰宗密,少通儒書,但儒學智識並不能滿足他對宇宙根本問題的追求,因緣際會過禪門、入華嚴,最終達到「外境內心,豁然無隔」之境。

  《原人論》是圭峰宗密晚期以圓融無礙思想,會通各家學說之作。藉由探究萬物之靈的人類從何而來,逐一析判儒、道、釋各家論點之偏執,指出直顯如來真性的一乘顯性教方為圓滿之真理,並進而會通本末,臻至三教圓融之境地。

  聖嚴法師旁徵博引古哲先智各家立論,並透過層次分明的註解,深入析解這些概念形成的脈絡以及根本義理,是現代修行者在回歸自性本源的路上,一個清晰而必備的指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錄

自序

【前編】
緒論
第一章 華嚴學
一、《華嚴經》的傳譯
二、《華嚴經》的內容
三、《十地經》與《十地論》
四、華嚴宗的先驅
第二章 華嚴宗
一、初祖杜順──神異禪者
二、二祖智儼──精通梵漢
三、三祖法藏──集大成者
四、四祖澄觀──疑點特點
五、五祖宗密──禪教一致

【本編】
《原人論》考釋
釋題
第一章 序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二章 斥迷執──評析習儒道者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三章 斥偏淺──評析習佛不了義教者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一節 人天教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二節 小乘教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三節 大乘法相教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四節 大乘破相教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四章 直顯真源──佛了義實教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第五章 會通本末──會前所斥,同歸一源,皆為正義
原文與語體對照
考釋條目
附錄
附錄一 《原人論》
附錄二 《原人論》語體譯
 

自序

  在現在的佛教學者之中,有三位教授是研究宗密的專家,他們都是我多年的朋友,那便是旅居加拿大的冉雲華,前幾年(西元二○○一年)才過世的日本東京大學鎌田茂雄,以及美國的彼德.格雷戈里(Prof. Peter Gregory),第三位所寫的博士論文就是《原人論》研究。他們每次跟我見面,多多少少都會向我提起圭峰宗密。而且,凡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特別是研究中國禪宗史的著作,不會有人不去引用宗密的著作。

  宗密思想,對於近一千二百年以來的東亞佛教,影響極為深遠,不僅中國,也影響了韓國的高麗佛教及李朝佛教,還有日本的鎌倉佛教。

  在中國,對於宗密提倡三教融合論的《原人論》,雖然研究弘傳的人不多,但在論主的五教判之中,納入人天教,並收攝儒、道二教,影響卻極深遠,乃至到了二十世紀的太虛大師,將佛法判為五乘三等︰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於五乘中,皆以人天乘為基礎;太虛大師所說「人成佛即成」之思想,亦以此為著眼點,似乎即是受到《原人論》五教判的影響,這不也就是我們提倡人間佛教及人間淨土的先驅嗎?

  由於我有三位研究宗密的學者朋友,當我寫完一系列明末佛教的研究之後,為使漢傳佛教的現代化和普及化,也打算從事宗密的研究,因他研究佛學,深入義海,撰著不輟,動機都在希望當時的教內外學者們,正確而全盤地認識佛教,不要由於誤解而互相毀誹。他不僅主張佛教是整體的,也主張外教是可以會通佛教的。只要調理得法,層次分明,各盡其分,各得其所,前前可會後後,後後可通前前,這是《原人論》依據《大乘起信論》之理論架構,所提出的主張。

  我雖淺聞寡學,無法與宗密相提並論,唯我一生的閱讀撰著和講述,所秉態度,亦非僅為學問而學問,或者僅為研究而研究。若無實用,我便無暇去做,若有實用需求,雖無先例可循,我亦會依據正確的佛法知見,假立平易近人的名相。縱有迂學守墨之徒,譏我少學無知,我亦不會介意。我從宗密諸書之中,在這方面,也得到不少鼓舞。

  我雖未曾公開講解過《原人論》,但在我的行囊中,卻常攜帶著這一卷短論,總以為隨時可以拿出來講說,拿出來註釋,結果一者由於事多體弱,心力不濟,二者由於此論的文字雖僅四千九百字左右,內容則涉及儒、道、釋三大主流的哲學思想。論主精通儒、道二教,足與當時的大儒匹敵,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故其所論,都是儒、道二教的癢處、痛處。

  論主尤其是一位熟讀印度大乘諸派論書,貫通大、小三乘,綜理性、相二宗的大師,對於般若中觀、唯識瑜伽、佛性如來藏,以及毘尼律藏,幾乎無所不精,堪稱為博通內外諸家的三藏法師。因此,我就遲遲不敢貿然下筆了。但是,應該要做,必須有人來做的事,卻少有人做,怎麼辦呢?

  如今,我已是七十六歲高齡的老僧,雖仍自知力猶未逮,但若再不動筆,恐怕已經沒有機緣了。因為此論是站在漢傳佛教的立足點上,統攝諸宗,融合內外,有其消融性及包容性的示範功能。今後的世界佛教趨勢,必定要從消融性及包容性的視角,來完成回歸佛陀本懷的整體性。

  於是,我在撰著本書的考釋之中,每每會提出我對於論主的親切感受,並與今日的佛教所需而做詮釋。例如我對印順長老(西元一九○六─二○○五年)所判的印度大乘三系之說,在服膺感戴之餘,也有自己的看法;對於《原人論》會通了唯識唯心之見,除了欽服讚歎,亦持有不同的想法。目的是為緬懷釋尊化世的悲心,是為誘導諸種根性的眾生,離生死煩惱的苦海,而登無生無滅的彼岸。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視角,古人與今人,大家都是為了佛教普及人間而擔負了共同的任務。

  《原人論》是一部大格局、大架構的佛學導論,論主撰寫它的目的,是對儒道二家、佛教的人天善法、小乘法、大乘的法相宗、中觀學派,一一評論,逐層引導,最後攝歸於直顯一乘的佛性如來藏;乃是會通世間出世間的各派宗教、各派哲學、各派佛教的差異點,而成其一家之說。我的任務,是將內外大小的各家觀點,中觀、瑜伽、如來藏三系的思想脈絡,一一查出原委,一一予以貫通,一一釐清其思想史的軌跡,一一還歸其功能作用,一一導歸於佛陀的本懷。

  至於如何閱讀這一冊考釋?我的建議是,可以順著緒論、本編,依次閱讀,也可以先看語體譯文,再看分段標點的《原人論》文本,對照著看,大概已可明瞭全論的文義。然後逐章逐節分別閱覽總計九十七條的考釋,這是我花費時間和心力較多的部分,除了對於名相語句的解釋,主要是考察其出典、申論其義理、照顧其前後文義,反覆指出《原人論》的宗旨所在。故在全書之中,有些文獻資料,及特定的法相名詞,被我一用再用,用意亦在於此。回過頭來,再看本書的緒論,以明《華嚴經》及華嚴宗的思想脈絡和傳流過程。

  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關《原人論》的文獻不多,《全唐文》卷七四三收有裴休的〈華嚴原人論序〉;《卍續藏》中則見到三種︰宋朝的淨源述《華嚴原人論發微錄》三卷,元朝的圓覺述《華嚴原人論解》三卷,以及明朝的楊嘉祚依圓覺《解》刪合成為《華嚴原人論合解》二卷。另有明末永曆年間的宜道,撰有《原人(論)發微錄訓蒙記》四卷,現存於日本的大正、大谷、龍谷諸大學。

  依據日本《佛書解說大辭典》所載,中、日兩國撰述的《原人論》註釋科判,達五十一目;近人鎌田茂雄以日本現代語寫的《原人論》譯註之介紹,在日本,自萬治四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迄大正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之間,刊印的《原人論》註釋書,包括中國人的七種在內,共有二十三種。特別是明治十年至四十三年(西元一八七七─一九一○年)之間,講解的人最多,也許是在明治天皇推行維新,實施神佛分離及廢佛毀釋的政策之後,佛教徒們在危機感的驅使下,便重視《原人論》,因為這部書富有會通內外、融合萬流的功能罷!若以中國與之相比較,有清一代迄於目前為止的三百五十年間,尚無有人認真討論過《原人論》。不過在近數十年間,中國人中也有幾位研究華嚴的學者,是哪些人呢?可以從陳英善博士著《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的附錄參考書目中,獲得大致的訊息。

  本書為何又名為「華嚴心詮」?因為《華嚴經》及華嚴學,都是圍繞著佛心、眾生心的主題,說明如何是「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為何眾生還是眾生、諸佛已是諸佛?為什麼《華嚴經》要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為何又說「三界虛妄,但是心作」?又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而《原人論》所特別倚重的《起信論》,則明言以一心開出真如及生滅之二門,如何使得眾生由生滅門而回歸真如門?此心究竟是有是空?是真常是實空?便是本書要討論的。

  現在此書,是我於非常忙碌的時日之中,一頁半頁地寫出來的,其間又分為兩次,都是穿梭臺北,停留在紐約之時,初次是二○○四年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下旬,再次是二○○五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下旬,於主持四個為期各十天的禪修及兼顧城內城外的弘講、處理臺灣傳真文件等法務、事務之餘,寫寫停停,到今天為止,總算完成了初稿。老眼昏花,手腳痠軟,單是搬書翻書,已經很累,所以啟請來賢,若發現疏漏失誤之處,惠予指正。同時也要在此謝謝姚果莊的電腦打字,果徹的校讀,以及法鼓文化果毅等編輯群的協助出版。

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聖嚴序於紐約象岡道場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45016
  • 叢書系列:現代經典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5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書摘1 釋題
 
「原人」一詞,非出於佛典,「論」則普見於佛教及世間著述,例如論文的論述、論書的論究。
 
「原」字在此處,是探索、窮究、考察的意思,典出於《易經.繫辭》有云:「原始反終。」疏云:「原窮事物之初始。」例如《呂氏春秋》有〈原亂〉,《淮南子》有〈原道〉。原字也有源泉之頭,以及萬物之本的意思,例如《漢書.董仲舒傳》有云:「道之大原出於天。」在《孟子.盡心篇》則有「一鄉皆稱原人焉」句,朱熹註云:「原,亦謹厚之稱。」而在本文的「原人」,則意謂探究宇宙人生之根本。
 
不過,在中唐時代,有一位以排斥佛、老二教著稱的大文豪韓愈(西元七六八─八二四年),乃與本論的作者圭峰宗密(西元七八○─八四一年),生於同一個時代而略長圭峰宗密十二歲,則頗值得注意。因為韓愈寫的論文之中,以「原」為篇名的,至少有〈原道〉、〈原性〉、〈原人〉、〈原毀〉、〈原鬼〉等五篇。〈原道〉中以經濟及社會觀點排斥佛、老。〈原性〉主張人性有三品,上品全是善,中品可引導而使上下,下品全是惡;人性不是生而皆善、不是生而皆惡,也不是生而善惡混。〈原人〉是以天、地、人的三分法,論述他的宇宙觀:
 
形於上者謂之天,形於下者謂之地,命於其兩間者謂之人。形於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於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於其兩間,夷狄禽獸皆人也。(中略)
 
天道亂,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亂,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道亂,而夷狄禽獸不得其情。
 
圭峰宗密寫《原人論》的〈序〉中,即舉出天、地、人的三才,並以人為最靈的論點。三才的出典是《易經.繫辭》,卻為韓愈所用,亦為宗密所引,便不難看出其間的先後因果關係了。也就是說,因為韓愈排斥佛、老的迷信消極,宗密的《原人論》則破除儒、道二教的迷執,目的是為收攬儒、道二教而會歸佛教,所以也大量採用了儒、道二教的名詞,乃至論文的篇名,也儒化了。這正是佛教教化世俗的權巧手法:先使自己同於彼,再轉彼方向於己。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大耕老師解盤改運實錄!只要改變命盤上幾個條件,便可能迎來全然不同的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