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傳播學是一門研究傳播與交流過程的學科,從這一概念延伸開來,其包含的意義是非常廣泛的。無論是個體傳播者間的訊息交流,還是通訊、媒介方面的內容,都屬於傳播學研究的範圍。
從古代的飛鴿傳書、烽火狼煙,到現代的無線電話、網際網路,人類的通信方式一直在改變,但傳播的本質屬性卻沒有變化。通信技術的發展擴展了傳播學研究的理論和內容,此前人們在研究傳播效果時,所立足的基礎是報刊和電視媒介,而現在再來研究傳播,網際網路和行動裝置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研究對象。
傳播的過程從人類誕生之初便已有之,原始社會的人們可以借助肢體、語言和眼神來交流訊息,伴隨著語言符號的出現,傳播的具體形式也隨之發生改變。而傳播正式成為一門學科,則是從20世紀的美國開始的。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傳播學正式成為一門新的學科。
由於傳播是人的一種基本社會功能,所以那些研究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學科,都或多或少地與傳播學存在一定的關聯。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那些鼎鼎大名的社會學家在傳播學領域也建樹非凡,許多心理學研究者對傳播學領域的受眾研究也樂此不疲。
這樣看來,傳播學似乎處在一個多種學科的交叉點上,各種學科的理論都可以為傳播學所用。在此基礎上,在眾多理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傳播學也產生了許多自身獨有的理論,這些理論豐富並完善了傳播學的學科體系,使傳播學成為其他社會學科無法替代的存在。
傳播學理論和傳播學的理論研究者正是我們在這本書中要重點介紹的內容。作為一本傳播學入門圖書,在內容架構上,我們立足於理論介紹的寬度和廣度,而在理論深度上進行了一些取捨。傳播學主要對大眾傳播、組織傳播、人際傳播等內容進行研究,不同的理論研究者對這些內容有不同的闡述,在本書中,我們所呈現的就是傳播學大師們的理論內容。
在內容呈現形式上,我們選擇讓大師們「自己來說」,在闡述自己理論的同時,大師們還會結合當前社會現實進行例證分析。這種例證和理論的結合會讓每一節課變得更為有趣,也可以讓讀者更好地將傳播學理論與現實事件相連繫。理論學習的目的是指導實踐,這也是本書寫作的初衷之一。
想要用一本書將傳播學所有重要理論囊括其中並解釋透徹,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主要選取了十六位大師,並節選了他們的一些代表性理論。為了滿足讀者獲取更多傳播學理論的需要,在每位大師的課程中,都會有相應的內容介紹,讀者可以透過介紹了解大師們所講述的具體理論,從而進一步了解大師們的完整理論架構。
當然,將這些大師們的理論精華融匯在一本書中,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講述給讀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寫作過程中,由於作者個人能力所限,可能會存在一些疏忽和錯誤,希望讀者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