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繪本展
藝術松NO.4:替身

藝術松NO.4:替身

ARThon NO.4 Avatar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專刊聚焦於「替身」(Avatar)此一命題在各媒介中的運用,以歷史視角與當前興盛的「動作捕捉技術」作為起點,從多元視角探索「替身」在哲學思辯,以及電影、動漫、遊戲、虛擬實境等創作領域的應用。透過科技創造「替身」,使得我們能夠投射自我意識到完全不同的生物(數位)形態中。本書重新梳理相關研究成果、實踐案例和論述觀點,探討替身的設計原則、角色建構和情感傳達,深究其在叙事和角色互動面向的多元案例和實踐,並引薦國內外替身案例,包含動漫、表演藝術、聲音、AI文字領域等,探討「替身」在當前數位文化中的諸多議題。
 

目錄

發刊詞 |黃文浩
專題序
關於「替身」的多重書寫|邱誌勇
專題文章
從偶的替身性到化身的主體性|邱誌勇
邁向虛擬╱機器替身:怎樣才算「活著」?|曹家榮
世界的虛擬化與虛擬分身|王柏偉
日本動漫文化之替身案例:《JoJo的奇妙冒險》|李世暉
譯態之愛:VTuber與在地社群的連結|沈克諭
數位操偶術─漫談虛擬化身的動作演繹|許允聖
自然語言,太自然的語言—正確運算的庸見社會建構中|張賜福
替身寫手:AI與人類的創作交錯|施登騰
關鍵字
雙重湧現|林欣怡
身體/認識論/本體論|許夢芸
軟體/硬體/濕體|黃意晴
控制論/熵|邱誌勇
藝術家專訪
替身出道與數位閾境:《出發吧!楊桃!》訪談
跨次元的分身-虛擬替身的發展與應用
國際視窗
「替身」的新想像|許夢芸
作者簡介

 
 

發刊詞

文/黃文浩(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從遠古時代的神話傳說到現代科技的革新,人類一直尋求著超越自我、突破現實的方式。而在這個數位時代,一項技術的崛起正在重新定義我們對於虛擬世界和角色扮演的理解。

  數位藝術基金會持續不斷為當代數位科技歸納整合相關資訊,自2020年開始,開啟《藝術松ARThon》年刊系列,今年2023年藝術松第四號我們以「替身」(Avatar)為主題,用當前興盛的「動作捕捉技術」作為起點,從多個角度探索「替身」概念及其在電影、動漫、遊戲、虛擬現實、藝術創作及哲學思考等領域的應用。

  我們進入了一個虛擬星球,透過科技創造「替身」,使得我們能夠投射自我意識到完全不同的生物(數位)形態中。這種身體的轉換並非單純的遊戲,而是一種能夠實現夢想、探索極限的途徑。這期專刊旨在探索動作捕捉技術與虛擬角色的交匯點,將身體(肉身)動作轉化為虛擬世界中的角色行為,揭示這一技術背後的無限可能。

  本次邀請到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邱誌勇教授擔任責任總編輯,邀集彙整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創作者的撰稿,提供讀者關於替身概念、動作捕捉技術和相關應用的全面知識。在虛擬世界中,我們可以化身想成為的任何形態,擁有不同的身體和能力。這種轉變不僅給予了我們無限的可能性,同時也引發對於身份認同、自我定位和觀眾體驗的深層思考。

  在此由衷地感謝參與本書的專家、學者和創作者,為本書提供了獨到的見解和深度的討論。透過本書的出版,我們希望開展一個關於「替身」的多重想像,一同探索「替身」為科技與藝術之間的交匯點,開創令人著迷的交錯之地。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197779
  • 規格:平裝 / 120頁 / 19 x 25.4 x 0.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關於「替身」的多重書寫

文/邱誌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

從早期單機遊戲中透過選擇特定「角色」,運用想像,跟隨遊戲預設邏輯,創造出參與遊戲的旅程;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中玩家於遊戲中扮演一種或多種虛擬角色,並使用該角色與其他玩家互動,營造出多元的遊戲方式;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中主角透過穿戴裝置自由地進出「綠洲」(Oasis),尋找彩蛋,贏得虛擬世界中的競爭遊戲;一直到近期因為元宇宙(Metaverse)的熱潮,透過動作捕捉、影像裝置,以及各種數位科技,使人們的「物質肉身」(physical body)與「虛擬化身」(virtual avatar)之間的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與辯證關係越趨重要。

在1990年代末期到千禧年之初,因為「角色扮演/裝扮」(cosplay)在日本流行文化中成為顯著的現象,筆者曾在一次學術論壇中,和與會學者討論著「偶」、「替身」與「主體性」的議題時,有學者說道:「歌仔戲」的表演應該被認定為最早的「替身表演」。假設這樣的說法成立,那麼在表演藝術起源之初,所有扮演劇本中角色的表演者皆是替身。同理,布袋戲、皮影戲、懸絲吊偶,等「偶戲」表演中的「操偶師」是否都是「替身」,以「操偶」的形式進行著「替身表演」。再將時序拉到當今的數位時代,每項數位科技的創新發明與應用,皆屢屢衝擊著,並重新定義著人類對自身生存境地的想像。

更重要的是,在人工智慧科技越來越「靈現式」發展的過程,從Midjourney、ChatGPT,到更具整合性的技術問世後,如:ChatGPT的Code Interpreter功能、Claude 2或Stable Diffusion等;於此,人類獨有的「創造力」也似乎面臨重大的變革。有鑑於此,以「替身」(Avatar)作為本期藝術松的命題,試圖重繪「Avatar」在多元領域中的現況。歸功於各領域專家學者的書寫,讓「數位文化中的替身」得到彰顯,並可使讀者獲得更全面性知識的框架。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從「格」的概念出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愛的繪本展
  • 台灣廣廈
  • 春季電腦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