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風鳥皮諾查(三版)

風鳥皮諾查(三版)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生命裡一種未曾被釋放過的因子,似乎解脫了。
  不過,馬南相信自己無法適應這種環境,旅行可以,長期滯留並不合適。
  黑形是緣於什麼理由肯待下來,不願回到海岸與北方?斜望皮諾查,只看到他眼神像著了火, 定定地瞧著前方,除了眼前,好像什麼都看不見了。
 
  風鳥,鴴鷸科水鳥的暱稱。這個別號與他們的習性有關,在候鳥遙遠、漫長又危險的遷徙過程中,鴴鷸科水鳥始終展現神秘的飛行、奇特的鳴叫。這種隨風來去的詭異行為,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想與冥思。

  《風鳥皮諾查》是以環頸鴴為主角的動物故事,作者以其多年來觀察鳥類的知識為基礎,寫下了這個故事。其內容不僅側寫了環頸鴴的遷徙過程,更深入探討其生存哲學。文中的「黑形」,是一隻消失了的候鳥英雄,也是任何一隻以身為候鳥為傲的環頸鴴內心的典範。皮諾查在尋找他的過程中,經歷了黑形可能走過的探險足跡,以及艱難挑戰。雖然最後「尋找黑形」的任務失敗了。皮諾查卻發現了自己體內的「黑形」成分。於是,毅然決然背叛了環頸鴴的傳統,滯留島上,探索未知的世界,也成為北方環頸鴴新一代的傳奇。

得獎紀錄

  1991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
  臺北縣國民中小學滿天星閱讀計畫-97年度國中推薦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克襄


  總是風塵僕僕的模樣,在山林小徑,在鄉鎮老路,在城市角落熱血地踏查。與人交往率真誠摯,惟面對動物收斂情感,盡量抽離地觀察。

  台灣自然寫作的闢路要角,以鳥類生態散文為起手式,之後觀察對象擴及花草蟲獸,涉獵廣泛,創作題材涵蓋自然生態、蔬果、古道、鐵道、旅行、人物等,作品揉和自然因子多樣呈現。

  動物故事系列是台灣較少見的創作類型,展現他長年習染自然的思索與視野。每一本都嘗試新的敘述形式,屢獲佳評,也默默發揮影響,譬如《風鳥皮諾查》被喻為第一本台灣本土動物小說,獲當年開卷十大最佳好書獎,迄今仍是諸多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經典;《永遠的信天翁》獲台北國際書展小說類大獎,數年後更牽引日人到彭佳嶼進行短尾信天翁的復育評估;《野狗之丘》描述野狗的生活習性,探討城市流浪狗的問題;《虎地貓》不僅以多元方式呈現街貓的處境,對其群體的互動關係更有獨到見解。

  劉克襄臉書:www.facebook.com/avian007
 

目錄

總序 動物小說是一座森林
修訂版序 風鳥還好嗎?
第一章 大風沙
第二章 星光下趕路
第三章 闖人林投林
第四章 閉眼飛行的留鳥
第五章 前往南方的溼地
第六章 生錯地方的留鳥
第七章 溯溪
第八章 飛入高山
第九章 逐湖而居
第十章 雪山的冒險
第十一章 回到大沙地
第十二章 繁殖期的戰鬥
第十三章 颱風後的海岸
第十四章 東北風
風鳥之歌
認識環頸鴴


 
 

劉克襄動物故事總序

動物小說是一座森林
  

  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一座擁有許多高山的島嶼,位於海洋和大陸交界,又坐落在溫度適宜的緯度,這樣允當的自然環境,其實並不多。

  我很有福氣,正好在其中的一座出生,並且平安地長大。更幸運的是,從青少年起,在雙親呵護,生活無虞下,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在島上長期觀察自然,認識各地山水,逐一見證它廣泛而多樣的地理風貌。

  經歷多趟豐收的生態旅行,我才逐漸打開視野,接觸到許多動物。同時,透過當代生態保育觀念、自然科學新知,以及各地狩獵風俗文化的洗禮,更深入地見識,各種動物精彩而奇特的習性。

  如此豐饒的生態環境,以及多樣的動物內涵,做為書寫題材的基礎,無疑也是上蒼賜予一位創作者最大的資產。我自當努力,嘗試透過不同的敘述風格和書寫技巧,展現各種動物的生命意義。並且自我期許,希望更多台灣動物的生命傳奇,經由自己筆下的故事,展現這塊土地動人的自然風貌。

  提到以動物為主題的小說,相信許多讀者不免直接聯想到兒童文學。許多創作者,在思考這類題材的創作角度和內容時,恐怕也會假定,以兒童或青少年為閱讀的對象。

  久而久之,因為文學潮流的趨勢,影像媒體的興盛,或者以晚近創作呈現的質量評估,這類以動物為主題的文學創作,難免被放置在一般兒童文學的位階。現下文學學術詞典、百科全書在定義時,更視為兒童文學的領域。

  這種理解的趨勢,似乎存在著某一種認知,把動物形象和動物小說所承載的廣泛可能,局限在兒童的喜愛與領悟層面。文學風潮如是發展,個人覺得未免可惜。

  過去,在敘及動物小說時,我每每想起吉卜林《叢林故事》(1894)、傑克.倫敦《野性的呼喚》(1903)和歐威爾《動物農莊》(1945)等等,不同階段動物小說經典的內涵,乃至晚近李查.巴哈《天地一沙鷗》(1970)、柏納.韋伯《螞蟻》三部曲(1991~1996)之類現代動物小說的標竿,各自有其深沉的寓意,揭櫫動物故事的多樣繁複。

  世界各地皆有如此精彩的動物小說典範,反映作者家園的生活意識和土地情感,那麼台灣的動物小說呢?

  我在書寫動物故事時,其實很少定位於孩童閱讀的層次,毋寧是期待更多擁有純稚心靈的成人,一起享受動物世界的奧妙。進而珍愛和尊重,這個地球上,不同於人類文化,或者更為重要的自然文化。

  在文學命定的講題裡,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係,也絕不止是反映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感情交流,或者只是把這種交流賦予豐富的人性解釋。我總是想辦法擴充視野,嘗試著使用更新形式的敘述,摸索更多尚未被人類所理解的領域,以及尋找更大的價值。

  現代的動物故事,何妨越過兒童世界的層次,進入一個混沌的起跑線,重新設定更多可能的原點。它一方面是對大自然的禮讚、哀歌,或關懷動物生存的論述,一方面更應是人格成長的小說,心靈冒險的故事,兼而反省人類文化的發展。

  進而言之,動物小說作為一個自然寫作的界面,既非那麼孩童似的愚騃,但也不必屢屢背負人類破壞自然的原罪。面對地球日漸暖化、雨林遭到濫墾、水資源缺乏等危機,一個寫作者,除了站在第一線抗爭,更大的責任是栽植夢想和希望。

  儘管這課題需要長時的醞釀、培養,但每回我寫出一部動物故事時,那無可言喻的喜悅和滿足,彷彿成功地護守了一座森林的欣然成長。我快樂地想像著,每一位讀過這些動物故事的孩童或大人,在心裡也悄悄地滋生了一座森林。

  將來,這座森林會逐漸蓊鬱,逐漸延伸出去,最後和地球上的每座森林、每座海洋,親密的結合。

修訂版序

風鳥還好嗎?
  

  早年西方鳥類觀察家,在海岸觀察鴴鷸科水鳥。看到牠們一起飛行,一起轉向,一起降落。千百隻如一隻,安靜而寂然,卻來去迅快,因而給予了風鳥的美譽。

  風鳥族群多半是冬侯鳥,棲息的位置以溼地為主,舉凡沙灘、水田、河岸和沼澤等開闊的環境,都不難發現牠們的蹤影。本書主角皮諾查這一屬種的環頸鴴,棲息的環境較為特殊,不止在上述的溼地活動,還花了不少時間,進入海岸旁邊的沙丘,在這個寸草不生的場域逗留,尤其是在繁殖季節。

  台灣是地球上風鳥非常重要的過境之地。每年春秋二季,都有許多風鳥經由此,南下北上,或者停留下來避冬。《風鳥皮諾查》一書的背景位置,在淡水河河口北岸。過去,這兒也是一處風鳥的大驛站。

  當初,為何會撰寫這部小說,主要緣自於我在此地的奇特遭遇。《風》書完成於九○年代初,但八○年代初,我已經在此地觀鳥。

  那年冬天,我從北海岸的野柳南下,想要尋找一個適合觀察的X點,也就是候鳥的驛站,進行為期一年的觀察記錄。我急切地想藉著這種調查,深入地瞭解一塊溼地的變化情形。從地理位置研判,淡水河河口是我最為鍾情的位置。

  時隔二十多年,我還清楚記得,初次抵達那天,寒流來襲,大地飛沙走石。在接近八級,酷寒的海風下,我獨自扛著相機背包,手拎著腳架,緊縮著身子,辛苦地走進海岸。

  我原本還樂觀地以為,海岸應該有不少風鳥和鷺鷥科鳥類棲息,但河口著名的石滬區,竟然毫無鳥影。那天,大概都被寒流嚇跑了。四下張望,觀察一陣子,方才發現開闊、平坦而灰黑的海岸線,居然還有一隻小鳥,在強大的風流中,勇敢地佇立著。而且是單腳佇立,背對著陸地,面向海洋。

  這麼寒冷、肅殺的海岸,還有一隻小小的孤鳥,像一位旅行許久的行吟詩人,浪跡至此。牠緊縮著自己,堅定地站在兩個自然世界交會的邊緣,彷彿呼應著我的到來。看到這個場景,不禁熱淚盈眶。

  我彷彿遇見平生素未謀面,卻十分親切的朋友。我慢慢地接近,試著過去打招呼。距離大概剩下十來公尺時,牠機警地放下腳,準備離去。我有些顧忌,稍微蹲下,不再移步,安撫牠。牠才放下警戒之心,但腳不再縮回去了。

  又過一陣,試著踏前一小步。結果,牠也往前快跑幾步,始終保持一個適當的間隔,不讓我過於接近。就這樣,我們一前一後,在海風狂吹的沙灘上,逆著風,緩慢地沿著潮汐線移動。

  一隻小風鳥,還有一個背著背包的大人,一起在遼闊的海岸走路。你可以想像,那種滑稽的畫面嗎?

  但這還不是我最大的感動,接下來發生的事,更教人驚奇。

  從那天起,沒隔幾天,我便騎著摩托車,從當時寄居的永和,迢迢趕來此報到。那時,我清楚知道,河口的石滬是許多海岸生物棲息的溫床。退潮時,大片石滬裸露出來,當地婦人會按時來撿拾海瓜子,許多風鳥和鷺鷥科水鳥也集聚在此地覓食。皮諾查這一族亦然。

  等海水再漲潮時,石滬消失了,水鳥們或許會飛進內陸休息。但也有不少,懶得飛遠,就停棲在旁邊的沙岸,尤其是天氣良好的時日。這塊沙岸面積寬廣,沙丘優柔的起伏。

  每天,不同風向的海風,都會吹拂過這片沙丘,像人類在清晨用梳子梳理頭髮一樣,這片沙丘總有新的面貌。不過,天候惡劣時,多數鴴鷸科水鳥,寧可飛進更內陸的沼澤避寒,也不願在此,忍受風沙的吹襲。

  只有皮諾查這一種環頸鴴,奇蹟似的,繼續待在沙丘的環境,或者像我先前遇見的,孤單地在海岸上活動。這時的海岸幾無生命跡象,牠在那兒形影孤單地生活,到底是為了什麼?還有,當其他風鳥集聚在石滬快樂的覓食時,牠也悄然地走進沙丘,又是為何?除了生態習性的不解,我心頭湧上更多的是,對這種小風鳥奇特行為的遐想。

  春天時,天氣暖活了,候鳥準備返鄉,河口集聚的水鳥逐漸增多,變得熱鬧異常。環頸鴴也加入了這個準備北飛的行列。這時候鳥們的皮下脂肪積存最為豐厚,羽毛也燦然換新,色澤變得更加亮麗。當西南風吹起,候鳥們便逐批起飛,遠離台灣,回到北方的家園繁殖下一代。多數環頸鴴不落人後,紛紛離去。

  以前,到了夏天,我們總以為所有冬候鳥都會遠離。事實並不然,在海岸,還是有少數風鳥留下來。過去,鳥類學家認為,這些留下來的風鳥,多半是亞成鳥,還未達到傳宗接代的年紀。或者是年紀太大,無法負荷長遠遷徙的跋涉,因而選擇了滯留。

  然而,皮諾查這一族顯然更為適應南方的氣候。牠們不止在北方傳宗接代,同樣的時間裡,在台灣海岸的石礫地,也有不少環頸鴴,正在進行交配、產卵、育幼的行為。牠們是風鳥裡,少數在南方仍有繁殖行為的。

  更不可思議的是,除了石礫地,環頸鴴還在沙丘築巢。夏天時,沙丘上的溫度經常高達攝氏四十多度,幾乎可以在鐵皮上煮荷包蛋了。但這兒還是有少數的環頸鴴,努力地生存著。

  我相信,冬天時,自己在淡水河口遇見的那一隻,勢必也在裡面。牠結識了其他異性,選擇在沙丘的某一沙坑產卵,進行艱困的孵蛋和育雛工作。我們或許認為,怎麼會有這麼傻的風鳥,選擇了如此嚴苛的環境,但站在環頸鴴的角度,或許這是一種生存策略。牠的天敵們,比如貓狗,這時就不會貿然進入這個環境溜達,蛇類也較少爬進來遊蕩。多數動物會以為,這麼酷熱類似沙漠的環境,不適合生存。環頸鴴則逆向思考,積極地在此挑戰。

  其實,像環頸鴴這樣,選擇沙岸繁殖下一代的動物,還真不少。同樣是飛鳥的,還有小燕鷗。後來,我在大肚溪河口,便曾目睹飛行技術精湛,像F十六般敏捷的小燕鷗,和環頸鴴築巢為鄰,彼此保持一段距離,相安無事。

  日後還有一有趣的奇聞,在澎湖山水的沙岸發生。有隻綠蠵龜半夜上岸,爬到沙丘挖坑產卵後,天色正亮。我看到一隻環頸鴴飛過來,跑去探看牠,竟然落腳在龜背上。

  那年夏天,我繼續走訪沙丘,身上還多帶了一把小鏟子。為了仔細觀察牠們如何繁殖,特別選了一個廢棄的碉堡,做為鳥瞰的工作室。每早抵達,便架起望遠鏡,鎮日從那兒遠眺牠們。

  為何多帶一把小鏟子,主要是擔心風沙太大,把居住的碉堡掩蓋了,或者遮住視野。我隨時得挖沙,保持室內的暢通。此外,為了減少環頸鴴的戒心,還在沙丘上,挖了一個適合趴躺的小坑。我經常端著相機,小心地爬過去,藉此更接近牠的巢區。

  只是,夏天時刮西南風,照樣飛沙滾滾。此時雨水更少,飛揚的沙石較為乾燥而密集。一天下來,我彷彿在水泥工廠作業,全身總是沾滿大量塵土。

  環頸鴴的幼鳥,一破殼,全身絨毛早已長好,沒十幾分鐘,就能在沙丘上小跑,速度不下於一隻老鼠了。牠們是早熟性鳥類,童年生活極端嚴酷。在蛋殼即將啄破前夕,小鳥彷彿一位登陸作戰的士兵,早就備妥武裝,就定戰鬥位置了。也唯有在這樣快速短暫的成長下,牠們才能度過沙丘的嚴厲考驗。

  環頸鴴幼鳥的色澤如同地面的沙石。保護色如此周密,從空中或陸地,都很難發現。出了殼,牠們也不需要成鳥悉心照顧,除了到處遊蕩,更會跑進灌木叢躲藏。成鳥還不一定知道牠們躲在哪裡。當成鳥飛回來,啣著食物準備餵食時,牠們就會主動從隱藏的區域出來,叨取食物。

  夏末時,這兒又逐漸熱鬧起來。皮諾查這一族的人口似乎也增多了,但到底是北方南下的,或者是在河口出生的,就難以分辨了。總之,這個河口一直扮演著重要的驛站,即是海岸生物的溫床,也是候鳥的必經之地。

  過去,沙岸往往被人類視為荒蕪的貧瘠之地,欲除之而後快,毫不考量它在海岸生態所扮演的功能。以前,我們也習慣將這類環境,開闢為海水浴場,或者修築成小漁港、垃圾掩埋場。現在還開放,作為越野車奔馳、音樂演唱會等等活動的環境。更有甚者,公家機關以為,沙丘海岸擋不往風浪的侵襲,為了保護內地的安全,還沿著沙灘,大量地堆疊消波塊。

  結果,一段段的沙灘和沙丘,逐漸地從台灣周遭的海岸消失。淡水河河口北岸正是這樣惡例的典範,有些地方成為港口,有些堆了長排消波塊,其餘的部分,更早時就切割為海水浴場,風鳥能棲息的場域,只剩下一小塊。也或許,環頸鴴早已放棄在那兒繁殖。

  其實,沙岸的消失,不止意味著風鳥的生存空間變小了,更嚴重的危機是海岸自然生態的大滅絕。早年,撰寫這部小說時,並未嚴肅地考慮到這個問題,但現今再回顧,卻發現危機已嚴重浮現。

  如今重修這部小說時,不免唏噓,特別想把沙岸和風鳥間的關係,強調出來。至於,為何會書寫這部小說,除了被環頸鴴的習性感動,現在想來,關於沙岸生態的危機,或許在那個時代,也早就有預感了。

  這回再審視時,特別親自繪製系列插圖,以及重新撰寫圖說。一來,經過半甲子的觀鳥,心得自是有所增進,許多細微的習性也愈加了然。二則,實在太想念牠們了。透過一張張繪圖的呈現,我彷彿才能找回那塊沙岸,清楚地看到自己,逆著冬天的北風,和皮諾查,繼續行走在潮汐線上。
 
二○○七年二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14307
  • 叢書系列:綠蠹魚
  • 規格:平裝 / 200頁 / 16.9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大風沙
 
中秋過後,東北風一陣一陣地吹拂下,長時靜寂、圓熟的金黃沙丘,又不安地騷動起來。

每天每時都有風和沙石侵蝕大地的造型運動。風沙像無止歇的浪潮,這波剛息落,另一波又隨風興起,翻炒著這塊禿裸的大地。一座座沙丘,不斷地隆起,崩塌,再隆起。沙丘上空始終有大量黃塵,隨風遊走,滾滾纏繞,籠罩著整個海岸。

對生物而言,這片大地,卻死寂如荒漠。只有沙石在滾動,追撞,摩擦出一些粗裂的聲響,替換著東北風的怒吼。沙石和東北風,彷彿是唯一活著的東西。它們攜手協力,在這不安、悸動的環境裡,奇蹟似地創造出一條條井然有序,線條優雅的沙紋。

沙紋無限延伸。延伸出無限的荒涼。

一點生物的跡象也沒有。縱使是一隻瘦小的沙蚱蜢,或是蜜蜂,都無法存活。

地表上只有一些零落的禿枝斜躺著,從沙丘向天空伸出枯瘦的桿莖。

只有禿枝。

這些盛夏時仍然綠葉繁茂的莧齒科灌木,現在就剩下幾株像白骨的主幹。能露出沙層的還算幸運,至少能見證自己曾經存在過。大部分早已沒入沙堆深層,永無見天之日。

就在一處矮丘的枯灌林,這時居然有一團球莖似的物體,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突兀地立在枯枝旁,猶若荒野的滾草,只是紋風不動。遠望之下,還好像半浮空中的小煤球!

但小煤球竟然動了。

原來那是一隻鳥。面對這片狂風鎮日、毫無草木生存的沙地,他顯得孤零而渺小,卻十分搶眼地存在那兒。

這是一隻背脊灰褐的環頸鴴。

他叫皮諾查。

剛剛飛越過數千公里的海洋,並且於飛行中度過漫漫長夜。黎明時,發現這塊大沙地。沒想到東北風隨後進來,形成狂暴的亂流。漫天沙石疾射,陰蔽四周。

當時他只奮力地拍撲落地,本能地縮緊身子,背對著風,讓撩亂的羽毛平貼;然後閉上雙眼,防止沙石從眼瞼打入。經驗告訴他,這種天候不可能有任何動物出現。不過,整個地形實在過於陌生,他小心翼翼地站著,雖然又累又餓,卻不敢蹲伏,仍堅持像一根木樁般矗立,甚至緊繃著自己,保持隨時可離去的快速應變能力。

當然,現在再往天空飛相當危險,一邊休息,皮諾查仍在估忖飛行的問題。或許仍有飛上天空的體力,但要與東北風一搏的機率就相當渺茫。硬是往上飛,駕馭不好的話,恐怕會被颳到外海去。一出海就很難回到陸地。四周情況雖不明朗,他明顯察覺四下環境只剩自己,其他同伴可能都被東北風颳到外海去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