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好奇心行動攻略:掌握9大關鍵能力,戒除瑣碎與發散,打造精準、有目標、成熟的好奇心

好奇心行動攻略:掌握9大關鍵能力,戒除瑣碎與發散,打造精準、有目標、成熟的好奇心

Purposeful Curiosity: The Power of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t the Right Time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好奇心是需要管理的
【21世紀最迫切的好奇心養成指南】
 
  ◆本書賣點
  ◆現代人急於確認解答,卻容易被重複性高、品質良莠不齊的資訊誘發短暫的好奇心,陷入短視而毫無創新動能的惡性循環。
 
  ◆本書探討如何發展「有目標的好奇心」。不論是高科技、人類知識、發現新領域和新機會,或是單純達到某個目的,作者深入追蹤各行各業人士的好奇心計畫,歸納出有意義的方案規畫技巧與長遠的夢想追求法則。
 
  ◆內容簡介
  什麼是「有目標的好奇心」?
  ──在對的時間,問對的問題
 
  康斯坦丁‧安德里奥普洛斯是倫敦大學城市學院貝葉斯商學院的教授,開設碩士課程,傳授成功人士如何利用好奇心,克服挑戰、實現目標。這門課提供九種常見的實踐策略,協助你突破極限,完成更多的探索與發現。
 
  我們熱愛勇於嘗新、挑戰極限的人。我們敬佩有人敢夢想看似遙不可及的計畫,解決長期存在的難題,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並幫助人類持續進步。在本書中,安德里奧普洛斯教授讓我們看到,成功人士如何針對特定的目標發揮好奇心,包括進一步理解科學和人類,發現全新的領域與機會,實現重要的成果。有目標的好奇心可以激勵你離開沙發,鼓勵你解決複雜的難題,並教導你如何藉由清晰的頭腦、熱情、勇氣及積極的態度,探索並鑽研未知的領域。
 
  安德里奧普洛斯訪問了許多人,包括一級方程式賽車工程師、期待有朝日一日在火星種出食物的科學家、歌劇女高音、視覺特效藝術家、風暴追逐者、創投專家、米其林主廚,瞭解他們是如何利用好奇心達成具挑戰性的目標。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渴望探索南極或成立事實查核網站,但我們都在尋找存在的意義,希望自己能夠進步。無論你的目標是想要變得更好,或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首屈一指的佼佼者,還是準備換新工作、離開現有跑道從事更充實的活動、看穿不實的情緒性發言或資訊超載等「噪音」、努力將創新變成商業化產品、改善健康,或是教育孩子解決難題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能像有目標的好奇心人士一樣思考問題,並從中受益。
 
  本書提供九個核心課程,教導我們如何善用好奇心,師法他人的經驗,協助我們實踐目標並持續成長。
 
  ■能夠把你從沙發上挖起來的好奇心,才能驅使你去解決複雜的難題。
 
  ──在這門探索好奇心的大師課中,你將學到:
  >>>掌握九大關鍵能力,區分哪些是有目標的好奇心,哪些是輕浮的好奇心。
  >>>向懷著有目標好奇心的人士學習他們的思考模式與策略。
  >>>多元而持續地打造自己的好奇心計畫。
 
本書特色
 
  ‧每個人都需要瞭解好奇心的使用方式:在這個資訊無邊無際的時代,許多人異常迷惘,整天忙個不停,被迫在虛擬世界中浮沉,沒有設定路線,經常失去真正的目標。作者提出,能夠確實掌控自己的好奇心發展,就能提煉出真正的解方。
 
  ‧內容扎實,具多樣性及實用性:作者常年在學院教學,累積龐大的好奇心發展案例研究,更為此書訪問全球各領域專業人士,列舉他們之所以能夠有所成就的關鍵,並從中歸納出可實際應用的好奇心法則。
 
  ‧好奇心是一把雙面刃:在現代的高科技世界,人類的好奇心可能帶來各種創新發展,卻也讓生活逐漸失控。無限制發散的分心舉動,更讓人無法專注走向既定的目標,極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走偏,到頭來一事無成。
 
  ‧好奇心本身沒有好壞,但發展軌跡卻會影響完成的任務:雜亂無章的好奇心,讓人白白浪費光陰,有目標的好奇看似單一,卻也能夠隨時調整、修正。本書帶領讀者深度認識自己的好奇心模式,在紛亂與即興、死板與堅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好奇推薦
 
  丁菱娟 影響力品牌學院創辦人
  王乾任 Zen大時事點評版主、作家
  許景泰 大大學院創辦人
  劉冠吟 華山文創前品牌長
  鄭俊德 閱讀人社群主編
  鄭緯筌 《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專欄作家
  盧希鵬 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特聘教授
  
各界佳評
 
  好奇心是一種外邊思維,思維飄出既有框架之外,領略到未知世界的美妙,讓人想要看清楚外面的世界,人卻未必都知道怎麼做?《好奇心行動攻略》協助讀者,有系統地攤開好奇心,設定目標與可執行的計畫,深入探索因好奇心打開的未知世界,解開未知謎團,解決疑惑,拓展認知邊界,是一本兼顧思維拓展與問題解決的好作品!──王乾任,Zen大時事點評版主、作家
 
  這本書為我連結了思想的天線,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啟動了一個全新的探索計畫。我不但開始調整時間規畫自己的學習計畫,以便更充分地發揮我的好奇心;同時,我也跟隨書中所提到的步驟開始行動,讓好奇心帶領自己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鄭緯筌,《經濟日報》數位行銷專欄作家
 
  這本書點出閒置的好奇心和有效探索的好奇心之別。作者安德里奧普洛斯是創造力和創新方面的專家,很難想像大家在閱讀此書時,沒有受到他的感染,湧起學習的渴望。──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逆思維》作者、紐時暢銷作家
 
  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世界,注意力愈來愈分散、零碎而紊亂,在對的時間提出對的問題,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本書充滿吸引人的真人真事、新穎的研究和反直覺的洞見,精彩連連的內容指導大家如何善用好奇心實現選定的目標。本書內容充實,以原創的素材為基礎,希望大家不管從事什麼工作,都能重新找回好奇心。此書的重要性更甚以往,可能會引發一場新運動。──穆塔爾‧肯特(Muhtar Kent),可口可樂公司前董事長兼執行長
 
  我成立過多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始料未及,沒想到自己會參與。我認為好奇心對於任何一位實業家都是一種健康的人格特質。作者康斯坦丁‧安德里奧普洛斯精闢地定義並解釋何謂有目標的好奇心,並探索好奇心在各行各業(而非僅限於商業領域)的影響力。雖然我個人對於遠赴月球度假這件事,不是特別好奇(這件事我會留給女兒去探索!),但本書對於所有人(不論你從事什麼行業,當然也不限於實業家)都是一本很棒的書籍,特別是那些正在考慮創立自己的事業,以及基於好奇心,有意冒險進入未知領域探索的人士,都可從本書獲得啟發!──史泰里歐斯‧哈吉-伊奥安努爵士,創立一系列以「Easy」為品牌的公司或商品、史泰里歐斯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如果你準備好開始下一場冒險,但不知從哪裡開始,我建議你從閱讀本書開始。如果……會怎樣?為什麼不呢?誰說不能?本書提供了一個可行且可得的框架,可以將問題轉化為行動,協助讀者發揮好奇心、深化專業知識並實現超越他們預想的成就。──莎拉‧伍德(Sarah Wood),數位實業家、網路廣告科技公司Unruly創辦人、非營利組織「科技國」董事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趣味的時代。當今我們若碰到什麼問題,隨時掏出手機,十之八九都能立刻找到答案,但這些速食答案通常缺乏深度。在本書,作者康斯坦丁‧安德里奧普洛斯博士希望我們有目標地探究問題。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來看待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一種禮物:我見過好奇心被用來尋求共識、治癒過去的創傷,以及重新與社群連結。好奇心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這功能常被漠視。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管道,希望自己更有目標地發揮好奇心,本書就是為你而寫的。──惠特妮‧克拉伯(Whitney Clapper),帕塔哥尼亞社群關係與影響力總監
 
  這本指導手冊幫助我們按下靜音鍵,遠離當代數位生活的諸多干擾,重新點燃我們所有人在孩童時期的好奇心,並且有目標地將好奇心重新定向,鼓勵我們勇於探索與創新。康斯坦丁‧安德里奧普洛斯……是引領這個運動的隊長……這是一本有趣、值得一讀的生活手冊。──《金融時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康斯坦丁・安德里奧普洛斯(Constantine Andriopoulos)
 
  康斯坦丁‧安德里奧普洛斯博士是倫敦城市大學貝葉斯商學院的創新和創業教授,也是「深谷」創新管理顧問公司(Avyssos Advisors Ltd.)的總監,幫助組織與企業進行破壞性創新。在貝葉斯商學院,他主持碩士、MBA和高階主管教育課程,鼓勵學生為重大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他也鼓勵學子勇於挺進未知領域,包括創業或是在大型企業開發新產品。他還成功成立「貝葉斯X」(創新和破壞性創新研究中心),致力於研究破壞性創新,是這個領域知名的學術中心之一。目前居於倫敦。
 
譯者簡介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從事國際新聞編譯近三十年,現為台灣大學外文系翻譯學程兼任講師,幸能透過教書與譯書結識年輕學子與各界菁英,並持續深耕中英翻譯。近期譯作《長勝心態》、《變動中的世界秩序》(合譯)、《植物靈藥》、《父產科》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發掘癢點:巴不得想知道什麼
第2章 深入稀奇古怪的兔子洞:好奇心強的人有哪些習慣
第3章 用好奇心征服恐懼
第4章 成為專家──而且宜快不宜慢
第5章 請問誰願意跟我一起合作?
第6章 做好準備
第7章 一頭栽進未知領域
第8章 培養面對逆境的韌性
第9章 把盡頭變成新起點

結語
附錄:訪談對象
致謝
參考書目
 

前言
 
腦子不是等著被填裝的容器,而是等待點著的火焰。
普魯塔克(Plutarch)
 
  希臘的米克諾斯島,因為風景如畫的小鎮、美麗無敵的海灘線、活力洋溢的夜生活,成為聞名遐邇的度假島嶼。那是個暖洋洋的夏日午後,我和七歲就認識的好友伊拉克里斯.齊斯莫普洛斯(Iraklis Zisimopoulos)暢談他在島上的新旅館事業。講到一半,他打斷談話,轉頭對我說:「你一定是世界上最惹人厭的人!」我被他的評語嚇了一跳,不解地問他:「你是什麼意思?」
 
  他笑答道:「你每分鐘丟出一百個問題,讓人忍無可忍!我們應該好好享受這安靜的下午,你卻表現得像一名調查員。你到底要這些訊息做什麼?你會用嗎?」
 
  「我不知道。」我答道:「我發現你做的事相當有趣,但說實話,我用不用得到你跟我說的,我無法打包票。」
 
  一如他對我的指控:我確實充滿好奇心,積極投身於學習和探索新知。也許有時好奇心過了頭。學者就像小孩,都有難以控制的好奇心,喜歡問東問西,但我從來沒想過這是個問題,所以和好友的這番談話觸動了我的神經,讓我糾結好一陣子。暑假結束,九月份我返回倫敦貝葉斯商學院任教,和朋友在一起的夏日時光成為遙遠的記憶。
 
  我展開職業生涯後,一直致力於幫助大家善用好奇心,改善生活與發揮創意。這個目標和我目前在貝葉斯商學院(倫敦大學城市學院五大學院之一)的角色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教導創新和創業的教授、推廣創業的副院長、貝葉斯創業基金(貝葉斯商學院的創投基金)投資委員會的成員之一。我對好奇心的熱情也影響我的其他工作,我是「深谷」創新管理顧問公司(Avyssos Advisors Ltd.)的總監,並擔任商業顧問和教練。
 
  我的使命是鼓吹一場運動,喚醒大家的好奇心,而且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好奇心,作為創新的基礎。我個人全心投入這項事業,因為我已為人父又是教育工作者。
 
  這個學期,我注意到許多學生從一個主題漂移到另一個主題,既想探索更多自己正在學習的領域,又沒有耐心深入鑽研。他們對某個主題,充其量只有膚淺而短暫的興趣。這種現象讓我想起我和老友在夏天的談話。我發現,我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引導自己的好奇心,他們需要指導,才能有效發現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他們沒有深入鑽研某個主題,只是將好奇心轉移到另一個對象。
 
  和許多人一樣,他們被社群媒體、新聞、簡訊、電子郵件和串流服務推播的訊息轟炸,分散了注意力。他們變得像蝴蝶一樣,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沒有停留足夠的時間,深入品味花之蜜。
 
  我們是需要馬上得到回應與滿足的世代。由於動動手指就可輕鬆轉移注意力或得到海量的訊息,因此期待需求立刻獲得滿足。我們可以躺在沙發上,同時訂餐或約會。科技發展讓我們耽溺於現狀,愈來愈喜歡待在不斷擴大的舒適圈中。串流娛樂服務、食品外送、約會應用軟體等,形成即時又便利的生態系統,影響所及,更容易貪圖舒適。
 
  我的論點有憑有據:網際網路提供前所未見的知識連結,這些資源每年呈指數級的成長。每天網路平均新增二.五萬兆(十的十八次方)位元的數據。Google搜尋量每年成長一○%左右。在每年多達數兆筆的搜尋中,僅一五%是原創,亦即首次在Google 搜尋平台露出。約有三十五億人使用智慧手機。美國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三百四十四次。大多數人平均每天花三小時十九分鐘使用手機。二○二○年,我們平均每天花七小時使用網路,每天花在社群媒體的時間是一百四十五分鐘。
 
  我承認我也有過度使用社群媒體而分心的毛病。就像我的學生一樣,我用3C產品在網上漫無目的地搜尋各式重要和不重要的主題,瞭解一些表面知識之後,就換下一個主題。這樣做的好處是很方便,可以快速存取新資訊,但同時也有壞處。我們對於必須花費較長時間搜尋,以及瀏覽多個網頁才能理解的知識或主題,會失去興趣,導致我們的學習和思考變得膚淺。
 
  我們現在有很多管道可以輕易獲得資訊,這有助於滿足我們與生俱來、喜新厭舊的好奇心,但也鼓勵淺碟化的學習,阻礙我們深入研究的能力。儘管科技發展迅速,我們靠自己就可輕鬆存取大量的資訊,但並未看到好奇心之旅的深度出現同樣驚人的成長。事實上,更易獲得資訊,以及更易建立連結,似乎產生了反效果。我們熱中於廣度而非深度,追求快速、直覺式的答案。我們事事都想知道答案,即使這麼做沒有明顯的好處。在本書中,我把這種態度稱為輕浮的好奇心(frivolous curiosit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的神經經濟學家許明(Ming Hsu)和他的團隊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會高估那些讓我們感覺良好、但可能無用的訊息的價值。不要誤會我的意思。當然,恰到好處的輕浮好奇心也非常有益,可以幫助我們離開熟悉的道路,進行實驗。今天偶然學到的東西,在明天可能會派上用場。我並不反對這種作法,但不能成為常態。為什麼現在我們對於某個主題或問題的興趣愈來愈難以深化?是什麼阻礙我們去深化好奇心,並將其導向明確的目標?
 
  我決定研究為什麼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探索愈來愈普遍,以及這種現象對創新、商業和未來可能造成什麼影響。更重要的是,我想瞭解我們怎麼做才能更有知有覺地瞭解深化的好處。這本書就是這項努力的結果。它揭露成功人士如何導引好奇心,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包括進一步理解科學和人類,發現新的領域和機會,完成重要的目標等等。這就是我所謂的有目標的好奇心,那種能激勵你離開沙發並解決複雜難題的好奇心。靠著清晰的思緒、熱情、勇氣、積極進取的態度,投入未知的領域。有目標的好奇心需要付出努力、耐心和資源,可能會導致你筋疲力盡,但也非常具有意義、價值和改造的力量,而且往往趣味橫生。有目標的好奇心具有莫大的好處。好奇心—想知道、想看、想體驗的欲望,是刺激我們學習新知和成長的動力。長期以來,這種動力一直與積極的心態、降低焦慮、改善人際關係、累積成就和長壽有關。
 
  有目標的好奇心,可以幫助我們將好奇心導向我們看重的目標,並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賦予意義。我們在旅途中努力解決遇到的難題,往往會冒出一些新的想法、問題和解決辦法,它們可能與當前探索的問題多少有些關聯。這些新的發現,可能會引領我們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通往目標的路徑,甚至目標本身,可能並不明確。我不會說有目標的好奇心__一定是愉快有趣的,它有時也可能既困難又令人沮喪,但這就是它的價值與意義之所在。當我們花大量時間辛苦地研究與調查,挖掘超越表面、顯而易見或意料之中的答案,那麼最終發現的答案可能令人振奮又心滿意足。對一位太空探險家而言,成功發射火箭是巨大而複雜的挑戰。對於奧運選手來說,摘下一面金牌意謂一生不懈的努力,包括身體和精神上的付出,但這些努力是值得的。對女高音來說,掌握音準與技巧異常困難。對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持續關注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是艱巨的任務!然而,若能超越你原有知識和技能的界限,本身就是讓人深感滿足的獎勵和回報。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中,集中心力克服障礙,以韌性克服心理上的不適與排斥,是關鍵所在。一旦擅長運用有目標的好奇心,就能訓練自己保持專注和專心的能力。我為本書訪談了幾位這樣的專業人士,他們提供的見解與心得將幫助你走進他們的世界,感受他們的勝利和困境。你將瞭解他們旅程潛在的威脅、經歷的挫折(甚至是災難),以及他們如何克服這些挑戰,成功抵達目的地。我們很多人會對探索未知領域抱持浪漫的想法。實際上,有目標的好奇心更像是每天早上醒來後,走進拳擊擂台,不知道自己會成功擊敗拳王泰森,還是被他打趴在地。有時進展順利,但更多時候你會遇到挫折,需要仰賴毅力和決心才能克服。
 
  人若懷抱有目標的好奇心,會懂得如何克服挫折、從挫折中學習,並善用挫折、追求成功。全神貫注、不受干擾地克服問題與挑戰,讓我們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做起事來更有生產力。不過,在一個即便短暫放下3C設備都愈來愈困難的世界裡,能夠保持專注力無疑是可貴的,但也極具難度。我訪談的對象成績斐然,都歸功於有目標的好奇心。他們有一套方法與攻略,訓練自己保持韌性,並將挫折視為可解決的問題,而非無法逾越的障礙。汲取他們的經驗,我在本書整合一些可行、實用的策略和建議,任何人都可以應用這些策略,像他們一樣地思考。我會一再要求你們暫停腳步,思考這些策略對你和你的生活有何意義。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渴望探索南極、遠征火星或發明突破性的新產品,但我們都在尋找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追求進步。有目標的好奇心,在生活許多層面都能發揮影響力。你可能只是希望改善目前所做的事,或者正準備換跑道—離開目前的工作,追求其他更充實的事業。也許,你正努力看穿假新聞的內幕,或是理解訊息過載的現象。或者,你正努力將一項創新設計商業化,試圖改善健康狀況,或者教導孩子解決難題的重要性。無論你在做什麼,你都可以像懷著有目標好奇心的人一樣,學習他們的思考模式與策略,並從中受益。我的論點是,無論你的目的是什麼,好奇心計畫都能帶給你豐富的回報。世上到處都有令人興奮的難題需要解決,但心無旁騖、有重心的探索才不會掛一漏萬,也更有機會實現目標。
 
  (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88228
  • 叢書系列:Smile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0 x 1.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1章 發掘癢點:巴不得想知道什麼
 
重要的是不停地提問。好奇心有其存在的理由。
 
——愛因斯坦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航太製造大廠「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在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小型火箭「電子號」(Electron)。電子號的創意出自紐西蘭工程師、火箭實驗室的創辦人兼執行長彼得.貝克(Peter Beck);他也是這次發射背後的推手。長期以來,他的願景是協助各類型的公司利用太空旅行的技術發射衛星,進一步提升衛星的廣泛用途,包括更準確的天氣預測、全球高速網際網路存取服務、研究其他星球大氣層可能存在生命的能力、掌握貨物運輸進度,以及讓更多的人(不管是不是太空人)體驗太空。這些挑戰通常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下稱航太總署)等政府機構負責克服,但貝克深信自己旗下小而美的靈活團隊可以解決這些難題,也省略一堆繁瑣的官僚程序。貝克知道,如果找到更便宜的方式將衛星等設備送入軌道,航太工業可望被顛覆。要做到這一點,他必須想辦法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航太總署的發射計畫,有一些一次就花掉納稅人十六億美元,而火箭實驗室的低軌道(距離地表約五百公里)小衛星發射成本僅約五百萬美元。
 
貝克組了一個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低成本、重量輕的小型火箭,將其命名為「電子號」。這枚小型火箭高五十九英尺(十八公尺),可將小型衛星送入軌道。電子號在二○一七年完成首次發射。差不多在完成十五次衛星發射計畫之後,火箭實驗室決定專注於「重新返回」的任務(Return to Sender)。這項任務有兩個目標:為廣泛的客戶(包括企業、學術機構、研發組織、政府機構)發射三十顆衛星至圓形軌道;引導電子號的推進器(booster)完整重返地球的大氣層。推進器是火箭的下半部,也是最昂貴的部分(所謂的第一節火箭),可把物體(載荷,payload)從地面送入太空。推進器在重返地球大氣層時,雖然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高熱,若能維持完整的狀態與功能,就可被火箭實驗室回收再使用。這意謂,該公司可加快火箭的生產速度、提高發射頻率,並大幅降低發射衛星進入軌道的成本。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