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習慣心理學與論文寫作應用

習慣心理學與論文寫作應用

  • 定價:320
  • 優惠價:9530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9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習慣的觀點談如何撰寫一本符合真、善、美、速四原則的學術論文。

  語文是人類用於和同類溝通的工具。雖然不同文化種族使用不同語言,它仍是最方便的一種。溝通有講話和時空上文字溝通,目前科技發達,兩者都可用於和眼前與時空上不在場的同一文化的人溝通。

  前述的撰寫四原則內容,在第四、第五、第六章分別有詳細說明,而為了幫助讀者可經由具體的自我訓練逐步提升撰文能力,筆者創立了一種途徑量化作品,讓寫作物在每一原則上獲得一個分數,根據這四個分數可畫出一張得分線圖,它可助讀者了解第七章所提的「讀其文如見其人」的有趣議題。

  第八章則是著重在本書主旨:如何撰寫一本好的學位論文,同時本章內容也能給撰文寫書之事帶來不少新看法。

  現今現代社會,不管為了金錢、名譽與權力都要靠良好的溝通技巧。自身與學術界的人為了升等,一方面必須提出一本或以上的好論文,另一面也要靠和學術界其他人的良好溝通技巧。據於善的原則,筆者在第九章特別地寫了這件事。

  第十章談到目前的寫作人不能忽視的革命性題材,亦則人工智慧,英文簡稱為A I。寫作上它可以成為你的最佳幫手,但若不小心隨便用它,你就可能受其害無窮。筆者力勸讀者詳讀它,善用其益處,遠離其害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柯永河


  1930年出生於臺灣南投的一個農家子弟,1953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為臺大心理系第一屆畢業生。之後赴美進修,取得密西根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與博士學位。1960年起受聘於臺大心理學系,歷任心理學系系主任、臺大學生輔導中心主任,至2000年退休後,仍以名譽教授身分,但不支薪式持續教學工作至2022年。

  柯永河教授歷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一生投入臺灣心理衛生的學術與實務工作。於心理衛生協會任職期間積極推動《心理衛生法》,為今《精神衛生法》、《心理師法》等之前身,為臺灣的心理衛生體系與心理師證照制度立下基礎。

  在臨床心理學學術上,所開發的《柯氏性格量表》(KMHQ)為早年沒有合適心理衡鑑工具的台灣臨床心理界開出實務新路,至今應用廣泛,柯永河教授並因此工具之編製成功以及對「習慣心理學」理論之提倡,獲頒行政院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之後,他更深地投入「習慣心理學」之研究與教學,以其為畢生志業,並配合習慣理論,由此進一步研發《健康、性格、習慣量表》(HPH),亦深具臨床應用價值。
  
  柯永河教授勤於教學,於臺大心理系開設臨床心理博士班課程,包括吳英璋、余德慧、柯慧貞、許文耀、張素凰、梁培勇、李錦虹、陳淑惠等傑出臨床心理學家均是他的學生。他亦勤於寫作,著有《人性的好園丁:羅嘉思》、《心理衛生學》(上、下冊)、《臨床心理學》(上、下冊)、《臨床神經心理學概論》、《心理治療與衛生:我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上、下冊)、《習慣心理學》、《生活藝術心理學13講》等書。

  不管是引進國外的臨床神經心理學新知,或是編製心理衡鑑量表、推動心理衛生工作、開發習慣心理學之理論與應用等等,柯永河教授一生都扮演臺灣臨床心理學開拓者的角色,因而獲頒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年會終身成就獎、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被譽為臺灣臨床心理學之父。

  於2020年12月,鑑於柯永河教授對臺灣心理學界有多方面的貢獻,台灣心理學會頒發終身成就貢獻獎。
 
 

目錄

序言: 從習慣心理學的觀點談如何寫一本好書或
一篇好文章?
01 緒論:寫作習慣
02 語言的溝通
03 寫作的過程
04   搜集可用於寫作的,材料與如何寫成合乎真善美 速四原則的作品
05 高效益的寫作原則
06 如何量化寫作的真與美
07 「讀其文如見其人」是真的嗎?是誰說的?
08   從習慣心理學觀點來看,如何撰寫一本好的 學位論文
09 升等用論文的撰寫要點是什麼? 10
10 AI能取代本書前九章所說的一切嗎?

 
 



  從習慣心理學的觀點談如何寫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

  長久以來,每天早上吃了一片烤好的麵包、喝了半杯三合一雀巢咖啡加半杯鮮奶的「拿鐵咖啡」後,我就習慣性的打開聯合報A2版的社論、黑白集和A13版民意論壇的名人堂。因為看了這三欄刊載的文章,就可兼收國內外最近重要新聞,與學習如何寫一篇好專欄的道理與技巧。

  習慣性地選讀這些專欄之後,心中就慢慢地形成了一種分辨「這是一篇好文章」和「這一篇文章不怎樣」之批評習慣。雖然心中很明白,自己並不是成名的作家或文學家,根本不夠資格也不應該批評這些專欄作家文章的好與不好。

  提到批評專欄文章,就想起自己多年前,在本國政府某一部級機構發行的月刊擔任專欄執筆人的經驗。那時,我得到國科會推薦榮獲行政院科技貢獻獎,而國內各大報將此消息以大幅版面刊載出來,連住在南投縣鄉下的親人都知道此事;所以,該月刊的負責人就請我在月刊專欄介紹得獎的習慣心理學概念,以及柯氏性格量表的應用價值以便推廣使用。

  那時,我陸續寫了大概半年之久,專心全意,介紹習慣概念與柯氏量表的精粹,不管自己寫的文章是好的或不好的。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有人批評我的文章寫得並不怎樣,我一定深感不是滋味。

  可惜,那段時間沒有人討論我在該專欄文章的好壞;如果有,我一定從那時起會因禍而得福地更注意如何才能寫一篇好文章。

  去年,我的《夢之心理學》在累積多年的努力掙扎冒險後,終於出爐了。在努力過程中,一路由出版社指定一位全責編輯人,幫助我把交給出版社的初稿作了三次的大小幅修改,終於獲得雙方都滿意的文章,才把整本書印出來。該次的撰寫經驗讓我對撰文之事開始有了很深的反思。

  該事件之前,我對撰書的想法還停留在幼稚的純自我中心狀態,認為我有我獨特的撰文風格。那是好的,別人不能也不可評論,而只能欣賞學習與體會。但撰寫了《夢之心理學》之後,我那種要不得的「純自我中心」寫作心態完全改變了。

  那次的前前後後經驗,變成一句心中常重複出現的聲音,不斷地告訴我自己:文章是寫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欣賞的。當然我們要表達的主要目的是讓自己覺察到的心中所思與所感是什麼,而這種覺察表達你可以用大聲或小聲的喃喃自語,或嘆氣、大哭、狂罵或高興、吶喊等方式就可以了。然而,若要用一本書或用一篇文章的方式表達出來,那就不僅要寫出自己心中所思、所感,更要讓別人能夠領悟你心中的那一切,不然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寫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有了這一番自我檢討與反思之後,我就開始問自己:「什麼是寫文章與撰寫書的好習慣?」如此一問,我就不自主地陷入以下 的思考旋渦裡去。

  我想: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每一個社會都會產生特有的說話和寫文章的語言溝通方式,而這特有的文章溝通方式又透過多年的變化,它的方式就變得更規格化;而這更規格化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變成一種習慣。有句話說「習慣成自然」。其意是一個人若要把他心中所思、所感的內容以文章向他人表達時,則一定要學習以那規格化的文句或文章寫出來。而那個人在學習過程中,因沒有受嚴格訓練所以不知道還有其他更好方式可用,因此逐漸養成極不容易改變,千篇一律很呆板不好讀的撰寫習慣。

  其實,可用於表達心中所思、所感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勝枚舉,而其中有最好、中等與最不好之分。最好的我們可稱其謂「最好的表達習慣」。什麼樣的才可稱為最好、最高級的表達或撰文習慣呢?我們在此暫時界定為如下:亦即「以最少字數,但能最清楚地讓讀者了解你自己心中所思與所感的內容,使對方讀了你的文章後久久忘不了它。」

  本書的主旨是以上面所界定的良好習慣觀點,討論如何撰寫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

  為了達成本書的上述目的,筆者初步將討論內容分成如下幾章:

  第一章: 人類以外的其他現存所有生物是否也會依據進化論的「適者生存」天擇原則,產生一則特有習慣與其同類溝通?而牠們的這個溝通習慣也有好壞的分別。

  第二章: 人類自古以來如何與其他人溝通?而其溝通習慣如何地演變到目前較好的溝通習慣?

  第三章: 在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社會,人的語言溝通習慣是怎樣發展過來的?

  第四章:現代人類語言溝通習慣的共同點是什麼?

  第五章: 現代人類的哪些語言溝通習慣會因社會文化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第六章: 一句更好的溝通用語裡基本上包含有哪些詞類?這些詞類對於好的溝通習慣之形成分別具有什麼特殊功能?

  第七章: 什麼是代名詞、副詞、比較詞、介詞、連接詞;它們分別對於溝通的清楚化、順暢化、生動化,以及好記憶化具有什麼功能?

  第八章: 散文、文言文、白話文等適當混合使用的撰寫習慣有助於改變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好壞程度嗎?

  第九章: 最好的一篇文章應具備哪一些好的寫作習慣?如何找出這些好的寫作習慣?迄今有哪些具體客觀的好或不好文章的判別習慣?

  第十章:總結與建議。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69048
  • 規格:平裝 / 132頁 / 17 x 23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三、王副總編輯為我寫作找來的資料

王副總編輯離開以後,我就立刻把那些書一本一本地拿起來看,大大、小小、厚的、薄的都有。其中有一本很快地吸引了我的視線,書名是《中國語文能力表達》,乃由普義南主編,共有九章,作者有曾昱夫、林黛嫚、李蕙如、羅雅淳、侯如綺及黃文倩等六人。當時,他們都是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每人分別擁有臺灣某一大學的中國文學博士學位,書的出版日期是2012年9月,王副總編輯帶來的那一本已經是第三版的第七刷了。

書中每一章題目與相關內容分別如下:第一章:語言與中國文字,由曾昱夫撰寫,內容安排包括導言,語言系統與結構,漢字系統,延伸閱讀,練習單元。第二章題目與內容是:寫作與構思原理,內容的安排是為什麼要寫作,構思與取材策略,寫作診療室,然後和第一章一樣有延伸閱讀和練習單元兩部分,由林黛嫚撰寫。第三章的題目是議論與思考方式,內容包含導言,語理分析,推論與謬誤,由李蕙如撰寫。第四章的題目與內容是修辭與廣告,由羅雅純執筆,其他章的內容我暫時不一一枚舉,等到以後需要時,另行介紹。

看過此書全部目錄以後,我立刻感覺到,這些內容不也就是我將來要寫的全部內容嗎?既然已經有人寫了,我何必再寫,而且很可能會被指為抄襲他人著作而犯下著作權法。

本來想多賺一些版稅資助兩位女兒的生活,但看了《中國語文能力表達》,也做了上一段令我憂心的聯想以後,原先有些雀躍欲試的心就突然消失不見了。

經過好幾個晚上的氣溫飆高難眠,又接著幾日的36°C以上炎熱「夏至」天,一直到電視上看到每兩個世紀才發生一次的「上帝金環」日蝕後,我的頭腦才清醒過來,也突然想到,將要寫的那一本書不是從文學觀點寫的,而是要從「好習慣觀點或好習慣定義」去行文的;兩者間雖有共同點,但應也有許多相異處。所以要寫它之前,要下一個清楚的定義:什麼是良好的行文習慣?這是我必須要去釐清的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