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臺灣化工教育史(增訂版)

臺灣化工教育史(增訂版)

  • 定價:980
  • 優惠價:9593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增訂版中,為讓讀者更加瞭解臺灣化工教育和臺灣化學工業兩者的發展如何相互影響,第一至三篇關於臺灣化學工業發展歷程摘錄為〈序章〉,並在該章最後借附錄「化工教育因應化學工業發展的措施」,彰顯化學工業的發展對化工教育的影響。

  在第一章第四節「經濟發展後的工職及大專化工教育」,增補了「工業職業教育的改進」;第五節修改標題為「高科技對高工及大專化工教育之衝擊」,增加說明高級工業職業教育之調整、大專化工教育之變遷以及因應推動淨零碳排與AI科技,建議化工科系的作法。

  第二章保持原貌未作改變;第三、四章則僅略作增補。第五章是請原作者之一周宜雄副校長,就民國100年至今,技術學院和科技大學的變遷、評鑑方式的改革、入學管道的多元化,以及化工系所之改名和轉型等作較詳細的說明。第六章則請台大化工系童國倫教授接替增訂的工作,就普通大學十年來,新生與畢業生的人數、必修學分內容及學術研究的領域等作統計分析與說明。第七章則僅略作修訂。最後將十年來跟教育相關的重要事項,增補在「大事紀」中。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翁鴻山


  翁鴻山教授歷任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系主任及化工研究所所長、研發會執行長、副校長、藝術中心主任、生物科技中心主任、代理校長、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籌備處召集人。教學與研究領域包括化學反應工程及觸媒在環保與能源科技的應用,為該校講座教授,二OO九年退休,獲頒名譽講座教授。曾擔任高雄工學院教務長暨化工系主任、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教育部顧問室顧問。

  曾撰寫成功大學工學院院史沿革篇、編纂成大化工系系史(化工潮源)、負責建置成大化工系史館及設置於成大化工系之臺灣化工史料館。

  二O一五年發起在成功大學設置臺灣工程教育史料館(或中心),編纂「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及協助成大博物館進行工程教育展示系列之前置作業。
 
 

目錄

序 章 臺灣化學工業發展概要 / 翁鴻山
第一節 日治時期臺灣化學工業發展概要
第二節 戰後迄今臺灣化學工業發展概要
附錄:化工教育因應化學工業發展的措施

第一章 臺灣化工教育及相關政策之演變 / 翁鴻山
前 言
第一節 日治時期的實業教育及化工教育
第二節 戰後初期的職業教育及化工教育
第三節 美援時期的職業教育及化工教育美援對台灣化工教育的影響
第四節 經濟發展後的工職及大專化工教育
第五節 高科技對高工及大專化工教育之衝擊
第六節 新科技對大專化工教育之衝擊

第二章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之化工教育 / 翁鴻山
第一節 日治時期之中等工業教育
第二節 日治時期化工類之中等工業教育
第三節 日治時期之高等工業教育
第四節 日治時期之高等化工教育
第五節 戰後初期(1945-1960)高等工業教育之情況
第六節 戰後初期高等化工教育之情況
第七節 美援對高等化工教育的影響
第八節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培育化工人才對化工產業發展的影響
第九節 戰後留學潮對化工教育及化工產業發展的影響

第三章 初高職化工教育 / 曾勘仁、黃進添
前 言
第一節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1860〜1945年)
第二節 戰後初期(1945〜1954年)
第三節 石化工業發展時期 (1954〜1980年)
第四節 新科技產業時期(1980年至今)

第四章 專科化工教育 / 何清釧
第一節 臺灣工業專科學校興辦情況簡述
第二節 各學制專科化工教育畢業生人數統計
第三節 各學校化工科沿革 / 何清釧、翁鴻山
第四節 專科化工教育的課程發展
第五節 教育部對專科學校師資的規定
第六節 工業專科學校皆升格技術學院

第五章 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化工教育 / 周宜雄、劉清田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化學工程技職教育發展
第三節 技術學院
第四節 科技大學

第六章 一般大學及研究所化工教育 / 呂維明(原著作)、童國倫(增訂者)
第一節 國內化學工程系所的設立
第二節 招生
第三節 課程
第四節 研究

第七章 化工教育之檢討及展望 / 翁鴻山
一、化工教育之回顧
二、化工教育之檢討
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對技職教育的影響
四、化工教育之展望

附錄
臺南高等工業學校開校典禮致詞/ 日治時期台灣時報資料庫(1898~1945合集)
大事記 / 翁鴻山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10437
  • 規格:精裝 / 388頁 / 19 x 26 x 5.4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中等與大專的工業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規劃與發展,是因應國家經濟建設、社會需求和科技發展,臺灣的化工教育也是隨著政府政策、化學工業和科技發展而變遷。所以為了讓讀者瞭解臺灣化學工業發展的簡史,筆者特將《臺灣化工史》的第一至三篇 1 關於臺灣化學工業發展歷程,摘錄為本書的〈序章〉;讀者在閱讀隨後的第一章時,可以更加瞭解臺灣化工教育和臺灣化學工業兩者的發展如何相互影響。
 
本章最後借附錄「化工教育因應化學工業發展的措施」,彰顯化學工業的發展對化工教育的影響。
 
第一節 日治時期臺灣化學工業發展概要
 
日治時期(1895-1945年)初期民間以舊式的方法製造民生用品,其後開始改以新式的方法製造糖、食用油、樟腦等,也由糖蜜製造酒精大量出口到日本;日治後期又以蔗渣製造紙漿建立造紙工業。第一次大戰發生後,因燒碱(氫氧化鈉)無法進口而以硫安法自行製造,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年),日本為了積極參與世界經濟的競逐及向華南與南洋擴張勢力,遂開始在臺灣,發展工業,1934年日月潭發電所竣工後,燒碱改用電解法生產,奠定碱氯工業的基礎,也帶動化學工業的發展。中日戰爭(1937年)發生後,日本為向南洋和華南發展,積極在臺灣發展工業,除持續發展碱氯和肥料等工業外,為應港口、鐵路、糖廠、發電工事的陸續興建,興建多座水泥廠,也開始在高雄建立第六海軍燃料廠,成為戰後臺灣石油工業發展的基礎。
 
一、初期的狀況農作物加工業為主
 
臺灣自1895年被清廷割讓予日本後,最初二十年間的工業主要以舊式的方法製造粗糖、食用油、醬油、樟腦等及紡織為主,跟這些工業相關的機械工業為輔,可說大部份為農作物加工業及家庭工業,尚未進入工業社會。
 
二、化工業開始發展
 
隨後,藉由化學知識與技術結合,運用分析與合成技術,上列產業出現激烈的變化,加之開發出許多有價值的產品,因而建構了化學工業的雛形。
 
第一次大戰時有些由歐洲生產的物品無法進口,例如:重要的工業原料燒碱(氫氧化鈉),只好在日本和臺灣製造,即所謂「第一次進口替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