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

死体格差:解剖台の上の「声なき声」より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貧困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法醫尋求的不是「案件的真相」,而是『死亡的真相』。
  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解剖台前和遺體面對面,傾聽他們的無聲之言。」

  ▍貧困之死、孤獨死、凍死、老老照顧、酒精成癮、霸凌……
  ▍解剖台上的遺體,絕大多數非死於凶殺,
  ▍而是死於不平等的階級問題。

  ● 都市裡,「凍死」絕不是稀奇事。
  ● 受解剖的遺體中,獨居者約占50%。
  ● 許多因債務自盡的死者,欠債金額僅五百萬日幣。
  ● 貧困人口的遺體占比極高。相對於富裕者外表乾淨無垢、內臟卻遍布脂肪,貧窮者長年缺乏營養,內臟乾淨得令人難以相信這些器官已經用了幾十年。
  ●「死亡地點」會影響遺體能否被解剖、查明死因。

  獨居者在家中暑死亡;車禍後死於自家的女子,其實是因酒精成癮而喪命;因貧困而拒絕就醫,本可挽回的病症成為死因;高齡照顧者幫助失智妻子入浴,自己卻因此溺斃……

  法醫的工作,是從科學角度查明「非正常死亡的真實原因」,但同時,屍體也代替了沉默的亡者發聲,如實呈現其生命軌跡與所處的階級脈絡。

  執業二十年的日本資深法醫西尾元揭露其在解剖台前觀察到的社會現象,他如偵探辦案抽絲剝繭,調查死因,並從人性化的角度,探討隱藏在冰冷遺體背後,活生生的社會問題。

  //
  被害或自殺,以及孤獨死等,
  面對這些「不平常」狀況下的死亡,是我們法醫的工作。

  我們不像臨床醫師一樣救死扶傷,也不會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感謝。
  我們自知,在醫學界,自己所處的可以說是見不得光的領域。

  但是,正因為在見不得光的陰暗面,
  有些東西才會看得更清楚。──西尾元

名人推薦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林立青(作家)
  戴志揚(資深社會記者)
  __專文作序

  李茂生(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魚漿夫婦(人氣粉專「魚漿夫婦」版主)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戴伸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
  謝孟穎(《新新聞》記者)
  __一致推薦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有時在一件件的案子中,我們會看到一些社會角落的樣貌。但是,當這個樣貌愈來愈清楚、相似的案件愈來愈多,我不禁在想,這會不會是現今社會的縮影?是不是我們必須抬起頭去面對的問題?很感謝看了這本書,可以將這些問題帶到大家眼前。也很希望看過此書的人,可以想想這些問題。

  ● 林立青(作家)──
  他們在生前究竟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作者用冷靜的筆觸和真實的感嘆,交還給社會一個思考:如果我們真的認識死亡,會不會更願意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什麼樣的事來改變。」

  ●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自由平等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夢想,尤其是在日趨文明的社會中。日本法醫作家敏銳剖析一具具掉落階級底層的屍體,直言不諱地指陳現代孤獨死的背後成因,揭露出令人難以置信的遺體真相。

  ● 戴志揚(資深社會記者)──
  不管是面對死者還是生者,法醫的工作就是和「生命」面對面。或許,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普世大眾真實地去關心「死亡」這件事,更讓大家重新認識解剖台上最真實的一面。

  ● 戴伸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副教授)──
  人在世有階級,人過世亦有階級。過世的階級反映在世的階級,在世的階級預測過世的階級。這不只是一本書,這是一本人生。

  ● 謝孟穎(《新新聞》記者)──
  透過日本資深法醫西尾元的觀察,被社會遺落的貧窮者可能難以想像地被浴缸溺斃、一副骨瘦如柴的模樣被法醫看見、腐爛被蟲蛆啃咬到剩白骨,一切的不平等,都赤裸裸地在解剖台上呈現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西尾元


  1962年出生於大阪府。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法醫解剖醫。香川醫科大學醫學部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曾任職於大阪醫科大學法醫學教室,2009年轉職到兵庫醫科大學。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共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曾發表與猝死相關的論文,嘗試把法醫學現場的發現,應用於臨床醫學的實踐。
 
 

目錄

一致推薦
【推薦文】死生有價 ◎林立青(作家)
【推薦文】社會角落的樣貌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推薦文】讓沉默的屍體說話、找出死亡的真相,就是法醫的日常◎戴志揚(資深社會記者)

序 章|一具女性遺體之謎

第一章|貧困的屍體
在都市裡凍死絕不是什麼稀奇事。
有的人飢寒交迫,最終凍死,卻無人知曉。這就是當代正在發生的現實。

第二章|孤獨的屍體
「孤獨死」時常和酒精有極大的關聯。
究竟是因為獨居而患上酒精依賴症,還是因患有酒精依賴症而獨居呢?

第三章|衰老的屍體
老老照顧的家庭裡,高齡照顧者不僅肩負照護重責,同時也得面臨自己年年衰弱的身體。

第四章|死後的不平等
解剖率逐年上升,但是各地區之間,解剖率卻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

第五章|解剖台前
對「非正常死亡」的死者來說,法醫是為他們送行的人,是他們去往另一個世界前「最後的見證人」。

第六章|案件的屍體
解剖外因致死的屍體時,只要有任何可疑之處,都不應發放死亡診斷書。
法醫應當以正義和責任為基礎,傳達沒有謊言、不愧對任何人的「死亡真相」。

第七章|幸福的屍體
就算是一個人默默死去的獨居者,可能本人對這種終結方式並沒有不滿。相反地,在醫院中被別人照護著走向生命的終點,這個人就一定幸福嗎?

結 語|不平等的死亡
 

推薦文

死生有價
林立青


  這位法醫用刀敘說死亡,用手上的筆剖開屍體,凝視著這個社會的階級。

  我管理經營著一個稱之為「友洗」的社會企業,這個團隊會帶著街友及更生人等社會弱勢邊緣人去清理死亡現場,這之中包括清潔、拆除和搬運。不只一次我們在面對現場的「慘況」時,會驚訝於死者生存的狀況。

  死亡現場的工作壓力極大,通常空氣中會有難以言喻的氣味,人腹部內的細菌會讓屍體腐化,血也會引來各種白蛆和綠頭蒼蠅。我們面對這樣的場景,會盡可能不去想背後的原因,專業的表現是專注在解決血跡、排泄物、沾有屍臭味道的衣物、紙類和家具,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分類後清運處理。

  和法醫不同,我們對死者知道得愈少可能愈好。知道得多了,只會在工作時更加心神不寧,更難穩定在工作上,這是我始終不願意早到案場等待檢察官和法警相驗的原因,等待的時間冗長,問多了也只是添煩。

  可是我們終究會知道一些「細節」,警察和檢察官會說,許多案件新聞會報。這一本書的價值也就在於這裡,透過一名法醫說明死亡的內容、死亡的階級,看在我這樣一個從業者的眼中,更多的是解答,好像告訴我們死亡的面貌,和死者生前到底經歷了什麼處境。

  畢竟只有一種情況下,我們會需要知道死亡原因的時刻,那可能出現在伴屍案的現場,智障的孩子不知道母親已死亡,在身邊陪了近半年之久;也發現過燒炭時,全家連同寵物一起帶走,還有更多是我們稱為貧窮所造成的悲劇。這些案件通常沒有錢,當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太晚,需要的不只是專業,還需要社福或者是社會善心的介入。

  這些悲劇比例和書中寫的相同──異常的高。大多數有家可歸、有社會支持且和家人同住的幸福人生,是不會遇到我們,也不需要這些服務的,這些忌諱構成了我們的神祕感,也帶來誤解和獵奇心態。西尾教授以法醫的臨床經驗將死亡現場描述、剖析透澈的同時,也將死因清楚闡述,在獨居比例愈來愈高,孤獨死也愈來愈多的時代,人們更是需要知道這些死亡的真相和面貌。

  他們在生前究竟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只有在我們慢慢理解的過程裡面,才能避免其他悲劇發生。

  這本書將死亡現場的忌諱和神祕揭開,用冷靜的筆觸和真實的感嘆,交還給社會一個思考:如果我們真的認識死亡,會不會更願意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做出什麼樣的事來改變。

推薦文.節錄

社會角落的樣
大師兄


  那天收到出版社邀請,說想讓我看看一本跟我很有關的書,我心裡不禁在想:「該不會有新的殯葬人要出書了吧?」誰知道居然是來自日本的法醫,西尾元老師所寫的這本《不平等的屍體》。

  老實說一開始我還有點汗顏。身為一個之前在殯儀館工作的接體員,我們只是收到警察的通知,到某一個可能殘破不堪,可能斷水斷電,可能陰風慘慘的地方,將那些許久沒人發現,又或是根本沒人在意的無名屍,還有那些還找不到家屬的遺體送到殯儀館而已。

  這之前,會有發現者通知警察,警察再看狀況打給救護車或是殯儀館。假如是殯儀館,就會有鑑識小組跟我們遺體接運的一起出發。

  鑑識小組會鉅細靡遺地將現場所有照片拍下來,結束後,我們才會將遺體裝進屍袋、送往殯儀館等待驗屍。隔天會有檢察官跟法醫來驗屍,驗完要是家屬有疑慮,或是絕對必要解剖,才會由書中這位解剖的法醫出場。

  所以,我跟法醫見面的次數雖然不到每週都見,但一個月還是會見個幾次。

  〔…〕有一次,法醫們帶著菜鳥來實習,有一個菜逼巴居然跑去外面吐。休息時間,我看到那個跟我比較熟的老鳥在外面滑手機。

  「法醫,你們那些菜鳥還好吧?」

  「還好啦!我當年也是這樣的啦!」

  「我滿好奇你為什麼做這個呀?好賺嗎?」

  法醫看了我一下,突然跟我說:「你看那些實習的,你覺得大概有幾個會留下來?」

  「應該一半吧?」

  「絕對不到一半……你說說,今天解剖的遺體,你當初接的時候,在想什麼?」

  我看著裡面一個不到一歲就溢奶往生的小孩,父母親在外面痛苦,爺爺奶奶不斷在自責沒有把孩子照顧好。

  他們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次的解剖,希望解剖完可以由報告告訴他們,孩子的死不是他們的錯,而是一次自然的死亡。

  「很遺憾,真的是他們的疏失。我既然解剖了,就要替這個不會說話的孩子,說出真相。」

  一瞬間,我有點感慨。不管是在一般治喪的過程,還是後來我在火葬場撿骨,我們都會盡量說些好話,讓家屬們不要那麼難過。而這些解剖的法醫,他們說的是實話。實話總是最傷人的。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名字:「不平等的屍體」。

  其實書裡那些發生在日本的狀況,在台灣也很常見:獨居死、老老照護、精神病殺人……甚至,當我第一次到公園把一個冷死的遊民大哥帶回殯儀館「休息」,我才猛然驚覺:「原來到現在還有人真的會凍死。」

  有時在一件件的案子中,我們會看到一些社會角落的樣貌。但是,當這個樣貌愈來愈清楚、相似的案件愈來愈多的時候,我不禁在想,這會不會是現今社會的縮影?是不是我們必須抬起頭去面對的問題?

  很感謝看了這本書,可以將這些問題帶到大家眼前。也很希望看過此書的人,可以想想這些問題。

  我想這樣,身為同樣在做人生最末端的行業者,能把這些所見所聞帶給大家,也算是一種幫往生者發聲吧!

  ※另有資深社會記者戴志揚精彩推薦文,詳見本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063987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0.8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節錄】第一章 貧困的屍體
 
難耐嚴寒之後
 
某年二月,由於前一天下了雪,這天格外寒冷徹骨。和往常一樣,警察一大早就將一具遺體送到我們法醫學教室。
 
死者初步斷定為五十多歲男性,遺體在死者公寓的廁所前被發現,臉朝下倒地死亡。
 
警察的初步檢查未能查明死因,所以來拜託我們進行解剖。
 
我在準備室換好衣服,打開解剖室的門,警方負責人和法醫學教室的技術人員已經在著手準備。解剖室沒有窗戶,四周牆壁貼滿白色瓷磚。房間正中央是泛著微光的不鏽鋼製解剖台。男性屍體已經橫放在台上。
 
眼前是一具心跳已經停止的軀體──對我來說,這是二十年來幾乎每天都要面對的「日常景象」。
 
進入解剖室後,我習慣先從遠處整體觀察解剖台上的遺體。因為一旦開始解剖,很容易過於關注眼前的局部部位,而忽視對遺體的整體印象,就會有遺漏或者誤判的危險。從遠處觀察可以從感覺上有個整體把握。比如,遺體有哪些部位受傷,臉部瘀血情況等。
 
遠觀全身以後,我會仔細觀察遺體表面各處(即體表),正式開始工作。在法醫學解剖過程中,有無明顯的外傷或變色,若有則外傷變色的部位、大小以及數量如何,這些從體表得到的資訊不少會成為確定死因的重要線索。
 
如果有刀具刺傷的傷口,確認傷口的大小、深度與凶器是否吻合,有時也會成為逮捕嫌犯的決定性證據。
 
進入解剖室時,我馬上注意到這具男屍體表上留下的「印記」。肘部、膝部等大關節處可以看到多處微紅色斑狀變色。
 
在確認變色情況和位置的同時,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凍死」兩個字。但是,現階段還不能「確診」。
 
確認完體表,開始解剖遺體。先小心切開皮下組織(真皮以下的結締組織,主要由脂肪細胞組成,內含血管、神經),然後是腦、肺、心臟、胃、肝臟、腸等,按照一定順序解剖各種內臟器官。
 
透過解剖能確認到的異常情況是,這名男性心臟流出的血液顏色有些異樣。取出心臟,比較心臟左側和右側流出的血液,顏色明顯不同。左側的明顯比右側的鮮紅。
 
這個檢查結果展現了凍死者遺體共有的顯著特點。
 
按專業解釋來講,紅血球裡含有一種叫作血紅蛋白的物質,血紅蛋白和氧氣結合會生色,所以血液才是紅色的。
 
結合的氧氣愈多就紅得愈鮮豔,氧氣少的話,就會變成黑紅色。

會員評鑑

5
12人評分
|
1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4/22
很不錯的一本書,
我很常買這系列的書籍.
但這系列的外籍作者會相對較少購買,
原因是很多醫療體系,看護體制,教育跟社會因素其實在每個國家是有不一樣的基礎,
不過本書我認為沒有這個問題
本書完成於2017年,
但時間上也不會構成缺點.
主要的原因在於本書是以一個法醫的職涯體驗去看待由每具屍體的檢視,
從幾個主要類型的介紹去闡述作者心中一個小小疑惑,
也是本書書名所謂的不平等, 副標跟書腰上一直提到的階級,
這是由在世的因素, 是否也導致屍體的差異,
其實這樣的說明或許有些人還是覺得無法理解本書在說什麼,
但我向來不在書評中說到可能提前破壞閱讀體驗的說明,
這本書可以粗淺理解到法醫學跟法醫生態,
像我具有些許的生物知識還是可以獲得一些法醫才會看到的知識形態,
本書也提到他經常對文組學生上課演講,而獲得良好反應,
單純以知識面可以看到這個職業的面向跟新知,
另一方面感性面可以看到一位醫生藉由生涯的歸納去思考可以對生者及對社會的反饋,
是我覺得很棒之處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2/01
法醫也是醫生,卻不是替活人看病療傷的一般醫生。
從戲劇小說,新聞專訪得到的印象,法醫工作既神秘又帶些靈異色彩。
很多年前看美劇「X檔案」,史考莉解剖一具遺體,取出心臟擺上磅秤,對錄音機報出重量,依續是胃、肝等等臟器,
道具做的逼真,看了不免起雞皮疙瘩。心想,當法醫除了膽大外,心思要細膩,觀察力更要敏銳,
若是警方送來解剖的遺體懷疑是遭到謀殺,法醫以他的專業知識觀察器官顏色,皮膚顏色變化,肌肉僵硬,血液凝固程度,
判斷是自然死亡,還是外力傷害致死,胃裡有無食物,消化到什麼狀況,諸多微小細節,說出死亡時間,
提供給警方輔助辦案,往往被忽略掉的蛛絲馬跡,就是破案關鍵。
西尾元揭露近來解剖遺體數大增,多數都是社會悲劇,求助無門的人,因債務自盡的死者,欠債金額僅五百萬日幣。
高齡獨居者,酷熱猛暑日,為節省電費,捨不得開冷氣,中暑脫水昏倒死去的老太太。
老顧老,老先生幫失智的妻子洗澡,扶她離開浴缸時,不慎跌落浴缸意外溺斃,坐在丈夫身上的妻子,直到警消抵達救援,
都不知道丈夫發生什麼事,怎會一動也不動。
失業存款用盡,沒有食物,無法取暖,縱然穿上所衣物,包裹棉被,仍抵擋不了零下寒冷溫度凍斃。
遭師父聯手師兄霸凌死去的相撲力士,警察以跌倒受傷死亡結案。母親看著面目全非的兒子,不相信警方說法,堅持解剖遺體,真相很快水落實出。
除了真實案例的詳細解說,找出死亡真相,書中還有許多科學證據說明,死後,皮囊產生的變化,不是變冷變硬而已,還會微微變綠,
不是中毒,而是微生物的自然改變。
營養過剩的人,除了外表肥胖,內臟還遍布脂肪。三餐不繼的窮人,長年缺乏營養,外表佈滿厚厚汙垢,內臟非常乾淨,看不到黃色油脂,
連血管都清澈,得令人難以相信這些器官已經用了幾十年。
西尾元,現任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法醫解剖醫,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共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
他說寫這本《不平等的屍體》,是這二十年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共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日誌。
我讀到一半,感覺這是日本經濟失落三十年,貧富差距,陷入貧窮底線掙扎窮困,獨老,貧病者的死亡記錄。
我們被迫接受人生充滿隨機性,而且往往殘酷,悲劇令人難以忍受,但我們要努力活在當下,學習體會那些微小快樂,帶來活著的喜悅。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31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從小時候就聽別人這樣說。

但年幼無知,有些事情沒有親身經歷過根本不會徹底了解,或著說,那時的我還未曾遭遇"不公平",所以只知道其道理,卻無法感同身受,直到出社會才懂得的這些都是前人的血淚教訓,有些道理流傳千年是有一定道理。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慘忍。

本書是日本法醫西尾元所撰寫的,讓這本書更添加了一層悲傷的現實色彩,因為這些書裡的人都是活生生的現實存在的例子,一條條悲哀血淋淋的生命。

看到這本書,就不由得想到日本一部電視劇《Unnatural 法醫女王》,女主角是位法醫,故事主要聚焦在每一具屍體下一則則令人反思、醒悟,或探討某個議題的人生。

每一具屍體,基本上就是一個社會議題。

在如今這個世代,正如作者所說的:「社會上可能有很多人對法醫學,以及誰都有可能面臨的死亡漠不關心。所以我想,我可以把解剖台前考慮的一些問題傳達給大家。」

或許現實的社會,很少人會真正的對別人的遭遇情況感同身受,甚至網上很多看人笑話、政治正確評論家也大有人在,但或許有沒有種可能,只要「在見不得光的陰暗面,有些東西才會看得更清楚。」、「透過一具具遺體,直面在這個國家生活的人們無言的痛楚和悲哀。」有些東西的傳播,是真的可以感染整個社會,改變一些我們覺得無力、無法翻盤的結局?

只希望這個世界能多一點溫暖和包容,更重要的是多一些的關懷。雖然付出沒有回報的可能,但我仍相信伸出援手,善報終會回傳到自己身上。

善會有善終,我願那麼相信。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1/31
以前曾聽說人生在世唯有在死亡之前人人都是平等,我也深覺這說法有道理、人生在世總算有件大家都是真平等的事!然而這次我閱讀了日本法醫學教授寫的《不平等的屍體》,才發現就法醫學角度來看,人的死亡仍舊反應出他在社會上的實際階級差別,所謂貧困、孤獨、衰老、幸福……等人生境況依然會如實反應在死亡後的屍體。看來沒有真所謂平等了。

《不平等的屍體》(死体格差:解剖台の上の「声なき声」より)作者是法醫學教授西尾元,現任日本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與法醫解剖醫、負責兵庫縣阪神地區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執業二十年曾先後發表過與猝死相關的研究論文,將法醫學現場的發現與臨床醫學的實踐相結合。是學術與臨床應用能力兼具的優秀法醫。

乍看到出版社推出《不平等的屍體》書名、我會以為是推理偵探小說,想像中就像是「女法醫史卡佩塔-屍體會說話」系列小說的故事:聰慧執著的主角從凶殺案「屍體會說話」獲得破案線索,基於職責與正義感為沈默的死者發聲、甚至不惜以身犯險最終偵破謎樣懸案的英雄式小說。我讀過的西方法醫小說好像都會自然而成變成那樣?

不過讀了就知道,《不平等的屍體》所記述的是日本法醫學教授西尾元的法醫工作事實,他以二十年的解剖經歷觀察解剖台上的屍體證據、分析其在生前所呈現的不平等「社會階級差距」的現象,藉此為沉默的亡者發聲。

所以與「只有死人不會說話」的黑社會台詞不同,但是其實屍體是能真實提出線索的、不過能替其發聲的是要訊練有素的專家才行,解剖一具遺體要能開腔剖腹分析體內臟器、連腦都要取出擺上磅秤,以專業知識評估器官顏色重量、皮膚顏色變化、血液凝固程度、肌肉僵直狀況、食物消化程度……而判斷是自然死亡還是另有隱情。從諸般微細而重要的徵象解開「死亡的真相」。

誠如本書提到的,在現代日本由於身心狀態不佳或遭遇裁員等原因,由於境遇稍有改變就墮入落魄潦倒之中,是人人都懷有的恐懼也是事實。當狀況每況愈下,就朝著貧困死、孤獨死、凍死、中暑死、霸凌死......的最後終點直去了。法醫也比其他科別的醫生面對更多的灰暗社會現實。 

所以《不平等的屍體》說的社會紀實故事並不像偵探推理故事那樣具戲劇性,但明白展現現代日本社會因不平等的階級問題死亡的問題,主要就是貧窮與孤獨衍伸為身體營養不足或疾病與自殺,甚至被霸凌而死的社會不平等現象。

本書無疑說的是社會關懷議題,貧困的屍體、孤獨的屍體、衰老的屍體、自殺與被害的屍體、幸福的屍體……由於生前不平等死後也造成階級差異。法醫他提供了許多醫學知識告訴我們人是怎麼死法,像是:死後皮囊產生的變化不只變冷變還會微微變綠,不是中毒而是微生物的自然改變……等諸般死亡的細節。讀過書後就算我們當不了法醫,至少也可以不要表現出白癡的樣子。 ​​

說實在話,《不平等的屍體》頁數並不多、但我讀得很慢且不禁心情低落,因為裡面沒有善良的小仙子也沒有幸福的魔法、有的只是各種不同的人們死法與法醫專業精準的解說,讀著書時讓人避無可避地正視社會黑暗殘酷的一面……作者最後總結是說:既然誰都無法選擇自己的死法,所以比起「死」我們更應該關注「生」、努力活在當下。我也說大家都該好好努力活著,加油!
展開
user-img
4.5
|
2024/01/31
繼《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法醫解剖檯上的死亡課題》之後,西尾元教授在新作《不平等的屍體:解剖台上,資深法醫的社會階級觀察》讓我更加認識法醫學這門工作、研究的知識和觀察。隨著社會高度發展、專業分工,但日本社會近年來許多社會議題的浮顯,在這本偏向報導紀實的《不平等的屍體》,揭開很多西尾元教授對於「死亡」的分析。

很多日本社會正在面臨,譬如高齡化、孤獨「無緣死」、精神狀況、貧窮、被迫失業或無法及時就醫.....等狀態,在《不平等的屍體》是透過一個人一生的終結的屍體的狀態去解析、釐清、追溯其可能遭逢的事情或衝擊。本書的七個章節當中,也不乏特殊境遇或者疾病、食物、社會案件的暴力等「非正常死亡」的個案;閱讀本書《不平等的屍體》起初會以為是教導人類如何看待生命vs死亡的議題,但也由於西尾元教授主要敘事、調查和沉著冷靜的口吻,讓非虛構報導書寫有許多的反思、沉澱,同時也召見很多被忽略的社會陰暗角落。或許,當代社會日益高度便捷,卻分化到細碎的同時,也讓人反思不同國家的社會安全防護網,要如何更強韌地被搭建起來?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