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社會學給現代人的非標準答案:那些生活中讓你感到痛苦的,究竟是誰的問題?

社會學給現代人的非標準答案:那些生活中讓你感到痛苦的,究竟是誰的問題?

  • 定價:420
  • 優惠價:79331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容貌焦慮、網路霸凌、手機成癮、世代鴻溝、演算法、
有家無房、精神內耗、焦慮、憂鬱、困於過往……

✦直擊15個社會熱門話題!寫給這個世代的多元思考之書✦

  社會學真正的饋贈,並不止於知識的傳授,而是不斷提醒所有的理論,以及關於道德、法律、正義、秩序的探討,終究都會變成生活中一件又一件的小事考驗著我們。──〈臺灣版自序〉

  讓社會學成為我們共同面對問題工具,
  理解「為什麼」,而不只是「怎麼辦」。

  ▍現代人在劫難逃,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為什麼生活的意義消失了?網路輿論的公審是否客觀?
  功利主義的教育會引發哪些問題?買不起房是否人生就是失敗?
  這並非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是人類在進入現代之後不可避免的趨勢。

  ▍提供認知自我、洞察世界的思維!
  有別於常見的邏輯辯證,本書從社會學觀點,在時間的長河中去理解其作用機制和原理,梳理現代社會運行的基本邏輯,進而提供一套理解自我生命經驗、分析現況的方法。
  書中沒有複雜的數據模型或抽象的理論,而是以「元問題」角度切入,來思考「這是什麼」、「為什麼」,讓我們可以看穿自身的困惑和盲點從何而來,並跳脫個人的框架,進而獲得更多清醒面對生活的勇氣。

  ✦ 關於「顏值至上」:背後其實隱含了多數人的暴政?
  ✦ 關於「教育體制」:為何會變成來料加工業?
  ✦ 關於「演算法」:本質上是眾人行為習慣的最大公約數。
  ✦ 關於「搶奪人才」:是一場圍繞機率展開的競爭。

共同推薦

  孫中興/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名譽教授
  陳俊欽/杏語心靈診所院長
  劉仲彬/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
  盧美妏/諮商心理師
  厭世哲學家/《厭世講堂》作者

  ▍編輯推薦
  在社群媒體、抖音漸漸盛行以後,人們吸收資訊的方式開始改變。從2024總統大選也可以看到,朋友間流傳著經過剪輯的短影片、被斷章取義後的聳動新聞標題。而本書則提到這樣的「去脈絡化表達」方式,往往會導致現代人離真相越來越遠,再加上平等自由的風氣下,我們也會將自己的觀點視為「理性」的。這本書能讓人思考眼前的一切,有哪些因素和運作機制左右著我們,提供你看清全局的視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孟慶延 


  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年考入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此後先後就讀於中國政法大學和清華大學,並分別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14年7月於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任教至今。
  在《社會學研究》、《社會》、《開放時代》、《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十餘篇。
  Podcast節目《東腔西調》「社會病理學」、「山河紀」單元嘉賓。
  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臺《人文通識100講》社會學專欄主理人。
  看理想App《現代世界500年:什麼造就了今天的我們》第一季主講人。
  影片網站bilibili上傳者,線上課程《經典社會學思想20講》主講人。
 
 

目錄

臺灣版自序 為什麼人們需要認識社會學?
前言 誰的問題?

【第一篇 抽象的社會】
第一章 空心時代:生活的意義為什麼消逝了?
人生:如同一場混吃等死的旅行
從過去到現代:生活的意義何以寄託?
自我意識:日漸被掏空的個體
尋找意義:無處安放的迷夢

第二章 精神鴉片:網路遊戲為什麼會讓人成癮?
沉迷:「心」的內在屬性    
媒介:「人」的體外器官    
虛幻:「真相」的彼此矛盾    
監控:「圍堵」的意外後果    

第三章 演算法系統:被殖民的生活世界意味著什麼?
推播策略:支配你的生活預設值
被改變的習慣:科技發展對社會是好還是壞?
演算法的本質:找出行為習慣的最大公因數
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在現代個體的集體無意識之下

第四章 全景敞視:我們的生活是如何邁入「楚門的世界」的?
楚門:隨時被觀看、無所遁形的生活
恐懼的來源:無法揣測的人心
規訓:無孔不入的支配
難以逃亡:停在表面的世界

第五章 網路暴力:網路酸民是如何產生的?
暴戾:網路輿論的道德審判是否客觀?
失真:去脈絡化的表達方式
正義:短連結的理性
從眾現象:長連結的情緒

【第二篇 懸浮的生活】
第六章 顏值正義:容貌焦慮背後為什麼是多數人的暴政?
容顏:個體的生物學符號
醫美:容貌的標準化生產
審美觀:隱藏在背後的多數人暴政
氣質:人類的社會學表徵

第七章 搶人大戰:人與人才,何者更應該優先?
人口流動:不明覺厲的搶人大戰
搶奪人才:一場圍繞機率展開的競爭
人、人口、人才:現代國家的政治算術
何以為家:陌路城邦的田園狂想

第八章 跟風旅行:真的有那麼多「不得不去的遠方」嗎?
踏上旅途:現代人的異鄉夢
到熱門景點打卡:空虛人心的填充物
對遠方的嚮往:流浪者的桃花源
周遭附近:棲居者的中途島

第九章 隱入塵煙:鄉村是如何空心化的?
鄉村:傳統社會的田園詩
城鄉差距:結構問題的空間化
空心化:都市化過程中的子命題
走進山林:水泥森林的烏托邦

第十章 有家無房:房子與人生的關係是什麼?
不動產:勞工們的緊箍咒
地產:生產鏈的引擎
異鄉:房子與家的關係
異鄉遊子:現代人的元命題

【第三篇 空心的個體】
第十一章 象牙之塔:教育行業是如何變成來料加工業的?
一點也不悠閒:大學生面臨的龐大壓力
加工業:一個吊詭而殘忍的現實
系統:一個非意圖後果的現場
異化:一個時代和命運的課題

第十二章 物欲橫流:消費主義是如何重新定義「需要」的?
消費主義的流行:購物節、直播帶貨等新興行銷機制
生產—消費:現代社會的孿生子
短缺—豐沛:以消費為主導的社會
欲望—佔有:消費主義帶來的變化

第十三章 高齡社會:你真的了解你的父母嗎?
高齡化人口:國家將至的未來
養老制度:結構性的難題
生育率低下:為什麼不生小孩?
代溝:現代人封閉的心靈

第十四章 心靈捕手:現代社會中的憂鬱症為什麼越來越多?
憂鬱:人類社會的流行病
現代人的心理狀態:當「靈魂問題」走向科學化
長期緊張:現代文明的衍生品
他人的存在:生活世界的稀缺物

第十五章 困於過往:人為什麼很難「斷捨離」?
懷舊:隨時隨地發生的穿越
今昔對比:無意識中產生的比較心態
當下:由過往的生命歷程鐫刻而成
人類:不斷負重前行的物種

後記
參考資料

 
 

臺灣版自序

為什麼人們需要認識社會學?(摘錄)


  【社會學的內涵】

  很多人會認為社會學是專門研究「社會」的,但社會是什麼?這個語詞的內涵、外延、邊界都是不清晰的,甚至不同的文明系統對於社會有著相異的理解。實際上,社會學的獨門絕技,也並非統計分析、問卷調查或者田野調查,它的誕生,來源於十八到十九世紀一批思想家面對著工業化和現代性所帶來的社會系統性變革,而產生的思考與追問。

  工業化、現代性、宗教的世俗化所帶來的,不止於效率的提升,也不止於科技的進步,還包括人與人之間關係、組織乃至秩序的變化。人們從過去田園牧歌的熟人社會轉入由陌生人構成的都市生活,在職業生活中追求利潤和財富也不再是被宗教所拒斥的,不再是虛榮、貪婪等人性本惡的呈現,而是上帝的召喚,也是現代人的天職(calling)。都市內的陌生人關係成為了社會關係的主軸,而組織內的職業關係也逐漸超越單純的血緣、地緣關係,成為生活世界很重要的一部分。一種全新的、肉眼無法完全看到的現代社會結構逐漸生成。

  人是社會性動物,是因為人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受到自己所在的社會結構性要素的制約。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原生家庭,生命歷程,都在潛移默化中鐫刻著人的行動邏輯與精神氣質。正如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在《社會學的想像》中所提到的,個體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很多情境下都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有著深層的社會結構性要素,是身處於現代社會中的個體大多會遭遇到的普遍命運。因此,社會學的使命,就在於揭示「個體問題」背後的社會學邏輯。
 
  【在全球化時代下,社會學所扮演的角色】

  當人類藉由工業化獲得了空前的生產能力之後,商業貿易越來越發達,而整個世界也漸漸演變成一個「生產-貿易體系」,不同國家、文明的人,彼此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然而,這也帶來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理解與溝通這一難題。人是一種背負著自己所有的過往不斷向前爬行的動物。個體對生活的認知,與他人來往的方式,與世界相處的模式,都和自己身處的那個看不見的「社會」有著莫大關聯。

  全球化時代的巨大挑戰在於,有著不同文化傳統的人被嵌入同一個「生產-貿易」體系之中,因此,如何與異質性的人相處,如何理解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的生命世界,又如何理解那些陌生的國度和新奇的社會?正是由於現代世界是涂爾幹社會分工論意義上的有機連結狀態,在同一個體系內異質性的人之間的溝通與連結問題,才成為了現代性的中心命題。社會學的重要性,恰恰在於破除掉異質性的人的對他者的抽象觀念,在理解基礎上架起充分溝通的橋樑。

  【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無論我們是在以參與、觀察或者深入的方式展開田野調查,還是試圖以一套科學嚴謹的指標對人類的社會行為進行因果解釋,我們都是以理解他人的生命世界為前提。因此,理解自己、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理解每一個如你我一樣的人的喜怒哀樂,構成了這門學問的基礎,也是社會學最為動人之處。
 
  理解,意味著對日常生活抱有足夠的敏銳,也意味著我們要時刻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愛與對苦難的悲憫。同時,更大的挑戰在於,需要放下自己固有的成見,超越生命歷程的局限。當我們閱讀那些艱澀的經典文獻時,當我們聆聽受訪者的生命故事時,或者建立模型分析資料時,都在進行「放下自我」的過程。

  理解並不等於盲從與放任,同情也不等於妥協與隨波逐流。它要求我們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處境,又要求我們探知自己的界限,有足夠的理智與澄澈來與這個時代的許多陷阱保持距離。社會學會告訴我們關於國家、社會、組織與個體的知識,它們也都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呈現出來。然而,社會學真正的饋贈,並不止於這些知識的傳授,而是社會學的實踐本身正不斷提醒,所有的概念、理論,所有關於道德、法律、正義、秩序、規則的討論,終究都會變成生活中的一件又一件小事考驗著我們。社會學讓我們有足夠的理智與清明,去面對紛亂龐雜的現象,同時更是讓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與決心,去直面生活世界中的真實。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06304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顏值正義【容貌焦慮背後為什麼是多數人的暴政?】

#空心時代【生活的意義為什麼消逝了?】

 

內容連載

第五章 網路暴力:網路酸民是如何產生的?(摘錄)

【失真:去脈絡化的表達方式】

現代社會有別於傳統社會的最典型特徵是:它是個功能分化程度非常高的龐大系統。現代社會如同一台精密運轉的機器,身處現代社會的個體如同機器中的齒輪與環節,相互依存。然而,網路時代的到來,將現代社會的這種系統性推向了極致。因為工業邏輯作為現代社會運轉的最底層特質,依然高度實體化,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也好,競爭也罷,儘管以機器為媒介,但總是存在於客觀的真實物理世界之中;當網路成為現代社會的科技架構和生活方式之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聯演變成了一種高度依賴符號化媒介的虛擬交往。

在網路世界中,一方面,人們獲取資訊和資訊的速度及強度與以往大不相同;另一方面,現在的資訊傳播擺脫了過去的資訊壟斷,每個人理論上都可以透過網路成為資訊的發佈者與新聞、謠言的製造者。在這樣的情況下,現代個體生活在一個被爆炸式的資訊淹沒的輿論世界中,而這些資訊又都是透過語言、文字、影片等符號媒介迅速傳播的。再加上現在的影片畫質越來越好,網速越來越快,虛擬模擬技術不斷實現突破與革新,這些都使得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甚至給人一種能以「去中心化認知」取代直接經驗的錯覺。

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眼見為憑」依然被大多數人所相信。但是現代人忘記了一點,就是我們在網路世界中用眼睛「看到的真實」,實際上是被符號化的事實片段。同一個行為放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解釋脈絡;同一個行為用不同的語言符號表達出來,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或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按照這個邏輯,豈不是沒有「客觀」角度可言了?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