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歷史記憶的倫理:從轉型正義到超克過去

歷史記憶的倫理:從轉型正義到超克過去

The Ethics of Historical Memory: From Transitional Justice to Overcoming the Past

  • 定價:740
  • 優惠價:79584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一連串重要的立法(促轉條例、黨產條例、政治檔案條例等)、司法解釋裁判以及行政作為,將轉型正義推進到新的階段。然而在後促轉會時代,轉型正義發展似乎陷入遲滯以及極大的不確定。單純地將此困局歸因於執政者缺乏政治意志或民眾缺乏覺醒,恐怕低估了轉型正義在台灣發展的真正挑戰。

  本書集跨領域學者之力,引入廣泛的理論資源,對此進行診斷。作者群主張,台灣轉型正義的發展與台灣集體歷史記憶的形塑,二者相互牽連,牽涉到複雜且尚未被有效議題化的理論與實踐課題。廣泛、深入且開放的社會對話,是突破困局的唯一道路。本書對此困局提出初步診斷,並且指出有待討論的理論議題,期能促進社會對話,朝向真正的社會和解邁進。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許家馨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J. S. D.),研究領域為法理學與比較憲法。近年來研究興趣為人權哲學、人性尊嚴概念在亞洲的理論與實踐,法治與民主下的公民不服從及司法回應策略,以及轉型正義理論與歷史記憶的倫理。核心關懷為審議民主、公民德行與對話倫理。

 
 

目錄

編者序

第一章 導論:從轉型正義的反思到歷史記憶的倫理/許家馨
一、前言
二、轉型正義的實證法化及其發展的十字路口
三、轉型正義的建構性
四、歷史記憶典範的衝突
五、歷史與記憶的辯證
六、歷史記憶的倫理I:創傷與和解
七、歷史記憶的倫理II:邪惡與責任
八、台灣邁向民主過程中的轉型正義的實踐
九、形塑歷史記憶重要實踐課題之反思
十、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轉型正義中的記憶與知識/洪子偉
一、前言
二、文獻上之爭論
三、是否要記住?
四、要記住什麼?
五、誰該記住?
六、可能的批評與回應
七、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我們能和解共生嗎?反思台灣的轉型正義與集體記憶/汪宏倫
一、前言:從「中華民國建國時間」談起
二、概念源流考:什麼是轉型正義?
三、歷史認識、集體記憶與和解
四、台灣的兩種集體記憶典範
五、記憶的利用與濫用:不可共量與不可共存的兩種典範
六、台灣的戰爭遺緒與共同體的起源問題
七、政治的道德基礎與道德的政治基礎:關鍵時刻、外部因素與地緣政治
八、代結語:「轉化式對話」與和解的價值
後記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歷史記憶與身分認同:德國「歷史學家之爭」及其時代涵蘊/石忠山
一、前言
二、記憶或遺忘:淺談歷史記憶對於民主政治的意涵
三、何謂德國「歷史學家之爭」?
四、Nolte論「不願消逝的過去」
五、哈伯瑪斯論「一種損害賠償的方式」
六、正反意見的針鋒相對
七、哈伯瑪斯的最後陳述:論歷史學的公用
八、幾點反思
九、結語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在國族之外的歷史和解:「地域性」的二戰紀念活動與歷史記憶/藍適齊
一、前言
二、馬來西亞「華人」的二戰紀念活動
三、日本「地域性」的二戰紀念活動
四、「誰」在台灣記得「誰」的戰爭?
五、「地域性」的「記憶群體」與歷史和解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歷史記憶與記憶的歷史:創傷、情感、牽連性與和解/楊孟軒
一、前言
二、轉型正義與歷史研究
三、歷史記憶、歷史研究與記憶的歷史
四、建立共同歷史記憶的困境I:加害者、受害者與旁觀者的歷史「牽連性」
五、建立共同歷史記憶的困境II:間接性創傷與「類」受害者意識
六、跨群體的記憶研究:以我研究台灣外省人記憶的歷史為例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介於過去與未來的政治行動:論鄂蘭思想之轉型正義意涵/葉浩
一、前言
二、兩種「惡」與鄂蘭對「違反人道罪」的理解
三、行動作為讓社會「二次誕生」的時刻
四、事件的不可逆與和解基礎
五、結語:書寫作為一種政治行動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除去記憶中的恐懼:二二八平安運動的和平與正義/曾慶豹
一、前言
二、為台灣求平安
三、分擔受難主體的苦難記憶
四、正義的共同體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對當代台灣政治論述中「和解」概念的初步反思/許家馨
一、前言:「轉型正義後期對話路線」的浮現
二、轉型正義與和解之間的關係
三、轉型正義後期與社會和解的挑戰
四、歷史記憶的和解與戰爭之框
五、「與惡的距離」及「政治的悲劇視野」
六、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章 歷史記憶、如何共享:對1985至1995年出生之二二八共生音樂節成員經歷的初步考察/范耕維
一、問題意識:解嚴世代如何共享歷史記憶?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三、形塑歷史記憶、建構歷史敘事的契機與過程
四、對「共生」的理解與對轉型正義價值之選擇
五、對於記憶共同體的範圍設定與對不同歷史記憶的想法
六、結語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從文化資產角度審視台灣偉人塑像之存留/黃猷欽
一、前言
二、我國文化資產裡的偉人之物
三、新趨勢:更具意義的無形文化資產與多樣性保護觀念
四、人:由下到上的日常之力
五、結語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台灣命運中不能承受之重?初探加害人/被害人多元圖像與《政治檔案條例》資訊回覆權/陳柏良
一、前言
二、「轉型正義」理念的移植與繼受
三、被害人之肯認權
四、多元複雜的加害人/被害人圖像
五、《政治檔案條例》及其二元圖像式分類:當事人/非當事人
六、《政治檔案條例》之「檔案當事人」與「非檔案當事人」之資訊獲取與更正權
七、集體記憶的基石,《政治檔案條例》不可承受之重?
參考文獻

索引
 

編者序

許家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以來,一連串重要的立法(促轉條例、黨產條例、政治檔案條例等)、司法解釋裁判以及行政作為,將轉型正義推進到新的階段。然而在後促轉會時代,轉型正義發展似乎陷入遲滯以及極大的不確定。論者有將此困局歸因於執政者缺乏政治意志或民眾缺乏覺醒。然而,此種看法預設了特定的轉型正義觀點,並將此觀點底下的轉型正義內涵與做法當作是清楚且無可置疑,沒有反思辯證的空間,因此,只剩下要做或不做的選項。

  我理解此種看法對於轉型正義的熱切追求。然而,邁向民主鞏固,同時為其存續而奮鬥的台灣,面對每一個重大爭議的課題,都考驗著我們能否發展出讓台灣民主堅韌永續的政治文明。而民主運作需要政治文明作為基礎,因為我們需要探索並塑造公共價值,以對抗人性中的幽暗面,那種攻擊性的部落主義傾向,那種在封閉的集體心靈中,黨同伐異且拒絕聆聽對手的角落舒適感。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只有堅持不斷透過溝通、對話、審議,求同存異尋求理解,才有可能滋養維繫民主體制的自由文化。堅持寬容對話的態度,如果不能適用在我們最不能苟同的政治對手身上,那麼我們可能還不了解保護真正的民主所需冶煉的精神高度,以及所求於我們的公民德行。

  我認為學術工作者肩負特殊的使命,必須在不疑處有疑,勇於反思主流的政治意見。在民主時代,這個使命包括在一個被政治衝突與對立敵意所瀰漫的社會中,堅守理性思辨的空間;且在一個各說各話但放棄對話的社會中,勇於提出對於各種政治見解的反省,並提出對話的議程。轉型正義就是台灣社會最需要反省對話的議題。如果我們要有共同的未來,我們也必須共同面對過去。我們如何形塑共同的歷史記憶、如何對待衝突的歷史記憶內涵,乃是轉型正義是否能夠進展的關鍵。本書正是上述理念的實踐,也是提出對話議程的初步嘗試。

  本書的緣起,乃是我從2019年起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持的「歷史記憶的倫理」研究組群計畫。透過此計畫,我邀請包括本書所有共同作者在內的學界同道,一起來思考轉型正義與歷史記憶的理論與實踐課題。這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最感謝的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前任所長林子儀老師以及現任所長李建良老師。在他們的支持下,本計畫得以持續開展。計畫進行中,有些朋友曾經同行,但可惜後來無法跟我們一起寫稿,仍然非常感謝他們曾經在每個月的聚會中,給予我們寶貴的分享與意見,這包括中研院法律所的黃丞儀與中研院歐美所的邵允鍾。本計畫於2020年11月在中研院法律所舉辦「歷史記憶的倫理」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的論文成為本書內容的前身。在研討會上為我們主持或與談的師長先進,他們的批評指教對於本書後來寫作過程中,提供非常寶貴修正意見,包括吳叡人、薛化元、陳昭如、陳翠蓮、張隆志、陳淳文、林淑芬、黃長玲、蘇慧婕、吳乃德、陳宜中等,謹在此向他們表達誠摯的謝意。本書成書的過程中,臺大出版中心的同仁給予諸多引導與編輯協助,包括湯世鑄、游紫玲與蔡旻峻,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既然是社會對話的實踐,若能激起討論甚至辯論,自然是本書作者群所期待且歡迎的。期盼本書所創造出來的正反意見交流場域,成為台灣各種聲音理性對話的平台。

  附註:本書某些外文名詞,比如lieux de mémoire及banality of evil,由於其歧義性,尊重各章作者的解讀與翻譯,因此未加以統一,謹此說明。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8106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叢書
  • 規格:平裝 / 560頁 / 14.8 x 21 x 3.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導論:從轉型正義的反思到歷史記憶的倫理(摘錄)
 
許家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
 
一、前言
 
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所成立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從2018年5月31日開始運作,2022年5月30日因任務完成而結束運作,其業務分歸各相關部會,由「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督導後續運作。然而,民進黨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政治意志與能力繼續推動轉型正義倡議者認為迫切需要進行的工作,比如中正紀念堂轉型,似乎不無疑問(呂昱、黃舒楣、葉虹靈,2023;行政院推動轉型正義會報全體民間委員,2023)。後促轉會時代,台灣的轉型正義將何去何從,恐怕不只繫於民進黨的政治意志,更牽涉到這個概念背後盤根錯節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國際轉型正義文獻上面的一個共識,就是轉型正義措施沒有既定的模式可循,而是觀照各國政經社會脈絡而定。近來文獻中逐漸提及的整全取徑(holistic approach),嚴格來說也只是一個大方向,沒有公式指引該選擇哪幾種措施、其先後順序如何,以及如何總體實踐。既然如此,在世界各國轉型正義不一而足的實踐經驗參照下,應該如何思考台灣與各國脈絡的同與異,以評估過去並擘劃未來?轉型正義的目標既然是鞏固自由民主法治人權,應如何理解手段與目標之間的關係?轉型正義是否以及如何可以達到鞏固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目標?如果民主衰退與民主政治內部的衝突與極化(polarization)有密切的關聯,而轉型正義文獻當中時常提及的「和解」乃是化解「衝突」的過程,那麼轉型正義與和解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12段學術遊蕩   ●三千年時空穿梭。《翦商》作者全新力作──《歷史的遊蕩者》。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