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王國維和陳寅恪:為文化而殉,為家國而哀!劉夢溪剖析大文學史家

王國維和陳寅恪:為文化而殉,為家國而哀!劉夢溪剖析大文學史家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許我忘年為氣類,風義生平師友間】
清末民初、東西交流、思想衝突、文人境遇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寄情懷於文字,在新舊更迭中的矛盾哀戚

  ▎王國維思想學行傳論
  說來也是靜安先生為學的幸運,早年致力於西方哲學和美學的時候,有《教育世界》供他不斷發表新作,如今在三代經典和小學研究,以及古史、古器物研究階段,又有《學術叢編》和《藝術叢編》為他提供馳騁的園地。這一時期繁雜事務雖然多了一些,但精研學問無一日或停。他的著名的「二重證據法」,就是在《古史新證》中提出的。

  ▎王國維的諸種矛盾和最後歸宿
  有人比較順利,社會往前走,他跟著往前走。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不願意立即改變自己的準則,想看一看新東西是不是真好,或者壓根兒就認為所謂的新東西其實並不好,也許並不是新東西,而是舊東西的新的裝扮。王國維顯然是那種「賢者拙者」。這一重矛盾在王國維身上非常突出,所以當溥儀被趕出宮以後,他非常痛苦,痛苦得當時就想自殺。

  ▎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陳寅恪先生的詩篇和他的學術著作一樣,同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展讀之下有一股深淵磅礴之氣和沉鬱獨立的精神,充溢於字裡行間。《詩集》中最早一首寫於1910年,結束在1966年,時間跨度為半個多世紀,牽及百年中國眾多的時事、人物、事件、掌故,釋證起來,殆非易事。但《詩集》中有幾組再三吟詠、反覆出現、貫穿終始的題旨,這就是興亡之感、家國之思、身世之嘆和亂離之悲。

  ▎陳寅恪學術思想的精神義諦
  陳寅恪的學術精神的旨歸,就是他一生之中一再表述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在《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最早提出這一思想。王國維1927年6月2日自沉於頤和園之昆明湖魚藻軒,是二十世紀學術思想史上的大事,百年以降,異說異是,不勝紛紜。豈知寅恪先生在觀堂逝後的第二年,就以為追尋「獨立自由之意志」而「殉之精義」,對此一課題給以正解。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了劉夢溪對王國維和陳寅恪的生平及著作的分析與探討。作者從留存下來的眾多信件與日記紀錄中,抽絲剝繭、層層縫製,為讀者重建在清末民初的動盪時代下,文人名士的日常往來和面對大時局的無奈與哀痛;詳細剖析了兩位文學史家在各自鑽研的領域中,花費畢生時間與精神創作出來的著作以及學術思想的建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夢溪


  文史學者,中國文化研究所創所所長、《中國文化》創辦人及主編。研究方向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學思潮和近現代學術思想。主要著作有《傳統的誤讀》、《學術思想與人物》、《紅樓夢與百年中國》、《中國現代學術要略》、《中國文化的狂者精神》、《陳寅恪的學說》、《當代中國之傳統與現代的變奏》、《馬一浮與國學》、《將無同:現代學術與文化展望》、《紅樓夢的兒女真情》、《學術與傳統》、《七十述學》、《中國文化的張力》等。
 

目錄

題敘
第一章 王國維與陳寅恪和吳宓
第二章 王國維思想學行傳論
第三章 王國維與中國現代學術的奠立
第四章 王國維與中國現代學術的四重疑案
第五章 王國維的諸種矛盾和最後歸宿
第六章 陳寅恪的家學淵源與晚清勝流
第七章 陳寅恪的「家國舊情」與「興亡遺恨」
第八章 陳寅恪學術思想的精神義諦
第九章 陳寅恪的闡釋學
第十章 陳寅恪與《柳如是別傳》的撰述旨趣
附錄一 王國維先生學術年表
附錄二 陳寅恪先生學術年表

 
 

題敘

  我的研究王國維與陳寅恪,始於一九八〇年代。當時想把錢鍾書和王國維、陳寅恪放在一起,探討一下現代學術這三大家的學術思想和彼此的異同。方法很原始,就是按部就班地讀他們的著作。最先讀的是錢鍾書,讀了一遍又一遍,筆記也積下好幾冊。然後讀陳寅恪。沒想到進入陳寅恪的文本世界,竟流連忘返,抽身不能。結果對三個人的研究變成了對陳寅恪一個人的研究。

  研陳前後持續二十年,寫了三本書,一是《陳寶箴和湖南新政》,二是《陳寅恪的學說》,三是《陳寅恪論稿》。但陳和王的學術連帶實在太緊密,研陳的過程中無法不涉及王的思想和著作。涉及哪一個問題或哪一方面的著作,就找來閱讀,不單純為取資,而是讀就讀竟全篇或全書。1983年出版的《王國維遺書》,成了我的案頭必備。此書共十六冊,多年翻檢,不斷圈劃夾條,如今已膨脹得面目全非。還有《觀堂集林》四冊,雖然《王國維遺書》已收錄,為查找方便,仍備於手邊。包括各出版社印行的各種王著的單行本,以及文集、選集之類,也都是出來就買。港臺關於王的著作和資料,也盡量蒐集到手。1984年出版的《王國維全集》的書信部分,讓我大感驚喜,可惜從此再無下文,不免為之悵然有憾。

  就是說,在相當一段時間,我的研陳變成了王陳同時閱讀、同時研究,寫陳的過程,也寫了多篇關於王國維的文章。老輩學者有稱本人為「王陳並治」者,蓋源於此也。錢鍾書的著作也多有涉王的話題,說明當初試圖將三人相提並論,不是沒有緣由。他們都是頂尖的學術天才,共同特點為一個「通」字,即他們都是通儒。分而論之,王是文史兼通,陳是文史會通,錢是文史打通。研治範圍和研究題域,則各有擅場。王方面廣,開闢多,每治一學,都有發明。早期介紹和研究康德(Immanuel Kant)、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隨即有一系列哲學、美學、文學的成果問世。繼而治詩學,則撰有至今洛陽紙貴的《人間詞話》。轉而治戲曲,又有後人無法繞行的《宋元戲曲史》。王的詩學、戲曲兩書堪稱不世出的經典。後治古史,著作之多,令人讚嘆。就中西學問而言,王、陳、錢都是中西兼通,而且認為「學」無須分中西,尤不宜自劃畛域。

  他們都是學者兼詩人。要問誰的詩寫得最好,我未免囁嚅不敢言。詞當然靜安第一,因為陳、錢都不填詞,故沒有二三。詩就不好說了。王詩成就之高,陳、錢自不會否認,但若以一二三排序,他們不一定認可。據友人汪榮祖《槐聚心史》透露,錢對陳寅恪詩頗為讚許,倒是前此不曾想到。讚許歸讚許,不等於承認己詩在被讚許者之下。此無他,蓋王、陳、錢都是自視極高之人。陳的《王觀堂先生輓詞》,是為靜安立傳,猶稱尚無任何著作的自己「敢與時賢較重輕」。王自撰的《人間詞》甲乙稿序,更稱即使宋代的大詞家亦少有能與之比肩者。錢的高才絕世,更應該是「名下士無天下士」了。當然在詳實的證據面前,在真才實學面前,他們又都很謙遜。稱美和薦撥後進,不遺餘力不足以形容。他們追求的是真理,探討的是歷史的本真,但開風氣不為師。學術觀點容或不同,但絕無絲毫的門戶之見。他們都對劉歆在《讓太常博士書》中指斥的「黨同異,妒道真」的風氣深惡痛絕。而涉及道究天人、通古察今的洞徹高識,義寧之學又遠遠地站在了靜安之學和槐聚之學的前面。

  王陳錢的話題,永遠也說不完。今次特從以往研陳和研王的文字中輯出十篇,都為一編,即以《王國維與陳寅恪》為書名出版。書稿早已於2019年8月排出清樣,封面也完成設計。我因特殊緣故,未能及時校核覆命。殆至庚子歲,又值大疫發生,越發延宕下來。而此時,迄今搜輯最齊全的《王國維全集》業已出版,《王乃譽日記》也影印刊行。購置後即情不自禁地翻檢瀏覽起來,不意有不少新收穫,足以補本書第二部分《王國維思想學行傳論》之所不足。此次等於將此章重寫了一遍,增加了很多新論述,特別對王國維之死的問題做了更為系統的梳理和考證,得出更加合理的死因詮解。此第二部分原稿只一萬八千字,現經過修訂和增補,已達五萬言之多,幾乎可以獨行單出。作為本書的作者,心情以此安適了許多。

  敬請關心二十世紀現代學術的讀者,暨治王、陳之學的同道不吝指正。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40666
  • 規格:平裝 / 394頁 / 17 x 23 x 1.9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一 王國維與陳寅恪

1.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和王國維《頤和園詞》


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王陳關係最近,蓋因氣類相投也。陳寅恪《王觀堂先生輓詞》「許我忘年為氣類,北海今知有劉備」句,即實寫此意。而《輓詞》中「風義生平師友間」,則是兩人關係的理則概括。四大導師的年齡,梁啟超生於1873年,王國維生於1877,陳寅恪生於1890年,趙元任生於1892年。梁最長,比王大四歲,比陳大十七歲。王比陳大十三歲。1925年清華國學院成立時,梁五十二歲,王四十八歲,陳三十五歲,趙三十三歲。吳宓生於1894年,當時是三十一歲,任國學院主任。吳對王讚佩禮敬而疏於交誼,對陳則視同手足,情牽夢縈,終生為友。

王國維1927年6月2日昆明湖自沉,陳寅恪寫有輓聯、輓詩和輓詞。輓聯為:「十七年家國久魂銷,猶餘剩水殘山,留與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籤新手觸,待檢玄文奇字,謬承遺命倍傷神。」上聯寫王國維1911年辛亥革命以來的己身處境,故最後之終局殊可理解,「累臣」顯系將王國維比屈原了。下聯是王先生遺囑「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的本事,茲可見寅恪先生對王之所托的看重。「謬承遺命倍傷神」一句,義理、情理、心理盡在其中矣。輓詩以《挽王靜安先生》為題,全詩作:「敢將私誼哭斯人,文化神州喪一身。越甲未應公獨恥,湘累寧與俗同塵。吾儕所學關天意,並世相知妒道真。贏得大清乾淨水,年年嗚咽說靈均。」第三句下有注:「甲子歲,馮兵逼宮,柯、羅、王約同死而不果。戊辰,馮部將韓復榘兵至燕郊,故先生遺書謂『義無再辱』,意即指此。遂踐舊約,自沉於昆明湖,而柯、羅則未死。余詩『越甲未應公獨恥』者,蓋指此言。王維《老將行》『恥令越甲鳴吾群』,此句所本。事見劉向《說苑》。」《輓詩》可以和輓聯互相印證,「湘累」、「靈均」云云,完全是以王國維的自沉和屈子的投汨羅相提並論。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古典文學】看見古籍之美,認識古人美學,參展電子書單書75折、雙書7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