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循吏、山長、教官:清代臺灣儒學人物論

循吏、山長、教官:清代臺灣儒學人物論

  • 定價:330
  • 優惠價:929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8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清代臺灣儒學人物為探討主題,屬於個案式的研究。除陳璸為方面大員之外,其餘都是清代臺灣地方型的文教工作者,他們深受儒家思想的滋養,發而為著作,實踐為各種文教作為。他們是儒家思想的在地工作者,雖官卑秩微,居閒曹冷署,卻是社會意見領袖。本書之作即在發潛德之幽光,表彰他們的儒學貢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耀潾
 
  男性,民國四十九年生,新北市貢寮區人。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博士。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獲國科會乙種獎勵費兩次,甲種獎勵費一次,為國科會第二十九屆國內進修博士學位人員。著有《先秦儒家詩教研究》、《西漢三家詩學研究》、《詩經接受論》、《循吏、山長、教官:清代臺灣儒學人物論》等書及學術論文數十篇。主要研究專長為詩經學及儒學。
 

目錄

第一章 陳璸的儒學思想與實踐-以臺灣縣及臺廈道任內為範圍的考察.05
第一節 前言...........................................................................................................06
第二節 重視文教,發揚儒學.............................................................................07
第三節 問民疾苦,嚴禁酷刑濫派.....................................................................13
第四節 陳璸的天人感應思想 ............................................................................20
第五節 崇德報功,祭祀名宦..............................................................................26
第六節 結論............................................................................................................35

第二章 清臺灣縣學教諭 鄭兼才的儒學思想與實踐.37
第一節 前言............................................................................................................38
第二節 潔修庠序,請廣學額、解額..................................................................38
第三節 經世濟用,以事存文...............................................................................44
第四節 崇德報功,重視祭祀...............................................................................50
第五節 續修《臺灣縣志》,保存海東文獻........................................................58
第六節 結論..............................................................................................................63

第三章 謝金鑾的儒學思想與實踐.65
第一節 前言..............................................................................................................66
第二節 對「聖人之道的詮釋」.............................................................................66
第三節 對文昌帝君信仰的詮釋.............................................................................70
第四節 建議「蛤仔難」設官治理.........................................................................73
第五節 提出弭除「分類械鬥」的方策.................................................................76
第六節 編纂《續修臺灣縣志》,保存海東文獻...................................................82
第七節 「國風」之遺-〈臺灣竹枝詞〉吟詠臺灣風物....................................86
第八節 結論.................................................................................................................97

第四章 清代臺籍儒學教官的詩文與事功――以施世榜、陳震曜、陳維英、楊克彰為例的研究.99
第一節 前言................................................................................................................100
第二節 施世榜............................................................................................................101
第三節 陳震曜............................................................................................................104
第四節 陳維英............................................................................................................108
第五節 楊克彰............................................................................................................114
第六節 結論................................................................................................................116

第五章 在邊緣的邊緣實踐――以清代臺灣澎湖文石書院山長林豪為例的研究.119
第一節 前言.................................................................................................................120
第二節 「雙重邊緣」處境下的實踐......................................................................122
第三節 文石書院教育中的儒學價值與科舉進階之路.........................................125
第四節 「在地認同」的史學實踐──《澎湖廳志》的修撰............................135
第五節 「在地認同」的文學實踐──林豪詩歌中的澎湖景象........................138
第六節 結論.................................................................................................................142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61906
  • 叢書系列:人文叢書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7 x 23 x 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陳璸的儒學思想與實踐-以臺灣縣及臺廈道任內為範圍的考察
 
第一節 前言
 
陳璸字文煥,廣東海康縣人,清順治十三年(明永曆十年,西元一六五六年)生,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一七一八年)十月初三日卒於福建巡撫官署,享年六十三。康熙三十三年進士。三十八年十月,選授福建福州府古田縣知縣。康熙四十一年三月,調臺灣縣知縣。四十四年五月,補刑都雲南司主事。四十五年正月,陞本部山西司員外郎。四十六年五月,任兵都車駕司郎中。四十八年二月十五日,提督四川學政。四十九年四月,赴福建臺灣廈門道任。五十四年四月之湖南巡撫任,十月調福建巡撫。謚「清端」,聖祖稱爲「國家祥瑞」,目爲「苦行老僧」。雍正十一年,世宗憲皇帝追念舊臣,特詔入京師賢良祠,春秋享祀。陳璸任臺灣縣知縣三年二個月,任臺灣廈門兵備道五年,任福建巡撫三年,任內頗多作為,充分顯現儒學「經世致用」的精神,是儒學內聖外王的典型,連橫《臺灣通史》謂其人爲「循吏」。本文以《陳清端公文選》為主,其他相關資料為輔,以臺灣縣及臺廈道任內為範圍,對陳璸的儒學思想與實踐,作一考察,以此見儒學爲有本有原之學,有體有用之學,純粹至善之學。
 
第六節 結論
 
張鳳文嘗云:「此(指陳璸)雷州佳士也,德行、文藝不愧古人。」陳璸未仕時,曾先後掌教雷州書院、社學及義學,其講學以敦實行、勵名節為要,嘗謂「儒者讀書,貴有用於世,當思其所以有用處。」又曰「人必有眞學問,而後有真經濟;有眞經濟,而後有真文章。」故服官後,如所陳〈古田事宜八〉、〈臺灣事宜十二〉、〈全川要議六〉、〈學政條約八〉、〈經理海疆事宜六〉,皆起而行者。本文以陳璸臺灣縣知縣及臺灣廈門兵備道任內爲範圍,作一考察,知其人未仕時為名儒,仕宦時為名臣,內聖外王,兼而有之。重視文教,發揚儒學,於此見陳璸實以儒學爲施政綱領。問民疾苦,嚴禁酷刑濫派,於此見陳璸之視民如傷,愛民如子。大旱求雨,神道設教,有取於天人感應之理。崇德報功,祭祀名宦,以此立典型,以此爲吏治風俗示勸。凡此均儒學思想之實踐,其有功於家國社稷,豈云小哉!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