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梅雨
5
1人評分我要評價

梅雨

Pflaumenregen

  • 定價:530
  • 優惠價:79418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2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最遙遠的歐洲小說切角,割破最哀愁的亞洲島國歷史

觀點文學獎、柏林藝術獎(文學類)、三度入圍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
德國小說大家施益堅,震動歐洲文壇的跨境歷史書寫新作!

第一本以臺灣日治時期為背景,書寫跨度七十年,
並碰觸二二八事件的德文歷史小說

.德國國家文化廣播電臺.《新蘇黎世報》.《每日明鏡報》
.《SR文學通訊》.《科隆城市報導雜誌》.《德國之聲》.《中央社》
───好評報導

  日本統治、太平洋戰爭、二二八事件、國民政府來臺……
  這是國家如風中草芥的時代。
  皇民、灣生、原住民、外省人、臺灣人……
  這也是個所有人都不知何去何從的時代。

  一九四○年代,日治時期的臺灣正逐漸步入陰影。彼時,八歲的梅子仍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島嶼北方,皇民化家庭的她,仍天真地為自己流利的日語還有被譽為當地棒球隊明日之星的哥哥感到自豪,尚不知戰禍一觸即發。

  然而,當軍隊大舉進駐金瓜石,在近郊設立戰俘營,她的世界瞬間崩塌。那個懵懂樂天的女孩,隨著歲月流轉,看盡悲歡冷暖,終成滿頭白髮的老嫗。縱然七十年過去,戰時的負疚和罪惡感仍如影隨形,無法從她記憶中抹去。

  往事靜默如金,這次該由誰開口訴說?

  時代翻覆人心,施益堅試圖透過一個大時代中歷經四代的家族故事,叩問讀者關於歸屬感與認同。對於歷史洪流中的個體,過去已然塵封蓋棺,而未來的我們,又該如何直面這段歷史,真正去了解知道自己是誰?又經歷過什麼?

好評推薦

  ▍專文推薦林運鴻|文字工作者

  ▍掛名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朱宥勳|作家
  陳思宏|作家
  盛浩偉|作家
  顧玉玲|作家

  小說之所以題名《梅雨》,是來自書的一段對話:「最近有一個大陸人對我說,我們就在這裡躲雨,直到雨停」。那是中國流亡者,渡海來臺灣時如同燕子般的心情。但所謂的家鄉,並不是回不去的遠方。游子在異鄉當然可以一時避雨,但日子久了,終究要隨遇而安、落土成家──臺灣這個島嶼雖然不大,但足夠承載所有懂得愛與付出的旅人。───林運鴻|文字工作者

  德國作家以小說體接近台灣傷痕,大膽越界,溫柔審視。───陳思宏|作家

  少見從歐洲角度來看太平洋戰爭。德國知名作家施益堅……將他的新作《梅雨》 獻給臺灣,臺灣過去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而現在面對的挑戰也不簡單。───德國國家文化廣播電臺(DEUTSCHLANDFUNK KULTUR)

  一部跨越四代人的動魄心弦的家庭史詩,以臺灣動盪的歷史為背景。……非常引人入勝,同時深具啟發性。───《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

  在當前臺海爭端的背景下,施益堅的小說再次令人印象深刻地證明了文學的前瞻甚至遠見;透過回顧歷史,我們可以不經意地對當下做出更清晰的審視。───SR文學通訊(SR LITERATUR IM GESPRÄCH)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施益堅(Stephan Thome)


  1972年出生於德國的比登科普夫,主修哲學、宗教學以及漢學,在東亞生活與工作了15年。曾先後到中國、日本、臺灣等地做研究和居留,觀察每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而在臺灣居住的時間最長,同時完成第一部小說《邊境行走》,注定與臺灣讀者締結最深刻的緣分。曾任德國國家研究機構學者、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國立中興大學駐校作家。

  《邊境行走》,甫出版即震撼德國文壇,成為各書店裡讀者詢問度最高的作者之一,並入圍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德國圖書獎(Deutscher Buchpreis)年度決選且獲得觀點文學獎(aspekte-Literaturpreis)最佳作者首作。第二部長篇小說《離心旋轉》於2012年出版不僅入圍該年度法蘭克福書展之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入圍,更獲2014年柏林藝術獎之文學類別(Berliner Kunstpreis Literatur)。繼前作《離心旋轉》從丈夫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人生後,2015年出版的《對手戲》鋪陳女性深度心靈剖析。2018年第四本長篇作品野心更勝,爬梳歷史敘寫有關太平天國動亂的小說《野蠻人之神》,再度入圍法蘭克福書展之德國圖書獎年度決選。2021年完成新作《梅雨》,2023年出版《台灣使用指南》,德文版大獲好評,也引發德國人對臺灣的關注。目前仍持續創作中。 

譯者簡介

林敏雅


  臺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留學德國特利爾大學。曾旅居日本、荷蘭多年,目前定居歐洲,從事德、荷文翻譯工作。

  譯有《小國王十二月》、《黑貓尼祿》、《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我不是妳想的!》,以及《房間裡的大象》、《圍牆上的夏天》。

  譯作多次獲選「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
 

目錄

推薦序|愛上那個,自詡優越的人種/林運鴻
1~20章
 

推薦序(節選)

愛上那個,自詡優越的人種
林運鴻


  德國小說家施益堅(Stephan Thome)在德國出版了長篇小說《梅雨》,寫基隆李家整整一世紀的繁衍生息。本書以家族史寫國族史,頗有幾分臺灣式大河小說的況味。不過,時代巨輪下的李氏家族,除了因太平洋戰爭或白色恐怖而顛簸搖晃,還有一條隱蔽支線:作為臺灣人,愛情也是國族身分之「昇華」路徑。

  日治晚期,阿祖李桑在金瓜石礦場擔任管理職,他一輩子惦記日本留學時代所交往的房東小姐──那是「成為日本人」的渴望;二二八事件後,明明三伯父因此下落不明,但阿嬤靜梅還是半推半就接受黨國二代的追求──此乃「回歸祖國懷抱」之權宜;至於第三代華立、第四代茱麗,雖然成長在更富裕的當代臺灣,然而家族內未曾癒合的族群記憶卻隱隱作痛,這讓兩人告別故鄉、和美國淑女或英倫紳士結婚。我們這些依次被荷蘭、清國、日本與國民黨政權殖民的島民,即使陷入痴狂的戀愛,也總是謹記「脫亞入歐」之潛意識律令。

  ☆☆☆

  愛情若是最浪漫的神話,那麼對於亞當後裔來說,窮盡一生追尋,也要找到丟失的那根肋骨。

  《梅雨》以德文書寫臺灣土地,算不算是「臺灣文學」遠親呢?至少,本書的潛在主題,已經悄悄點出臺灣文學史中,因為多重殖民背景而發生的「婚戀的族群政治」──日治名家翁鬧、龍瑛宗,都曾深深戀慕端莊的日本小姐;閩客族群出身的才女季季與劉慕沙,則排除萬難委身於流亡臺灣的外省人朱西甯、楊蔚;至於多情的三毛更讓人難以忘懷,她與西班牙夫婿荷西在非洲大沙漠邊緣,譜出一段生死交織的戀情。

  也許,不可自拔愛上「先進文明」,發自內心蛻變為日本人、中國人,或者乾脆徹底歸化西方,這便是我們這個歷史短暫的新興島國,至今都無法繞過的詛咒或賜福。

  ☆☆☆

  其實,在德國迭獲文學大獎、還取得哲學博士學位的施益堅,他自己就是一位道地的臺灣女婿。數年前,他在島上登記結婚,而且當時深深驚訝於,臺灣公務機關的友善與高效。

  你我生長於斯,關於「什麼是臺灣」這一提問,大概是丈八燈臺、當局者迷。然而來訪十年的歐洲國民,如果自願選擇臺灣成為第二故鄉,或許對於這塊土地,會有一些獨到的觀察。

  在一次臺灣 YouTuber 的訪談中,施益堅一邊細細品酒,一邊俏皮的說,政治上我們會反對「刻板印象」,但回到日常生活,刻板印象卻足以傳達關於民族文化的局部「真理」。施益堅在不苟言笑的德國誕生長大,但生活在臺灣超過十年,讓他早已內化南國的爽朗率性。每一次,小說家從德國機場入境回鄉,目賭「同胞」那一張張聞名國際的德意志撲克臉,他都得自覺收起「臺灣人熱情」,再次變回當了大半輩子的嚴謹日耳曼民族。

  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專事純文學寫作的施益堅,曾受出版社邀請,寫下一本另類旅遊書《台灣使用指南》。該書向普通德國遊客列舉我們早就見怪不怪的「臺灣奇蹟」──直率熱切的政治參與、寬容幽默的本土宗教、多元又充滿創意的平民美食、還有舉國風靡的野球運動。

  但小說家並非毫無保留,施益堅注意到,臺北街道的雜亂老舊、以及那些拼貼中國意象的詭異地名。《台灣使用指南》這樣提問:「臺灣人不過是講中文的日本人?」「將死去的賽德克族重新詮釋為為中國捐軀的愛國者?」從自傲於歷史悠久的歐洲人看來,這個年輕又充滿活力的島嶼,似乎還不足夠清楚知道自己是誰,畢竟島上充斥太多的神明、太多的祖國。

  ☆☆☆

  《梅雨》當然不能免於某種「現代」德國視角,所以小說的開場,堪比為「臺灣民族」萌芽時刻──這個故事選擇以苦悶、緊縮的太平洋戰爭展開序幕。儘管人們大多煩惱於通貨膨脹與柴米油鹽,但李桑在工作空檔還是惦記著日本政權播放的宣傳電影。他「沒辦法想像比李香蘭更美的女人」(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是當時有名的日本女星)。而李桑的女兒靜梅,同樣被「先進文明」的美麗所深深打動,小學校裡那位溫柔優雅、穿上和服的本田老師,就是土氣臺灣女孩無上偶像。

  沒有什麼事物,會比戀慕他人的誠心更為真切。李家父女的經歷其實相當典型,在日本統治時期,臺灣人初識了現代文明,也由此形塑對於美好社會的嚮往。

  但現實與歷史中的「愛情」,往往還伴隨其中一方的強勢、與另外一方之屈從──隨著歷史瞬息萬變,在國民黨接收臺灣之後,靜梅改用漢名,在女子高中學習標準的國語。青春初綻的少女有萬種風情,也因此招來了轉進來臺的港務局官員么子所發動的猛烈追求。這位外省少年殷勤慷慨,靜梅倒也不是不喜歡,可是總有東西隱約隔膜著彼此。少女清楚感覺到,「大陸人認為有權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少年的示好裡混雜著某些無從抵禦的進逼。

  無獨有偶,許多年後,孫女茱麗也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遇見了一個與外省祖父同樣強勢的男子。在跨國公司上班的英國男友,富裕而自信,他對這個年輕臺灣女孩的政治信念嗤之以鼻,卻又無比驚訝於,女孩對於遠嫁英國、共築愛巢一事,居然還帶著相當遲疑。

  臺灣的歷史,是不是巧合般映射著臺灣人的感情?要嘛,如同日本的政治殖民,要嘛,如同第一世界的文化入侵──面對來自發達國家的「善意」,島上住民太過容易動情,每每發自內心認同、感激涕零接受。

  ☆☆☆

  《梅雨》寫的是李家祖孫四代,但這個家族,其實是臺灣社會急遽現代化過程中,蒙受額外幸運的一群。他們居住在昂貴的大安區精華地段,茱麗父親每年更換名車,還在中國經營工廠,其滯留頻率讓女兒懷疑可能偷偷包養情婦。不過,作為本省外省混血,體面的中年男子幾乎不說臺語,而且厭煩於女兒對於太陽花運動的高度狂熱。

  表面上,家族過著肥皂劇裡典型的美滿生活,但在阿嬤壽宴前後,本省阿嬤和外省爺爺的貌合神離,揭示了族群衝突造成之歷史隱痛。曾經他們是建中北一的佳人才子,但兩小無猜的戀情很早就出現裂痕。透過阿嬤的回憶,婚前有一次去看望因讀書會而坐牢的兄長,回來後情侶大吵一架──因為爺爺怎樣都不肯承認,蔣委員長比起日本總督,對待臺灣人的手段是更加殘酷。

  年輕的靜梅忍不下這口氣。她回嘴說:「他們摸我。」在那個時代,警衛濫用職權,性騷擾來探監的政治犯家屬,簡直天經地義。年輕的爺爺自然同仇敵愾起來,但對女友的愛情是一回事,在政治觀點上他堅持,中華民國的高壓手腕就是戒嚴時代的必要之惡──或許從那時起,就算愛情再怎麼純粹,也沒有能耐去彌合接受日本教育的本省女孩與受惠於流亡黨國的外省男孩。

  在白色恐怖的肅殺氣氛中,婚姻兩方的父親,一邊是本省殷實望族、一邊是外省移民官員,曾經試著聯手阻止這段跨族群戀情。然而年輕人還是克服了長輩的反對,最終結為連理。但不幸的是,婚後感情果然每下愈況,么子華立誕生後,夫妻分房而居,靜梅在外省家庭中作為媳婦也日漸安靜。儘管如此,靜梅仍定期去探望身為政治犯的兄長,那是升斗小民在白色恐怖中必須堅守的人性防線了。

  諷刺的是,唯有愛情,才能在那樣的時代讓一對本省女孩與外省男孩廝守結合。但即便是近乎璀璨的真誠愛情,仍不可能在那樣的時代,抵禦政治高壓導致的兄妹冷漠、夫婦失和。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76581
  • 叢書系列:小說精選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介紹

 

內容連載

1
 
她跑得飛快,以致眼前的世界模糊掠過。下坡,沿著宿舍間狹窄的小巷,把那些叫她要小心的人拋在身後。「梅子妳這樣跑,會摔倒的!」她的辮子從肩膀滑落,在她身後擺動。木屐踩在堅硬的地面上喀啦喀啦響。她的鞋子和衣服都不適合奔跑,但是到了山下學校附近她已經聽到觀眾興奮地竊竊私語,他們期待比賽趕快開始。她為什麼沒有早點出發?在最後一刻她決定到山上的神社祈求勝利。她走礦坑前平整的小路,然後左轉。在山下所長的住所旁邊有一道階梯通到村子裡。
 
她暫時放慢了腳步,高高的竹子遮擋了房子,那是整個金瓜石最大最漂亮的房子─如果太子賓館不算的話,那裡沒有人住,所以不算。有一次她父親在下班後必須送一件重要的公文給所長,帶她同行。所長家裡面散發檜木的味道,靠山谷的一側是一個精心打理的院子,裡面有一條白色礫石鋪成的小路和一個養滿金魚的池塘。像往常一樣,正門口停了一輛汽車,山下先生和他的妻子週末外出時,司機會載著山下夫婦到瑞芳火車站,或者山下太太要到九份逛街,司機也會載她去。沉默的司機總是穿著制服戴著白手套。
 
「梅子!」
 
以免在匆忙中絆倒或踩到蝸牛,她小心翼翼踩上最先的幾級階梯。地上因為之前的雨到處濕漉漉的。現在她停下來,抬起頭看到籬笆後面山下夫人優雅的身影。她左手撐著一把淺色紙傘,右手輕輕揮手。
 
「山下夫人……日安!」梅子鞠躬的時候,感到自己快喘不過氣來了,一時間她感到一陣暈眩。
 
「妳跑這麼快會跌倒的。」所長夫人面帶微笑地說。她身上穿著一件梅色的和服,繫著繡有茶花的腰帶,看起來一如既往的優雅高貴。就像古京都的宮廷貴族,梅子心裡想。
 
「因為……球賽。」她好不容易說出口。「我們對抗基隆的中學隊伍,如果我們贏了……」
 
她越是想平靜地說話,越是覺得喘不過氣來,而且她突然想到像在家裡一樣隨口喋喋不休是不禮貌的。「哥哥是先發投手。」她又補充說明,好解釋她的興奮。又一陣掌聲從學校操場傳上斜坡來。如果不是宣布了陣容,就是比賽已經開始了。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6
5.0
|
2025/05/16
施益堅為小說《梅雨》取了一個德文書名:Pflaumenregen,由「Pflaume(梅子)」與「Regen(雨)」組成,在語感上有一種詩性且異質的氛圍。

這並不是德語中既有的氣候用語,而是施益堅特意創造出來的文學複合詞,以這個專屬於東亞的氣候詞彙,為小說設題——超越了純粹的文學選擇,是文化與情感上的精準刺點。

這本小說讓我意識到,我們一直以為擁有的,其實都只是暫借而來——語言是借的,身分是借的,連愛,也像是一場借住在他者身上的情感投影。

《梅雨》不大聲,但極其濕潤。施益堅以一個四代家族的沉默史,寫出台灣如何在殖民與戒嚴的夾縫中學會低語。小說主角梅子的一生,是無數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拼湊而成:她說日語、改中國名、愛上一個不屬於她的國度。

我讀著讀著,只覺得心口發酸。那些看似微小的戀情,其實藏著島嶼最深的渴望:我們一直在尋找能成為真正的自己,但至今未果。

這不是歷史課本裡的台灣,而是我們身體裡真正長出來的島嶼記憶。包括日治時代、白色恐怖、全球化等等的變化,如何改變我們這座小島。

閱讀《梅雨》,從一個德國人的視角裡,學習台灣的歷史。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教練,我好想學□□!!!2025數位學習祭,有聲書/線上課程/電子書參展品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天下文化全書系
  • 時報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