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七篇以生死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包括〈暴風雪〉、〈三死〉、〈瓦罐子阿柳沙〉、〈瘋人日記〉、〈人要多少地才夠〉、〈三隱士〉、〈主人與雇工〉。死亡是托爾斯泰一生汲汲探究的問題,他幼年經歷父母早逝、親戚的生老病死,青年從軍目睹戰場士兵的搏殺陣亡,成為父親後送走五位早夭的孩子,打獵時面對動物的死前掙扎……每一個生命走向死亡都是獨立可觀的事件,他細細觀察人面對死亡的行為表現與內心幽微轉折,思索其中的意義,試圖探求「死為何物」的過程中,同時也將之轉化為小說創作的珍貴材料。
這幾篇小說以不同形式、角度來理解「死為何物」,包括迷途旅人徘迴在死亡邊緣的經驗、貴人與凡人甚至非人(樹木)的瀕死感受、人意識到死亡終將到臨的恐懼、人面對死亡的瞬間感悟。托爾斯泰藉由這些走向死亡的生活故事來探索生死奧義,帶我們察覺死亡的形態、感知瀕死者的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末篇〈主人與雇工〉與〈暴風雪〉的情節相似,卻又富含新意,兩部作品相隔約四十年,彷彿是老年托爾斯泰與青年托爾斯泰的對話。
面對死亡,是托爾斯泰終其一生的課題,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世界文學巨匠 托爾斯泰 給我們的生死教育課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系助理教授 江杰翰 專文導讀〈托爾斯泰與向死而生的藝術〉
評價讚譽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新文學流派中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伊凡‧屠格涅夫
一個文學作家,除了詩意以外,應該對所描繪的現實了解得極為細微精確;從這個角度依我看來,我們只有一位堪稱出色──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伯爵。──費奧多爾‧杜斯妥也夫斯基(談《安娜‧卡列妮娜》)
托爾斯泰的〈暴風雪〉令人驚奇,故事雖小,卻是向前進了一大步。──亞歷山大‧赫爾岑
他的敘事藝術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托瑪斯‧曼
謝謝您要我讀托爾斯泰的小說,這是一流作品。他真是一位藝術家和心理學家!……我覺得,他有時候讓我想起莎士比亞。──古斯塔夫‧福樓拜(與屠格涅夫通信談《戰爭與和平》)
托爾斯泰作為史詩作家,是我們大家的老師;他教我們觀察人,既要觀察人性顯露於外的現象,也要觀察人心隱蔽於內的活動。──安那托爾‧佛朗士
他的作品在任何時代,包括我們這個時代,都是永恆、壯闊且不會消逝的,就像大自然本身一樣,甚至不會讓人感覺到這是人所創造的藝術。──史蒂芬‧褚威格
托爾斯泰啊,托爾斯泰!就現今來看,這不是人,而是巨人,是朱比特。──安東‧契訶夫(與蘇沃林通信談托爾斯泰的援助飢民相關作品)
托爾斯泰是無法超越的俄羅斯小說家……讀屠格涅夫,您知道這是屠格涅夫。讀托爾斯泰,是因為您停不下來。──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在俄羅斯和世界文學中,列夫‧托爾斯泰永遠是一座雄偉、難以攀越的高峰。──米哈伊爾‧蕭洛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