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托馬斯‧阿奎那的靈魂學說探究︰從基督教哲學角度的一種解釋

托馬斯‧阿奎那的靈魂學說探究︰從基督教哲學角度的一種解釋

  • 定價:132
  • 優惠價:8711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世紀士林哲學集大成者托馬斯‧阿奎那的靈魂學說做了詳細、全面的闡述。該書通過大量的材料和分析向我們展示了阿奎那靈魂學說的兩條基本原則︰第一,人是由肉體和靈魂構成的有形實體;第二,人的靈魂是單一的精神實體。作者強調指出,信仰與理性並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方式,神學與哲學也不是兩個被無原則地摻和在一起的理論體系,而是兩個相互滲透、包容的,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的構成要素。阿奎那的靈魂學說是對哲學真理與神學真理、亞里士多德實體論與柏拉圖的理念論、唯名論與實在論、感覺主義與理性主義、理智主義與意志主義等內容有機的綜合。

作者簡介︰

徐�,1970年生,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畢業,曾赴加拿大維真學院訪學,現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副教授。其研究領域包括宗教學原理、宗教哲學、基督教會史、聖經解釋學、比較宗教研究等。
 

目錄

序一 (趙敦華)
序二 (許志偉)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歷史上的爭論
  一、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的爭論
  二、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爭論
  三、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爭論
 第二節 重新探究的方法
  一、問題的關鍵︰基督宗教與哲學
  二、與拉丁阿威羅伊主義者的對比
  三、與中世紀奧古斯丁主義者的對比
 第三節 神學背景與哲學淵源
  一、早期基督徒之樸素的靈魂觀念
  二、靈魂觀念的非物質化與實體化
  三、亞里士多德靈魂學說的影響
 第四節 《聖經》靈魂觀念的語源學考察
  一、如何解釋《聖經》中的靈魂觀念
  二、關于《聖經》中的ncpes和psyche
  三、關于 經》中的ruah和pneuma
第二章 靈魂與肉體
 第一節 個人靈魂不朽與肉身復活
  一、從德爾圖良、奧古斯丁到西格爾
  二、阿奎那的“溫和二元論”立場
  三、阿奎那對兩大教義的重新論證
 第二節 作為實體性形式的精神實體
  一、前人的三種相關觀點及其影響
  二、阿奎那的理論重構及其獨創性
  三、論靈魂是沒有質料的純粹形式
  四、論靈魂是一種“實體性形式”
  五、論靈魂是生命的“第一原因”
  六、對非物質性和實體性的新解釋
 第三節 單型論與多型論
  一、阿奎那對“單型論”的發展
  二、阿奎那對“多型論”的批判
第三章 感覺與理智
 第一節 感覺映像與原型光照
  一、阿奎那所說的原型光照與感覺映像
  二、與奧古斯丁主義的原型光照論的區別
  二、與經驗土義者的感覺映像論的區別
  四、關鍵環節︰對于spccies的獨特理解
 第二節 對統一理智論的批判
  一、論統一理智論的內在缺陷
  二、論統一理智論的錯誤解釋
  三、論統一理智論的沒有必要
 第三節 意向的存在
 第四節 理智如何認識自身
  一、論理智不能憑借其本質來認識自身
  二、論理智如何通過其活動來認識自身
  三、評價與反思︰從現當代哲學的視角
第四章 意志與自由
 第一節 有關概念的詞義學辨析
  一、幾個容易引起歧義性理解的概念
  二、阿奎那對這幾個概念的融會貫通
  三、阿奎那對理性意欲的解釋和分析
 第二節 意志的自由與上帝的預定
  一、關于預定和自由的多方爭論
  二、阿奎那論上帝如何推動意志
 第三節 溫和預定論的神哲學依據
  一、論上帝的超越性及其與必然和偶然的關系
  二、論上帝的全在性及其與全知和全能的關系
 第四節 理智主義與意志主義
第五章 意志與行為
 第一節 意志與行為的屬性
  一、關于“人的行為”與“人性行為”
  二、關于“外在行為”與“內在行為”
 第二節 意志與行為的控制
  一、對亞單士多德的一個嚴重悖論的化解
  二、論針對意志所確定的對象的理性活動
  三、論針對思考所提供的判斷的意志活動
  四、論認可與許可在行為之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節 意志與行為的目的
  一、論終極之善與共有之善
  二、關于表述性的共有之善
  三、關于原因性的共有之善
  四、關于使用性的共有之善
第六章 意義與影響
 第一節 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作用
 第二節 基督教哲學史上的影響
  一、在基督宗教中建構哲學的傳統
  二、“開放精神”及其“適應性”
  三、對新教神學和世俗哲學的影響
 第三節 與中國傳統靈魂觀的比較
  一、關于靈魂的本質及其與肉體的關系
  二、關于靈魂不朽的可能性和實現途徑
  三、關于靈魂的產生及其與本原的關系
結語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後記
 

中世紀有沒有自己獨特的哲學?這在西方哲學史界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否定者的主要理由是,中世紀哲學實際上只是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主義這兩大傳統的延續,神學家們運用希臘哲學闡釋、論證和解釋基督宗教的聖經和教義,如果把他們的神學和哲學分開,就可以看出,他們在哲學上並無創見,故而不能說中世紀有不同于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哲學。

這個理由有兩個預設︰第一,中世紀的哲學可以與神學截然分開;第二,柏拉圖主義與亞里士多德主義截然不同。但是這兩點並不符合哲學史的實際,因此也掩蓋了中世紀哲學的獨特性和創造性。 中世紀哲學家正是在哲學與神學結合之處創造出基督教哲學的,他們的獨特性在于打破了希臘哲學的門戶之見,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所知的希臘典籍作為哲學思想材料,把他們與由教會傳承的聖經和神學思想材料緊密地結合,因此才能有所創造。如果說,中世紀早期的哲學被稱為柏拉圖主義,那只是因為當時神學家們所知的哲學材料主要來自柏拉圖主義者和新柏拉圖主義者。這種情況直到13世紀才被改變,當時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從阿拉伯世界傳入西歐,成為神學家使用的主要的哲學材料,因此,13世紀的哲學主流又被稱為亞里士多德主義,其代表人物是托馬斯‧阿奎那。在不承認有獨特的中世紀哲學的人看來,托馬斯主義就是亞里士多德主義,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徐瞍博士的著作《托馬斯‧阿奎那的靈魂學說探究——從基督教哲學角度的一種解釋》對托馬斯主義的基督教哲學的特征做了比較詳細、全面的闡述。他選擇的切入點是靈魂學說,這是辨認托馬斯與亞里士多德關系的一個關鍵點。托馬斯為亞里士多德的所有重要著作做過注釋,他也熟悉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森納等人的《論靈魂注》。他廣泛地采用了亞里士多德的靈魂學說,這是毫無疑問的。但他是否完全照搬亞里士多德主義而無自己的創見呢?徐瞍博士用大量的材料和分析回答了這個問題。 托馬斯的靈魂學說有兩條基本原則︰第一,人是由肉體和靈魂構成的有形實體。第二,人的靈魂是單一的精神實體。如果說前者來自亞里士多德,那麼後者的來源卻是柏拉圖。托馬斯沒有把兩者對立起來,他的著作從內容到方法都表現出鮮明的綜合特征。讀者從徐(弓叟)的著作可以看到托馬斯的靈魂學說如何綜合了哲學真理與神學真理、亞里士多德實體論與柏拉圖的理念論、唯名論與實在論、感覺主義與理性主義、理智主義與意志主義。

古代和中世紀的靈魂學說的範圍非常廣泛,與傳統的本體論交叉,包括認識論的全部和倫理學的部分。這些內容是現代心理學、行為科學和人學、心靈哲學的理論來源。徐瞍在碩士期間師從高新民教授專攻心靈哲學,博士期間以托馬斯的靈魂學說為題撰寫論文,並曾赴加拿大維真學院查閱資料,得到該院教授許志偉先生的大力支持。他的論文在答辯時獲得好評,評委們勉勵他繼續專研這一重要課題。他到武漢大學哲學系工作後,加入了“托馬斯-阿奎那研究中心”,並在段德智教授的指導下參與了《神學大全》的翻譯。這幾年他學業精進,讀了他的這本新作,大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之感。讀他寫的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種學習,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不少東西,希望讀者也能學到一些東西。是為序。

趙敦華
2007年3月于北京大學藍旗營
 

詳細資料

  • ISBN:9787208074163
  • 規格:平裝 / 19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旅遊】找個地方玩一夏!24 墨刻電子書全書系展,單書85折,雙書7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中信5折起
  • 曬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