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新大博弈:一戰中亞爭霸記

新大博弈:一戰中亞爭霸記

  • 定價:492
  • 優惠價:8742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大博弈剛剛在中亞平息,新的大博弈又再次上演。本書講述了“一戰”時中亞大地上發生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圍繞著大英帝國的存續,同盟國與協約國競相出手,在鮮為人知的戰線,烽火再度燃起。德皇試圖打擊英屬印度,徹底摧毀英帝國的世界體系;奧斯曼的恩維爾則渴望在中亞建立自己的新帝國;俄國從未放棄對君士坦丁堡的野心;英屬印度的官員們則憂心忡忡地警惕著任何來自境外的威脅,為此他們組建東波斯防線、交好阿富汗、出兵巴庫、扶植傀儡……本書可讀性極強,向讀者展示了“一戰”時期在中亞土地上發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產生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失。
 

作者介紹

彼得.霍普柯克

曾在獨立電視新聞(ITN)做了兩年記者,後在《泰晤士報》工作了近二十年,後期主要是作為中東及遠東事務專家。他曾在國王非洲步團服役,與後來的烏干達獨裁者、當時的一等兵伊迪.阿明在一個營。他也曾經歷險境,曾在古巴和中東兩次被秘密員警拘禁,還被阿拉伯恐怖分子劫持過。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了十四種文字。1999年他被英國皇家亞洲事務學會授予珀西?塞克斯爵士紀念勳章。
 

目錄

簡  目
序 言
第一部 “東進”
第二部 全新的大博弈
第三部 徹底垮臺
後 記
參考文獻
出版後記

序 言 i

第一部 “東進”
1 陽光下的土地 3
2 “德國真主安拉” 15
3 “就像隱藏的火苗” 36
4 德皇威廉的聖戰 50
5 偉大的印度陰謀 62
6 恩維爾帕夏的爆炸性事件 82

第二部 全新的大博弈
7 德國的勞倫斯 103
8 向喀布爾賽跑 120
9 尼德邁爾的騙局 136
10 覲見埃米爾 150
11 瓦斯穆斯突襲 169
12 耶誕節陰謀 181
13 突襲埃爾斯倫 197
14 百萬英鎊的賄賂 215
15 潮流轉向 231

第三部 徹底垮臺
16 俄國大崩潰 255
17 高加索的火藥桶 267
18 巴庫大屠殺 283
19 諾埃爾上尉的奇異冒險 297
20 單槍匹馬與布爾什維克周旋 313
21 陰 謀 329
22 巴庫戰役 342
23 血流成河的街道 364
24 死亡列車 379
25 蒂格- 鐘斯消失了 397

後 記 416
參考文獻 420
出版後記 431
 
 

1914 年夏天,德國皇帝威廉意識到自己嚴重計算錯誤了,德國與英國的血腥決戰已然不可避免,於是他發誓要發動一場聖戰,徹底摧毀英國在東方的力量。他下令:“我們的領事和特工,必須激怒整個伊斯蘭世界,來對抗這個可惡的、滿嘴謊言且寡廉鮮恥的國家。”如果他必須發動戰爭,那麼現在就是打倒整個大英帝國的機會。他將把奧斯曼帝國、高加索、波斯和阿富汗的人民團結起來,反對英國在遙遠地區的帝國利益。他們將一起點燃引向印度的導火索,因為印度是這些地區中最大、最脆弱的。如果能從英國手中把印度奪過來,那麼英國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的其他地區很快就會崩潰,因為這個帝國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恫嚇和虛張聲勢團結維繫著的。德皇威廉的顧問向他保證,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怨怒的火藥桶,只要革命的火把輕輕一點,就能引爆它。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了,那麼印度的王冠,連同這個國家的巨額財富,可能都會從威廉厭惡的那個英國表兄喬治五世國王那裡轉到威廉的手上。

威廉甚至從登上王位時就開始夢想著把德國變成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讓德國的武裝部隊取代英國的武裝部隊,成為世界的守護者。他曾希望依靠軍事和海軍的力量,通過經濟優勢和外交滲透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而不是與他的英國表親和對手開戰。在德國強大的銀行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威廉的外交官和實業家們密謀策劃,擴大他們國家在世界各地的政治和商業利益以及影響力。但是只有在東方,他們才實際集中起了力量。因為他們在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看到了自己的機會。當時的蘇丹沒有朋友,因為他對待基督教少數群體的野蠻行為激怒了歐洲人。德國將與蘇丹交好,並不遺餘力地爭奪在土耳其陽光下的一席之地。威廉拿定主意,由柏林來控制不堪一擊的土耳其,將其變成經濟和政治基地,一個擴張的德國將會從土耳其開始,然後把勢力和影響力的矛頭向東插入亞洲。然而,很不幸,他的這個宏偉計畫最終出現了災難性的錯誤,反而把歐洲拖進了戰爭的黑暗深淵,連同著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亦不能倖免。

這本書首次講述這個離奇的歷史故事:德國在其盟友土耳其的幫助下,如何在那場戰爭中,設法利用伊斯蘭的武裝力量,來實現德國的目標。威廉和他的鷹派顧問發動了一場針對英俄的聖戰,他們計畫把英國人驅趕出印度,並且把俄國人趕出高加索和中亞地區。這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戰略,因為現代戰爭中沒有聖戰的先例。然而,正如德國歷史學家弗裡茨•費舍爾(Fritz Fischer)指出的,自19 世紀90 年代以來,威廉推行了咄咄逼人的東方政策,而聖戰只不過是這個政策“使用其他手段的延續”。普魯士曾經是一個很小的內陸國家,很多地方都被其他國家的土地分割開來。然而,後來這個國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俾斯麥的天賦。威廉確信,現在就是德國的機會,在東方開拓出一個偉大的新帝國。

這場聖戰由柏林策劃,但是由君士坦丁堡發動,聖戰是延續舊的大博弈的一種更陰險的新形式。在其中,英王、德皇、蘇丹和沙皇的情報機構相互鬥爭,他們的戰場從西邊的君士坦丁堡延伸到了東邊的喀布爾。戰場將蔓延到波斯、高加索和俄國的中亞地區。整個英屬印度和緬甸將被拖進戰爭,柏林方面希望借助走私的武器和資金,煽動心懷不滿的當地人暴力革命起義,無論他們是穆斯林、錫克教徒還是印度教徒。但是這個陰謀的觸角錯綜複雜,甚至延伸到了亞洲邊界以外更遠的地方。柏林的宏偉計畫包括了美國的軍火商、墨西哥太平洋海岸外的一個偏遠島嶼會合點,以及位於倫敦繁華的托特納姆大街上的一個左輪手槍靶場,暗殺行動就是在這個靶場裡計畫和演練的。計畫還將包括那些裝有足夠的武器來發動第二次印度叛亂的縱帆船,以及一箱箱的革命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的護封被印成了無害的英國經典文學作品,通過走私進入了印度。

然而,聖戰的主要目標是,從君士坦丁堡向東推進,穿過中立的波斯和阿富汗,最後通過關隘進入印度。因此,柏林的首要目標是贏得波斯沙赫和阿富汗埃米爾的支持。如果這一目標能夠實現,那麼他們那些由德國和土耳其軍官統領的軍隊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戰利品的驅動下可能會轉而對抗印度。因此,除了少數精心挑選的軍官和軍士,這場聖戰幾乎不需要再花費其他人力物力。它所需要的是戰後兌現的承諾以及黃金,而其中大部分的黃金可以從英國在波斯的銀行金庫中掠得。如果與此同時,能夠說服印度數百萬持不同政見的人起義,那麼英國人就會發現自己同時受到內外部的夾攻。與此同時,土耳其人將設法聯合高加索和中亞的穆斯林同胞,一起加入土耳其和德國的聖戰。柏林和君士坦丁堡的戰略家們為他們特工傳回的報告深感鼓舞,他們可以想像到,整個亞洲都燃燒著熊熊烈火,而他們的英國和俄國敵人正被燃燒殆盡。

作為一名異教徒,德皇當然沒有權力號召穆斯林發動一場聖戰。這需要的不僅僅是黃金、武器和戰後的承諾。事實上,只有奧斯曼蘇丹本人以他的伊斯蘭哈裡發的身份才有權力下達這樣一個令人敬畏的命令。因此,讓土耳其不顧其人民的最大利益而與德國結盟,才是這一計畫至關重要的一環。威廉戰前與土耳其及其不受歡迎的君主交好的做法雖然有些不顧道義卻不可謂不深謀遠慮,因為這確實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戰爭爆發後的3 個月裡,土耳其把自己的命運與德國和奧匈帝國連在一起。一周後蘇丹號召各地的穆斯林奮起,殺死壓迫他們的基督教徒,“無論你們是在哪裡找到他們的”。

這些基督教徒首當其衝指的是在印度的英國人,聖戰本來就是想針對他們的。英國人在印度統治著迄今為止最大的穆斯林帝國,人數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國家和地區。事實上,國王喬治五世的穆斯林臣民數量,遠遠超過了蘇丹哈裡發本人的穆斯林臣民,比俄國和法國的穆斯林臣民多很多倍。巧的是,德皇沒有一個穆斯林殖民地或穆斯林臣民,他多年來一直宣稱自己是世界各地穆斯林的保護人,這讓英國人、俄國人和法國人極為惱火。蘇丹的號召引起了在印度和其他地區的英國人的極大恐慌,在這些地區居住的協約國臣民們周圍都有穆斯林。在近代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針對歐洲強國的聖戰,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

但是這場聖戰也給德國人提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必須加以解答,以免破壞整個計畫。許多穆斯林會問,一個基督教的君主煽動以及資助一場聖戰,旨在殺死與他自己同信仰的人,他到底想要做什麼?威廉的顧問們已經為這一問題做好了解答的準備,其中一些顧問是著名的德國東方主義者和學者。整個東方的清真寺和市集裡都有傳聞,說德國皇帝已經秘密地皈依伊斯蘭教了。據說德皇現在自稱為“哈吉”•威廉•穆罕默德,他甚至偷偷地去過麥加朝聖。支持這一計畫的穆斯林學者在《古蘭經》中找到了一些神秘的片段,聲稱威廉是由真主任命的,他將把信徒從異教徒統治中解放出來。之後,有消息稱,所有德國國民都跟隨德皇威廉集體皈依了伊斯蘭教。最後,有關偉大的土耳其和德國不斷取得勝利的虛假報導將會流傳開來,在那些虔誠的人看來,能夠取得這些勝利當然是因為土耳其和德國的事業是正義的。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德國在普通穆斯林心中的角色合法化。

與此同時,柏林招募了一小群精心挑選的德國軍官來執行任務,他們要用聖戰這個令人振奮的資訊,來點燃東方,一直燒到英國的印度。他們帶了充足的黃金、武器和各種各樣的煽動性文學作品,將從君士坦丁堡這個新大博弈的總部向東進發,然後小心謹慎地進入中立的波斯。他們在穿過波斯的沙漠和山脈向阿富汗行進時,會向沿途的部落成員和村民散播聖戰的消息,並試圖爭取他們的大力支持。但是他們最關鍵的任務是在阿富汗的首都,他們要說服強大的埃米爾加入他們的事業,並發動他的部落軍隊,去進攻印度守衛不嚴的邊境。與此同時,他們也將在德黑蘭對年輕的沙赫施加類似的壓力,試圖將他和他的穆斯林臣民拖入聖戰。

在印度境內,他們會試圖迫使重要的王公們加入這項土德兩國的大業中,這些王公中有些被英國人允許保有自己的私人軍隊。德皇威廉的私人信件用皮革奢華地裝訂著,他在信中向王公們保證,如果他們改變立場,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的時候就走私到印度給他們。

這就是我要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從參與者被遺忘已久的回憶錄、日記以及當時的秘密情報報告中整理出來的。這個地區的大博弈從未停止過,考慮到現在正在這片動盪的土地上發生的一切,這個故事可謂極具爭議性。而對一些人來說,對俄國和德國復興的恐懼,可能會給這個故事增添額外的意味。但最重要的是,無論所屬何方,這是那些勇敢且多謀的人們譜寫而成的傳奇,在其中神秘的事件層出不窮,他們發現自己深陷漩渦。而我則已經盡可能地通過他們的冒險歷程以及經歷的災難來講述這個故事。

約翰•巴肯(John Buchan)正是圍繞著這個巨大的陰謀,創作了他那本著名的情報驚悚小說《綠斗篷》(Greenmantle)。《綠斗篷》在那個年代的銷量甚至超過了《三十九級臺階》
(The Thirty–Nine Steps)。我的上一本書《大博弈》(The Great Game)揭露了吉卜林經典的間諜故事《金》(Kim)的真實世界,而這本書則揭露了同樣離奇的事件,這些事件激發了巴肯的戰時暢銷書的寫作靈感。讀者將會發現,很容易就能從此書中找到《綠斗篷》中人物的原型。這也許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巴肯當時自己也在密切地參與情報工作,能很方便地接觸到有關德國人東方行動的秘密報告。巴肯的朋友T.E. 勞倫斯(T. E. Lawrence)在戰後說道:“《綠斗篷》有一種超越事實的味道。”
正是這些人勇敢的壯舉在這個新的大博弈鮮為人知的篇章中構成了大部分的情節,增添了許多令人興奮的故事。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在波斯、阿富汗和高加索地區的神秘戰場上演的,然而,在跟隨他們進入這些戰場之前,我們必須先暫時回到這個故事真正開始的地方。因為雖然德皇威廉以近乎救世主般的熱情,支持德國的“東進”計畫,但他並不是第一個想到這個計畫的人。“東進”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19 世紀)中期,在威廉出生之前,在俾斯麥把普魯士和其他日爾曼國家聯合起來建立我們今天所知的統一的德國之前。就在那個時候,一些有遠見的人——主要是軍人、政治經濟學家和實業家——最先開始在蘇丹那個日漸衰落的帝國中那些人口稀少的地區,看到他們祈禱的回應,以及眾多問題的解決辦法。因此,“東進”對德國人的想像施加了致命的、令人陶醉的魔力——也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

 

詳細資料

  • ISBN:9787513931328
  • 規格:平裝 / 430頁 / 32k / 13 x 19 x 2.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2024簡體館週年慶,參展書69元起,精選3本72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