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美國後巷:非典型旅人的美國探索紀實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56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美國後巷:非典型旅人的美國探索紀實 (電子書)

  • 定價:480
  • 優惠價:336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從極圈部落、偏遠海島到城市角落,發現美利堅不為人知的一面。
《報導者》記者李易安、「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巫仰叡 強力推薦!

  作為當今世界上能見度最高的超級強國,美國的強大與無遠弗屆的影響力眾所皆知;然而當我們從它熟悉的「門面」繞到「後巷」時,才發現在原來這片土地上,還存在著更多我們未曾注意到的人事物──

  在廣袤荒涼的極圈大地,因努皮亞克人以跳躍慶祝捕鯨的豐收;
  在冰火交加的阿留申群島,人去樓空的營舍封存著冷戰的劍拔弩張;
  在沒有觀光客的夏威夷海島,玻里尼西亞人正努力尋回與土地的連結;
  在車水馬龍的紐約地鐵橋下,流亡藏人插著雪山獅子旗用餐車賣傳統料理;
  在繁華落盡的加州淘金小鎮,玄武、觀音和關帝依然默默等候信眾的到來;
  在事端頻發的六零年代南方,自由乘車者以生命為代價換來旅行路上的平權。

  這不是一本旅行景點指南,也不是一本文化觀察筆記。這是一本探索冷門地點的採訪記實,讓你跟著旅居美國多年、喜愛挖掘角落故事的Jerome,一起去發現美利堅不為人知的那一面!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佳榮Jerome Yang


  出生成長於台灣台北,大學時學的是地理學與社會學,沒讀過理工科系卻誤打誤撞進入資訊產業,目前在軟體科技業擔任小小基層工程師糊口。

  因為喜歡旅行,又是個地理歷史知識控,放假總喜歡往冷門地區跑(尤其是前蘇聯國家、漠南非洲、伊斯蘭世界),或是鑽進大城市裡的移民社區,想要親自去了解那裡的人事物,以及值得關注的議題。

  經營一個中文podcast節目《旅行熱炒店》,持續透過聲音和圖像,把旅行見聞與國際議題分享給社會大眾。節目曾入圍僑務委員會《2022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廣播報導類──台灣亮點節目獎。

  官網:ltsoj.com
  FB:facebook.com/travel.wok
  IG:instagram.com/travel.wok

 
 

目錄

推薦序 「非典型」的美國,成就了美國的「典型」 《報導者》記者李易安
推薦序  美國是個聯合國縮影,也是豐富地景的國度!「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巫仰叡
自序 關不掉的好奇心雷達

1 北極海畔的捕鯨小鎮:烏特恰維克
飛往北極圈
祭典會場的社會百態
因努皮亞克人的捕鯨文化
是誰住在北極圈裡?
因努皮亞克的未來

2 冰火齊發的冷戰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埃達克島,和你想的不一樣!
身兼四職的斜槓民宿主人
我們與核子戰爭的距離
陰柔美麗的那一面
埃達克的未來
附錄:阿留申群島旅行實用資訊
知識大補帖:環太平洋火山帶上的阿留申群島

3 飛越白令海峽:聖羅倫斯島
降落之後
往外一看,就知道飛機不會來了!
好山好水,生活卻是艱難
釣魚的村民與建造超市的包商
集會所的週日夜晚

4 加勒比海風情的美國:維京群島
CP值高的「國內旅行」
夏洛特阿馬利亞
山頂之旅
聖約翰島
甘蔗、蘭姆酒與殖民經濟
聖克洛伊島
建國大老的年少時期
維京群島的西印度料理

5 血液中流著音樂: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到底是不是美國?
雷鬼動的魅力
追尋音樂的旅程
尋找的終必尋見,音樂聖地洛伊薩
持續活躍的蹦巴傳統

6 被遺忘的夏威夷:摩洛凱島
蜻蜓點水式的Kalaupapa半島探訪
夏威夷群島中的異類
我們與海的距離
與日裔移民三上家的相遇
從土地開始,找回原本的摩洛凱
附錄一:夏威夷冷門島嶼
附錄二:夏威夷歐胡島日本神社、寺院與教堂巡禮

7 在一座城市裡環遊世界:紐約
是誰住在大蘋果裡?
曼哈頓小福州
皇后區國際特快車
紐約其他延伸推薦

8 菜鳥移民在美國的起點:波士頓
中國城,彼此競爭的兩個中國
北角美食與義大利移民
沃特敦的兩面亞美尼亞國旗
東岸最大的柬埔寨移民社區

9 亞裔移民的歷史軌跡:舊金山與北加州
不存在天使待遇的天使島
幸運餅乾的歷史軌跡:從日本茶園到中國城餅乾工廠
碩果僅存的鄉村型華埠:樂居
淘金小鎮裡隱藏的神祕廟宇:北溪廟

10 真實人生的寫照:洛杉磯市中心
洛杉磯聯合車站
洛杉磯歷史街區與奧維拉街
洛杉磯市政廳
格蘭德公園與市民中心
華特.迪士尼音樂廳
天使鐵路與天使高地
中央市場
布拉德伯里大樓
百老匯劇院區

11 通往西班牙殖民過往:加州皇家大道
傳教所系統的建立
傳教所的樣貌
傳教所系統的終結
傳教所旅行推薦

12 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浪漫:橫貫美國鐵路旅行
美國長途鐵路交通簡史
旅程的開始:芝加哥聯合車站
密西西比河夕照下的列車晚餐
中途下車:堪薩斯市聯合車站
連續漸變的地表景觀
退休銀髮族與社會新鮮人的相遇
旅程的終點與人生下一篇章的起點

13 開著車追逐遙遠的夢想:66號公路
貫穿美國東西的「中山路」
能見度超高的公路
66號公路的末日
66號公路旅行推薦

14 以生命為代價:民權運動之路
吉姆.克勞法:種族隔離的法律基礎
蒙哥馬利公車抵制運動與羅莎.帕克斯
危險的長途巴士旅行:自由乘車者運動
兒童十字軍與伯明罕16街浸信會爆炸案
薩爾瑪─蒙哥馬利遊行
自由的代價


 
 

推薦序

「非典型」的美國,成就了美國的「典型」
《報導者》記者 李易安


  我們今日在談到美國時,腦海中經常會浮現各種刻板印象:它是當代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能憑藉政經實力,將流行文化向世界各地輸出;舉凡可口可樂、漢堡、好萊塢這些商品或符號,早已和美國文化劃上等號,影像力輻射及於世界上幾乎所有地方。

  但也正是這種刻板印象、以及我們對美國多少都有的熟悉感,讓我們很容易忽略,其實美國可能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更加多元,也有很多不太符合典型美國印象的角落,被遺落在主流的再現之外。

  我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是2006年在美國旅行的時候。當時我買了美國國鐵(Amtrak)的月票,以火車作為移動方式,於是也和佳榮在本書裡的經歷一樣,貼著地面橫越了整個美國。

  但即便如此,我和旅伴當時心儀的目的地,還是一般人更熟悉的那個美國,也就是加州和美國東北岸地區;整片中西部,只被我們當作必須克服的「空間障礙」──坐在火車上,我只是默數著穿越了幾個州,卻沒有想過要下車停留。

  但就在那幾趟橫越美國的列車上,我認識了幾位美國的「鄉下人」,那是我第一次認識不那麼「主流」的美國。

  比方說,從芝加哥到西雅圖的列車上,我遇到了一位堅稱自己是佛教徒的農夫(主要作物是大麻),背著吉他正要去大城市錄唱片。他的菸癮很重,所以每當車掌經過時,他都會用顫抖的聲音詢問列車什麼時候停站,停站後有沒有時間下車抽根菸。

  因為菸癮,他痛恨坐飛機;如果沒有必要,也絕不會長途旅行。當時他聽到我從芝加哥到西雅圖,必須在火車上待兩天兩夜,便用憐憫的眼神看著我。下車前,他塞了一根大麻菸送給我──我想,他大概是真的很憐憫我吧。

  另一位則是一個高中生,年紀只比我小一歲;祖先來自日耳曼語區的血統,還嵌在她的姓氏裡。她住的小鎮離加拿大的邊界不遠,但沒有大醫院,所以只能花幾個小時搭火車到大城市進行手術後的複檢。

  我因為無知,也為了找話題,所以隨口開玩笑地問她,聽說加拿大和美國很像,為什麼會是兩個國家?她想了想,告訴我她也不知道。然後又突然補了一句,或許只是因為美國還沒打下加拿大吧。

  而他們兩個人,幾乎就是我對美國中西部唯一和人有關的印象了。

  後來我第二次意識到自己對美國的不暸解,則是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

  當時我認識的美國人裡頭,沒有一個認為川普可能當選、或應該當選。於是選舉結果出爐後,我便和我的美國朋友們一起陷入了震驚。

  但漸漸地我意識到一件事:就算我去過美國、曾經坐在火車上路過中西部,但我能認識到的大多數美國人,不是來自加州,就是來自美國東北部的都會區。那些投給川普的人,我幾乎沒有機會遇到;開票地圖上那些標示川普勝選州的紅色塊,對我來說其實全然空白。在我的印象裡,它們頂多只是車窗外無止盡的麥田和玉米田,以及那位菸癮很重的農夫和高中生。

  不知道農夫今日是不是煙癮更重了,也不知道那個高中生,後來有沒有申請上心目中的理想大學。我也不知道,全球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他們把票投給了誰。

  但除了中西部之外,美國其實還有很多其他「非典型」的地方。比方說,佳榮的「非典型探索行程」,就到了我一直很嚮往的布萊頓海灘。

  我曾經一度很想搬去紐約住,原因就是紐約近郊的布萊頓海灘,居然連「中亞高麗人」開的「中亞風/蘇聯風朝鮮餐廳」都找得到。

  所謂的「中亞高麗人」,指的是十九世紀期間,從朝鮮半島遷徙到西伯利亞、俄羅斯遠東地區,二戰前夕再被史達林大批流放至中亞的移民;他們到了中亞之後,艱苦地適應了陌生的環境,發展出了融合朝鮮、俄羅斯和中亞特色的文化,而這種雜揉多元族裔風格的文化,就像佳榮在書中所說的,也展現在他們的料理上面。

  然而這群高麗人,有些在蘇聯解體之際,又再次移民到了美國、在布萊頓海灘這樣的族裔社區落腳,和其他前蘇聯、東歐移民比鄰而居;而過去一百多年裡的三次遷徙,也讓中亞高麗人成了「多重離散」的群體。

  於是某個意義上來說,布萊頓海灘就是美國這個移民國家、以及近兩百年來世界局勢的小小縮影:原本由東歐猶太裔聚集的這個社區,因為原鄉的地緣因素而逐漸吸引到其他東歐、蘇聯移民,而因為帝國角力、世界大戰而被遷到蘇聯中亞的高麗人,才會這樣意外地來到紐約的海濱一隅。

  如果我們拉長歷史縱深來看,其實布萊頓海灘也證明了一件事:人類的歷史,幾乎可以說就是由「移民史」寫成的,只不過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用了更短的時間、更濃縮的版本讓「移民」更容易辨識出來,而這些看似「非典型」的族裔地區,其實本就是美國的「典型」。

  不過有點可惜的是,由於疫情的因素,佳榮的阿拉斯加之旅,沒有辦法涵蓋我也很感興趣的戴奧米特島(Diomede)。這座位在俄羅斯和美國邊界上的小島,和它的「孿生」島嶼「大戴奧米特島」(俄方稱拉特曼諾夫島,Ratmanov Island),距離只有兩、三公里,卻分別屬於美國和俄羅斯的領土,上個世紀直到鐵幕瓦解之前,就是世界上最不為人知的冷戰前線之一。

  很有意思的是,這對孿生島嶼不只被國界分開,還正好就落在國際換日線的兩側,所以雖然近在咫尺,彼此卻有二十多個小時的時差,也再次凸顯了人類界線落在自然環境中的荒謬之處。

  但佳榮在阿拉斯加的旅行,依然捕捉到了近年美中角力、「新冷戰」序幕再啟的幽微變化,比如為了因應中國崛起和北極航路的開通,另一個阿拉斯加的極地小島便再次迎來了軍隊駐紮,或許也將再次成為強權爭霸的前線,讓這本書更加貼近了時勢脈動。

  而發生在阿拉斯加的這些變化,也再次應證了史學家里博(Alfred J. Rieber)在《歐亞帝國的邊境》裡給我的啟發:如果想真正感受帝國的力量,你必須到帝國的邊境地帶才行,那裡才是帝國施展力量的場域與前線。

  話說回來,身處地緣政治前線上的台灣,也同樣就是文明衝突、帝國施展力量的核心場域;我們的未來,很大程度上也終究和美國的意向有關,但我們對這個國家的認識,卻又經常相對扁平。就此而言,佳榮的這本書,就提供了一個非常貼地、卻又不太主流的視角,能幫助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大國的多元樣貌,衷心推薦給大家。

美國是個聯合國縮影,也是豐富地景的國度!
  「巫師地理」粉專社群版主  巫仰叡


  大概是2019年,疫情之前,podcast漸漸地在台灣流行了起來,由於巫師地理這個粉專,也在網路接觸了不少知識性分享者,發現了旅行熱炒店。除了他的節目主題、主廚的口條,更多的是地圖精美,每每看到Jerome繪製的地圖,可以清楚地搭配該主題內容,印象有一集是世界各地的客家人,透過主廚的包裝設計,很容易可以進入遠方國度的情境。後來輾轉知道Jerome是台大地理系的背景,飛往美國留學深造並在加州落腳,持續分享地理有趣之處,以及旅行經驗,這些著實讓很多地理人有很深的共鳴,透過主廚的視角,豐富聽眾的視野!很榮幸巫師地理有這樣機緣,推薦Jerome的新書,關於美國的探索。美國國旗的五十顆星與十三條紅白條紋,說明了北美十三州到現在達到五十州的版圖,橫跨大西洋的美東與太平洋的美西,以及緯度最高的阿拉斯加,熱帶島嶼的夏威夷。所以,我們對於美國的意象,不僅止於好萊塢電影,加州的洛杉磯還是最大都會的紐約,極圈極光也是美國的一部分、沙漠仙人掌也是美國的一部分,它還有著名的黃石公園、優勝美地、密西西比河等。因此,幅員遼闊的美國,從Jerome親身造訪的經驗,他與原住民的交流,描述當地景色背後蘊含的故事,石油經濟如何讓阿拉斯加的社會有所變動,阿留申群島在美蘇冷戰的戰略地位。這些文筆內容讓人進一步思考,看到地景背後有什麼因素在這環境產生的交互作用。那些沒有與美國本土相連的,屬於海外領地,因為低緯度而有陽光普照的度假島嶼,有別於一般對於美國的想像。Jerome造訪加勒比海的美屬維京群島,透過歷史與族群的脈絡,勾勒出這裡非洲裔美國人的故事,穿插著當地自然地景的體會,讓讀者有種身歷其境的感受。

  確實,大西洋三角貿易,歐美非之間的不對等關係,有段長時間黑暗奴隸的壓迫歷程,直至今日,族群仍是重要探討的議題,我們如何看待族群之間的融合,以及平等的追求。美國不應是白人視為主體,它是海納世界各地追尋自由民主,接納多元為夢想的國度,也許有很多問題存在,有待努力成為更好的國度。

  就像是Jerome探討「波多黎各」,這個容易被誤會是個國家,也曾與台灣在棒球比賽對戰過的隊伍,原來是美國的屬地,然而是否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已經交付公投多次,這個議題確實需要尊重當地民意,也是美國如何看待各個屬地的背景,整個國家與社會如何一起,成為更融合的共同體?雖然還有一段路要走,這過程卻令人玩味。像這些想法,融合了Jerome造訪的地點,遊記不僅是旅遊的敘事,更多元素是人文社科的視角,也許同為是地理人,可以從這本書當中,得到很多各角度看待「地景」,為什麼是這樣的景色呈現在眼前?

  很吸引我的段落是,許多景點是比較少人造訪的,像是人類學的角度在觀察當地的社群,像是因努皮亞克人、蹦巴傳統、南島民族的夏威夷等。細細地透露出人們日常的生活,在飲食、音樂、建築、器物等各方面,作為讀者也可以運用這樣的觀點,特別是在背包客的規劃上,應用在自己造訪的旅行,如何梳理在地的文化脈絡,留下更深刻的啟發。我想這是Jerome值得讓我們學習的取徑。

  另一個很吸引我的內容是,描寫在美國城市各社區的移民文化,所謂的「小台北」,或是其他東南亞、中國、拉美、歐洲等不同移民背景的組合,在美國這土地上,猶如文化的「飛地」,綻放出那族群的文化元素。有人形容美國是族群融合,各種族裔之間的交流與新創,有人形容美國是族群拼盤,在各州各城市的社區,轉個不同街區就有不同的移民背景。族群融合還是族群拼盤,好像都是,是什麼樣的角度看待美國這個國度。

  Jerome在美國求學過程,直到工作及旅遊在美國的記事,勾勒出許多我身旁同學在美國生活相似的體會,由於美國歷史背景,所謂的「美國夢」,接受了很多國家的移民或是難民庇護,成為了世界上少有已開發國家,仍然人口增長,就在於機會在美國實現的可能性。

  確實,美國影響力仍是世界強大的,無論跨國企業、影劇娛樂,甚至自由民主的理念。著實讓我連想台灣與美國之間的關係,特別是近年來,美中競爭,兩個不同體制與路線的競爭,台灣儼然是兩大陣營爭奪的籌碼,當然這一言難盡,卻也是在閱讀這本書當中,許多台灣人在美國生活,也有許多美國人在關切台灣。全球化的時代,各個地方彼此都有所連結著。

自序

關不掉的好奇心雷達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美國,甚至整個英語世界,其實不是一個令我特別感興趣的地方。

  我不喜歡總是上演著正邪交戰的好萊塢電影,旁人琅琅上口的美國流行音樂我一無所知,小學時班上風靡的麥可喬丹也沒能吸引我的目光,就連國中時學校指定要收看的《大家說英語》教學節目,大多數時候我都是在家開著電視、半躺在沙發上補眠度過。

  對美國不感興趣、英文程度又差(大學差點因為英檢沒過無法畢業),偶爾身邊有人提起「要不要去美國留學?」在我聽來像是天方夜譚。即使後來真的有幸來到這裡讀書,一開始不過是為了「拿學位」和「體驗異國生活」罷了,對這個國家真的沒有太多嚮往,更別說是寫出一本以美國為主題的書。

  即便如此,這本書最後還是誕生了。最關鍵的原因,或許還是我那對周遭事物無比敏感、想關都關不掉的好奇心雷達。

  無論住在什麼地方,喜歡也好、討厭也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只要有空就會在附近亂跑,將腦袋中內建的雷達開到最強,到處感測一下周遭有沒有什麼有趣、但很少人知道的事物。國高中的我對台北沒有特別熱愛,卻騎著腳踏車拜訪了與信義計畫區一街之隔的老社區、淡水河中央沙洲上的菜園、新店溪畔的都市原住民部落,這些和一般印象大相徑庭的台北風貌,重建了我對這座城市的認識。

  同樣的,來到美國之後,我也沒有停下腳步,持續去探索身邊的人事物,尤其是各國移民居住的地方。從一間餐廳或一家超市開始,我試著去挖掘這群人背後的故事、他們是如何來到這裡,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延續他們的文化。這些看似只是「附近隨便走走」的小旅行,實際上是一扇扇的任意門,讓我即使在自己的城市裡,也能夠輕易走進地球彼端的文化中。

  這本書出現的另一個契機,則是橫掃全球的COVID-19。國際旅行的停擺,讓我被迫停止探索世界的腳步,將目標轉回美國國內。「既然這個國家那麼大,那就到它最遙遠、最邊緣的地方去看看吧!」我抱持這個心態挑戰「國內旅行」的極限,先到了阿拉斯加居住三個月,後來又去了加勒比海的維京群島、波多黎各,以及一個多數人可能聽都沒聽過的夏威夷島嶼。

  這些閒暇時的城市小旅行,以及不能出國旅行時的國內替代方案,最後成為了這本書的內容。東一點、西一點地撿拾麵包屑,最後竟也做出了一塊完整的大餅!

  感謝時報文化總編輯、美編與校對的協助,包容了我身為作者的許多任性與矜持;也感謝身邊家人朋友們在寫書過程中的陪伴與傾聽;最重要的,是要感謝收聽《旅行熱炒店》PODCAST節目的每一位聽眾,你們的支持和回饋,讓我有動力將節目上分享的內容重新精煉成文字,解鎖了人生第一次出書的成就。

  現在打開這本書的你,正住在地球上的什麼地方、忙著怎樣的事情呢?期待這些從美國「門面」繞到「後巷」的小小旅行故事,能夠刺激你的好奇心雷達,無論是住在哪裡、生活是苦悶還是精彩,都用力地去探索周遭的世界、挖掘那些事物背後的故事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35039
  • EISBN:978626353506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7.2MB

會員評鑑

5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5/14
|
電子書
這確實是一本非典型的旅遊書。作者安排的大都不是觀光客耳熟能詳的行程,而是諸如美國國土極北的阿留申群島、白令海峽聖羅倫斯島;極南的加勒比海維京群島、波多黎各等非主流景點。即便是美國本土的大城市如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也是以拜訪當地眾多的移民社區,體驗其多元化的飲食、宗教、民俗節慶等活動為主。

正是因為地點的稀有、行程的獨特,本書讓我們從另一個面向認識美國的自然與人文。而本書後半段的橫貫美國鐵路行、66號公路之旅和美國民權運動的發展歷史及相關景點介紹,更是賞美景、長知識的行程,讀來讓人覺得物超所值。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5/03
作者藉由旅行探索了許多美國的冷門景點,並以歷史故事說明這些地區過去的點點滴滴。看完本書後獲益良多,增廣見聞。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3/22
劇透警告
從[旅行熱炒店]podcast開始認識主廚Jerome
已經累積超過100集的節目內容
分享旅行世界各地的冷門路線
得知主廚出書的消息 剛上市就購入支持

連續三個週末收聽主廚的線上直播新書分享會
包括阿留申群島,舊金山和紐約
搭配新書中的篇章一起閱讀 收穫良多

線上直播比起書中有更多的照片和地圖
類似導讀的感覺 聽了直播的口述再看書中文字 更生動了許多
例如:
p.151 紐約傑克遜高地的小西藏篇章提及四水六崗
直播投影片中有四水六崗的徽章標誌、康區地圖… 更為豐富
p.185 關於舊金山天使島移民站
我很喜歡的一段是木板牆詩句及館方請人以粵語朗讀
直播中主廚有放詩句的照片及文字對照 但書中沒有 覺得有點可惜

個人偏愛歷史及地理
主廚新書內容完全就是我喜歡的方向及類型 非常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3/18
劇透警告
推👍,除節目內容豐富,書也編排讓人閱讀舒服,真心有10年年沒買過書。雖是我沒興趣的美國但透過Jerome對於居住城市不同面像觀查,真的會挖出不一樣的城市傳說。推推推👍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旅遊】找個地方玩一夏!24 墨刻電子書全書系展,單書85折,雙書79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