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 電子書
我深愛的國家:俄國女孩的真實告白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7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我深愛的國家:俄國女孩的真實告白 (電子書)

The Country I Love: Dispatches from the Real Russia

  • 定價:550特價:385
  • 特價再88折:338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06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六位同事被殺,遭判十五年重刑
我持續寫下真相,只因我愛我的國家
我比普丁更愛它
第一本來自俄國內部的真實紀錄,最後一位俄羅斯獨立記者發出的自由之聲
你不知道嗎?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反法西斯的偉大俄羅斯,
早就變成了另一個法西斯。我們都成了法西斯。
這一切是從什麼時候,又是從哪裡開始?

  ★ CNN、《時代雜誌》、《大誌雜誌》、《紐約時報》、《紐約客》最受矚目選書
  ★ 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得主齊聲推薦:看見俄羅斯的真相之書

  從有記憶以來,伊蓮娜就愛著自己土生土長的俄羅斯。但她的愛與官方倡導的不同,不是普丁與俄國政府所帶來的死亡、噤聲與謊言,而是看見所愛之物最真實的模樣。愛一個國家,就得把光照進國家最黑暗的角落。

  過去十七年來,伊蓮娜見證了普丁統治下的俄羅斯,如何一步步走向極權法西斯。她記錄下原住民、少數民族、同性戀、性工作者、精神病患,以及新聞記者與政治工作者等群體,如何一個個被消失。她也刻劃了國家對外不斷發動的屠殺或戰爭,從車臣、喬治亞、哈薩克、克里米亞到烏克蘭。

  這是一份俄國社會如何從根本上崩壞的真實紀錄,也是伊蓮娜從小到大的人生心路。透過樸實而犀利的文字,她寫下俄羅斯人的愛與恨,挫折與憤怒,夢想與希望。最重要的是,她還寫下這些自認無辜的老百姓,這些過著平凡過活的普通人,這些伊蓮娜日常相處過的鄰人,如何都成了暴政的幫兇,迫使全世界生活在恐懼裡。

本書特色

  只要你曾經對自己的國家,自己所見的真相,以及自己文字的力量感到迷惘,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

  寫的是俄羅斯,卻是屬於全世界的故事,因為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不寬容的法西斯,都有人在共享著伊蓮娜的故事。

國際各界感動推薦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血色大地》作者
  克瑞莎.沃德(Clarissa Ward),CNN首席國際記者
  卡蘿.歐芙(Carol Off),加拿大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克莉絲汀娜.拉姆(Christina Lamb),《我是馬拉拉》共同作者

專文推薦

  張潔平|媒體人
  
試讀推薦

  李屏瑤|作家
  方君竹|獨立記者
  房慧真|作家
  阿潑|媒體工作者
  張子午|《報導者》採訪主編
  許菁芳|作家
  陳信聰|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陳思豪|長老教會牧師
  黃惠貞|板橋高中歷史老師
  黃麗如|作家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韓麗珠|作家

  『想認識普丁的產地嗎?今天俄國人是什麼模樣?為何會變成這樣?答案就在書裡。多年來,作者都在紀錄俄羅斯人的靈魂。她走進家裡與學校,參加婚宴及節慶,問遍大人和小孩,找尋著愛與恨。我們得以看見怪物的崛起,看見怪物如何迫使全世界生活在恐懼裡。』────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伊蓮娜在黑暗中找到了的路,還走到最黑暗的角落。』────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伊蓮娜是二十一世紀重要的引路人,她的過人勇氣與細緻文筆是所有報導者的典範。她筆下的俄羅斯,才是我們要認識的俄羅斯。』────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血色大地》作者

  『具備罕見勇氣的難忘之作。伊蓮娜帶讀者深入無人涉足的俄羅斯,堅定無畏地呈現自己深愛的國家,揭露它的腐敗、希望與勇氣。』────克瑞莎.沃德(Clarissa Ward),CNN首席國際記者

  『伊蓮娜既是一位想要相信自己國家的女孩,也是一位致力揭露國家黑暗面的記者。她這本書好讀、引人入勝且可怕地嚇人,娓娓道來普丁統治下俄羅斯人的生活情況。』────卡蘿.歐芙(Carol Off),加拿大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

  『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俄羅斯,每一頁都是對普丁國度的新發現。』────克莉絲汀娜.拉姆(Christina Lamb),《我是馬拉拉》共同作者

  『伊蓮娜的新聞操守無庸置疑地專業,面臨的危險更是真實而確切。她以最頑強的意志力,勇敢呈現出克里姆林宮及俄國官方政治宣傳之外的俄羅斯。』────《出版者週刊》星級評論

  『與亞歷塞維奇一樣,伊蓮娜不是俄國官方話語的傳聲筒,而是試圖跟那些在普丁政權底下被消失與邊緣化的人們對話。她拜訪了窮苦人家、心理疾病患者、性工作者及性少數群體,以及婦產科醫生、立法者與違法的罪犯,寫出了這本勇敢地驚人的報導文學。』────《大誌雜誌》當月選讀

  『本書使我們明白,普丁實際上有多麼輕視全國十一個時區的俄羅斯老百姓,大城市之外的人們只能像沙皇時代的農奴一樣自力更生。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這樣的大城市或許舒適,在兩地之間的地區卻還停留在中世紀。高速列車就算撞到人也懶得停車,而且這種事情常常發生。如果普丁對待自己的人民都如同牲口一般,那就不意外他會像個屠夫一樣在烏克蘭大開殺戒。要反駁普丁將國內困境歸咎於「北約侵略」的假訊息,這本俄國人眼中的俄羅斯將比各種西方專家還要有參考價值:這些困境根本是普丁自己造成的。』────《泰晤士報》當週好書

  『最好的報導文學。』────《衛報》今日好書

  『坊間已有大量新書介紹普丁的戰爭,以及俄烏戰爭對俄國全球政治地位的影響,卻罕有人像本書一樣,試圖看見這個地表最大國度底下普通人的生活樣貌。本書追溯了俄羅斯社會近年來的轉變,讓我們看見俄國內部的不公不義,理解為何有這麼多人對領導者發動的毀滅性戰爭保持沉默。像本書這樣勇敢且親密的報導作品,恐怕未來有好長一段時間都無法在俄羅斯看到。』────《紐約時報書評》

  『一本給俄羅斯的情書,也證明了最高貴的愛國情操就是自我批判。作者以膽大無畏的報導,刻劃了一個國家如何在法西斯的道路上愈陷愈深。』────《時代雜誌》年度選書

臺灣試讀推薦

  『我曾在俄羅斯獨立記者所拍的紀錄片中,看到普丁政權如何扼殺新聞自由,也聽他們談如何在俄烏戰爭發生後逃離國家。儘管他們仍堅持報導真相,卻因為在境外而難以真正摸清現況。說的是俄羅斯,但在我聽起來,中國亦然。《我深愛的國家》同樣是俄羅斯獨立記者的揭露書寫,也不免提到戰爭或政治社會大局,但更細膩且更值得閱讀之處,是作者從性向、家庭,乃至於置產等私己角度開展,鮮活帶出自己在這社會中遇到的恫嚇或遭遇,從而呈現採訪或接觸到的少數民族、LGBT、社會上階級群體的生存處境。無須暢談什麼大道理,故事若細膩,就能反映一切。而我仍要說,此書並非無關於己的遠方物事,它讓我想到現在的中國,也想到臺灣因意識形態不同而有爭執的家庭。如果你也深愛自己的國與家,願你不會如作者那般絕望。』────阿潑,媒體工作者

    『莫斯科以外的俄羅斯深沉而哀傷,若不是第一章裡先講起了普丁的崛起,我會以為讀的是十九世紀的俄羅斯小說。作者以報導文學的筆法將一個個與我們同時代,但絕對超乎台灣人理解和想像的故事娓娓道來,然後要我們在凝視他人苦難時注意到自身也正處在深淵邊緣。一步踏錯,倒轉一世紀的時空並非不可能啊!』────黃惠貞,板橋高中歷史老師

  『【裡面,我們的世界很溫暖】每一處暴政之下,每一個猖狂的法西斯,都會有微不足道卻晶瑩堅毅的力量與之對抗。本書作者伊蓮娜,俄羅斯最後一家獨立媒體《新報》的記者,就是這般細微的勇者、其國家這個世代的空谷跫音。所謂勇者並非無所畏懼,佛擋殺佛神擋殺神的氣概。真正的勇者,得是知道要害怕,甚至怕到雙腿發顫,卻仍然行出本分為所當為。面對能夠輾壓國內外各種勢力的普丁政權,伊蓮娜不是登高一呼風起雲湧的衝撞抵抗;她是涓涓細流以孱弱的原民部落、式微的少數民族、弱勢的同性戀、精神病患,和她被弒新聞同業的敘事,低吟控訴這不義的政權。即使邪惡轉輪似無法挽回,對自己「心存良善行事公義」的堅持和盼望仍不可或忘。』────陳思豪,長老教會牧師

  『我看書的時候常常在想,伊蓮娜寫下的這些,我自己、和我熟悉的記者朋友寫下的這些故事,是不是永遠都逃不脫宿命:身在其中的人看不到,或者看到了、嘲諷、不相信;而不在其中,身在正常世界的人們,則是嗑著花生圍觀瘋人院的心情。我要感謝伊蓮娜沒有在想這些,沒有像我說的這樣,滑向這虛無與犬儒的陷阱。我在她的書寫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獲得力量。那力量的來源並不是她對苦難的書寫,更重要的是,她敏感、清晰、細膩、強烈而又優美地寫下,這些經歷對她作為一個人的雕刻,誠實的每一筆刻畫。這是閱讀本書時,我獲得另一重「平行人生」的體驗。』────張潔平,媒體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伊蓮娜.科斯秋琴科(Elena Kostyuchenko)


  16歲成為記者,是第一批報導普丁入侵烏克蘭的俄國記者,也是俄國最後一家獨立自由媒體《新報》(Novaya Gazeta)中最年輕的記者。生涯榮獲歐洲新聞獎、奧地利自由媒體獎、波蘭報導文學獎、挪威新聞自由獎,以及美國最佳記者勇氣獎。

  1987年生於俄國雅羅斯拉夫爾的窮困家庭。9歲開始工作,16歲投身地方報業。大學就讀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聞系,開始在俄羅斯最著名的獨立自由媒體《新報》實習。

  伊蓮娜長期關注武裝衝突、政治抗爭與性別議題,曾喬裝混入警局及妓院從事田野調查,積極參與平權運動,多次被莫斯科當局逮捕。她報導過阿拉伯之春、香港抗爭,也是第一位無懼媒體封鎖而報導2011年哈薩克扎瑙津屠殺慘案的俄羅斯記者,更曾在2014年俄羅斯占領烏屬克里米亞半島時進行追蹤報導。

  2022年2月24日,普丁全面侵略烏克蘭。《新報》成了少數敢於報導這場侵略戰爭的俄國媒體,伊蓮娜還親赴赫爾松等戰地前線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六個星期後,《新報》遭俄國政府查禁,當時正要前往馬里烏波爾報導的伊蓮娜更被懸賞暗殺。伊蓮娜不得不展開流亡生活,期間一度遭情治單位下毒。目前暫時棲身於歐洲各地,等待著回國的那一天。

譯者簡介

胡宗香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曾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類譯文組首獎,現為雜誌編輯與兼職翻譯,譯有普立茲獎得主阮越清的《一切未曾逝去》,並以此書獲選Openbook好書獎年度翻譯書。

英譯者簡介    

貝拉.沙耶维奇(Bela Shayevich)


  前蘇聯裔的美國作家與斯拉夫語系翻譯家,最著名的譯作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的《二手時代》。另一代表譯作則是著名反烏托邦小說《我們》。英譯本主要譯者。

伊蘿娜.雅茲賓.查瓦斯(Ilona Yazhbin Chavasse)

  出生於前蘇聯白俄羅斯,現居英國倫敦。翻譯過的作家包括楚科奇族文學之父尤里.雷克特(Yuri Rytkheu)及當代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斯科羅博加托夫(Aleksandr Skorobogatov)等。參與英譯本第一、七、八、十二及十三章的翻譯工作。
 
 

目錄

推薦序/房慧真
推薦序/張潔平
寫在臺灣版出版之前
大事記
事件地圖

第一章 電視上的男人
〈演普丁的那個很久了,可是梅德韋傑夫超難選的〉

第二章 告別童年
〈HZB〉

第三章 莫斯科不等於俄羅斯
〈遊隼號沿線的生活〉

第四章 正義與恰當
〈從日出到日出〉

第五章 無助之境
〈數字〉

第六章 身為女人
〈公路旁〉

第七章 我隱匿而真實的愛
〈懷著愛與傷悲〉

第八章 不是俄羅斯人
〈最後的直升機〉

第九章 母親與克里米亞,我的第一場戰爭
〈妳丈夫自願上火線〉

第十章 記憶的抹除
〈貝斯蘭之夢〉

第十一章 黑暗無心
〈鏽蝕〉

第十二章 睜開你的眼,這裡法西斯很久了
〈精神療養院〉

第十三章 戰爭開出的血紅花朵
〈米科萊夫〉

結論 《新報》與我,我們是個邪教
致謝
譯者之言
譯名對照表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376102
  • EISBN:978626737611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5MB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愛使人充滿希望……但危險也在於,正是這份希望使我們盲目,給予我們近乎生物本能的樂觀情緒。不知怎麼地,你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我自己就是這樣覺得。然後,俄羅斯開始全面入侵烏克蘭。」

約莫2023年底,一則新聞說道,俄羅斯政府特赦名為哈德茲庫爾班諾夫(Sergei G. Khadzhikurbanov)的囚犯,並將他與其他囚犯一同送往烏克蘭前線打仗。
用鮮血贖罪?
不,是逃避罪責,然後殺更多無辜的人。

於是我們問,哈德茲庫爾班諾夫是誰?2006年,他是被指控殺害《新報》著名記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的兇手之一,2014年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而他殺害的《新報》記者安娜,曾揭發俄軍在車臣戰爭的戰爭罪行,因為多次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丁,被克里姆林宮視為眼中釘。

這位記者安娜,是《我深愛的國家》作者伊蓮娜.科斯秋琴科(Elena Kostyuchenko)成為記者的啟明星,記者安娜的報導,打碎了當時年方荳蔻的女孩長久以來對國家繁榮美好的想像,意識到政府長久以來向人民展演的「電視裡的國家」,至此她立志成為《新報》記者,17歲便以《新報》實習記者身分開始,走進了莫斯科以外的俄羅斯。

-

在閱讀這本書以前,俄羅斯對我來說太遙遠了,遙遠到我對它的認識幾乎只由文字與電視上華麗的莫斯科構築而成,甚至是更遙遠模糊的蘇聯時代,都比現在的俄羅斯還要透明些。

在書中,每個章節都以兩個篇章搭配—代表伊蓮娜的「主觀之眼」與「第三視角」的客觀新聞事實。前者感情豐沛,後者客觀以對,倆倆形成難以忽視的對比,炙熱個人情感,與讓人不安無力的冰冷社會環境。

「主觀之眼」,是伊蓮娜自己的成長歷程,包括童年葉爾欽時代的社會樣態、成年就業後對莫斯科人的疏離,《新報》同事間革命般深厚情感,還有沉浸蘇聯榮景的母親,彼此在各自政治立場的爭執,以及身為女同志在俄羅斯社會的愛與痛苦等。

「第三視角」,帶著我們透過伊蓮娜的採訪報導,看見俄羅斯的不被人所看見的角落—高速鐵路「遊隼號」沿途的窮困、腐敗的警政單位、為謀生而從事性工作的女子、俄羅斯一起同志謀殺案、恩迦納桑人等少數民族受現代社會的衝擊,包含酒精釀成的一切悲劇,與諾鎳公司對其生態資源的劇烈衝擊。還有2004年被政府隱匿實情的貝斯蘭恐怖攻擊、被剝奪人權的精神病院院民、一場場以反恐行動、維和任務為名,或沒有名字的「真實戰爭」。

■ 俄羅斯人的國家之愛

普丁執政以來,約有500萬人離開俄羅斯,如今烏俄戰爭又讓更多人離開。

戰爭開打以來俄羅斯在國際社會備受批評,面臨政治與社會氛圍的壓迫,多數俄羅斯人陸續離開自己「深愛」的國家。《報導者》採訪2022年3月20日一場俄羅斯反戰活動,人民高舉「我是俄羅斯人,我恨普丁!」的標語,受訪者說:「離開是因為這已經不是我的國家了,是普丁的。(暫時的,這只是暫時的)」。

這讓人不免想起提摩希.史奈德在《暴政》寫道「我們的總統是國家主義者,但國家主義者並不等於愛國者,國家主義者鼓勵我們露出最壞的一面,然後說我們是最優秀的民族。」離開俄羅斯的人,都對俄羅斯深懷著愛意,但這份愛並不指向普丁版本的俄羅斯。他們都比普丁更愛這個國家。



那麼,伊蓮娜愛自己那個備受爭議的的國家—俄羅斯嗎?

伊蓮娜用文字描摹充滿愛的家鄉,老家農村和緩流過的河流、蜂蜜的甜香、一捆又一捆的乾草堆,田野路徑蹦跳的的小鳥引著歸鄉人。

政體與政策的驟變,又隨時代更迭,某個人半生打拼的心血落了漫天塵埃,村落凋零而田野荒廢,森林覆蓋舊人的生活痕跡。下一代人仔細傾聽著上一代人的描述,小心在老照片旁寫下所有細節標示,避免永遠的遺忘。

伊蓮娜於2018年在紐約市立大學新聞學院修課,學期結束向老敘利亞老師表達感謝,她邀請老師有機會造訪莫斯科,那瞬間老師的臉變得蒼白,「她俯身靠近我,悄悄聲地說:『我永遠不會去莫斯科,你們的軍人正在屠殺我愛的人。』」

伊蓮娜深愛的國家,但這個國家並非政府呈現給人民的和平樣貌,它同時佈滿瘡疤,由獨裁者的貪婪與別過眼的國民共構。
對伊蓮娜來說,真正的愛,就是以嚴厲的目光直視並批判它。

■ 文字有力量帶來改變嗎

我想多數志在新聞產業的朋友,多渴望能以文字揭發不公,當個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吧。而文字真的能改變世界嗎?當時就是因為這句話,讓我急切地想要翻開這本書,看看伊蓮娜的答案。


更多心得可以參考我的IG:@novel_photographer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