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關
  • 電子書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27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 (電子書)

Underground Lives: Stories Untold for Migrant Workers in Taiwan

  • 定價:620特價:434
  • 特價再88折:381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06日止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本書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他們是底層勞動市場的人力,從農漁、營建、傳統3K產業到科技業,臺灣經濟成長的實績有許多來自他們的血汗與付出。
  他們為一個個家庭承擔長照與看護之責,若沒有他們作為補充人力,已是高齡化社會的臺灣將有許多地方難以運作。
 
  當他們出現在公眾視野時,時常顯得扁平、晦暗,連結的意象往往也與剝削、勞動傷害甚或死亡有關……然而,真實的他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選擇跨海工作就是面對未知,這些願意來臺工作的異鄉人,正是一群勇於擺脫既定生活、充滿冒險性格的人。當他們碰撞上充滿歧視的移工制度與僵固法律,有些不幸遭致碾壓,但也有許多人展現了高度能動性,在制度所不及之處,以各自的方法與想像,和臺灣這塊土地產生連結,建構起屬於他們自身的連帶、社群與地下社會。
 
  從二〇一六到二〇二三年,從臺灣到越南,獨立記者簡永達持續跨國追蹤臺灣移工議題,除了描繪鮮活的移工故事、他們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外,也深入制度面,討論職災補償機制與移工寶寶所觸及的人權議題。此外,本書更從國際政經結構出發,討論族裔經濟的興起、跨國遷移的仲介角色、國際搶工的趨勢以及國際品牌對於供應鏈勞權的關注,如何影響臺灣移工的處境,是近年來理解臺灣移工與勞動現場全面且重要的調查報導。
 
共同推薦
 
  王美玉|監察委員 
  王錦華|《鏡週刊》人物組副總編輯
  阮文雄神父|越南移工及配偶辦公室主任
  何榮幸|《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
  吳靜如|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研究員
  唐福睿|作家、《八尺門的辯護人》導演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蔡崇隆|《九槍》紀錄片導演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顧玉玲|作家、社運工作者 
  (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簡永達
 
  南投人,臺灣大學新聞所畢。曾任《報導者》記者、《鏡週刊》人物組特約記者。傅爾布萊特學人(Fulbright Scholar)、中研院亞太中心、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曾獲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大獎、香港人權新聞獎。攝影作品曾獲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首獎。合著《廢墟少年》獲Openbook閱讀誌年度中文創作、鏡文化「華文創作類」年度好書。在書寫中平衡宏觀的社會分析與微觀的生命故事。
 

目錄

【自序】  從一廣開始的故事
 
1 地下社會
1.1  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1.2  透明的小孩──在臺無國籍移工寶寶與異鄉生養難題
1.3  移工政策三十年,從禁絕到依賴
【專欄】人權轉向的關鍵──高捷泰勞抗爭
 
2 危險之島
2.1 等待職災補償的折磨──一名泰國移工之死
2.2 夾層裡的六條人命──蘆竹大火暴露移工安全漏洞
2.3 從臺灣到越南,傷心的屍骨還鄉路  
【圖輯】屍骨還鄉路
2.4 異鄉送行者──以佛法撫慰人心的越南法師
 
3 異鄉家人
3.1  那些在臺灣奮力一搏的移工男孩們
3.2 我在臺灣學抗爭──一堂在臺移工的公民課
3.3  卻在他鄉築淨土──印尼移工淨灘團的故事
3.4  假日裡的國王──菲籍移工選美中的隱蔽世界
【圖輯】假日裡的國王與皇后
 
4 人權大浪
4.1 簽本票的陷阱──誰讓菲律賓移工背負失控債務?
4.2 當日本變移工首選──預示臺灣缺工危機的越南勞務街
4.3  人力仲介還是人口販子?──取消「三年出國一日」後的仲介亂象
4.4 重組中的移工招募──臺灣與越南招工網絡的雙邊變化
4.5 打擊血汗供應鏈──零付費制度對臺廠與仲介的衝擊
 
致謝
移工政策與運動年表
注釋
 

自序
 
從一廣開始的故事
 
  對我來說,這本書裡所有的故事都是在一廣發生的。
 
  二〇一六年,我為了寫報導在這棟大樓住過兩個月。這麼說固然有誇張的成分,因為這本書所蒐集的故事,前後跨度長達七年,採訪地點更涵蓋臺灣與越南多座城市。但某個程度上我是認真的,這裡是我認識移工的地方,也是讓我開始去思索跨國遷移與人權保障的所在。
 
  當我開始寫作本書時,經常想起在一廣那段日子。度過剛開始艱難的適應期後,我交到一些知心的移工朋友,並在週間會固定收到他們的假日邀約。
 
  一天下午,越南移工阿峰約我到二樓的茶水攤喝東西。他帶來一位女孩,皮膚很白、很害羞,眼神總低頭盯著玻璃杯上凝結的水珠,偶爾抬頭偷看一下阿峰。我揶揄阿峰,「哇,你女朋友這麼漂亮啊。」阿峰漲紅了臉,用手肘推我一下,「不是女朋友啦,今天第一次見面,在臉書上認識的。」我才意會到,原來他找我當WINGMAN。
 
  這僅是假日的一幕。我會在週日中午來到十二樓的酒吧,表演樂團是群印尼移工,他們詞曲創作的內容多是描寫對故鄉女友的思念,來自菲律賓的比爾獨占一張桌子,並給自己點了杯啤酒,經過的女孩常會偷偷瞥上幾眼,欽慕他胸前結實的肌肉。當我與比爾和其他朋友會合後,他們偷偷將我夾帶進六樓的菲律賓舞廳,因為門外的告示牌寫著:「謝絕臺灣朋友入內。」晚餐時間,我趕往工業區的泰工宿舍烤肉,搭乘手扶梯途經二樓,越南移工阿彬跟朋友仍坐在茶水攤打量路過的女孩,並忙不迭地跟我打招呼。一樓轉角處的越南阿新,在騎樓張開摺疊桌,準備在回宿舍前跟妻子吃個兩菜一湯的簡單晚餐。
 
  不被看見的地下社會
 
  這是不被臺灣人看見的移工地下社會。數十萬人支撐起鋼鐵機械業,也撐起營造建設、自動機具業,以及家中長輩的生活起居,但我們總對他們視若無睹,老以為這些人頭腦簡單、貧窮落後。可我在一廣認識的移工們複雜多樣、生活豐富多彩,我覺得他們長期被外界忽視是種錯誤。當我開始動筆寫一廣,他們的模樣在我腦中活靈活現,我寫了第一篇報導〈第一廣場,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我很幸運,那篇報導刊登後受到讀者歡迎,並為我贏得出版社的合作意向。當時,我陸續被邀請去講座分享,最緊張的一場是回到臺中,因為我很擔心報導中的人物或臺中人會感到被冒犯。講座進行很順利,結束前,主持人問我:臺灣人要怎麼幫移工更融入本地社會?
 
  我當時重述了美國鍍金時代的移民神話。認為只要臺灣人同樣放開心胸,而移工們勤奮工作、謹慎節儉,並抓住機會,他們就能在這塊機遇之地翻身。聽眾中有人應和點頭。前排有位年輕女子手舉得老高,起立發言:「如果你連移民跟移工都搞不清楚,我想這篇報導也算不上什麼深度報導。」那天其他慧黠的提問,我差不多都忘了,但時至今日,我仍記得當時那股羞愧難當的感受。
 
  不過,回頭看看,我永遠感謝那名給我當頭棒喝的女士,她提點了我移工故事裡政經結構的重要性。我後來一邊報導,一邊從歷史資料與學術論文惡補遷移研究。身處臺灣,常有種排斥外籍移工的聲音,認為他們從四方八方湧來,搶走本地人的工作。事實上,臺灣和其他亞洲地主國都設計了嚴格的遷移管道,大抵從「篩選」與「排除」兩方面著手。
 
  外在結構對於移工的影響
 
  在民族國家界線愈趨嚴格的今日,如果不是地主國同意,移工不太可能會跨國遷移。每個移工都有自己的遷徙動機,但在個人動機之前,是地主國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以及地緣政治所打通的遷移管道,如臺灣主要僅從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四國輸入移工。為了揀選到最有價值的勞動力,雇主再透過仲介設下一連串選工標準,包括身高、體重、性別、婚姻,女性會被另外要求做懷孕測試,確保他們來臺後都是有價值的勞動力。
 
  將移工引進到臺灣後,政府處心積慮地排除移工成為移民。例如從法律上將外國人與藍領移工區隔開來,移工即使居留再久都不能歸化成移民,工作上也不能更換雇主或工作地點。再將移工的簽證綁定雇主,只要移工稍加反抗、或勞動力受損,老闆隨時都能將他們解僱、驅離出境,再換一個新人。
 
  為了保持移工的低流動性,雇主夥同仲介,實施宵禁、扣留移工的護照,並強制他們儲蓄「逃跑保險」,移工只有在完成三年合約後才能領回。臺灣政府對此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它們得到的回報是,資本與工作會被留在本地,而不是移往中國。
 
  這些外在結構對移工會有什麼影響? 影響的層面非常廣。移工做的都是本地人不願意做的危險工作,從勞動部的統計來看,移工在臺遭遇職業災害而失去工作能力的比例是臺籍勞工的三倍,在二〇〇八至二〇一八年間,移工在臺死亡的人數高達一千五百四十位。但外籍移工不大可能抱怨惡劣的工作條件或遭雇主虐待,理由是他們出國前,都繳納了一筆鉅額的仲介費用,留在臺灣的日子必須與母國的債務與迅速累積的複利奮鬥。而且,臺灣政府限制移工轉換雇主,等於剝奪了工人靠離職來跟雇主討價還價以提升自身福利的能力。
 
  另外,因為雇主僱用移工考慮的是成本,所以不會有時間給移工完整培訓,給他們住的宿舍也不會太好,許多是光禿禿的鐵皮工寮。這種鐵皮宿舍也是最容易引起火災的建築物,住在裡面的移工或鄰近的消防員都知道,一旦火勢蔓延起來會有多快。自二〇一七年桃園矽卡移工宿舍發生的大火,往後三年已有近二十名移工葬身火窟,十餘名消防員因搶救殉職。
 
  與雇主同住的看護工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她們沒有一天休假,得小心翼翼地揣摩雇主情緒,有些還有強迫勞動、身體虐待、甚至被性侵的情況。除了應付糟糕的工作條件,正值黃金生育期的女性移工還可能出於意外或自主選擇,在異鄉懷孕。儘管臺灣後來修改法律,允許懷孕的移工留下,但實際上她們往往只能選擇墮胎或被迫解約離境。
 
  然而,把這一切形諸報導刊登後,事情並沒有解決,大家漸漸不再感到驚訝或憤怒,更難激起行動。二〇一九年,我在一場講座講述移工遭遇職災或意外懷孕的故事,一位對此有研究的社會學家聽完後說:「跟我二十年前研究的情況差不多。」
 
  從國家管制的層面來看,確實如他所言。移工政策仍維持勞動商品化的本質,將移工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權利」分開處理,他們被認可的只有經濟功能,社會權利受限。過去二十年,移工法規大致從二方面修正。一是延長移工在臺年限,以降低雇主重新訓練的成本,從一九九八年最長可居留三年,二〇一二年延長至十二年、看護工經評點後可展延至十四年。二是擴大雇主資格、增加移工配額,製造業引進移工採3K五級制,依所屬產業將可聘移工的比例從一〇%到三五%分成五個等級,若設廠在自由貿易區內可提高至四〇%。二〇一三年後,工廠雇主可以用外加就業安定費增加移工配額,而政府對新增投資案、鼓勵臺商回臺另外給予外勞增額,聘用家庭看護的資格也被不斷放寬。(代續)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236222
  • EISBN:978626723638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8.8MB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3/18
這本書,拉近我們與移工的距離, 感受到他們的溫度, 也增加我們生活的廣度及深度, 願您讀完這本書, 留下的種子, 在適當的時機, 萌芽成大樹.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2/09
閱讀,常常會因為隨著作者字裡行間的鋪陳,當下的心緒也跟著翻飛不定;喜悅、認同、愁苦、嗤之以鼻……。

感謝作者道出這一樁又一樁沒有“票房(市場)”,更沒有“吸睛(點閱率)”;國內外“習以為常”卻早已“波瀾不驚”的日常真實故事。
當人權、同理心、法律 ~ 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被全然漠視;家鄉、異地的現實壓力雙重夾擊……再堅強的人也會不堪一擊。

撇開無謂的意識型態,只需要簡簡單單隨著作者的文字進入一個又一個的“日常真實故事”;你/妳將會深刻地瞭解到滿街“看熱鬧”(新聞報導)的,不如手拿這本〈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看門道”還要來得更寫實與逼真(是整個現實社會的縮影/不分國籍、民族)。

所以,這些移工到底來台是為了工作賺錢,還是來入監服刑?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2/27
如果對於移工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這本是很好的入手點,描述生動,內容扎實包含多樣議題。
移工對我而言本來是個很模糊的存在,面孔很模糊的群體,,僅知道有這一群人,外表穿著跟台灣人有些不同,說著聽不懂的語言,出沒在特定火車站近很多。大學的宿舍緊鄰菲律賓教堂,週末還在睡覺時會被教堂的歌聲或聲音吵醒,當時打工的飲料店,只有在週末他們聚會時會特別忙碌,一杯接一杯的做著全糖珍奶,平常寂靜的商場會變得很熱鬧,那可能是離移工最近的一段時間。畢業之後,就只剩下偶而新聞爆出的工廠大火移工傷亡,再近一點的話則是,covid-19期間,移工宿舍難實行隔離群聚感染的新聞。
很感謝有人,針對這個主題寫出這麼完整的介紹,包含怎樣的背景下開放移工,陸續的移工政策改變,尤其是個人案例的分享,提醒我在一片模糊之中,其實只是我不曾看清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期待,可能幸運可能不幸的碰到不同的際遇。有人懷抱改善家庭的希望來,但遭遇意外受傷甚至失去生命的回去,有時連經濟改善的願望也沒達成。有人申訴不合理的欠款,得到減少金額的正面判決,而產生對環境的信心。同時也看到政府政策的改變,以及暸解周邊國家對於移工政策的處理,例如日本提供的訓練以及吸引人的移民政策。最後還有移工市場已從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市場,以及各大品牌公司開始重視勞工權益,以此要求提升代工廠的勞工環境,期望移工在台灣的就業情況可以越來越趨向健康,在勞方與資方間找個共存平衡。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