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觀火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4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觀火 (電子書)

  • 定價:380
  • 優惠價:266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她處理的,其實一直是關於疼痛的記憶。」—黃宗潔
  「小說鋪陳的人生處境,突顯了過度簡化的革命語言如何在日常裡失效。」—謝曉虹

  《觀火》集結了作者蘇朗欣廣受讚譽的得獎佳作與數篇全新創作。以二〇一九香港反修例運動為核心,有別於新聞媒體極端的報導,本書聚焦於和我們一般,仍為生活煩憂的凡人,在最動盪的時刻,展現出深層複雜、幽微動人的情懷。以及運動之後,面對移民潮、疫情、運動餘緒──從暴動案審訊到國安法──如此劇變的世局下,一般老百姓如何面對往後的生活。運動或許已經結束,但生活始終繼續,這些人、這些故事仍會被記憶,被書寫。

  作者被譽為令人期待的九十後香港作家,新一代小說寫手,本書小說共同的特色是筆調淡漠冷靜,情節帶有留白、懸念,溫柔節制書寫運動內蘊的焚天磅礡情緒。使人驚嘆原來一九年的香港故事有如此多的柔情。

  在不同主張、對立的憤恨、激情中,捕捉到最細緻微妙的情感。或是圍困中手足最後交換生死與共的煙、或是快意報復後的茫然與內疚感、或是為消失的貓無聲祈禱,寫給離世父親的一封書信,或者母親的一碟蒜泥白肉……在日常事物內斂收束深切的情感。

  「觀火」既是本書關懷香港抗爭運動的主題,也是警醒保持距離,透澈思考觀察運動的本質。

專序推薦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謝曉虹(作家)

各界推薦

  李欣倫(作家)
  沐    羽(作家)
  張潔平(飛地書店創辦人)
  梁莉姿(作家)
  陳    雪(小說家)
  楊富閔(小說家)
  關天林(前《字花》總編輯)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蘇朗欣


  一九九四年生於香港,現居花蓮。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曾獲鍾肇政文學獎、臺中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等,曾入選《九歌111年小說選》。著有中篇小說《水葬》(水煮魚文化)。
 
 

目錄

推薦序:或為灰燼或燎原—讀《觀火》 黃宗潔(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推薦序:人心即火—序蘇朗欣《觀火》 謝曉虹(作家)

打火
十三歲
時間之外    
旺角賓館
離場
靈魂通信

SIDE TRACK
蒜泥白肉
水與灰燼

致謝


 
 

推薦序

或為灰燼或燎原:讀《觀火》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宗潔


  曉晴突然覺得世上的一切溫和而善良,儘管這種想法如此不合時宜。她幻想著自己的大學,這一間花蓮的風光明媚的大學,在夜裡著了火,焚燃出焦紅色的天空。但是,在台灣,會有這種事嗎?她無法想像。

  重讀朗欣置於全書篇首的〈打火〉,心情是複雜的。她筆下那間風光明媚的大學,因為二零二四年四月一場強震引發的大火,已焚燃了一夜焦黑色的天空。看著怵目驚心的新聞畫面時,朗欣是否想起這段文字,或是想起了曾經的,另一場校園裡的火光?無法想像的事成了真實,「不合時宜」的想法彷彿更加不合時宜了?但無論是書名「觀火」二字,抑或這篇帶有若干自身色彩的〈打火〉,隱約流露出的,對於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自己與世界相對位置的不確定感,始終是朗欣創作時,某種猶疑的起點,此種猶疑,卻帶來了深刻的可能――「不合時宜」的文字背後,是創作者持續思考的證明,也唯有文學,得以保留各種不合時宜。

  對於像朗欣這樣一個仍然非常年輕,並且持續在這條道路上前進的創作者,用任何概括式的判斷,將其至今為止的作品化約為某些標籤和特色,顯然並不公平也不可能準確。但「火」與「水」的力量,毫無疑問在朗欣的小說中具有重要意義。《觀火》之前,是《水葬》。《水葬》當中的兩位重要角色,各自有一場「觀火」的生命經驗――

  因圍村丁權政策擁有大片土地的「公子」柳志豪,童年時與母親寄人籬下,貧困的他最大的渴望就是一張張的鈔票,某日真讓他等到了,一個狂奔的男人口袋跌出一張又一張的鈔票,竟無人前去爭奪。與眾人逆向拚命撿拾的他抬頭一看,才發覺「大火已在眼前燃燒。火不是紅色黃色的,事後他說,火是黑色的。黑煙籠罩了你的視野,燻得你瞎了,瞎了之後皮膚變得敏感無比,灼熱的空氣從毛孔滲入內臟,你就死定了……」

  即使死定了也不曾放手的公子,成年後娶了原本是游泳健將的「夫人」。婚後的夫人慢慢變成一個絕望的女人,在這絕望的婚姻絕望到連丈夫都死去之後,她在廚房裡看著蒸魚的火:

  她還特地挪好木櫈,坐在灶頭前等待。沒有人會在廚房裡等一條魚的,……但她選擇留在廚房,等待室內逐漸變暖。……她只是看著,任火猛烈燃燒,當空氣歪曲傾斜,她終於提起鑊蓋,蒸氣一擁而上,黏附在牆壁、器皿、玻璃窗上,霎時四周模糊成一面陳年的鏡子,夫人的臉上也一樣地濕。」

  濕氣像是泳池的水,也像是墜落的淚。「總的來說,那就是一生了。」

  火的意義是什麼呢?人類學有人類學的解法,精神分析有精神分析的象徵。但在讀朗欣的小說時,我想起的是多年前,美內鈴惠的經典漫畫《玻璃假面》――在我閱讀的那個年代,台版的翻譯還叫做《千面女郎》,女主角北島麻雅和姬川亞弓,則被翻成「譚寶蓮」和「白莎莉」。在這個以兩位少女競爭成為夢幻舞台「紅天女」唯一表演繼承人為主線的故事中,她們最終的考核項目之一,就是「風」、「火」、「水」、「土」。演藝世家的「天才少女」莎莉,以舞蹈表現出火的韻律和動作,燃燒的火、成為灰燼的火;擁有天賦與直覺的寶蓮,則演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江戶時代蔬菜商女兒阿七的故事。阿七因火災到佛寺中避難,愛上住持的侍童吉三,為了再見吉三一面,不惜犯下縱火死罪,那是狂亂的愛戀之火,絕望而難以撲滅的心之火。

  《觀火》之中的每個角色,也都有著他們各自的心之火,有些已成灰燼,有些卻仍熾熱,那是火的不同樣態,也是觀者的不同距離使然。而朗欣藉著文字隱微提醒我們的,或許也在於那些看似冷然的面孔底下,未必沒有他們熾熱的曾經。

  例如〈旺角賓館〉裡的健與玲,在日常的磨損中,對彼此的期待與失望已瑣碎細微到,以「能否發現家裡熱可可的品牌由雀巢換成了好時」作為判斷指標。但這對看似淡漠冷然一如櫻木紫乃筆下北國男女的情侶,卻是相識於佔領金鐘的活動。不過,朗欣並未停留在「他們也曾有過熱情與理想」這扁平的對照層次,相反地,當兩人從同樣平淡的日常爭執中和好,走在黑夜底下的旺角街頭時,小說是這樣形容的:

  他們都知道彼此正在回憶,但默不作聲――一個人在想自己的眼睛遭受到胡椒噴霧,另一個人在想自己看見了別人遭受到胡椒噴霧而飲泣的時刻。他們想動用語言去描述那一瞬間,卻隨即發現自己早就忘記當時的感覺,到底是憤怒、恐懼、無力還是錯愕。

  記憶固然不可靠,但連感覺,也是會遺忘的。一如他們連當時承載激情、承諾未來的旅館房間,究竟是四柱床的格局,還是貼滿鏡子?都無法取得回憶的共識。集體與個人的激情,如何安放回仍在繼續、仍要繼續的日常之中?如何看待放回去之後,那些變了樣貌的理想與情感?放不回去的話,又該如何面對歧路的未來?這不只是玲與健的課題,也是《觀火》裡不同年齡、身分的角色,共同的課題。〈十三歲〉裡的明謙體會到的是:「他十三歲,已經很清楚沒有什麼是可以重來。」〈離場〉裡的阿群說服自己:「人到五十好幾,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子,行行企企。」〈靈魂通信〉裡仍是少女的「我」,則說出了看似厭世實則早熟的話語:「歷史不也像這樣子的一坑骨灰,不明不白,隨時間過去,終究被壓縮,像堆填區要出口垃圾時不也要先將固體廢物擠壓成一顆立方嗎?」但就算只是一顆堆填區的立方,她也想去看看。「沒有原因。就是想做某件事。必須那樣做,才能安心。」就像〈蒜泥白肉〉裡被嘲笑為「黃絲阿媽」的陳師奶,在事件發生前和發生後,一樣堅持守護著兒子的飲食,要為不自由的他送上一碟蒜泥白肉。

  這些掙扎、奮鬥、抵抗,有意義嗎?可能有,可能沒有。關乎我們對意義的定義。但就算沒有,「生活本身多的是沒有意義的片段」。沒有意義,但依然去做,必須去做。無非為了安頓躁動的心。

  讀朗欣的文字時,總覺得有著超乎她年齡的蒼涼,當初〈十三歲〉的初稿讓我有點猶疑,裡面角色的話語和思想實在太不像十三歲了。但後來我慢慢發現,那是看似安靜寡言的朗欣,以她同樣超乎年齡的動盪經歷,沉澱而來的深刻感受。儘管那寡言的形象,同樣可能來自於語言隔閡帶來的錯認。記得討論〈靈魂通信〉時已近畢業,她略吃力地組織著當時尚未非常成形的,用這篇文字來思考「未來將如何看待此刻的運動」之想法。我說,不如你用廣東話講吧。瞬間語速快轉不止四倍,那個當下再度提醒了我,我所有觀看的印象,同樣帶著位移造成的偏誤。因此,不要妄下斷語。

  不要妄下斷語,或許也是朗欣對自己小說的期許。她在畢業作品的摘要裡寫下:「身在台灣書寫香港,可以是作壁上觀、事不關己,卻也可以是保持距離,重新透澈地思考、想像、觀察運動的本質。」正因為退了一步來看,才看得到火的更多形態。或為灰燼或燎原,各有因緣與苦衷。看似同路人,可能純屬巧合;形同陌路的,卻未必不曾擁有同樣的想望。她下筆慎重,有時慎重到帶點疏離,但那是因為她深知「不論個人的絕望對世界而言如何不必要,它都是非常真實,不可忽視的,它是扎在體內的一根刺,細得無法拔除,又隱隱作痛」(《水葬》)。《水葬》也好,《觀火》也好,她處理的,其實一直是關於疼痛的記憶。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6471
  • EISBN:978626314661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MB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5/30
《觀火》集結作者蘇朗欣廣受讚譽的得獎佳作與數篇全新創作。以二〇一九年香港社會運動為核心,聚焦於和我們一般,仍為生活煩憂的凡人,在最動盪的時刻,展現出深層複雜、幽微動人的情懷。以及事後面對運動餘緒—從暴動案審訊、疫情到移民潮—如此劇變的世局下,運動或許已經結束,但生活始終繼續,這些人、這些故事仍會被記憶,被書寫。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台日合作,莫仁異想鉅作《噩盡島》動畫化啟動!莫仁經典小說展3本79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