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馴羊記 (有聲書)

馴羊記 (有聲書)

  • 定價:450
  • 優惠價:79355
  • 優惠期限:2025年04月09日止
  • 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詳情
載入中...

有聲書/影音.課程播放軟體

可支援瀏覽器:Chrome, Safari , Edge

OKAPI推薦

個人意見:書寫記憶與失去──讀《馴羊記》想起《蘭花賊》

文/個人意見2022年11月14日

《馴羊記》與《蘭花賊》同樣是追求一種美麗而不可得的事物,卻有完全不同的閱讀感受。 《馴羊記》由試圖觀測捉摸不定的雪豹未果開始,接著帶領讀者在歷史和地理上遍遊古今裡外的西藏,接續繁花如錦的中段,最後來到扣得十分精準的結尾,看完了以後,我思考起了旅行的意義。 旅行這件事是很多樣化 ...More

「其實看到雪豹後,我突然渴望沒看到比較好。」──專訪徐振輔《馴羊記》

文/趙曼汝,|,陳佩芸2021年04月29日

雪豹,一身白灰色皮毛,鑲點黑色斑點和短條紋,颯爽英姿中夾著些許貓科的萌態,牠是亞洲高海拔山區的特有物種,有「雪山之王」的美譽。你可知世上有多少人願意千里跋涉、耐著性子等待,只為一瞥雪豹身影? 在我面前的徐振輔,就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對雪豹這麼執著呢?他眼神有光的說,「對一個自然 ...More

內容簡介

【故事說明】

一名旅者為了尋找雪豹,再次突破重重阻礙抵達青藏高原,獲准在保育研究站,進行72天的雪豹調查工作。回到臺灣,偶然翻開旅行日誌,發現自己的心仍停留在西藏,毅然決定休學,三度重返高原,這次他要追尋的又是什麼?
1950年代,宇田川慧海為了理解更精妙的佛法,遠渡印度非法入境西藏,當時藏軍和解放軍正在各地展開游擊戰,他最終落腳拉薩,與記憶日漸模糊但對佛法有精妙見解的桑吉仁波切一起生活。他將所聞見的經歷,寫成《馴羊記》。
徐振輔以兩條不同時空的故事主線,輔以藏戲《文成公主》故事,將西藏七世紀、二十世紀和當代的重要歷史場景摺疊在一起,讓所有的事件突破時間的限制、羅列眼前,赫然看清一般人認為佛光普照的青藏高原,其實從未平靜。歷經漢代的文化移植,文革席捲,造林停牧,藏人不只命如蜉蝣,原初天性與生活也早已歷劫數次,隨波逐流。
從當代旅者的視角看見藏地的生物萬象,彷如西藏博物誌,岩羊、鼠兔、雪豹、禿鷲等繫起草原生態的自然平衡,同時也從環境史地理學角度寫羊群流行病現象,拉出礦業汙染、草原鼠災、農牧衝突等環境議題,反映西藏正面臨的情感認同與經濟發展衝突。
整部小說語境優美,哲思與隱喻精妙,融合生態、地理、戲劇、建築、遊記等多種元素,將西藏的人文風景、牧民文化、藏人天性描摹得細緻入微,除了展現出作者深厚學養與田調豐富經驗,更處處可見對土地與人文的深情關照。在悼亡的哀惋中,《馴羊記》讓人們看見歷史如何在這片憂傷的高原上重複搬演,以及人民所面對的困境。

藏語特別演出:洛桑加參
贊助單位:文化部
後製剪輯:王奕久

(本有聲書附文稿)

作者介紹

【作者.朗讀】
徐振輔
1994年生於臺北。臺灣大學昆蟲學系畢業,現就讀地理所碩士班。喜歡攝影、旅行、啤酒、貓貓。心血來潮時研究一點點象鼻蟲,已發表SCI期刊論文數篇。
寫作方面在散文、科普、遊記、小說之間搖擺不定,近年比較用心的主題是北極、西藏、婆羅洲、螢火蟲。曾獲選為keep walking西伯利亞極地研究員、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雪豹研究志願者、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等。於《鏡週刊》開設專欄多年,作品四度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臺北文學年金、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若干獎項。
攝影方面胸無大志,夢想是拍攝雪豹、獨角鯨、天堂鳥之類有些人以為是神話的生物。曾任Canon講座講師,舉辦鳥類生態攝影個展《翼疊翼,光覆光》。

【朗讀】
黎家秀
大學時代讀法律,但多半泡在書本以外的世界。
「參與樂生保留運動讓我更認識所處的社會,而劇場則讓我更認識自己。」
曾赴香港中文大學、理律新竹分所實習,後於美國柏克萊求學。近幾年開始追夢。
於金馬最佳動畫長片《幸福路上》飾演莊貝蒂。 擔任臺北世大運空品預報英語主播,亦翻譯多部歐美電視動畫劇本。
目前從事演員、配音及創作等表演工作。

目錄

  • 星星、雪、火

    試聽0:18:10
  • 足印、食骸

    0:15:27
  • 光之遺痕、鳥之咒、日夢

    0:13:54
  • 再度啟程

    試聽0:17:48
  • 失語的旅行者

    0:24:48
  • 大昭寺的蒙古僧

    0:29:49
  • 拉薩及其時間地景

    0:26:00
  • 賣夢的人

    0:23:35
  • 央金

    0:14:38
  • 拉莫札西

    0:15:14
  • 哈沙夫

    0:19:16
  • 仁青卡

    0:11:13
  • 烏托邦

    0:19:06
  • 續烏托邦

    0:13:46
  • 反烏托邦

    0:25:09
  • 哇宗村

    0:24:14
  • 金巴寺

    0:19:04
  • 文成公主

    0:13:38
  • 雪雀1

    0:10:42
  • 雪雀2

    0:17:38
  • 雪雀3

    0:22:55
  • 神山

    0:10:06
  • 碩鼠碩鼠

    0:08:02
  • 放羊的日子

    0:17:32
  • 看金師

    0:10:19
  • 雪會記得哪些事?

    0:25:28
  • 廢棄地

    0:14:25
  • 驅離

    0:16:23
  • 動物園

    0:07:49

作者徐振輔親聲重現筆下為求佛法而遠渡印度非法入境西藏的宇田川慧海。
搭配專業聲優演繹書中交錯的時空、穿織的人物,以及書中書、書中劇,帶你進入過去與現在的西藏,尋找每人在山裡或心中的雪豹。

本書《馴羊記》獲
【2021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正奬)(蓓蕾奬)】
【2021 Books from Taiwan】
轟動文壇

徐振輔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以小說記寫西藏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土的消亡與困境,也是一闕灑淚揮別昔日烏托邦的哀傷輓歌。

詳細資料

  • 有聲書ISBN:978957139919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8歲~99歲
  • 檔案格式:音檔 (MP3)
  • 檔案大小:738.42 MB
  • 是否有附加檔案:無

會員評鑑

5
10人評分
|
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3.5
|
2024/07/12
讀完整本《馴羊記》,才發現體裁上的難以定義並不只僅是作者貪心塞填的成果,先是自然景觀紛陳雜設、然後是解釋自然的科學人文素材、敘事聲音移轉飄動──歷史文件的虛構本就是一次提醒,唯有你走到了那個地方(無論是身體或心理),你才可以掌握你自身對於該地的詮釋權,此間並非其他二手影像素材、旅行報章或他人講座得以填補的空隙,旅行,意味著站在一個以你為中心、同時瞬息生變的封閉體驗,人曾經擁有召喚另一段時空間的能力,只是在凡俗生活裡我們未必想起自己原來的面貌。
 

 
  《馴羊記》序章以敘事者「我」的角度出發,描述自己曾寫過一篇關於雪豹的小說給朋友看,卻獲得「你寫雪豹,問題是你沒有看過雪豹啊」的反饋,那次之後,「我」便有些心懷愧歉,終於申請到保育NGO的研究站,展開為期七十二天追逐雪豹的旅程。然雪豹僅是開頭楔子,往後篇章遂遁隱到紛雜敘事佈景之後,見到與否是潛藏的鬆散主線,讀者並未感受到目睹雪豹的急迫和超越性意義,換言之,雪豹如同其自身的神秘,它更像是整本《馴羊記》所緊密繫著的核心隱喻:若我們得以輕易取用描述這世界的種種二手素材,自己親自描繪一幅世界還有意義嗎?若我們還願意這樣做,理由又是什麼?

-  

  這其實是關於現代旅行長年以來的論題,特別是《馴羊記》所聚焦的青藏高原,於現代神話裡又黏附了諸多充滿遐思的概念:藏傳佛教的神祕感悟、壯闊自然的珍貴體驗、反抗壓迫歷史的前緣,似乎來到此處,人便得以轉瞬擴張,放進夢想、潛逃、找尋自我、蛻變新生等諸多原先不屬於自己的諸多詞彙。正因為西藏是個鮮明的旅行目標,似乎誰都可以說上兩句,那些原因都導向了靈魂無可言說的突破,神秘浪漫而且充滿意義,西藏遂成為推廣靈性的直銷中心。誠如作者於書中所言,「在那個易於管理、操控的抽象烏托邦,感覺自己正取回命運的主導權……隨後沾沾自喜地將再平凡不過的經驗賦予禪機詮釋,藉此提取一點點浪漫想像……試想一個這類旅行者的分享會,聽眾並非心動於異域風光,而是著迷於反抗者姿態的典範。它所能達到的最大效果,就是讓職場上唯命是從的上班族受到感召,心血翻騰,隔天遞出辭呈,因為失去一切而心滿意足。」
 

 
  他可能也察覺到,為什麼於現實中的自己感到迷茫、毫無方向時會被西藏所吸引、來到這塊意義過度飽和的高原?又為什麼會花上諸多筆墨書寫該地,以至於創作出這本《馴羊記》,他是否真如他所調侃的上班族那樣,僅是被擁擠浪潮趕赴西藏的講者之一?
 

 
  他所提出的解套方案是,從共黨歷史、藏族風土、自然科學以至於文學虛構等眾多角度切入,用全方位的雜文式細緻剖析西藏,取代隸屬於個人好美喔好感動喔的情緒衍流。全篇約略可以分出三條主線,最先是敘事者「我」於求學階段逃逸至西藏的公路旅行,處處綴點著青春頹唐,猶豫解離多過於熱情,類自傳性質的過程用了許多自然科學的學識去解釋他所見到、所思考到的人文地貌,裏頭也不乏一些流行文化:班雅明的故事、《複眼人》、時間地景(Time Landscape)、《白日夢冒險王》,以至於篇末所談的冰芯紀錄(ice core)、人類所創造出的孤寂世(Eremocene)……通篇讀來有種樸實憂鬱的散文質地,前者意味著其所言皆有所本,透過世界諸多的輔助資源去理解西藏,卻又不免在當中涉入名為自我的濾鏡、用一些漂亮文字所談的冷調性欲說還休。
 

 
  第二條則是杜撰出的歷史文獻,以日人宇田川慧海入藏的《馴羊記》為軸線,延伸出口述桑吉仁波切的《爐邊史‧吉祥寶瓶》,歷經重複套娃式的迷障之後,講述中國共產黨於各種方面壓迫藏族的歷史,包括土改隨之而來的征戰、焚燒經書,連帶文工團所編寫上映的《文成公主》亦帶有文化殖民的一層陰影。連帶扣合老藏戲師最終被黨國的影像收編,模糊到僅剩一句讚賞的騙術。此篇密度甚高,雜揉了關於西藏自然與文化上過往的血淚,這是一塊遭到人暴力翻掘、被紅潮思想狠狠耙過的土地,相較於公路紀事是用較大尺度的自然之之於人類的比對,這裡將人類縮略到某一群特定的人所聚合的群體,軟一點的稱之為文化,嚴肅一點說是政治,我們目睹了一群人可以對某一塊界域有著怎麼樣的建設與破壞。
 
- 

  最後第三條是敘事者「我」閒逛沖賽康市場時遇到一位商人,秘密把他拉到個小房間,看了一張雪豹毛皮,據說是小時候為了醫救父親,和哥哥到山裡打來賣錢。「我」據此寫了一篇小說,重新想像那對兄弟上山跋涉、最終打到雪豹與商人斡旋、歸鄉的段落。當小說中出現小說,虛構中的虛構是後設的提醒,也是對於形式的再三提問,作者企圖在此展現,他不僅要透過非虛構方式記錄無可異動、固著於史冊相本的西藏過往,更渴望透過文學的想像,撐開那些尚可填入文字的孔隙,包括前段虛構歷史亦然,他擺明了當提醒,人對於你所目睹的土地是有主動性的,你並非僅是自然領域中被水流推動、被板塊所乘載的客體,在有限度的前提之下,人有能力將自我的經驗反饋於自然地景,盡管那止於腦海裡的擘畫。
 

 
  回過頭來看,從自然之於人類的科學解釋、一群人的政治文化之於土地的歷史人文改造互動,以至於獨獨一人面對所見所聞的文學式感發,是否就能夠妥善回答了篇前預設的問題?假若所補綴的都是他人在不同時空所遺留下的材料,大可以選擇任何想書寫的地點,用引人注目的概念糖衣包裝,所有都能寫反倒是種無趣的流水工業。那到底還剩下什麼有趣的?旅程最後,敘事者聊到傳佛教的某些概念,緣起緣滅,任何關係都只是當下各種狀態多方角力嵌合的結果。那些大於自己的學識經驗易於打包整理,但屬於一己之私的無法略過的感官經歷、在特定時空狀態下無法遏止的思緒漲湧,有時比各種艱難學科更令人退卻、抗拒或迷人,寫或不寫,似乎也只能歸因於此,有某些特定的焦慮,有某些東西無法透過他人的口舌筆墨消化,所以爬梳了龐雜資料,在眾多知識科別之中,還是僅能透過文學表達一些什麼。

-

   敬佩有之,卻始終無法著迷於他耗費大量心神、對於西藏鉅細靡遺的剖析和建構,對我來說隨機、貌似可以任意嫁接的行文模式,可能對作者來說是獨特而無法取代的重要地點,因為無法解釋箇中神秘,只能用緣這種很雞肋的結論來概括。至少對於寫作,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回答,致敬《大地之下》裏頭的致敬:當馬洛里說因為「它在那裡」的時候,寫作者殊途同歸的回答是:「因為它不在那裡」,如同那從來無法親眼目睹的野生雪豹。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5/13
劇透警告
「你寫雪豹,問題是你沒有看過雪豹呀。」

是對藏地文化的深入,是在前進與後退之間,選擇了前者。是對雪豹的嚮往,很難形容這種追尋是為了什麼;但如果臺灣雲豹還在,我想這無疑也會讓人不遠千里跋涉至臺灣的高山尋找神話吧。

前前後後把馴羊記看了三遍,在不同的時間去感受去品嘗,我相信若太快讀完它,將會是對經驗的一種褻瀆。

見證了意識之流如霧消散的瞬間,透過松柏枝的焚燒,神秘的死亡又藏著什麼隱喻,將肉身奉獻空行母,是引渡生命,更是最終的施捨。

馴羊記除了是一種朝聖,更是逡巡在夢與夢的間隙,使我們擺脫了熟悉的日常,交纏在千萬個劫的時間裡。

去到遙遠苦寒的高原,追尋雪之精靈的足跡只是個引子,引出的是更多的田野考察與歷史政治,民俗與宗教文化,破壞與革新,更涉及政治、和自然生態;在虛與實的界線游走,把現實與小說的邊界模糊了。

年輕作者竟能寫出如此療闊且深遠的內容,讓人想到劉辰君的遠行;吳明益的抒情與自然,也讓人想到席爾凡戴松所揭示的──城市讓人枯萎。

讓人懷疑寫作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為何要寫?寫出來是有意義的一件事嗎?看著徐振輔的文字,總覺得下筆成為多餘。從一翻頁開始就知道是我的書了。

「此前我從來沒有意識到,原來人類已經可以創造星星了。」

而在藏傳佛法中,有一項繪製沙壇城的儀式,用彩沙來砌繪那神聖瑰麗的宇宙,其美學的宗教意涵在於,花費大把的時間完成,然後隨即把它抹滅──塵歸塵,土歸土。

我想寫作的意義,也是如此,不在乎最後得到了什麼,
而是把想傾洩的寫出來,重點是當下。

「結果,你看到雪豹了嗎?」

/
從2021購入到現在,終於可以稍微寫些什麼來紀錄。
但還是一定要親自去讀這本書才行。



摘要段落:

📑「千年之暗,一燈能除,百劫累罪,一咒摧伏。」《六祖法寶壇經》

📑 我想讓自己輪流從事體力和精神勞動,讓身體和心靈交替休息。我以為這樣的鍛造過程,能讓一個人在各種環境下找到所屬的生活方式。

📑牛糞燒出來的火很溫和,流光似水,會發出開水煮滾時那種悶悶的、令人舒服的聲響,那聲響溫柔得像一枚貼在耳朵上的吻。

📑當你會因夜晚的寂靜和接近而精神煥發時,就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

📑我們也還是需要語言,為所有逝去之事留下痕跡。

📑我感到精神恍惚,自己和雪豹在空間上相遇,卻在時間上錯身而過。無論如何,腳印終點必有一隻雪豹。

📑沒辦法,你總要在大雨之夜守候一扇緊閉的窗,到火車站趕赴一場被遺忘的約會在心裡惦記一個不會兌現的承諾。

📑豹闖入寺院,把祭獻的罈子一飲而空。此事一再發生,人們終於能夠預先做出準備,於是這就成為了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他們深知記憶是追索過去唯一的方式,於是用文字和影像試圖打造一個可供追憶的空間。然而時光推移,擁有之物自指間流逝,最後捧了滿手的,或許只是記憶的空殼。

📑有些記憶就是比其他記憶更重一點,如同一隻眼蝶降落在光與影的間隙,你無法確知它會被賦予什麼意義,但它就是留在那裡了。

📑「肉身死掉之後,靈魂會進入中陰狀態,唸經的意思是告訴祂們,投胎時不要迷惑於下三道的微光。只要轉生人道,下一世就有修法證悟的機會。」

📑感官記憶會消失,業報會累積,所以人活著不能只看這一世。所謂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心所捕捉到的任何現象都只是因緣流動下的剎那交會,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或者說,本質是純然的『空』,執著會成為苦的根源。佛法就是要教人們看透這一點,得致解脫

📑好像是做過很多次的夢,剛睡醒記得很清楚,現在竟然想不起來了。

📑在我看來,那些行前宜言通常比歸來的故事動聽,但兩者都是幻想與謊言的編織物,始於對生活的反叛,止於對現實妥協回歸。試想一個這類旅行者的分享會,觀眾並非心動於異域風光,而是著迷於反抗者姿態的典範。

📑神話知識的基礎,來自我們根源性的欲求──我們希望周遭的事物,以及由這些事物所構成的世界,從宇宙論的觀點來看,具有濃密的意義。

📑人最重視、最珍貴、最熟悉不過的東西,有一天也會形同陌路吧。

📑旅行者一個永恆的矛盾就是,那麼想貼近一個地方,卻在漸漸熟悉後感到乏善可陳。異域的魅力根源,或許正是一種無歷史的錯覺,讓我們誤以為真有什麼地方能夠擺脫時光的鏽蝕。

📑寫作和其他任何工作一樣,不偉大,不卑微,相當辛苦;它是雕刻,是馬拉松,是情人的承諾。如果沒有真正的愛,沒有想要撫慰的痛苦,又有什麼能夠支撐如此折磨、如此寂寞的漫長過程?
展開
「凡人如我,總是不斷對照現實與回憶,不厭其煩地拿著細針,串起語言尚能指認的部分,試圖讓某些東西維繫得更久一點。但諸如照片與文字的留存,無非是在提醒我們改變/失去了多少東西。所謂無常,不只是相遇與錯過、活著與死亡這般二元對立,更多時候則是一個人過了幾年,就成為曾經的名字也叫不回的另一個人。」

———————————————
還記得大學時期滿心懷著留學夢,買了張英國地圖貼在衣櫥上,好似每回著裝完就能踏上那個國度,成為某種理想生活中的一員。

到了當地唸了兩年的書、待了兩座城市,才意識到不管旅行到哪裡,哪裡都一樣。等新鮮的異域感逐漸被時間和日常撫平時,當初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好像一點也不重要了。

但這些經歷還是會悄悄在身上刻上一痕抹滅不了的印記,就像作者一心想找到黑豹卻總是差身而過一般,最終當初的渴望,已內化成心中的一塊神聖之地,伴著自己繼續走在時間之軸上,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去擁抱得來不易的各種緣份,然後拼湊一個更完整的自己。

IG:valerie_the_bookworm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24
劇透警告
有時就是會遇到「召喚」你的書籍,於我來說,就是從青藏高原吹下的一股冷風,在這熾熱天氣下召喚我的遠方鼓聲。


雖書名為《馴羊記》,卻是徐振輔三度前往西藏尋找雪豹的過程。
然雪豹在此當中又神龍不見尾,尋找過程中,反而牽引出西藏的一切。
作者帶著地理本科生的專業理性,夾雜對人文社會的柔軟視野,讓我們得以貼近當地藏人視角,感受到天地萬物。看見不同於昔日的西藏,過往與今時交錯,對這土地上發生的歷史惋惜,著實是本西藏風土人文誌。

/
西藏已不再只是最接近神的淨土,而是從未平靜。
振輔的書寫突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紀實與虛構小說交錯,將這份「自由」展現於我們眼前。拼湊出經歷過文化大革命、政變起義與達賴喇嘛出走的西藏,而後又不得不面對經濟改革、伐樹增建等複雜又敏感的地域性問題。
然他書寫高原之上又是如此自然富含詩意,隱喻精妙,在寂靜的雪裡,充滿了萬物之聲。


/
起因於友人一句挑釁之語:「你寫雪豹,但你沒看過雪豹阿。」而踏上尋豹之旅的徐振輔,究竟在最後尋得了沒有?
大家可以在書中試圖從他踩在雪裡的腳印、牧民於風中的吆喝、被禿鷹圍繞的野生動物屍體中抓住雪豹的蹤跡。

然而隨著他的筆觸,看見了藏人天性、高原自然生態,處處是對土地與人文的觀照。
「尋找雪豹」成為他自身為何上路的自我詰問,或許之於作者,也是於路途上找尋一種精神定義,找尋人之於自然的一種相處模式。
展開
user-img
Lv.1
5.0
|
2021/06/04
這是我第一次評鑑書籍

完全沒試讀也忘記了是甚麼原因讓我直接購買這本書
結果真的是驚為天人
年紀輕輕的作者有這樣的眼界跟宏觀
搭配上深度又沉穩的文字

捨不得一下就看完的一本好書
真的寫得太好了
展開

主題活動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站在原地走了很遠|詹馥華全新作品,深刻赤誠的首部散文集!

購物說明

使用有聲書、影音.課程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 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電子紙閱讀器因規格與手機相異,目前無法無法支援:文石閱讀器)。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