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藝術&投資 3月號/2024 第378期

今藝術&投資 3月號/2024 第378期

  • 雜誌名稱:今藝術&投資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封面標題:回望當代 ’11 - ’20 當代如何轉了彎?
  • 出版日期:2024/03/01
  • 定價:180
  • 優惠價:95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回望當代 '11 - '20 當代如何轉了彎?
A Look Back at the Contemporary Period, 2011-2020, How Did the Contemporary Turn the Corner?

在今日的生活中,那些看似過去的總不真的過去。就好像你在影音串流平台上,隨處可見那些在年少時期便影響著你一生品味和思維的老歌或老電影。就算你不刻意找,大數據和演算法也會以此投你所好。我想這或許是因串流而使現在人們與「所謂過去」之間生成的感知關係。從這個角度來看,書寫過往當代藝術現象的意義,似乎是讓過去因書寫有跡可「形」,而非飄忽於生活之間、裝作是現在。

「回望當代 '11-'20當代如何轉了彎?」是繼上個月《今藝術&投資》專題「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之後的第二部分,特別從五個關鍵面向,探討2011至2020年,藝術環境對於當代藝術的認識論與實踐等面向究竟「如何轉了彎?」。它們分別是:媒介技術、原民性、表演轉向、雙年展,以及新藝術史認識論。這五個面向之所以值得被回顧,並不是因為它們是這十年才發生的新現象。這些現象在2000年代也許早有跡可循,但是唯獨在這個時代裡,它們因為某些與本地與國際互動、追趕「當代」時差的藝術實踐中,形塑了今日臺灣當代藝術自己的樣子。

這或許也是此專題中的諸位書寫者們,無法在文章論述中,迴避在這個斷代之外的年份與事件的原因。當我們於「典藏ARTouch」網站上邀請吳思鋒、高千惠、高森信男、孫松榮與張寶成等專欄作者撰文呼應此題目時,也往往不得不提起2008年至2010年間發生的事件,又或者是從2020年之後的幾個重要展覽,來回顧這些關鍵改變的影響。

在「當代如何轉了彎?」中,長期關注藝術家創作中的媒介技術與控制論的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總監王柏偉,從2010年代智慧型手機這般的數位傳播媒介、以及社群平台創造的社群遊戲之普及化等現象作為題引,提出吳其育和許家維這般的錄像藝術創作者,如何奠基於這樣的知識與資訊平面之上,實踐出不同於上個十年錄像藝術家的影像觀念。

舞評人吳孟軒則回推了如今成為當代藝術策展之濫觴的「表演轉向」,在2010年代是如何實驗與實踐。除了幾檔較為人熟知的大型展演與計畫之外,她亦從藝術家和劇團的創作實驗,以及兩場別具代表性的論壇,論述當代的表演性如何在節目揀選、創作生產與國際共製的類「後福特主義勞動模式」(Post-fordism,吳孟軒語)中,對藝術節機制下的表演性策展提出力透紙背的疑問,為我們對於當代藝術的回望,補上難以忽視的表演面向。

多年親身關照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實踐現場的資深藝評人林育世,則從都市與部落中逐漸開枝散葉、重新組構創作社群的新生代與中生代原住民族創作者與展演事件中,論述了這個在2010年代因轉型正義、世代交替與藝文補助機制等因素,而建立起不同於臺灣西部藝術學院的美學觀念。而這種新的藝術價值,也逐漸在國際和市場之間,成為臺灣當代藝術與國際對話時的重要實力。

在另外二篇專文中,典藏雜誌社編輯台團隊也提出了我們作為一成立超過30年的藝術媒體之觀點。除了在上個月的專題中,由長期關注全球藝術市場的資深採訪編輯楊椀茹以專文回顧藝術產業和市場現象之外,在此次專題中,總編輯嚴瀟瀟從加速度的全球化所影響的雙年展藝術網絡,來談論雙年展如何在2010年代成為一種國際之間的當代藝術美學競賽,以及它的機制造成了哪些當代藝術創作發展的轉變。編輯朱佑霖則從她的藝術史專業出發,回看2011年至2020年間重要策展中的藝術史方法論轉向。佑霖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北師美術館等館所觀察到的物質文化轉向,以及藝術史研究中的國族意識之形變,為「回望當代」的眼眸補足了一個難以被當代藝術界發現、實則影響甚鉅的觀點。

我相信,正是這些策展中的藝術史方法之轉向,讓在2010年代思考當代的人們,甚至是那些在這個十年中顯得「已不那麼當代」的繪畫與雕塑創作者們,往往是基於對這些所謂過去和傳統的再認識論中,重新想像當代。
(企劃/陳晞)
 

編者的話

回望是為了前瞻  下一個不同的十年
To Look Back is to Foresee the Next Decade, Differently

文|朱貽安

日前看到一段話,提到:人的生命中總會有那麼一個時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回顧中反思,並企盼未來會有更好的結果。在我們正如火如荼地著手進行第二階段的十年回顧專題時,「Sora」橫空出世,再度掀起AI創作的熱題。回望過往,科技始終衝擊影響著藝術與展示的發展與演變,乃至於新藝術與展示的形態與類型的誕生,而關於藝術與展覽的下一個十年,也許關鍵字正在逐一浮現中:NFT、區塊鏈、提詞(prompt)、人工智慧乃至於元宇宙以及多重實境,刻正急速轉變著過往熟悉的藝術風光。

如果說COVID-19宣告了藝術時代的某種終結,那麼2021的NFT熱潮似乎預告了一個新藝術時代的到來。無庸置疑地是,當「ChatGpt」問世後正式宣告了藝術的元宇宙時代正式開始。與此同時,Apple Vision Pro更是堂而皇之地昭顯著「未來」在我們還在回顧過往時,已然矗立於我們眼前。「藝術」伴隨著圖形演算晶片(GPU)的高速演化,在每一個面向上都呈現著不復以往的面貌。創作領域因爲人工智慧的躍進,無論是繪圖、動態影像乃至於立體造型都可以轉化為提詞(prompt),造型的技巧在此從身體技藝轉變成語言的想像構成。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科技,讓展覽場域從物理的三維空間延展至數位的元宇宙。知識論述的「策展」在2022年開始已然出現人工智慧策展人,特定知識範疇的策展論述乃至於相關議題藝術家的挑選,雲端的數據語言算法超越真實人類,只是個倒數計時的問題,沙漏持續地流逝著。博物館不再僅是一個特定的經緯交織處,位址(IP)加上穿戴式裝置,讓「博物館」得以連結至世界上任一地方的觀眾;頻寬與數據運算速度乃至於主機的層級,決定了博物館及其展覽的「關注度」,點擊與連結成為了下一個十年的競賽場。

一如作家及編輯布羅斯特(Akiroq Brost)「認知和理解是哪些決定將你帶到了現在的處境,將協助你替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這樣的說法,人在回望中認知與理解,並且做出前瞻的決定。對於過往十年的回望,或許更值得深思的是那些我們未竟的、未曾想過的可能性,在未來得以如何乘著技術的演進去發掘與實現。
 

雜誌目錄

EDITORIAL 
38 回望是為了前瞻  下一個不同的十年
  
COLUMN 
40 漫談我的美術獎評選經驗
42 部部都是文化「不」——
臺北科技大學要成為屠殺動態文資建國啤酒廠啤酒園區的兇手嗎?
44 告別魯賓美術博物館
46 又見常玉
48 藝術文化人才的適才適所
  
MISSING PIECES
50 大村庄的土:榎木研介的故事
  
ART TALK 
52 黑色抽象——藝術家格蘭.里根專訪
  
SPECIAL REPORT 
56「當代繪畫」定義再辯證: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17件獲獎作品展覽,3月15日於關渡美術館登場
  
COVER STORY 
58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激進的詩意
  
FEATURE   
64 回望當代 '11~'20 當代如何轉了彎?
66 歷史與當下,回顧臺灣近十年藝術史研究趨勢下的策展實踐
70 淺談2010年代雙/三年展,國內、國際多面映射中的若干趨勢 74 移動觀點下,2011年至2020年臺灣錄像藝術的兩個切面
78 2011-2020現場藝術與劇場變體
82「前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時代」的策展機制與原住民當代藝術生產
  
OBSERVATION 
86典範的形成與方法的實驗  — 我是誰?臺灣藝術史中的身份追尋特展"
90 數位時代的無重力逆襲
《空熵:作為「化潛殖」的宇宙演化敘事》中的身體性轉向"
94 奈良美智,深受全球收藏家鍾愛的日本藝術家"
  
SPOTLIGHT 
96 何處依歸?藝術開啟的另類政治潛能「地緣詩學:瀕危世界的多變特質」
98 自二元行至共存「生而為吾」的人之探索
  
ART SCENES 
100臺灣現代藝術的黎明:重逢史博館「五月與東方」特展
  
ART FAIR 
102當台南藝博遇上臺南400,時空交錯的文化之旅
 

內容簡介

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內頁簡介

上頁下頁
  • P.1

  • P.2

  • P.3

  • P.4

  • P.5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471929410002503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