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文獻》規劃「專題」、「文獻評介」、「文物掌故」、「新書視窗」、「時事快遞」、「老照片講古」等六大專欄,以電子期刊發行的形式,刊載原住民族各種文獻史料、口述歷史、田野調查、老照片、影...more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87年起開始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統計調查工作」,就各學年度各類各級學校原住民族學生就學狀況、升學表現,以及各級學校原住民族籍教師比率分佈、原住民族地區學校的現況與需求、原住民族學...more
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119(113/10) 教會是目前在部落中,或是在都會的原住民社群中,仍能堅持使用並傳承族語的地方,原住民族委員會自112年起推動「原住民族教會推動語言發展獎勵計畫」,目的即是...more
本書以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為例,透過「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實地踏查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8個部落、13個傳統獵場領域及20位獵人口訪側寫,記錄獵人觀點及生活慣俗,以期呈現傳統狩獵文化以及豐富山林智慧的...more
本書改編自1897年擔任領隊的臺灣總督府技師藤根吉春帶領鄒族、魯凱、泰雅、布農4族等10位臺灣原住民族領袖前往日本參訪長崎、門司、宇品、神戶、名古屋、東京、橫須賀、大阪等地之各項傳統與現代化工商業...more
透過調查統計,蒐集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人口之質、量、勞動力特性,及就業、失業、非勞動力構成等資料,自民國98年9月起,將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改為每季調查一次(3月、6月、9月、12月),定期公布失業數據及...more
述寫過去90年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承轉合,並將原民會八年(2016-2024)重大政策背後的決策過程與成果,向族人及全國民眾提出說明。2016年蔡英文總統道歉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正式啟動後,相關政策的...more
本書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圖向國人介紹原住民族的歲時祭儀,內容包含各族歲時祭儀時節、文化意義、禁忌及分布區域,另宣導歲時祭儀放假規定,呈現臺灣多元族群的特色,建構大眾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知,並培養大...more
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使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為過去殖民政府及威權統治對原住民族道歉的國家,也因此引領了整體國家政府及主流社會的改變。本專刊係為記載原住民族委...more
為落實政府推動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政策,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土地小組於2017年成立,調查梳理原住民族土地流失過程及相關個案,呈現臺灣原住民族遭受土地剝奪所受到的不正義樣...more
本書由總統府資政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先生擔任主編,邀請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研究領域經驗豐富的學者,集結其構想與實務,從各個角度分析呈現部落歷史研究撰述的面貌,透過各種理論及實際操作的研究視...more
本書揭示了太平洋區域包括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斐濟、馬紹爾群島、羅圖馬、索羅門群島、塔納托拉查、東加、萬那杜、西薩摩亞以及紐西蘭等13個太平洋社會中,傳統領袖與國家之間的適應關係。內容中主要以探討...more
本書作者安德魯.克勞(Andrew Crowe)以其生動的筆觸,融合了紮實的學術研究與多元觀點,講述史前階段人類遷徙最為廣泛且迅速的幾個階段,透過400多幅地圖、圖解、照片及插圖,帶領讀者以鳥的視角,俯瞰多變...more
營造族語友善使用環境,行政機關應該扮演領頭羊角色,要帶頭做起,並協助民間共同推動,才有可能提升族語使用的機會及場域,形成大家說族語的風氣。基此,身為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深覺應該由自身做起...more
山胡椒(太魯閣族稱呼為馬格力),是原民的重要作物及料理上的要角。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運用科研力量,大幅突破了催芽技術,並讓種苗回歸部落來復育,解決原鄉山胡椒產業的發展困境。本書在文化面加以著墨...more
本書日文原著《臺灣の蕃族》,作者藤崎濟之助是巡察出身且先後曾任臺北州理蕃課長(1921)、臺北州蘇澳郡守(1921∼1924)。此書是一本以日本殖民地官僚為主要對象所撰寫的原住民治理實用指南,作者自述其編纂...more
《原住民族文獻》規劃「專題」、「文獻評介」、「文物掌故」、「新書視窗」、「時事快遞」、「老照片講古」等六大專欄,以電子期刊發行的形式,刊載原住民族各種文獻史料、口述歷史、田野調查、老照片、影...more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87年起開始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統計調查工作」,就各學年度各類各級學校原住民族學生就學狀況、升學表現,以及各級學校原住民族籍教師比率分佈、原住民族地區學校的現況與需求、原住民族學...more
南蕃事件爆發於大正3年(1914)10月初,是日本佐久間左馬太總督推展「五年理蕃計畫」押收原住民族槍械,南部原住民族掀起的抗日風暴。南部原住民族地區押收槍枝是全面的,但是抗拒繳械的有阿緱廳六龜里支廳...more
「Gaya」到底是什麼?在哪裡?祂若是古老的規訓,為何今日的族人依然遵從著祂?祂若是祖輩的遺痕,又怎麼面對今天千變萬化的世界?我們以書寫先行,試圖記錄、梳理這一個龐大的命題,並為未來的計畫奠定研究基...more
司法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的保障,牽涉審、檢、辯三方在司法架構下對於司法人權保障的相互獨立與協力。為維護原住民族權利之根基,除了應持續強化既有保障原住民族法律之落實,同時也必須兼顧法學研究與發展...more
本書介紹高雄市茂林區多納族傳說中黑小米這個農作物的由來,以繪本形式呈現,並以多納族語/中文對照進行解說。 *多納族語/中文對照...more
本書介紹高雄市茂林區多納族傳說中黑小米這個農作物的由來,以繪本形式呈現,並以多納族語/中文對照進行解說。 *多納族語/中文對照...more
本書介紹高雄市茂林區多納族傳說中黑小米這個農作物的由來,以繪本形式呈現,並以多納族語/英文對照進行解說。 *多納族語/英文對照...more
本書介紹高雄市茂林區多納族傳說中黑小米這個農作物的由來,以繪本形式呈現,並以多納族語/英文對照進行解說。 *多納族語/英文對照...more
噶哈巫為臺灣南島語言「巴宰-噶哈巫語」之下的一個方言,主要使用於南投縣埔里鎮四庄(守城、蜈蚣崙、大湳、牛眠山)。族人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為閩南語,現今僅剩十位左右的八、九十歲耆老尚會講族語,故噶...more
噶哈巫為臺灣南島語言「巴宰-噶哈巫語」之下的一個方言,主要使用於南投縣埔里鎮四庄(守城、蜈蚣崙、大湳、牛眠山)。族人日常生活使用的語言為閩南語,現今僅剩十位左右的八、九十歲耆老尚會講族語,故噶...more
本書籍以本園區富谷灣區民族植物,配合本中心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申請「環境教育場域認證」,並推廣原住民族植物90種。本手冊之出版,即希望擴展原住民族知識的領域視野,結合文化與環境教育的議題,...more
本書主要在探討馬卡道族萬金部落,從東港溪岸到沿山地帶、赤山萬金的空間與所屬、萬金部落的信仰變遷、萬金與週邊族群關係、產業、經濟與生活變遷。這是一本有關馬卡道族萬金部落史料豐富的專書。 部落...more
本書主要在探討卑南族阿里擺部落的形成、部落的變遷、清末阿里擺社與胡傳、信仰與樂舞、當代社會組織、部落離散與復振等。這是一本有關卑南族阿里擺部落史料豐富的專書。 阿里擺部落位於花東縱谷南端起...more
本書主要在探討雅美族紅頭部落地理環境、紅頭部落的緣起與創世傳說、紅頭部落變遷史、日治時期的紅頭部落、中華民國時期的紅頭部落。這是一本有關雅美族紅頭部落史料豐富的專書。 蘭嶼島從海路向東到夏...more
本書是田哲益(達西烏拉灣•畢馬)愛烏及烏、胸懷壯志之寫作精華。內容包括泰雅族的來源、遷徙、習俗文化、宗教禮俗、社會制度等等,將泰雅族歷經千年萬年大時代巨輪的碾壓,但仍堅持守護族慧,堅毅不撓的精...more
8月1日為我國「原住民族日」,原住民族委員會於112年8月1日在高雄展覽館舉辦「112年度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邀集中央與地方原住民族行政事務機關,回顧過去7年原住民族政策成果,就現況與未來政策發展交...more
為推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的創作成果,並作為教學現場的補充教材,提供教科書出版社選文更多的素材,擬出版《山海閱讀: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讀本》。本書以國、高中學子為主要閱讀對象,輯選祭儀與古謠吟詠、散...more
本書可搭配《山海閱讀: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讀本》作為工具書使用,亦可單獨就原住民族文學的發展史單獨閱讀,當中並整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作家及作品、以及歷年的相關書籍資訊(含專書出版及學術研究出版)、蒐...more
原發中心於112年辦理首屆TIAAT台灣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Taiwan International Austronesian Art Triennial),希冀透過原住民族藝術的連結、論述與建構,探索與看見臺灣及國際各地原住民文化藝術的未......more
「樹上的魚《Lokot 鳥巢蕨》」是一篇原住民自然生態故事,呈現阿美族傳統互助精神,也蘊含了深刻的自然觀察與期待人們善良互助的寓意。 在台灣島嶼的東方,比鄰著太平洋,蔚藍的天空連接著大海幾乎沒了...more
《臍帶之地2》以「與山生活」為主題,透過季節架構,呈現部落對應不同時 節的活動、於自然環境中的生活,呈現豐濱地區海邊、溪邊環境獨特的生活樣態與 山林資源應用方式,讓讀者在翻閱書籍時,像跟著老人...more
繪本《小心!淺水灘》以靜浦部落利用秀姑巒溪運送部落建築材料的過程。部落的婦女一早就準備好一天的餐食,讓上山採集材料的男性吃飽早餐帶著午餐出發,而山上材料如何運送下山到部落,則需憑著勇氣和智慧...more
繪本以港口部落田間驅蟲儀式為主題,描述部落早期種稻的故事,在過去發現蟲害時,農人會使用竹製蟲梳刷掉蟲子,如果依然無效,就會透過占卜選出三個女性階級,一起到田裡做驅蟲儀式。儀式進行時,女孩們一...more
透過調查統計,蒐集臺灣地區原住民族人口之質、量、勞動力特性,及就業、失業、非勞動力構成等資料,自民國98年9月起,將原住民族就業狀況調查改為每季調查一次(3月、6月、9月、12月),定期公布失業數據及...more
布農族丹社群(Takivatan)原居於今南投縣信義鄉濁水溪上游的丹大溪流域,經自主遷徙及殖民政府集團移住政策,目前分布於信義鄉地利村、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卓溪鄉等村落,戰後部分族人經移動後到達東部海...more
原民會自2022年7月24日至10月29日利用假日,走進原住民族地區及都會區,辦理14場次「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政策座談會」,聽取地方政府及執行單位對原住民族文健站政策的建議,以精進及提升對原住民族長者照...more
族語認證20年 原教評論:族語振興運動的支撐力量:族語認證 原教前線:48小時夜未眠:舉辦第一屆族語認證試務工作的記憶...more
這本部落產業文化誌以吾拉魯滋部落介紹揭開序幕,承接吾藝良品與旗下工藝師品牌故事,帶領讀者欣賞文化工藝之巧;沿山音樂吧引領讀者視覺上的聽覺饗宴;來自吾拉魯滋的夥伴—璞玉翡珂邀請讀者一起上山啜飲...more
族語教材20年 原教評論:部編本族語教材的必要性與未來展望 原教前線:族語教材編輯選擇-語別-(parole.話)為單位 政大版族語教材的20年編輯經驗...more
原住民族委員會於111年12月12日至13日舉辦「TUKAY新視界‧共創都原新未來:都市原住民族發展研討會」邀集專家學者、各級地方政府及實務工作者,探討都市原住民族6大專題,並於綜合座談研議都市地區原住民族...more
花蓮縣文化局以太平溪流域的人與事為主題,編撰《太平溪流域舊社溯源與傳統技藝探索系列叢書》,分別出版《帶你回列尼──太平溪舊社生活踏尋》和《馬拉斯達邦──布農少年狩獵筆記》,最大的用意就是與族人攜...more
本書出版計畫自2016年啟動,鑒於部落推動相關社區營造、生態旅游,需基礎的部落歷史資料,遂由宜蘭縣史館與宜蘭縣政府原住民事務所合作進行本書調查研究、編輯與出版。本書初始構想即希望以部落為主體,因...more
全書共9章分成兩大單元。第一單元「國家與環境治理」有5章,集中在國家政策與環境治理議題的不同面向。從清代、日治與戰後至今不同時期的國家政策所導致原住民族土地權的移轉,由部落集體所有權轉至國家林...more
本書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9年出版的《知本卑南族的出草儀式:一個文獻》,以及2022年出版的《祭師、治療者、薩滿?: 卑南族卡大地布之巫pulingaw》,是一系列三本關於卑南族知本╱卡大地布部落的專...more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87年起開始進行「原住民族教育統計調查工作」,就各學年度各類各級學校原住民族學生就學狀況、升學表現,以及各級學校原住民族籍教師比率分佈、原住民族地區學校的現況與需求、原住民族學...more
《原住民族文獻》規劃「專題」、「文獻評介」、「文物掌故」、「新書視窗」、「時事快遞」、「老照片講古」等六大專欄,以電子期刊發行的形式,刊載原住民族各種文獻史料、口述歷史、田野調查、老照片、影...more
111年第13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得獎作品的合集,文學獎於111年8月15日徵件完成,本屆徵件件數共計82件,內容經評審委員評選包括小說、散文、新詩、報導文學得獎作品共計20件作品,及各類組的評審會議記錄...more
《太平洋諸島百科事典》原著是由已故的印度裔斐濟歷史學家布里‧拉爾(Brij V. Lal)與從事圖書出版多年的紐西蘭編輯凱特.芙瓊(Kate Fortune)共同主編,歷時10年,於2000年出版,至今近22年,仍為太平洋區域...more
本書為霧臺鄉魯凱族傳統婚禮的嫁娶儀禮介紹,一方面紀錄傳統文化,一方面作為部落男女嫁娶時的參考。全書分為全鄉簡介、傳統社會、婚姻制度及婚儀聘禮等章節,除了概述魯凱族的傳統婚儀,從男女交誼、探婚...more
本書自2016年起啟動四年四期口述訪談計畫及長達兩年的《宜蘭阿美族發展史》編撰計畫,記錄阿美族族人遷徙的生命故事;並對散居在蘭陽平原的族人進行參與式觀察,透過深度訪談及口述歷史的紀錄,試圖探討在...more
為使發生於賽德克族重大歷史事件-「霧社抗日事件」之歷史詮釋權回歸本族,賽德克族人於霧社抗日事件90週年(1930-2020)辦理「賽德克民族的歷史:霧社抗日事件九十週年追思系列活動」,「真正的賽德克:賽德...more
本書主要在探討西拉雅族岡仔林部落地理與自然環境、部落的遷移與領域的拓墾、社會與物質文化、宗教發展、西拉雅族群復振運動與當代現況等。「岡仔林」位於臺南市左鎮區岡林里,為臺南市境內的西拉雅族聚落...more
台灣原住民文化內斂深厚,在藝術表現上有著獨特的審美共性,舉凡自祭典規範、生命禮俗乃至圖騰精神等中均可見一般,在其朗朗自在的外表下,動人的文化內涵更值得細細探究。 原住民族委員會自2013年開始...more
記錄台灣原住民族在各個不同時期間為爭取族人權益及正名之民主運動。...more
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國史館於2008年合作出版之《台灣原住民族運動史料彙編》上下兩冊、四大篇章合計1,140頁,史料內容豐富,自出版以來,儼然已成為研究臺灣原住民族抗爭運動不可或缺之重要著作。為使讀者更...more
《太陽卵.陶甕.百步蛇》將台灣南部排灣族盛傳的太陽卵神話,透過繪本作最真實的反映,展現出原住民自己觀點的繪畫。繪者運用排灣族獨有的代表性色調、元素來描繪太陽卵神話。對於排灣族而言,神話不是遙遠...more
原書德文版於1985 年出版,是安東(Anton Quack, 1946∼2009)根據山道明博士(Dominik Schröder, 1910∼1974)1960 年代中期在卡大地布(知本)卑南族部落調查所蒐集的資料,加以整理與分析而完成......more
翻開屏東縣地圖,右半邊區域一片翠綠,延綿不斷的山、潺潺流水、奔馳的動物、歌唱的鳥兒,這麼一片欣欣向榮、生機蓬勃的地方,正是滋養原住民文化的園地,也是孕育排灣族魯凱族歌謠的地方。原住民區域因為...more
翻開屏東縣地圖,右半邊區域一片翠綠,延綿不斷的山、潺潺流水、奔馳的動物、歌唱的鳥兒,這麼一片欣欣向榮、生機蓬勃的地方,正是滋養原住民文化的園地,也是孕育排灣族魯凱族歌謠的地方。原住民區域因為...more
翻開屏東縣地圖,右半邊區域一片翠綠,延綿不斷的山、潺潺流水、奔馳的動物、歌唱的鳥兒,這麼一片欣欣向榮、生機蓬勃的地方,正是滋養原住民文化的園地,也是孕育排灣族魯凱族歌謠的地方。原住民區域因為...more
翻開屏東縣地圖,右半邊區域一片翠綠,延綿不斷的山、潺潺流水、奔馳的動物、歌唱的鳥兒,這麼一片欣欣向榮、生機蓬勃的地方,正是滋養原住民文化的園地,也是孕育排灣族魯凱族歌謠的地方。原住民區域因為...more
原民會於2019年9月29日與美國、日本在帛琉共和國舉辦「2019南島語言復振國際論壇」,邀請多國學者專家就南島語族的起源、現狀、危機與復振經驗發表演講。本書收錄考古學、語言學、民族植物學等不同學科研...more
黑帶.巴彥先生自非常年輕時起,就展露對族群文化、語言,熱情真摯的追求與行動,雖然也因繁忙工作在身,常辛勤奔波於不同所在,但總不吝抓住機會,向身邊族老、長輩悉心請益族群禮俗與文化知識;多年累積...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