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沒有邊界的教室

沒有邊界的教室

內容連載 頁數 1/4
不管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

小K在德國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說出我們常吃、只有歐洲出產、連我也不太知道的蔬菜名稱,甚至,只要給他清單,他就可以上超市幫我買菜,比老公買的還正確!這就是生活。不管書唸得好不好,是不是第一名,每個人都需要生活能力,這便是生活教育重要的地方。

春天來臨,冬天的積雪融化了,好不容易可以不用再踏著厚厚的積雪走路上學,我與兒子間的對話,似乎也因為天氣的轉暖,隨著「春天」起來。

「哇~春天來了耶,你聽,小鳥已經在樹上叫了。」陪小K上學的途中,我隨口對小K這麼說。

「冬天也有鳥叫啊,但是春天的鳥叫得比較大聲。」小K邊走邊回答著。

「?……」我一頭霧水,問道:「春天的鳥叫得比較大聲?你是怎麼知道的?」

「老師說的啊。」小K煞有其事的開始解釋:「因為春天來了,鳥要叫大聲一點,告訴大家春天來了。」

哈哈,沒想到,德國的生活教育教得這麼仔細。在四季如春的台灣長大,我真的不知道春天的鳥兒與冬天的鳥兒有什麼差別,如此說來,連叫聲都有差別呀?

歐洲因為四季變化明顯,因此每一個季節都有每一個季節的樂趣。秋天找葉子、認識樹木;春天找尋鳥類、認識鳥類;冬天出去看雪、玩雪;夏天在學校裡沖涼、玩水……。

再想想,住在四季如春的福爾摩沙,我們究竟認識了多少鳥類?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總在努力背誦著許許多多所謂的知識,卻通常對身邊的生活與環境一無所知?

德國小學教的不只是識字、不只是知識,相反的,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得教會孩子怎麼「生活」。

幼稚園學童,也懂得分辨植物是否有害

也許你會問,生活有什麼好教的?其實生活學問可大了。

小學畢業之前,會簡單的烹飪嗎?知道四季成熟的果實是什麼嗎?知道哪些野生的果實是不能吃的嗎?知道哪些是所居住的城市或地方特有且珍貴的鳥類嗎?即使唸到了大學畢業,大多數的台灣學生對這些問題還是不怎麼清楚。

在德國,這些就是老師在小學的課堂上、生活上所教授的「課程」。孩子從課程中學習食物是怎樣來的、要如何珍惜食物;四季變換要如何穿衣;所居住的房子是用什麼素材建築的、古代的房子和現代的房子有什麼不同;不論騎車或走路都要遵守交通規則……。這些不就是所謂的生活課程嗎?而正是從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課程中,孩子也同時學習到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有趣的歷史、文化、自然……等知識。

在德國小學的教學課程中,有一門課叫做「Sachunterricht」(生活常識課程),在這一堂課程中,老師用既有趣又富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社會、自然等等的學習項目。不但學知識,德文的單字也同時在累積。

例如有一回,老師請孩子帶用麥子做成的食品到學校來。在德國,麵包是主食之一,許多麵包是用麥製成的,老師會告訴孩子麥子長什麼樣子、麥子的生長情形、吃麥子做成的食物有什麼好處。更有趣的是,這一門課還告訴你所有家畜的懷孕期究竟有多長;一隻小乳牛從乳牛媽媽懷孕到分娩,需要幾週;小雞幾週會孵化……等,這些我們從小到大從來都不知道的問題。開了這一扇有趣的知識之門後,對這些生物有興趣的孩子,就會試著去找更多的書來閱讀,以獲得有關的知識。

這樣的生活教育,不只在小學,其實幼稚園老師就開始啟蒙,讓孩子們認識環境、學會保護自己、也尊重並保護自己所居住的環境。有一次因為出門辦事,我正巧經過小K就讀的幼稚園,看到老師帶著小朋友們出來「放風」,到附近的公園玩耍,老師帶著孩子們,就像是大家一起散步,邊走邊一一介紹路邊的植物和風光。偶爾有一隻小刺蝟,從他們面前搖搖晃晃而過,老師還會讓大家停下來觀察,並且讓小刺蝟先過呢!經過一株植物時,老師在一棵果子長得像蔓越莓的小樹前,停了下來,告訴大家:「這種果子是不能吃的。」並仔細的告訴孩子怎樣分辨可食用與不可食用的類似植物。

你說,才幼稚園的孩子,會懂這些嗎?其實,有時候我們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老師這樣的生活教育方式。我發現,大部分的德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真的都認識這些在居住環境附近的植物,並且能分辨它們是否有害呢!

所以德國小學的老師,除了是孩子們的知識傳授者,也是生活上的啟蒙導師。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