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活出真意:星雲大師講述的人生哲學

活出真意:星雲大師講述的人生哲學

  • 作者:胡可瑜
  • 出版日期:2011/05/25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一章 追求人生真義

很多人都執著於追求完美的人生,凡事要求完美固然很好,以示精益求精,更上層樓,但星雲大師卻不斷地給世人以警醒:有的人因小小的缺陷而全盤否定人生的意義,有的人因為小小的遺憾而將手中的幸福全部放棄,這樣追求完美,有時反而因噎廢食,流於吹毛求疵,不管於自己還是於他人,都是一種不必要的辛苦。真正幸福的人生,本來就有缺陷,它總是「一半一半」,在樂、成、得、生中,包容不完美,才是真正完整的幸福。在追求完美人生的同時,要能夠認清人生苦樂參半的實相。
活出生的意義
【大師開示】
一個人要過怎樣的生活,在於自己的思想,快樂與否並不重要,重要在於是否有意義。

法國作家蒙田說:「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

生活在繁華都市中的人,每天都為了生計而奔忙,很容易被各種各樣的物慾迷住了眼睛。在他們的眼裏只有來往的車流、上司和周圍人群的嘴臉、各式各樣的樓層,有點時間休息時,也只是對著電視或者電腦。他們的心中根本沒有周圍的綠色植物、天空中不斷遊走的流雲、夜晚燦爛的星光和月色,他們的心僅僅局限於都市中的那一個小小的片斷。在這種狹窄的心靈空間生活久了,怎能獲得成功和幸福的感受?怎能不心生疾病呢?

一個人要想使自己達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必須把自己的心域拉到無限遠,不能局限於眼前所得,要思考生的意義。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活著而活著,活著是為了享受美妙的生活。時間的意義不是讓人們去衡量日夜的循環,也不是讓人們記錄自己的皺紋和衰老。它不是空洞的滴答聲,不是渾渾噩噩地吃飯和睡覺,而是在時間的長河中,人們找到了度日的信念,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與歡樂。

對於人類來說,生命本身實質是沒有內涵的,它需要人在時間裏進行實踐,然後才能確立自己的內涵,從而賦予其意義。

在一所很有名的大學裏,著名作家畢淑敏正在演講。從她演講一開始就不斷地有紙條遞上來。有一張紙條上的問題是:「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實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她當眾把這個問題念出來了,念完以後臺下響起了掌聲。她說:「你們今天提出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覆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裏,我將非常負責地對你們說,我思索的結果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頓時陷入了一片寂靜,緊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這可能是畢淑敏在演講中獲得的最熱烈的掌聲。在以前,她從來不相信有什麼「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話,覺得那只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她相信了。她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很長時間。

她接著又說:「大家先不要忙著給我鼓掌,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是,我們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是的,關於人生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它多麼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的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並為之下定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講演結束之後,所有聽演講的同學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他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親口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現實中,人們常說 「這是在數著日子過嘍」,「現如今只有吃喝等死了」……說這種話的人為什麼不去找一些有意義的事做呢?殊不知,真正對有意義的事投入熱情的人,是不會在意時間的流逝的。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只有活出生的意義,才能在每一次回憶時,我們的內心中都不感到愧疚。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