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創業熱情不能停留在蜜月期
我跟許多創業家和企業創辦人談過,他們都經歷過本身構想讓企業迅速成長的階段,這些人坦承自己相當享受創業的樂趣,但在創業不久後就失去熱情。他們會說:「當我覺得對這方面興趣缺缺,我就改做些別的。」

在創業初期的蜜月期過後,他們通常開始抱怨:「沒想到這麼難,以前不是這樣啊!管理一家公司實在太難了,我只負責出主意,行政作業根本浪費我的時間,乾脆把公司結束掉,把心思放在下一個挑戰。」

在這種時候,這些企業經營者總是希望自己不必費心,企業就能安度難關,最好還能幫他們賺一點錢。他們會問:「你們這些顧問能否保證幫我的公司帶來利潤?」我的回答是:「不能。我的職責是在企業經營者做錯決定又用錯方法後,由我負責後續收尾的工作,根除先前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協助企業重新步入正軌。」

全方位的營運規劃從一開始就能發揮功效,避免企業經營者落入陷阱而付出慘痛代價,讓企業經營者維持創業熱情並防止錯誤行為的發生。當創業的「樂趣」消失時,艱苦的工作就揭開序幕。小型企業的經營者必須堅持自己的夢想,制定出統整全局的計畫,找出有效的工作方式,以企業文化為行動準則,依照計畫進行並定期評量成效。

企業停止成長,通常是因為本身無法考量長遠利益做出明智的投資。這些企業忽略掉企業要成長,就必須擬定計畫並定期追蹤計畫成效;他們反而將組織的挫敗合理化,為服務不佳或品質不良找藉口,逃避改變也否定改變的必要,且迴避任何規劃。這類企業往往過度仰賴先前的做法、迷信空洞無意義的經濟術語和不完備的經營策略。一旦這種情況出現,企業最後就會落得一事無成。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商場中,企業要生存壯大,就要擬妥成長計畫或策略計畫。企業必須留心傾聽市場訊息,了解市場情勢的變化、全球經濟的新要求、新的合夥概念、認清新的利害關係人,以及本身無法掌控卻對企業發展有深遠影響的其他改變。

企業不只要清楚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前進,也要具備評量工具,依據市場訊息修正營運計畫。我擔任過許多企業的顧問,協助企業再創事業高峰或從挫敗中重新奮起,有些企業則是力圖求新求變。

善用企業樹模式,節省六倍精力
我一再發現,企業總是因為眼前的考量和危機,花太多時間修正或改造企業內部微不足道的環節,反而忽略掉長遠打算。這種毫無章法的解決方式(我稱之為「急就章做法」,band-aid surgery)讓企業付出慘痛的代價,比事前擬妥策略計畫多付出六倍的精力與金錢。

所以,我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企業樹™」(The Business Tree™)這個補救計畫,利用我已申請專利的經營模式,管理階層就能以整體觀點檢視企業和市場,設計出讓企業得以成長的策略計畫。

在這本書裡,你會不斷地看到「七」這個數字。企業樹理論包含「七」大分枝,企業日漸壯大並邁向成功,也必須經過「七」個階段。另外,這本書的宗旨就是指點企業創造並維繫七大經營思維:

一、小心擬定創新策略,讓企業得以穩定成長。
二、分析及調整產品和流程。要讓企業永續發展,最可行的做法就是通力合作。
三、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利器,要保護企業商譽,就要愛惜員工,因為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企業必須培養人才,獎勵員工並充分授權。
四、培養專業技能、進行績效評估、制定道德規範、建立企業價值觀與責任感,同時傾聽民意,這些事情都很重要,必須利用策略規劃妥善處理。
五、做生意仰賴的是可貴的互信,明白這個道理又把它發揮到極致的企業就能日漸壯大,不懂這個道理的企業就會走向滅亡。
六、打造一個實事求是又活力十足的企業,用心培育企業願景,終究能享受到豐碩的成果。
七、不停止思考、不中斷規劃、不放棄夢想、不輕忽團隊合作的力量。

「企業樹」這項概念是這本書的精髓,透過這項概念的詳細陳述,讀者將逐漸學會如何考量整體企業,制定出縱觀全局的策略與計畫。

過去二十年來,我全力研究這個企業模式和企業哲理,我也在這本書中提出許多個案研究,證明這項模式和新思維確實能帶領企業邁向成功。

我決定將企業比喻成一棵大樹,因為那是我們日常所見之物,企業跟樹木十分相似,樹木的主要分枝就代表企業各個組成部分,包括:核心事業、營運作業、財務、員工、業務發展、企業的知識體系,以及企業願景。

儘管大多數企業沒有規劃能力,但是遠見之士還是努力想辦法,讓企業得以有效運作。他們努力工作朝目標邁進,參加研討會並閱讀相關書籍,也向顧問請益。當管理高層無法重視他們發現或建議的改善方針時,就會讓他們備感挫折;他們知道企業墨守成規,管理階層安於現狀,整個狀況讓他們覺得深陷困境、動彈不得。

定期進行檢討評估,就有助於避免這種狀況。管理階層往往被日常瑣事所困,誤以為策略規劃是自己不可奢望之事。必須有人點醒企業主管,讓他們知道自己真的可以成為遠見之士。定期進行檢查評估,就能讓企業挖到寶藏,讓企業邁向卓越。因此,管理高層必須堅守這項原則,為員工樹立榜樣。
我利用這本書向讀者提出這項挑戰:把企業隱藏的潛力激發出來。我從多年的顧問經驗中得知,透過定期檢討評估,就能讓企業找出最佳商機,就像栽種樹木一樣,必須耐心栽培、細心照料和時時關切,樹木才會成長茁壯。

任何企業或組織都像一棵大樹,每天看起來好像都一樣,其實有些葉子掉了,有些樹枝腐爛了,最後發現時就用急就章的做法,想拯救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樹。這樣做不但沒辦法讓大樹生長茂盛,反而讓大樹枯萎並提早凋零。

如果能給予大樹(組織)適當的養分,大樹就能如預期般地生長,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相反地,如果忽視大樹的成長,大樹(組織)就會日漸枯萎並且提早凋零。凋零的樹木還會影響周遭環境,不但自己受害,也危及周遭的土地和花朵。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