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 做自己的心理學教授

他是一名認知心理學家,香港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因為生命的特殊經歷,他一直從事另類的心靈工作,書寫心靈小說與參與生命教育工作。他開設了一所綜合心理服務中心,主要提供教學、催眠、心理分析、心理治療等專業服務。他是這所中心的主管,亦是中心的顧問兼心理學教授1。

我按了一下門鈴,聽到「叮噹!叮噹!」的兩下鈴聲,我耐心地在外等候著。

過了大約一分鐘,並沒有任何人應門,我只好再按一次門鈴,但還是沒有任何回應。我輕輕轉動門上的把手,門並沒有上鎖,我輕易地推開了大門,走進中心裡去,那裡一個人也沒有。

大門後面是一條深而長的白色走廊,兩旁鋪上潔白的瓷磚牆,天花板是一排排的白色燈管。地面是灰白的合成塑膠地板,地上還留有清潔後的消毒藥水氣味,這跟我在現實生活中進出的醫院有點相像。我沿著走廊慢慢向前行,跟從牆壁上箭頭指示的方向,然後在走廊左邊的第一間房間停下,門上寫著「心理課講堂」。我禮貌地輕輕敲門,敲門聲在安靜的走廊回響著,門梁上有一盞綠色的燈亮著,代表我可以進入。

房間的中央有一張寬大的辦公桌,辦公桌的椅子上坐著一位老男人,他的兩鬢斑白,看上去已是個七 、 八十歲的老頭。他的雙眼炯炯有神,戴著一副金框眼鏡,面容顯得十分祥和。他的身後是一排寬大的書櫃,上面整齊的擺放著各類心理學教科書,他就像是一名充滿智慧的大學教授。

第一課:意識與記憶的架構

「歡迎你到來,等你很久了。」教授跟我握手表示歡迎。

「你好,我是專程來請教有關心理學知識的。雖然從前我也是念心理學的,但出了意外以後,我的腦袋像空了一樣,那些曾經擁有的專業知識全都不見了。我變成了一個完全的病患,不論思想、情緒與行為,都跟悲劇裡的病患一模一樣。」我對教授道明來意。

「你不用擔心,這是很正常的。人總是不斷進行著角色扮演,有時候同一時間分演幾個不同的角色,有時候不斷的在轉換角色,有時候不小心的掉進某個角色,被困著掙脫不出來。」教授半帶安慰地說。

「我需要取回我的知識與智慧,變回一個心理學專家,唯有如此,我才可以走出患者的角色。」我請求教授幫忙。

「這很簡單,這全都是你原本擁有的知識,我只是替你找回來而已。我在這裡的唯一角色,是再次教授你所需要知道的心理學知識。我將用四堂課的時間,替你重新記起這些知識與智慧。」教授讓我想起大學課堂的情境。

「只要能重拾這些知識,我便能找到救回我自己的方法。」我堅定的相信。

「什麼是心理學?」這是在大學第一次上心理課時教授的問題。

「心理學(Psychology)是專門研究人類行為與思想的科學,涉及人類經驗的所有方面,包括認知、情緒、性格、知覺、行為、人際關係等許多範疇。在眾多心理現象中,我們只集中討論人類的意識與記憶架構,這是你必須要知道的部分。」教授好像提示學生考試的必讀部分。

「你有否想過人的意識是如何形成,為什麼清醒跟做夢時的自己竟有如此分別?你有否想過記憶又是如何存在,為什麼有些事情總是忘記,但有些事情想忘記卻偏偏記起?為此心理學家對人的意識與記憶做了長年的深入研究,簡單地把人的意識分為三部分:顯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並把記憶劃分為短暫記憶與長期記憶。」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