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

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

  • 作者:莫非
  • 出版日期:2013/04/01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

若要找一個動詞語來形容基督教會如何對待文學藝術,你會用哪一個動詞呢?此處「教會」是指廣泛定義的基督教教會界。

所以對教會和文學藝術間的關係,你會用「愛」嗎?基督教會「愛」文學藝術?或者基督教會「看重」文學藝術?還是基督教會「輕視」文學藝術?甚至「打壓」文學藝術?

若問我,我會選擇「放逐」這一動詞。多少年來,教會曾不遺餘力的將文學藝術逐出教會門外,至今也仍未回歸。為什麼?因為出於恐懼。

教會對整體文學藝術有著諸多恐懼:恐懼藝術雕像會成為偶像崇拜;擔憂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刻劃會引人入罪;懼怕文學藝術會影響基督徒思考世俗化;或認為文學藝術只不過是消遣娛樂的雕蟲小技,膚淺無用。尤其認為非基督徒所創作的文學藝術作品不能呈現真理。若無真理,美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此種種,使得教會從古至今,視文學藝術如洪水猛獸,不斷砸碎、抵擋、打壓,並將之逐出教會的門外。

且不同於浪子回頭的故事,教會對文學藝術沒有等候,更沒有迎接,美的浪子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即使到了21世紀,美,仍在教會的門外漂泊。

對此困境,許多基督徒創作者因而認為基督教信仰不但無法成為創作的源頭,反似創作的一種纏累,是絆腳的千斤石頭。原本,創作者在文學藝術裡掙扎著突破已夠艱難了,現還要扛著來自教會批評的種種包袱踽踽爬行,所為何來?因此,許多「美的浪子」也乾脆甩掉教會包袱,不想歸家,不屑回頭,創作的美因此只能在教會的門外繼續流浪。

對生活在21世紀的基督徒來說,世界地平線已往後無限推廣了,地球村也已讓人天涯若比鄰,畫地自限愈來愈艱鉅,已幾乎不可能,基督教教會對文學藝術的恐懼看法,是否因此可以一筆勾銷呢?教會對美的認識,是否也應該與時並進,跟著「進化」呢?像後現代多元化的容納胃口,教會也應有所寬容、接納不同,並鼓勵多元化發展文學藝術而不加設限呢?

這其中很有些可以探討的空間。

我這作了四個孩子爹地的老大,看著窗外那個郵票大小的院子,無言以對。持平的說,教會對文學藝術的諸多設限,雖不見得適合全然奉為圭臬,但也不能就此一筆勾銷。因為種種前人對美的抗拒,也是出於愛神愛人的心,並不亞於現代基督徒創作者想用創作來榮耀神,美化人之心。傾聽不同的聲音,在這個時代很必要。探索源由,可以幫助基督徒創作者分辨文學藝術裡的險灘為何?避免在其中走迷或在美中沉溺。同時,也盼能為教會釐清一些困惑,挪開包袱,為美鋪下一條回家的路。

無庸置疑,這是一條需要長期對話的路。許多時候,教會對文學藝術的誤解,創作者對教會的不諒解,常因沒有仔細探討中間的糾葛。《文心雕龍》說:「正言所以立辯。」期盼教會、基督徒可以多一些這方面的討論,端正一些視聽,為文學藝術有所立辯。

當然,過去教會對文學藝術的態度,也不完全是美麗的誤會,也有些師出有名。對基督徒創作者與欣賞者來說,可以將之當作靈魂的守望,作為參考拿捏的尺度。重要的是,面對文學藝術,基督徒無須舉之上天,也無須按之入地,要按照上帝的心意看得合乎中道。

而且,只有讓基督徒創作者先在信仰裡可以定位,方能談得到創作者如何回應上帝的呼召,用作品來獻祭上帝。因此,不要讓美再在門外漂泊,而要為美的回家鋪設一條路。

談到路,魯迅說過「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如果回家的路是需要「踐踏」和「開闢」的,那麼一步一腳印絕對不夠,我們需要更多有心者一起參與。盼望上帝興起更多的人來開闢這條讓美回家的路。

文學中信仰題材有哪些?

基督教信仰的文學故事,人物不見得必須是牧師或基督徒,場景也不一定要在教會內或基督徒家庭裡。處理的題材也許完全沒有提及十字架,卻可能有對終極關懷的探涉。故事情節也許沒有發展到決志信主,卻可能在人物覺悟或悔改的一刻,戛然而止。

對一些有志於此的基督徒創作者,也許會問:那麼可以嘗試創作的基督教文學題材有哪些?這方面自然西方發展得比東方成熟。僅就現有的一些經典基督教文學作品,稍作整理歸納,約有下面幾種題材提供給有興趣的創作者參考: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