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寨城印痕:九龍城歷史與古蹟

寨城印痕:九龍城歷史與古蹟

  • 作者:蕭國健
  • 出版日期:2015/06/10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沿革篇  寨城之歷史與人物

「九龍」之得名及其地域沿革

九龍之得名

九龍,亦稱九隆,包括今香港島北面之九龍半島及新界以南等地。其名稱首見於明代志乘,與「官富巡司」之名並排。

「九龍」一名之由來,據故老相傳,謂半島上有九支山脈,狀如虯龍,蜿蜒蟠踞其上,故名;惟此九支山脈至今未能指定。

清嘉慶仲振履《虎門覽勝》(卷下),「九龍山」條載:「九龍山,在新安東一百三十里,有砲台建於山澳。昔莞之南沙山,有漁戶兄弟九人,善泅水;一夕風月清朗,九人戲於海,皆化為龍,棲其神於是山。故名。…… 」

另據簡又文先生之〈宋末二帝南遷輦路考〉,「十三條:官富場—九龍」中載,其曾以「九龍」得名之由來詢之前九龍新界民政署署長彭德先生(MR. K. M. A. BARNETT),據云:「蠻書載:九即後,龍即坐,此皆原日蠻人土音,後人改用較雅之名字,故稱九龍。」但「九龍」或「後坐」之意,則至今仍未能有所解釋。

上述三說,港人多主首說,惜至今仍缺文獻記錄,可供研究。

九龍之地域沿革

九龍半島為廣東省南部濱海地域,英屬前為清朝新安縣之一部分,屬該縣管轄,惟新安縣一地於清代以前歷有易名及隸屬,茲略述於後。

一、史前時代

據故老傳云:三千多年前,居今廣州附近之南越民族中,有名公師隅者,率其族人,於今廣州市越秀山下濱海處,築一小城,名南武城。其後,周夷王時,南海有五仙人,乘五羊、拿稻穗,集南武城,教民種稻。自此,民知種稻,人口漸眾。

是時,廣州一地始漸繁盛,九龍半島位廣州之南,當較廣州荒蕪,想為人跡甚少之地,間或有三、五土著,自耕自獵,過着簡單之初民生活而已。

二、嬴秦時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於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二一四年),平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南海郡轄領番禺、博羅、中宿、龍川、四會及揭陽等六縣。其時,九龍地域當屬番禺縣管轄。

三、兩漢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死,龍川縣令趙佗據廣東之地獨立,稱南越武王,都番禺。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