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8/9
兩年前,和孩子國小低年級的導師聊天,她說出了一項只有老師才可能知道的觀察結果。一向只帶一年級新生的她說:「剛開學時,不認識任何一個孩子,但是你去看看那些愛說話與不專心的,再回頭去翻翻他們的學籍資料,要以獨生子女的比例居多。」

為什麼?「在家裡沒有說話對象呀。一遇到機會當然就拚命說囉。」老師答得簡單明瞭,我聽得為之黯然。

「那……不專心與獨生子女又有何關連?」我不是很服氣。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裡,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只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常常老師在學校才教ㄅㄆㄇ,家裡就已經教國字;老師才開始教加減,家裡的進度已經到乘除。上課前就把老師要教的都先學了(這是很多人認為的「贏在起跑點」),上課時怎麼專心得起來呢?

歐美國家有個觀念,我很贊同——「不要預習」。這對中國父母而言,簡直是天打雷劈的說法。

看電影前,你會想先知道劇情嗎?

學習就是探索,少了驚奇,就少了樂趣。



認識一個上小學的獨生子,每天放學到安親班學才藝加寫功課,回到家總是天黑了。這時工作也累了一整天的媽媽,還是很「認真」地逐一檢查孩子已完成的功課,不滿意就要求重寫。在大家都累了、早該休息的情況下,母子之間常常上演的戲碼就是——媽媽怒氣沖天,孩子含淚低頭。應該享受童年最美好的時光,卻每天過著這樣乏善可陳的無趣日子,難怪現在大學生罹患憂鬱症的比例,已經到引起重視的地步。

如果,如果這位媽媽多生幾個孩子呢?你想家裡的氣氛會不會祥和許多?

因為媽媽「盯人的總時間」是固定的,盯了老大,老二就可以逃過一劫;盯了老二,老大就可以喘口氣。(以上的『盯』字,也可以改成『罵』字唸唸看。)

「我想生兩個孩子,是擔心獨生子女個性會不會太孤僻,或是養出嬌縱怪物?」有媽媽這樣問道。

「為什麼每次和朋友吵嘴,就要說獨生子女比較自我?」這是一位已成年獨生女發出的不平之鳴。

社會的眼光向來對獨生子女存有疑慮,我倒是一點也不贊同這些說法。問題的取決點不在於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關鍵是父母。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