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9/9
孤獨的人,不見得孤僻。寂寞的孩子,一樣可以有樂觀開朗的良好個性,只是成長過程缺乏同伴罷了。孤僻的個性,也大有可能在很多手足的家庭裡發展出來。「不自我、能分享」也是需要父母引導孩子學習的事。決定性格的因素很多,父母的教養態度才是關鍵。不能籠統地一概而論。

相對的,愛說話與不專心,成因也不會只有一個。我只是想藉著老師的觀察提醒大家:孩子有足夠的說話對象嗎?全家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會不會太沈重了些?

有位精神科醫師說,臨床上常見有適應困難的孩子,並不是獨生子女,而是生了幾個女兒之後,好不容易盼來的獨子。這種有很多姊姊的么兒,比獨生子女更容易受到溺愛,出現適應困難的比例也更高。

所以,問題的癥結,又回到了父母的教養態度囉。

叫我好了

孩子在香港讀的是以英文為主的學校,所以中文的學習,媽媽就得一肩扛起。剛開始的「磨合期」,即使媽媽心裡知道,不該發生這樣不明智的事,每天還是免不了要和老大來一場中文功課的討價還價拉鋸戰。

有一天,她又拖拖拉拉不肯寫中文,當場我就把她罵回桌上寫功課。家裡沒有電視機的客廳,就像一個小型的圖書館,媽媽左邊寫東西、弟弟右邊看書畫圖、姊姊中間寫功課做報告,共處一室,和平相處。當老大坐回桌邊不到一分鐘,我突然想到一件急事要問她,於是喊了她一聲。

哦,糟了,這一喊非同小可,只見她剛才被罵的怨氣未消,這下逮到機會還不給媽媽來一記回馬槍?她馬上用我剛剛罵她的語氣和強度,大喊:

「幹嘛叫我?你打擾我做功課耶,你是在浪費我的時間,知不知道啊?」

媽媽突然被罵,一時語塞,想不出該如何把話接下去,弟弟說時遲那時快,趕忙出口相應,他可能想用小我的力量阻止戰爭爆發:

「媽媽,那——你叫我好了,叫我好了。」

「叫你幹嘛?如果我是要問姊姊這個月的那個來了沒呢。」

孩子,有時是家庭氣氛最好的潤滑劑。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