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9
〈郭廷以先生一手範鑄之近代史南港學風〉

在此要先作破題,我寫此短文,採用題目思考很久,修改多次。主要是我並非介紹郭廷以夫子生平學問,可想而知是太過嚴肅沉重,勢須涉及學術研究,豈是短文所能承擔?具體思考,要說到郭夫子教了我們甚麼,亦不可用為論題,想想大師門下人才濟濟,前時期成就學者不少,豈能說清楚,郭老師教了我們甚麼?恪尊師道,自古傳承,重在門人不同解悟,來自潛移默化。即令學課有定,聞記能載,亦決非抱著筆記本而成就學問。相信無人作如斯觀。因是每人決不會說老師教我們甚麼,但每人則可說當向老師學到甚麼?本文題目就此採定,自然可以方便寫下去。

回想我個人大學畢業以後,追隨郭夫子作研究,當是被引進一個新學習階段,是真正跟著夫子歷練二十餘年,一來可說是幸運,二來則是可以親身承受教澤,得其身教言教。可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豈能與書本授課同日而語?夫子門下多士,看來每人受教亦決無相同。是以本文論題,要講說我是學到甚麼?其他學長各是學到甚麼?決不可看成老師教了我們甚麼。僅只能心領神會感受到一種治學風氣。

郭夫子沉默寡言笑,門下弟子不免悚然惶懼。我們怕他,亦形成長期心理。其實他對學生最為仁慈寬厚,絕不苛虐,亦不狠辣。而我一生一直掃不掉懼怕他之心,原因很簡單,我是學養不足,進步緩慢,不能符合夫子期望,豈有不心怵之理?

郭廷以先生手創近代史研究所,一切體制章則出於其手,在此無必要討論,但凡有關我輩受命任事,以及在所中之學術活動,勢須順便提及。自如我等之學習與聞教,在所中學問觀摩,是定有講演會與討論會。講演會雖無定期,卻頻繁舉行,由所內所外專家學者講演專題,全由郭夫子一人主持,而不委交代替人。討論會則由年輕後生同仁報告研究心得,每月舉行兩次,亦全由郭夫子主持並講評。我深信青年同仁受益最大,是增長學問之重要促動力,能說不是向夫子學到東西嗎?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