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4
◆沒錯,挑選少數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可以提升致富的機率,但——如同前述研究報告顯示的——也會提升貧窮的機率。透過被動管理或指數型基金而持有整體股票市場,投資人保證可以擁有所有致勝的企業,取得市場報酬。沒錯,投資人也會因此持有所有經營失敗的企業,但這並不特別重要;任何股票所能造成的最大損失,就是當初買進金額的100%,但致勝企業在10年或20年期間,可能創造1,000%,或甚至10,000%的報酬。投資人只要錯失一、兩個這類致勝企業,投資組合的整個結果將全然不同。舉例來說,Wilshire 5000指數類型的「整體股票市場基金」大體上就擁有美國所有上市股票,我們很難建構更分散的股票投資組合。很多大型基金公司都提供這類指數型投資組合,年度費用往往只要0.07%,甚至低於我們自行建構的大型股票組合。
 
資產配置兩大步驟
 
解決了這些基本準備之後,我們可以開始來處理資產配置的議題了——如何運用第1章討論的各種資產類別,實際建構投資組合。好消息是整個程序並不困難。投資人實際上只需要做兩項重要決策:
 
1.股票與債券之間的整體配置。
2.股票資產類別之間的配置。
 
關於第一個決策,也就是有關股票與債券之間的配置比例,讓我們引用投資管理大師查爾斯.艾利斯(Charley Ellis)的比喻:
 
問題:如果可以選擇,你選擇哪個?
 
選擇A:股價大幅上漲,而且長期維持高檔。
選擇B:股價大幅下跌,而且長期維持低檔。
 
當然,這個問題有點玄機。多數投資人可能寧可要「選擇A」。艾利斯卻認為,長期投資人顯然應該偏愛「選擇B」。
 
想要瞭解其中道理,讓我們重新觀察美國股票市場2009年的高登方程式。當時,股票期望報酬率包括2.5%的股息殖利率,以及1.32%的股息歷史成長率。所以,股票期望報酬率主要是由目前的股息殖利率構成,而不是股息成長率。另外,艾利斯認為:
 
就如同我們為了生產牛奶而購買乳牛,為了生產雞蛋而購買母雞,我們購買股票,是為了未來的股利。假設我們經營牧場,當然希望能夠低價買進母牛,如此每$1投資才能生產更多的牛奶,不是嗎?
 
華爾街的諺語也說:「買乳牛是為了牛奶,買母雞是為了雞蛋,買股票,當然是為了股利。」投資期間愈長,這方面分析愈有效。25歲的年輕人正打算積極儲蓄退休基金,當然祈禱會碰上長達數十年的大空頭市場,如此他才有機會低價買進股票。
4上一頁 1 2 3 4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