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6

我躡手躡腳地走進空地,拿起相機準備拍下這壯闊的畫面,忽然間,屋子裡傳出一陣聲音:「少年欸!不熱嗎?」一位老婆婆看見我的到來,熱情地向我問候。
 
「阿婆,這是什麼魚?」我高聲問。阿婆戴上斗笠,從屋內跑了出來,手上還握著正準備要處理的魚。她一一指著地上這些魚說明,有的是丁香、有的則是四破、那是象魚,還有臭肉魚,你有吃過嗎?很好吃的!阿婆的笑容充滿自信。
 
原來這裡是她的家,也是「井垵曬魚場」。我在蘭嶼見過達悟族人將飛魚加工處理成飛魚乾的畫面,沒想到澎湖也有相同的處理手法,只不過比蘭嶼更具規模。曬魚乾在台灣算是普遍的加工方式,會因地域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處理方式,井垵村更是澎湖目前少數還有在大量處理曬魚乾的所在。
 
曬魚乾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早期還沒有發展電冰箱,適逢夏天澎湖漁貨豐收的季節,很多食物若是不加以處理,很快就會因為氣候因素而腐壞。於是澎湖人便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將夏日捕撈回來的漁獲,先以鹽水煮熟、再利用澎湖特有的海風及陽光,用大自然的力量去將漁獲加工成魚乾。最後視魚乾的軟硬程度,決定每條魚晾曬的天數,一隻魚最少也得經過兩、三個白天的曝曬,才能完成,這一切都是為了食物保存,以致冬季糧食不至於匱乏。這樣的智慧,到現今依然被完整傳承下來,成了澎湖家戶之間夏季特有的景觀。
 
阿婆說,經過加工、曝曬後的魚乾,魚肉剝下後就可直接當零食食用,內行一點人的會加工,炒熟後配飯吃。澎湖時光的味道,也隨著口述而流傳,成為特有的夏季風味。
 
漁場位置:台灣澎湖縣馬公市201縣道39號(7-ELEVEN 井垵門市附近)
 
■來吹吹風櫃半島的風:風櫃聽濤
 
「鼻息間,我呼吸著;海潮間,它呢喃著。」
6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