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2/5
宿命型直覺
宿命型直覺認為固有特質決定了個人、國家、宗教或文化的命運。
事情會是現在這樣,背後有無從擺脫的命定理由:事情向來如此,永遠不會改變。
由於這種直覺,我們把第6章的錯誤概括,或把第1章的二分化視為真確無誤,而且命中註定:不會改變,也無從改變。
宿命型直覺的演化來由顯而易見。
在古代,人類所生存的環境絕少變動,明智的生存策略大概不是反覆重估事物,而是在了解事物的運作之後就假定不會再有變動。
另外一點也很容易理解。
宣稱自己所屬族群有某個特定命運是一種很好用的做法,有助讓大家團結於一個大概永不改變的目標,還激發對其他群族的優越感。這對部落、國家和帝國取得力量十分重要。
然而現在宿命型直覺會讓我們沒有妥善更新知識,看不見周遭社會的巨大變革。
社會與文化不是石頭一塊,不會改變也無從改變。
社會與文化是會動的。西方社會與文化會動,非西方社會與文化也會動──通常動得遠遠更快。
只是除了網路、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等最快速的文化轉變之外,其他變動往往不夠快,所以未獲注意或報導。
宿命型直覺的一個常見例子就像愛丁堡那位男士,他認為非洲永遠無望,不可能趕上歐洲。
另一個例子是認為「伊斯蘭世界」與「基督教世界」有根深柢固的差異。
出於宿命型直覺,我們可能認為某個大洲、宗教、文化或國家將會(或必定)永不改變,原因出在他們抱持不變的傳統「價值觀」:這類說法一而再出現,如新瓶換舊酒。
乍看似有分析依據,細究卻往往是出於直覺的偏誤。
這類高傲說法經常只是出於讓感覺掩蓋事實。
真確問題10:
全球30歲的男性平均接受過10年的學校教育,而同齡的女性平均接受過幾年學校教育?
□ (A)9年
□ (B)6年
□ (C)3年
這本書讀到現在,我希望你已經發現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選最正面的答案。
全球30歲的女性平均在學校待過9年,只比男性少1年。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