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內容連載 頁數 2/4

這幅雙人肖像畫中的人物是喬凡尼‧狄尼可勞‧阿諾菲尼(Giovanni di Nicolao Arnolfini),另一位很可能是他的妻子蔻斯坦莎‧特倫塔(Costanza Trenta),不過特倫塔在1433年就去世了,那時這幅畫還沒完成。阿諾菲尼家族來自義大利的盧加(Lucca),在布魯日經商而且非常成功,事業結合了貿易與金融,是最早的商人銀行業者之一。這對夫婦在1426年結婚。常有人以為畫中的蔻斯坦莎懷孕了,但其實不是,她只是用當時常見的方式撩起連身長裙。然而學者對這幅畫的含義還是爭論不休。從窗外的櫻桃樹和果實看來,時間應該是初夏,而這對夫婦所在的房間是在二樓以上。這個房間可能是會客室,因為當時的勃艮第人會把床鋪當座椅用。夫婦雙方都出身成功的經商家族,兩人的結合也是出於商業考量。他們公開展示自己的財富:穿著精緻的服飾,房間裡擺了很多貴重物品,包括鏡子、地上鋪的安納托力亞地毯、大型黃銅吊燈、精美的床簾,還有椅子與長凳上的雕花。
 
男子肖像(Portrait of a Man),楊‧凡艾克,1433年,油彩、橡木板,26 × 19公分,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一般相信是凡艾克的自畫像,畫框上方寫著他姓氏的雙關語:「Als Ich Can」(我/艾克可以),下方則用拉丁文寫著他的姓名與日期:「楊‧凡艾克在1433年10月21日畫了我」,字母故意畫得像是刻上去的一樣。在15世紀的歐洲北部,肖像畫與彰顯財力的物品很流行;當時資本主義與中產階級興起,影響了藝術的主題、風格與題材的選擇,幾個最活躍的藝術中心也在法蘭德斯一帶發展出來,肖像畫變得特別受歡迎。
 
[p20]
1鏡子
有錢人才買得起鏡子,而這面鏡子映照出站在房門口的另外兩個人,其中一個可能是凡艾克本人。阿諾菲尼舉著右手面向那兩人,或許是在打招呼。微凸的圓形鏡面是當時的玻璃鏡能做成的唯一形狀。木頭鏡框上的圓形徽章描繪耶穌受難的種種場景,代表上帝對救贖的承諾。無瑕的鏡子則是聖母馬利亞的象徵,隱喻她的童貞受孕與純潔。鏡子旁邊掛的那條琥珀珠串是念主禱文用的一種念珠。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