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3/8
• 活力(對生理健康與精力的正面主觀認知)
 
• 環境控制(將環境塑造成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與欲望;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被日常生活的要求與責任壓垮的能力)
 
• 正向的關係(感受他人的愛、支持與重視;擁有溫暖且可靠的人際關係;以愛與寬容對待他人)
 
• 自我接納(以正面態度看待自己;自我價值感;喜愛與尊重自我)
 
• 掌握(完成困難任務的成就感;達成自我重大目標的效能感)
 
• 自主(獨立自主,能夠在人生中自由做出選擇與抵抗社會壓力)
 
• 個人成長(不斷尋發展與進步,而不是追求固定不變的狀態)
 
• 生命的參與(全心全意與充滿熱情地投入日常活動與生活)
 
• 生命的目的與意義(相信自己的人生是重要、寶貴且值得的;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與意義;與超越自我的事物建立連結)
 
• 超然的經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敬畏、心流、啟發與感激的經驗)
 
注意,許多這些幸福來源超越了人們對於快樂的刻板印象。成為全人,指的是活出完整的存在,而非不斷追求快樂。感到快樂未必就是活得幸福;這其中也包含持續在生命中融入更多意義、參與成長──即人本心理學關注的重點。
 
在這個部分,我將介紹二十一世紀的全新人類需求層次理論,這個模型與人本心理學的精神相符,但也建立在關於人格、自我實現、人性發展與福祉的最新科學發現之上。我相信,這個新的需求層次模型可作為心理學領域的實用組織架構,也能有效指引你踏上健康、成長與超越的自我旅程。
 
但是,首先我們必須先糾正關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一些常見誤解。
 
人生不是一場電玩遊戲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通常被視為一層接一層的進展,彷彿一旦我們滿足了一連串的需求,就會永遠滿足於現狀。這彷彿將人生當成電玩遊戲,我們過了一關(譬如安全),天上就會傳來一個聲音說,「恭喜,現在你解鎖歸屬感了!」然後就永遠不會回到上一關。這種看法完全誤解了馬斯洛的理論及其所有研究的精神。雖然很少有人這麼認為,但馬斯洛其實是一位發展心理學家。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