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6/8
最後,還有一項常見的誤解,那就是馬斯洛的理論不允許跨文化的變動或個體的差異。然而,馬斯洛承認,不只基本需求會在人的一生中不斷更迭,滿足基本需求的順序也會出現重大的文化與個體差異。例如,一些缺乏安全與健康的重要資源的社會(如在飽受戰亂所苦的社會,人們經常活在真實的危險與恐懼中),肯定會比其他社會更注重基本的生存需求。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社會仍然可以帶給人們一定程度的群體意識、尊重與發展技能和才華的機會。如顧問蘇珊.福勒(Susan Fowler)所言:「『自我實現』的地方無所不在。」若要讓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與超越的機會,就必須解決世界各地真實存在的結構不平等,但這不表示人們必須先滿足與安全有關的需求,才能努力獲取更大的成就感。不同需求的滿足可以同時並行。
 
即使屬於同一個社會,人們的需求也會因為不同的性格與環境經驗的結合,而有不同的優先順序。舉例來說,有些人一向把注意力放在與別人建立深厚的關係,有些人則持續尋求別人的讚美與尊敬以獲得前進的動力。即便就個人而言,我們在成長的同時,重視的需求也可能會跟著改變。再次強調,重點是改變與成長。
 
儘管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的排序會在不同的文化、個體甚至個人的一生中有所變動,但有一個核心面向在現代科學的檢視下始終不變。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那是什麼。
 
匱乏vs.成長
 
雖然多數人把重點放在需求的三角階層上,但馬斯洛實際上強調的是這個階層的另一個特點。他主張,所有需求都可以歸為兩大類別,而若想成為全人,就必須整合這些需求:匱乏與成長。
 
匱乏的需求──馬斯洛稱之為「D-needs」──出自於滿足感的缺乏,不論是缺乏食物、安全、情感、歸屬或自尊。「匱乏境界」(D-realm)的存在影響了我們的所有感知並扭曲了現實,它會要求個體的全人:「餵我!愛我!尊重我!」這些需求越缺乏滿足,我們就越容易扭曲現實以符合自己的期待,並利用他人來滿足自己最急迫的需求。在匱乏境界中,我們也越容易利用各種防衛機制來逃避免這種不足。某種意義上,這些防衛機制可謂「具有智慧」,能夠幫助我們避免當下無法承受的痛苦。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