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1部 人生本來就很難,要「我願意」為哪般?
 
《我願意》一開始寫的是一對貧窮夫妻的悲慘故事。生活已經很艱難了,又參加了類似新興宗教的團體,想尋找出路,最後被利用、榨乾,直到賠上全家人……
 
近年來。不管是打著「心靈成長團體」的名號,或者傳統宗教更入世而積極宣教的手段,訴求的對象大都是正處於低谷、心靈脆弱、需要依靠的人們。人在飛黃騰達時,對靈性和自我探索興趣缺缺;而當困境來臨,如同腳骨折需要拐杖、上樓梯需要扶手,能有某個外力支援,的確好過些。
 
每個人的困境不同,在《我願意》劇中,有些人對自己身處的困境感到無能為力,有些人在困境中好孤單,有些人把困境當成勳章,以痛苦帶來的磨難感受存在。因此,他們紛紛加入「幸福慈光動力會」,希望能從中得到陪伴和溫暖。
 
但他們究竟得到什麼?這些承諾,往往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洛纓
 
我相信人生多有難處,基本上,有期望就會有失望,有目標就會有挫折。別人能夠輕易跨越的問題,卻可能卡住我們一輩子。劇中有好幾位失意的人物,從小小卡住的難、顯而易見的難,到巨大綑綁的難,這些困境讓主角「願意」投身一個組織,無條件地奉獻,甚至被控制。
 
我覺得,這部《我願意》,想刨根挖起,讓我們檢視自己,也正視每個人的困難。不管是還沒看劇的讀者,或已看劇的觀眾,我們一起問:被忽略的是誰?迷失的是誰?受害者到底是誰?劇中人各自失落的是什麼?渴求的又是什麼?
 
這些層層疊疊、不容易看清的,正是人生無法逃脫的困境。而唯有看懂困境,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惠文
 
01 婚姻裡的「我願意」,是歸屬感還是控制欲?
 
要在人生中建立起一座婚姻的堡壘,能守能攻又無堅不摧,是不是讓本來就不容易的人生變得更困難?
 
洛纓:
 
劇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應該是凱莉老師。她在高中任教,單親五年,有一兒一女,在學校風評很好。她有兩個馬克杯,在家裡的那一個,上面寫的是「一百分的媽媽」;辦公室的那個,寫的是「一百分的老師」。看起來像是自我期許,但更像是她期待別人對她的評價。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