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1/8
前言
 
目前業界出現一項普遍的說法,欲探究數位平台大勝傳統非平台企業的原因,了解為何傳統事業遭受科技巨擘無情踐踏。根據這個世界觀,數位平台宛如來勢洶洶的病毒;實際上,2020年爆發的全球COVID-19疫情,似乎更加助長這種傳播態勢。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股市乏善可陳時,這類平台發源地那斯達克(Nasdaq)指數卻一飛沖天。但儘管有吸人眼球小故事的支持,這類敘事手法卻經不起嚴密的檢視。但具備明顯財務誘因的人士為了維持現有的假象,恰好拚命規避這類檢視。由此可見,數位寶藏蘊藏的榮景太過美好,大多數人都不願意仔細研究。
 
輕鬆賺錢的誘惑難以抗拒,促使我們寧願構築夢想的願景,也不去思考已知的真相。在數位顛覆的時代,我們不僅僅會關注「獨角獸」企業,它是幾無營收的新創企業,卻一夕之間擁有數十億美元的估值,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或是注意科技巨擘勢如破竹地攀升至市值數兆美元的境界。似乎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地只在數位世界壓寶,就獲得超越大盤的報酬。
 
一般人追求網際網路的財富時,往往會忘記一條真理:基本的投資原則,同樣適用於數位和傳統的商機。了解企業現有或缺乏的結構性競爭優勢,是評估企業是否值得融資與融資多少金額的關鍵。目前不斷吹捧科技的人士,企圖把大眾注意力從基本面轉移到某種神奇思維,但歷史上早有類似案例;過去媒體大亨也熱衷於說服投資人,自己具有神祕天分來管理人才和挑選爆紅鉅作,但股票價格一直表現欠佳。
 
認清平台假象
 
本書的宗旨,就是要你暫時杜絕催眠般的數位論調、深吸一口氣,重新回到最基本的原則,運用相關工具來區分哪些企業體質堅韌、哪些搖搖欲墜,以及哪些屬於經銷事業、哪些形同一場詐騙。儘管競爭優勢背後的經濟概念維持不變,但這些優勢在數位環境如何呈現,卻完全是兩碼子事。這些主題正是本書重點。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