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圖解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2版)

圖解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2版)

  • 作者:陳思緯
  • 出版日期:2022/11/28
內容連載 頁數 1/3
Unit1-1社會政策的發軔與內涵

一、社會政策的定義

(一)我國社會工作辭典的定義:社會政策是國家或政黨為達成某種目標,所確立的某些基本原則或方針。而社會福利政策,則為解決或預防社會問題,以維持社會秩序並謀求人民福利,所確立的基本原則或方針。在這個定義中,廣義的社會政策,即是國家政策;狹義的社會政策,即是社會福利政策。

(二)英國學者Timuss(提墨斯)的定義:社會政策有廣義及狹義二種意義。廣義的意義是指一切與實現良善社會秩序有關之政策;而狹義的社會政策是指處理人們基本生活需求滿足之政策。一般而言,當代對社會政策的討論常是指狹義的社會政策。

(三)美國學者Marshall的定義:社會政策是政府直接影響市民福利的政策,這些政策包括社會保險、公共救助、衛生保健、福利和住宅等。

二、社會政策的內涵(主要在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一)什麼( what)是社會政策:即了解政府的政策內容。這是眾人對社會政策的初步印象。例如全民健保政策、社會救助政策等。

(二)社會政策是如何(how)發展、管理及執行:例如一項對抗青年失業的新政策是如何被構思?主要及隱藏的目的為何?錢從哪裡來?如何達成它的目標?

(三)為何( why)會有社會政策:這牽涉到不同價值觀或意識型態。例如以台灣長期照顧政策之發展過程而言,相較早期視照顧老人為家庭成員之天職,隨著社會問題加劇,當政府願意承擔更多公共照顧責任時,相關立法及計畫內容也隨之產生, 可見決策者如何看待問題成因與責任歸屬,將影響社會政策的形成。

三、社會政策的分類(依據Erskine所提出的研究途徑進行分類)

(一)社會議題( social issues):社會政策常是為了回應或探究當前的社會議題。例如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家庭規模改變,衡量國家未來可能面臨之衝擊,為了避免老年人口缺乏照顧,政府便著手規劃長期照顧政策,或是採行鼓勵婦女生育的社會政策,以增加新世代人口數,避免社會安全體系崩解。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