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中國命理學:簡史及推演方法

中國命理學:簡史及推演方法

  • 定價:620
  • 優惠價:955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2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首先是命理學的「簡史」。然而,人們在瞭解了歷史之後,最主要的目的是「應用」。從學以致用的角度出發,本書又著重展開了「推演方法」的介紹和闡述。傳統命理的推演方法正是從歷代命理典籍中透露出來的。有了歷史文獻的鋪墊,讀者才能真正瞭解這些方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或者說,在怎樣的探究視角下,產生和逐漸豐富起來的。

本書特色

  作者博覽群書,吸取精華,摒棄糟粕,條分縷析地將傳統命理學的發展歷程詳細分析,由淺入深地介紹各種推演方法及其邏輯性、合理性,尤其為廣大的命理研究初學者指明了方向,幫助大家更快了解命理學的脈絡。

  (1) 以中國命理歴史說明各年代的差别。
  (2) 各年代推演方法的實際考慮因素。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陸致極


  1949年生於上海。1981年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1991年美國伊利諾大學語言學系博士。

  出版的語言學著作有《計算語言學導論》、《計算語言學》、《漢語方言數量研究探索》、《A Quantitative Model in Dialect Subgrouping: The Case of Modern Wu Dialects》等,並在《中國社會科學》、《Studies in the Linguistic Sciences》等中外學術雜誌發表語言學論文二十餘篇。

  出版的命理學研究著作有:《八字命理新論》、《八字與中國智慧》(《八字命理新論》增訂版)、《中國命理學史論: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的研究》、《又一種「基因」的探索》等。

  2008年在北京大學演講「人生基因的探索」。2012年在大陸「旅遊衛視」梁冬主持的《國學堂》節目談「又一種『基因』的探索」(共四集)。
 

目錄

序  細參「有限」索「無窮」──文懷沙
前言
導讀圖
 
第一章  「黑箱」的探究
一、天人之際:從西方到東方
二、天:氣─陰陽─五行
三、人:命和運
 
第二章  古代的天命觀     
一、從孔子談起
二、先秦諸子的天命觀
三、國運的窺探
四、王充的自然定命論
五、命理學出現的歷史條件
 
第三章  干支符號系統
一、曆法上的干支符號
二、干支符號模型
三、八字結構:氣的運行片段
 
第四章  命理學的形成時期    
一、孕育階段
二、古法模型
三、今法模型
 
第五章  命理的基本推演方法
一、神煞系統
二、刑沖會合法則
三、納音五行
四、五行四時用事
五、日主強弱
六、大運和流年
 
第六章  十神和格局 
一、十神
二、十神的映射網絡
三、格局
四、結論
 
第七章  命理學的深化時期
一、《神峰通考》和《命理約言》
二、《滴天髓》和《子平真詮》
三、調候研究
四、《命學玄通》
五、從《金瓶梅》到《紅樓夢》
六、結論
 
第八章  從普通格到特殊格
一、普通格(正格)
二、特殊格(變格)
三、形象研究
 
第九章  命理學的現代時期
一、民國階段
二、港台階段
三、大陸階段
四、結論
 
第十章  現代命理的多學科研究
一、健康命理研究
二、命理的心理學研究
三、命理的社會學研究
 
第十一章  多視角的推演程式
一、康熙:千古一帝
二、八字分析
三、性情、六親、健康和疾病
四、大運與千秋功業
 
第十二章  命理學的局限與展望
一、傳統命理的局限
二、從神化到去魅
三、思考與展望
 
跋  結緣於命理學──王永成、戴理宏   
主要參考文獻
 


  
細參「有限」索「無窮」

  
  我曾私撰一式,曰:
  
  「∞」…←{回顧昨天}→{展望明天}→…「∞」
  
  我認定「0」是無限的中心:既能「繼往」,又能「開來」。「往」沒有「頭」,「來」沒有「尾」,俱都指向「∞」(無窮)。
  
  沒想到,拙撰竟與陸致極博士的「命運學」所見略同,真是幸何如之了。幾千年以來,我們的祖先十分重視「0」的情狀,把生命來到的「年」、「月」、「日」、「時」,用干支來描述(俗稱「八字」),「作為人的出生時段宇宙運動狀態的標記」,用以探索「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引文內文字俱見陸著)。我認為致極所云,即司馬遷所謂「究天人之際」也。
  
  致極自信,命運學研究,是中華先哲的一個偉大發現。他斷言:「一個真正的『知命』者」,「應當敢於超越自己的命運」,「在『有限』中去追求和實現『無限』」。用新興的說法,即敢於「實現夢想」也。
  
  致極三月二十五日於芝加哥索序,謹匆草小文如上以覆雅命云。
  
文懷沙
二○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子夜於北京雲何寂孤齋
  
前言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徐志摩《再別康橋》
  
  為往聖繼絕學。
  ——張載
  
  我不是職業命理師。我與命理學之間的不解之緣,起自於四十多年前的好奇。我是由好奇而學習,由學習而研究,由研究而成了這個傳統特殊領域的一個探索者。
  
  為什麼會發生好奇?我在《八字與中國智慧》序言中已經談及:早在1967年初春,一位盲殘算命師預言了我十年後的重大變化以及「出洋遊學」。當這些預言真的發生時,我不能不感到驚訝,好奇之心油然而起,於是開始收集和閱讀命理方面的書籍。在學習過程中,又常常被我們先人的睿智所驚倒。傳統命理學中,有迷霧,有糟粕,但其中洋溢著的理性的探索精神,卻閃爍著我們古老民族的智慧之光。
  
  2006年,為了集中精力探求這種智慧,我提前「退休」了,專心從事命理的研究。大概是受了現代西方博士教育的影響,凡研究一個課題,總要先瞭解它的來龍去脈。前人究竟做了哪些工作?——這是研究的起點。因為在科學發現上,後來者如果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他們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這樣,系統地研讀命理學歷史文獻,梳理命理發展的歷史過程,成了我「退休」後研究計劃的第一項課題。
  
  本來僅是愛好,但一經投入,卻格外認真起來了。傳統命理學長期存身在俗文化中,缺乏系統的整理,但它確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西風強勁、商品大潮洶湧澎湃的情形下,重新梳理和召喚我們自己古老文化的精神血脈,就變得十分重要。我感到了一種歷史使命感。2008年秋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命理學史論:一種歷史文化現象的研究》,作為第一本完整的命理學發展的歷史述評,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的。
  
  《史論》完成後,我又開始了新的研究課題:探索人的出生時空與健康疾病的相關性。2012年出版的《又一種「基因」的探索》,可以說,正是這方面學習和探索的最初的成果報告。然而,當年夏天,我在上海遇到了《史論》的責任編輯楊柏偉先生,是他「催生」了放在讀者面前的這一本小書。因為《史論》是一本比較嚴謹的學術研究著作,對於完全沒有命理學知識背景的人,在閱讀上會有一定的困難。楊先生因此提議,能否寫一本比較通俗的簡史,得以滿足更多有興趣瞭解命理和命理發展史的讀者的要求?於是,2012年金秋,我放下了手頭的研究,重又回到命理學發展史這個題目上來。
  
  的確,《史論》完稿有五年了。五年中我又有了新的資料的積累。一是台灣早年的命理作品,主要是鄒文耀教授對早期命理的研究著作。二是韓國圖書館保存的南宋徐大升《子平淵源》早期本子。研究這些資料,對早期命理的發展脈絡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史論》中討論了1949年以後的現代命理研究,但主要是台港的研究,沒有涉及大陸內地。近些年來,隨著大陸改革開放的深化,內地已經成為了當代命理研究和實踐的主要舞台,不少研究著作得以正式出版。因此,介紹和評點最近一個時期內地的研究狀況,對於命理學史的研究者來說,自然是責無旁貸的。所以,作者花時間認真地閱讀了近年大陸出版的傳統格局研究、「盲派」以及「新派」的命理作品,對他們的研究得失做了評論。當然,這些評論是否得宜,還要留給讀者和專家來評判。有了這些新的內容,本書並不只是《史論》的一個簡寫本。
  
  本書的內容首先是命理學的「簡史」。然而,人們在瞭解了歷史之後,最主要的目的是「應用」。從學以致用的角度出發,本書又著重展開了「推演方法」的介紹和闡述。最初擔心「簡史」與「推演方法」屬於兩個不同的主題,很難在一本小書裡講清楚。但是,我還是努力嘗試了。在我看來,傳統命理的推演方法正是從歷代命理典籍中透露出來的。有了歷史文獻的鋪墊,讀者才能真正瞭解這些方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或者說,在怎樣的探究視角下,產生和逐漸豐富起來的。事實上,這也是我自己學習和探索的過程。為了讓讀者閱讀方便,我在目錄之後特意加了一個「導讀圖」。根據各章節的主要內容,把「簡史」和「推演方法」分別標記出來,提供閱讀的簡明線索。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內容的重點。我還特意寫了第十一章,以清朝康熙命造為例,把歷代使用的方法整合起來,具體地展現為一種全方位、多視角的分析程式。這是我自己數十年研究的心得,既為初學者指點登堂入室的門徑,也祈請方家批評指正。
  
  作者認為,人出生的時空結構聯繫著他的生命信息,這是中華先人的一個偉大假說。近兩千年來命理的理性探索,本質上是對這一假說做出的實證。囿於研究手段的限制,古人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工作。現在,是借助於現代科學思想和科學工具,開始新一輪實證的時候了。而這種實證將為一門浸透了我們古人智慧的新的學科——時空生命學奠定厚實的基礎。
  
  由於本書涉及的歷史資料較多,為了行文通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有較大的可讀性,作者盡可能把相關的引用資料和背景知識放進注釋中,有興趣的讀者請留意注釋的內容。
  
  此書的寫作歷時五個多月,幾乎每一周都跟上海王永成先生通一次越洋電話。書中的不少觀點,是在跟他的討論中完善的。尚律先生多次費心為作者郵寄新出版的書籍,何重建、董向慧先生也熱情地為作者提供了資料;作者還得到鮑卿、陳業孟、戴理宏、鄭英旻、吳道平、嚴培寶諸友的指教;在寫作過程中,曾蒙盧津源、胡志強、周欣平、曹曉明、謝平、夏林、張楠、帥政宏、秦瑋、祁漢群、楊東海、袁衛東、高杰清、陸輝良、郗定海、沈振民、郁雷、戴定九、洪大德、唐保興、梁知、袁嘉驥、奚頌華、楊柏泉、王韌等朋友的關心和幫助,作者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謝忱。作者還要感謝妻子魏曉明的支持。
  
  著名文化老人文懷沙先生專門為本書作序並題了條幅,字字珠璣,意蘊深長,使作者倍受鼓舞。
  
  最後,作者謹將此書奉獻給盛承慧女士,感謝她對作者研究工作的幫助和鼓勵。
  
  陸致極
  2013年2月10日
  癸巳春節於芝加哥西郊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1456632
  • 規格:平裝 / 512頁 / 17 x 23 x 2.5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內容連載

第一章「黑箱」的探究
 
命運,這是一個多麼具有魅力的字眼啊!古往今來,它吸引了多少人的遐想、思索和不懈的探求。
 
中國命理學簡史要揭示的是中國人對命運求索的歷史過程。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中國命理學的理論基石。本章就從天人關係談起,從西方到東方,展現東、西兩方不同的天人觀。接著闡述中國古人是怎樣運用「氣—陰陽—五行」的模式去刻畫「天」的。然後由「天」到人。在我們的古人看來,人的「命」,正是他出生時的「天」的運動狀態片斷的摹寫。正是在這裡,命理學找到了自己研究的出發點。由此,我們扼要地介紹傳統命理學獨特的研究方法,並勾勒出它全方位、多視角的探索途徑。
 
一、天人之際:從西方到東方
西方:天人對立

 
在西方文明中,人與自然是分裂的。
 
這種認識可以追溯到基督教的經典《聖經》。《聖經》敘述道:上帝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人。上帝創造人是要派他們去管理自己所創造的一切。人跟自然本來相處得很好。可是,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受了蛇的誘惑,偷吃了伊甸園裡的禁果——智慧果,於是遭到了上帝的懲罰。人被從樂園中趕了出來。地上長出了荊棘和蒺藜,人必須終年勞苦,才能得以溫飽。
 
《聖經》的說法,隱含著這樣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是站在自然界之上、之外的,有統治自然界的權利;人與自然界是敵對的;人只有在征服自然的艱苦鬥爭中,求得自己的生存。這種觀念反映了西方文化中人與自然關係的基本態度。
 
經過理性近乎冬眠的漫長的中世紀,自十四世紀始,從意大利開始了充滿活力的文藝復興。到了十六世紀以後,隨著宗教改革,以及緊接著的科學革命,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精神。這種精神很快傳遍了整個歐洲,構成了西方現代性格的基本輪廓。西方人開始重新獲得了生命。
 
從這個時候起,人似乎站起來了,擺脫了中世紀神學的陰影,充滿了自信,並開始以這個世界主人的姿態,去審視客體,征服客體。這個客體就是自然。人確信憑藉其自身的理性能力,能夠理解自然的秩序。這個秩序完全是機械的、自然的。人能夠通過科學,以數學的精確、經驗的直觀以及嚴密的審視力,揭示和反思自然的秘密,無限拓展所面對的世界,發現新大陸、環繞地球航行……由於科學躍然而起,它使人似乎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天地之間唯有人最大。科學在這一深刻的文化變革中成為了西方的新的信仰。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楊定一新書《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系列獨家88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