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尋找那只爵(下冊):訪問古典旅行記之二

尋找那只爵(下冊):訪問古典旅行記之二

  • 定價:170
  • 優惠價:9153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4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遙遠的民間傳說與支離的歷史碎片,
穿梭在現代與夏商周之間,
彷彿跌進了歷史的長河裡……
  
  從黃河開始的旅行,是試圖在漫遊中靠近夾雜著史實與傳說的夏商周時代。先設計幾條與考古遺址有關的路線,再漫遊過二里頭、安陽殷墟、西安豐鎬車馬坑、琉璃河燕下都遺址,又穿行於沒有考古依據卻傳說盛行的地方,比如大禹治水的龍門、商紂王的朝歌、與周人祖先有關的稷山等,在有趣的歷史與幻想交織中,沿著黃色巨龍的時光之水,一路撿拾著歷史沉積下來的碎片。

本書特色    

  作者在《尋找那只爵》一書中回潮到中國歷史的源頭,以夏商周考古遺址為綱,給旅行路線劃定大致的時空,主要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歷史日期大致截止

  在西周共和元年。文中所描寫的內容有的是古代遺跡,有的則是遙遠的傳說,更多的是旅行其間的見聞與感悟。

  這樣的旅行有種說不清楚的快樂,行走在現代與夏商周之間,想像著古人的生活,看見了歷史的色彩。古人飲酒用的爵宛如某種歷史的符號,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秦里


  北京人,喜愛旅行,喜愛歷史,喜愛閱讀。一九九五年開始在《明報》發表散文、遊記、小說,此後為《旅行家》、《樂》、《書城》、《居》、《北京月訊》等多家中國報刊雜誌撰稿或主持書評專欄。近期走過而留下印象深 刻的地方是:泉林,據說面對那裡的流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目錄

第三章 西周 田裡耕作的人
扶風周原遺址 周人的前進路線
西安豐鎬車馬坑 八水繞長安
西安鎬京村 春日遲遲
岐山周公廟 鳳鳴岐山
登封測景臺 立竿見影
臨潼烽火臺 最後升起的煙
臨淄齊國故城 針鋒相對的原則
曲阜魯國故城 禮之下落
琉璃河燕都西周遺址 公路上的伯矩鬲
侯馬曲村——天馬遺址 葵花裡的鐘鳴鼎食
三門峽虢國墓地 洛陽鏟伸向貴族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破土而出的瞬間
陝西歷史博物館 子子孫孫永寶用
中國國家博物館 博物館旅行記

第四章 河 涉大川
黃河上的最後一座橋
晉陝魯豫行車風光
我們的行軍作戰路線

結束語:鼎與爵現在進行時

主要參考資料
 

前言

順河而下


  「芝麻,開門吧!」 進入任何一個寶藏之前,也許都需要一個類似的咒語,啟動石門的同時,也讓自己透過這種另類的呼喚作好心理準備——即將進入一個黑暗中隱藏著珠寶的山洞,即將開始一段神祕中逐漸真相大白的過程。箭在弦上的瞬間,就像火箭發射前的「十、九、八、七、六」,或者遊樂場雲霄飛車的「請繫好安全帶,禁止將手臂伸出艙外」……,隨著一聲轟天巨響,我們驚慌地衝向黑暗穹窿,頭頂是日月光芒和八大行星的閃爍,腳下的藍色地球,沿著一條盤根錯節的鋼鐵軌道,高速旋轉,顛簸,暈眩,瘋狂。 在厚厚的中國歷史長卷中,剛開始的夏商周那幾頁,很像一個神祕莫測的山洞,或者說像一段不甚清晰的道路。年代實在太久遠了,缺少文字記載,又沒有足夠的考古證據,就像是丟在這裡那裡的一塊塊碎片,無論後人如何小心、耐心地收拾,也只能拼出個大概。 讀那段歷史給人的感覺虛無縹緲,似乎不是一頁頁老實地翻過來,而是在一種半人半神的飛翔狀態中,讀著讀著就會升入雲層,進入神話傳說的領域。 如此人神混雜、歷史與幻想交織,讓我們覺得非常有趣,就像是充滿了魔幻色彩的史詩電影,混雜著一些歷史根據、一些民間故事、一些精靈古怪、一些規矩的理智、一些散漫的想像力。

  我們大概計畫了幾條和夏商周有關的旅行路線,包括一些著名考古遺址,比如偃師二里頭、安陽殷墟、西安豐鎬車馬坑、琉璃河燕下都遺址等;也包括很多沒有考古依據卻傳說盛行的地方,比如大禹治水的龍門、商紂王的朝歌、與周人祖先有關的稷山等。

  這樣的旅行,與其說是為了體現史實與傳說相夾雜的夏商周特色,還不如說真正的興趣只在於旅行,夏商周只是一條鬆散的線索、一個有趣的藉口,是為了給旅行路線劃定大致的時空。

  從西周後期「共和元年」(西元前八四一年)開始,中國歷史有了準確紀年,從此時空界定,可以腳踏實地。共和元年,在我們看來似乎具有盤古開天地的意義,輕者上升為天,重者下沉為地,神話傳說紛紛像雲彩一樣飛走了,中國歷史不再渾沌混亂。

  此後歷史變得鄭重有序,只是也少了很多騰雲駕霧的樂趣,所以我們在設計旅行路線的時候,將歷史日期大致截止在西周共和元年。

  夏商周最主要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我們的旅行從陝西龍門開始,跟隨黃河進入山陝大峽谷,經過平坦的中原地區,最終從山東東營注入大海。順河而下,感受這條黃色巨龍幾千里綿延奔突的實力,也像是沿著時光之水,一路撿拾歷史沉積下來的碎片。

  還是回到前面所說的咒語吧。想像一下我們正站在夏商周的大門前面,期待那一聲雲開霧散的口令,也許是「芝麻」、「茄子」、「cheese」或者「葵花」?對於我們來說,這個終極靈感其實是:大禹。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32547
  • 規格:平裝 / 14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0.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扶風周原遺址周人的前進路線】
 
周原無無,堇荼如飴。——《詩經.大雅.綿》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熱中在北京城裡尋找古董圖案,尋找那些被現代化以後的古老概念。比如爵,遠古時期的酒器,當年身分的象徵,所以有「爵位」之說。現在這個字用得最多的似乎是「爵士樂」,已是完全的外來詞彙。
 
說來奇怪,爵士樂暗淡又奔放的效果,竟然與這個字有種微妙的呼應——古人用如此複雜的東西飲酒,本身就是一種儀式的表達,似乎不僅是喝口酒那麼簡單。
 
鼎,古代的大鍋,也是禮器,也代表人的身分地位。最高級別的天子擁有九個鍋,公侯伯子男也各有自己相應的鍋數。以食器作為國家的大禮,讓人覺得古人似乎非常現實,非常關心吃飽肚子的問題,就像北京人見面打招呼:「吃了嗎?」
 
古代日本的天皇三寶是玉石、神鏡、寶劍;古代歐洲也多以寶劍或權杖為禮器,電影〈特洛伊〉的王子最後將劍交給一個市民,意味著國家王位的傳承。而古代中國的楚襄王有篡國野心,最過分的行為便是詢問鼎的重量:鼎之輕重,或可問焉?
 
中國是農業社會,中國人自古是操心溫飽的農民,這其實也是中國文明的一大特色。農業是周人的特色與驕傲。周人奪得江山以後,普天下開始了一片農業好風光。我們在前面寫過一篇山西稷益廟,稷指后稷,傳說是周人的祖先。在稷益廟的壁畫中,稷的手裡拿著麥穗,代表他是農業的先祖。
 
稷,本是農官的職稱,逐漸成為這一族的指代。他們世代在夏朝做農官,夏朝滅亡後,這一族人向西北遷移,到達今天甘肅一帶。雖然四周都是陌生的騎馬的少數民族,但那裡土地廣大,適合農耕,適合農人的生活方式。這一次舉族大移民,就是周史上所說的「我先王……自竄於戎狄之間」。
 
後來又經過好幾次這樣的「竄」,或者說,經過九代領導人的努力,終於到達陝西岐山腳下的周原,終於找到了「我的地盤聽我的」。周人幸福地寫道:「周原無無,堇荼如飴。」——周原大地上生長著鳥頭菜和苦菜,吃起來就像糖一樣甜;用龜殼占卜,說我們可以在這裡長住下去,快快敲起大鼓吧,快快造起城門吧,造起百堵牆頭,造起土穀大神廟,過起我們勤勞致富的小康日子!(《詩經.大雅.綿》)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2024捷徑|資料夾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加碼(6/17-6/18)
  • 職場人
  • 天下文化(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