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

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

  • 定價:492
  • 優惠價:8742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2010年,中國邏輯史學會召開了成立30周年研討會。《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為研討會的部分論文匯編。這本論文集,是30年來中國邏輯史研究的一個縮影。學術爭論,伴隨著學術反思,成為推動中國邏輯史研究繼續深入展開的不竭動力。
 

目錄

風雨兼程三十年(代序)
《先秦邏輯史》編寫中的幾個問題
“中國邏輯”名稱困難的辨析——“唯一的邏輯”引發的困惑與質疑
中國邏輯元研究嘗試
名辯學與中國古代邏輯
中國邏輯史的基本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中國先秦時期已經有了辯證邏輯嗎
中國古代邏輯史是非形式邏輯的發展史
中國邏輯史研究中的兩個理論問題質疑
中國邏輯史研究之誤區
略論中國近代邏輯思想發展的幾個主要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對邏輯的包容與排斥
名辯邏輯提綱
略談中國古代“推類”與“連珠式”
魯勝的邏輯史觀
中國古代從“類”範疇到“類”法式的發展演進過程
試談中國名辯學的變項與常項
《周易》中的邏輯方法論思想探索
《易經》邏輯思想新探索——評《易經新論》
《周易》中的邏輯理論分析
孔子與荀子的“正名”思想之比較
墨家辯學論“辯”
論墨家“以說出故”的推論性質和推論形式
試析墨家的推類思想
《墨經》中的推類理論
《墨經》中的論證邏輯思想
墨家的言語行為思想對中國古代邏輯的影響
亞里士多德和墨家學派的邏輯系統比較
論先秦智者學派的主要人物——惠施學說
從“辯者二十一事”論思想的單位結構
公孫龍考
略論公孫龍的邏輯思想
解讀《指物論》
先秦邏輯學的光輝遺產——《通變論》
以符號學析“白馬非馬”之辨
對《白馬論》的邏輯分析
苟子的“類推”思維論
儒家正名邏輯思想的現代思考
《淮南子》推理論
《劉子新論》的正名邏輯思想
嵇康邏輯思想探索
試論邵雍的象數推演邏輯
試論金岳霖關于邏輯一與多的思想
論金岳霖邏輯方法的跨界性特征
牟宗三邏輯二分法思想初探
喻類載道彰顯理性——試論先秦名辯學對中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論中醫理論的模式類推方法
墨子經濟邏輯思想初探
論中國邏輯與中國傳統數學
中國古代數學中的邏輯機制與推理程序研究——以“測量術”為例
法稱在因明史上的貢獻
文軌及其《因明人正理論疏》
因明的三支論式與三段論之比較
第二相新解
《因明人正理論》梵漢對勘和研究
先秦諸子對名的認識的再認識
中國古代邏輯研究的若干方法論反思
先秦名辯為何成絕學
從文化發展角度研究和認識名辯學
論墨家邏輯的合法性問題
中國邏輯史比較研究之反思
邏輯比較研究30年
如何對待中國古代邏輯思想史研究
試析中國現代唯邏輯主義思潮
西方邏輯的引入與《墨子》研究新範式——關于梁啟超墨家邏輯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胡適的邏輯史方法論解析
墨學在韓國
因明百年誰與評說
中國因明研究將再現高潮(1978—2010)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時期(或兩個階段)︰前30年即從1950年至1979年為第一個時期,後30年即從1980年至2009年為第二個時期。這樣的劃分,應該與哲學的其他分支專業研究情況是一致的。後30年的研究,無論是研究視野還是研究深度,與前30年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前30年的研究,尤其是前輩學者堅持邏輯多元論的學術眼光和力排眾議堅持坐冷板凳的堅毅品性,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正是這種眼光這種品性,使得後30年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取得r驕人的業績。

中 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原名中國邏輯史研究會,是在楊芾蓀、溫公頤、虞愚、李匡武等四位前輩的聯合倡議下,于1980年12月在廣州越秀賓館成立的,至今已有30個年頭;這四位倡議者,如今雖然都已作古,而他們所倡議的中國邏輯史研究事業,30年來在他們的引領和參與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中國邏輯史研究會的成立,可謂瓜熟蒂落。1979年,汪奠基的《中國邏輯思想史》、周文英的《中國邏輯思想史稿》、陳孟麟的《墨辯邏輯學》相繼出版,中國邏輯史研究已卓然成為中國邏輯學界的一個富有特色的熱門專業。正因為如此,中國邏輯史研究會成立後不久,就申請到了邏輯學界的第一個國家“六五”規劃重點科研項目︰多卷本《中國邏輯史》。

30年來,中國邏輯史專業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業績︰

一、《中國邏輯史資料選》(六卷)、《中國邏輯史》(五卷)的編著出版。以中國邏輯史研究會成立的第二年開始,研究會的大多數骨干學者都參與到了多卷本《中國邏輯史資料選》的工作之中,這是一項為開展《中國邏輯史》多卷本的研究、編寫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經過20多人的數年努力,從1985年開始,六卷本《中國邏輯史資料選》陸續出版,至1991年底,六卷《資料選》全部出版。在編選資料的同時,五卷本《中國邏輯史》的寫作也緊鑼密鼓地進行,經過長達八年的努力,1989年底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二、《中國邏輯史教程》、《中國邏輯思想史教程》這兩本教材的編寫和修訂。1985年冬,在溫公頤先生主持下開始了《中國邏輯史教程》的編寫,並于1988年初由L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 86年復,《中國邏輯史》多卷本的其他作者,以楊芾蓀先生為主編,編寫另一本中國邏輯史教材,並于1988年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為了區別于前一本教材,出版時取名為《中國邏輯思想史》。

上述兩種教材的作者,基本上都是《中國邏輯史》五卷本的作者,故均局限于“中國形式邏輯的思想發展史”。

這里,同樣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由上海市邏輯學會會長傅季重先生主編的《哲學大辭典‧邏輯學卷》正式出版,這是一部集全國邏輯學工作者之力的邏輯學專業辭典,其中的中國邏輯史條目撰寫,是一個開拓性工作。如果沒有同期的《中國邏輯史》多卷本的編寫基礎,沒有周文英、周雲之、劉培育等先生不計名利積極參與,也就很難想象中國邏輯史條目能夠成為這部邏輯學辭典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學術亮點。

三、個人編寫中國邏輯斷代史的豐碩成果。繼汪奠基先生的專著《中國邏輯思想史》之後,溫公頤先生于1983年出版了專著《先秦邏輯史》,又在1989年、1993年出版了《中國中古邏輯史》、《中國近古邏輯史》;1984年,周雲之、劉培育合著的《先秦邏輯史》,1987年孫中原的《中國邏輯史(先秦)》等斷代邏輯史或史論也紛紛出版,在20世紀80年代形成了一個熱烈的充滿生氣的中國邏輯史研究的巔峰時代。

四、培養了一大批中國邏輯史專業的碩士和博士。20世紀80年代,《中國邏輯史》多卷本、《中國邏輯史教程》的作者們,在著書立說的同時,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湖北、江蘇等地培養了一大批本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其中天津南開大學中國邏輯史專業博士點的溫公頤、崔清田兩位教授先後培養了二十多位中國邏輯史專業博士,與中國社科院劉培育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孫中原教授等培養的碩士、博士,成為當下中國邏輯史專業教學和研究的主要力量。

20世紀末21世紀初,進入了中國邏輯史研究的反思階段,重點對此前以“中國形式邏輯發展史”為主要研究內容的成果進行反思,對以往的研究方法提出質疑。認為中國邏輯史研究應置于整個中國文化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中國傳統思維的特殊性決定了中國傳統邏輯樣式的特殊性,以中釋中,恢復名學、辯學的本來面目,才能真正展示中國邏輯思想發生發展的歷史。

隨著中國邏輯史研究的深入展開,邏輯是一元還是多元的討論隨之而來。前10年以“形式邏輯發展史”為唯一內容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實際上就是受了“一元論”的影響,而否認中國古代有邏輯的聲音,又恰恰是對以往中國邏輯史研究思路與方法的否定。這一現象耐人尋味。後來的反思,終于有了“多元”的覺悟,並由此拓展了中國邏輯史研究的視野。21年前,中國邏輯史研究會在成都舉行學術研討會,作出r一個重要決定︰開展對《易經》邏輯方法的研究;第二年,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了“易經思維方法學術研討會”。經過10年的努力,以類比推理為特征的《周易》的邏輯思想,終于作為中國邏輯史的起點,寫進了“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由溫公頤、崔清田主編的《中國邏輯史教程》修訂本,向人們展示︰人類不僅有演繹邏輯,還有類比邏輯。

當然,在中國邏輯史專業隊伍中,圍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問題,仍然存在著許多分歧。有的學者堅持認為,中國邏輯史理應是形式邏輯思想在中國發生、發展的歷史,如果不是主要討論形式邏輯思想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就不能稱做嚴格意義上的“中國邏輯史”。學術爭論,伴隨著學術反思,成為推進中國邏輯史研究繼續深入展開的不竭動力。

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中國邏輯史研究的成果數量雖然不如20世紀80年代,但是由于新一代年輕學者知識結構的合理與完善、學術視野的開闊,發表的著述多有發前人未發之言,總是不斷地將中國邏輯史研究推向深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邏輯史研究的明天會比今天更精彩。

還值得一提的是,30年來,因明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一直是中國邏輯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由于研究的深入和隊伍的擴大,三年前從中國邏輯史專業隊伍中分蘗出因明一支新銳之師,獨立門戶,使得我國邏輯學界又添了一個專業委員會。對此,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不僅不感覺遺憾,而是感到高興;隨著中國邏輯史研究的深入和研究隊伍的擴大,有可能還會出現新的分蘗,生長出新的專業委員會,再次向世人彰顯中國邏輯史研究的強大生命力。

2010年7月19至21日,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與畢節學院聯合舉辦了中國邏輯史研究會成立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畢節學院院長、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學立教授和畢業學院的師生們,為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付出了許多辛勞。會議之後,畢節學院又慷慨解囊,全額資助本書出版。我謹代表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全體同仁,向畢節學院及張學立教授表示由衷的感謝!

同時,還要感謝中國邏輯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南開大學哲學系張曉芒教授帶領畢節學院邏輯與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楊崗營、南開學報編輯部張棟豪、南開大學哲學院碩士研究生劉琪等同學,不負眾望,八個月來為本論文集的文選征集、文稿搜集、錄入、修訂、編輯等煩瑣冗重的工作付出了巨大辛勞。三十年足跡、三十年記憶,濃縮成一本書,實非易事。

這本論文集,是30年來中國邏輯史研究的一個縮影。由于篇幅所限,30年來一直筆耕不輟的老一輩學者,也只能人選一篇文章。記得1980年12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國邏輯史第一次學術討論會之後,將各位學者提交的會議論文編輯成書,取名《中國邏輯史研究》出版。30年後的今天,我們結集出版第二本中國邏輯史研究論文集,既有寓回顧與瞻望、朝乾夕惕自勵奮發之意,亦希望從事邏輯學研究的其他專業的朋友們對我們的中國邏輯史研究工作繼續惠予關注和評論指點。
 

詳細資料

  • ISBN:9787500498445
  • 規格:平裝 / 607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2024臉譜全書系展,電子書單書85折,任選二本82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