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周年慶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十四卷 第一期)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第十四卷 第一期)

  • 定價:354
  • 優惠價:8730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簡稱創意產業、創意經濟或“創新科技”等,是一種全球化範圍內愈益興盛的文化與經濟實踐行為。英國創意產業之父約翰‧霍金斯曾經說過︰“中國缺的不是創意,而是創意商品。”近年來,我國在世界範圍內嘗試以“中國創造”代替“中國制造”的形象示人不不僅意味著傳統文化觀念的現代更新,更預示出“文化軟實力”具有了更其廣大的實踐理性基礎。因此,借鑒世界各國文化創意理念與產業成功範例,逐步推進我國文化產業並使其日益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文化、滿足大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

繼上期刊發賈斯汀教授的長文《藝術、產業和現代化》前兩章之後,業界產生了較大反響。本期,我們將繼續刊發其後續幾章,以飧讀者。文中作者敏銳地指出,“文化企業和市場在規模和意義上真正的增長依賴于‘審美的’革新”,其由此所得出的四個主要結論(“藝術不是‘藝術’”;“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是不同的”;“市場失敗包含市場的失敗”;“共同文化”)等論斷對于當下馬克思主義美學與文化研究極具啟發意義。

沿此,本刊主編王杰教授對賈斯汀教授進行了跟蹤采訪和學術訪談,雙方就全球語境下的文化現實及其馬克思主義美學再發展等重大議題展開了深度對話。值得一提的是,應賈斯汀教授之約,國外幾位同行也就此展開了新探索,如︰安迪.C.布拉特教授在《創意城市︰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間的沖突——英國經驗解讀》一文就如何處理好文化與創意經濟和城市化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獨到看法,並進行了翔實分析;羅薩琳德‧吉爾的《“生活就是自我推銷”——談新媒體業的自我管理》-文則就新媒體工作的“不穩定、強度大、發展快、難預測、不公平”等特點展開了多側面分析,並對新媒體工作者提出了建設性意見。本刊還特邀國內幾位學者針時賈斯汀教授文化創意產業專題論文展開了一定的回應。如朱立元教授、路程博士的《試論創意產業的審美向度》一文從美學角度出發,深入論述了創意產業包含的審美向度問題,文章提出“消費者要避免在盲目消費中喪失主體性;生產者也要避免在經濟目的壓力下被‘創意’異化”等觀點值得關注。曾軍教授的《馬克思主叉視域中的文化生產問題——對賈斯汀‧奧康諾(藝術、產業和現代化>的回應》一文則認為,賈斯汀‧奧康諾圍繞藝術與工業關系的討論是對馬克思這一命題的布迪厄式解讀,其觀點更具有後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特征,頗見新意。陸揚教授提交的《文化研究的連接範式》-文亦新見選出,值得賞讀。本刊將就此論題予以繼續關注並展開深入研討,歡迎學界同仁繼續賜稿。

主編與西方學者的訪談是本刊的既有特色和主推欄目,本期所收錄的兩篇訪談,論題新穎,思考深邃。作為世界著名的文化研究學者,托尼‧本尼特旱在20世紀70年代就成為英國文化研究的重要代表性人物。近年來,隨著國內對文化研究的逐漸深入,托尼‧本尼特的研究也愈加受到國內學界的重視,本期訪談對于中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研究而言,無疑具有某種新的啟示。特里‧伊格爾頓是英國杰出的馬克思主叉美學家,本刊曾對其作品多有譯介,本期所刊對話主要根據特里‧伊格爾頓在20世紀70年代中前期的批評工作展開。對話在馬修‧博蒙特與特里‧伊格爾頓之間展開,前者為倫敦大學學院(UCL)英文系的高級講師,通過深入交談,文本清晰地呈現出特里‧伊格爾頓作為一個批評家的成長歷程,尤其是其政治與美學層面的思想靈感,讀來興味盎然。

在全球化視野下,本刊除了將焦點對準傳統馬克思主義研究重鎮外,我們還將視野逐漸擴大到拉丁美洲、日本、東南亞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不僅要繼續深入研究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要將視野拓展至審美文化及文化現代性等,以期逐步推進對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完整理解與整體宏構。此外,為積極應對全球化和新媒介發展所帶來的種種挑戰,我們將積極深化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當代形態研究,借助既有國內外相關成果,以期在信息化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再發展,爭取得到新的突破。就此而言,本期特設“多維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欄目,其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性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大衛‧奧爾德森的《人道主義、反人道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一文頗有新意。作為學術界研究特里‧伊格爾頓的發軔者,大衛‧奧爾德森在文中針對英國馬克思主義傳統的理論解剖力進行了詳盡闡述,並富有洞見性地指出,“有助于我們有效探討新自主義環境下的政治問題的,並非反人道主義,而是英國馬克思主義”。本欄目還刊發了國內幾位著名學者的專題論文,如陸貴山教授的《異化與審美》、閻國忠教授的《誰在接著朱光潛講?——“主客觀統一”說的邏輯展開》等。其他如肖瓊博士的《神義論︰伊格爾頓悲劇理論的邏輯立場》、謝冬冰副教授的《“民族一人民的”與“文化霸權的”——也談葛蘭西的文化思想》,以及周海玲博士的《尚未完成的決裂——利維斯主義與早期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關系研究》等文亦各有洞見。上述論著從不同側面呈示了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的不同向度,謹向本刊讀者推薦。

本期“文學、文化與政治”欄目中有幾篇文章亦值得引起讀者的重視,如李勝清副教授的《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心理機制分析》、胡友峰副教授的《“自然與自由觀念”在德國古典美學中的邏輯演進》,劉中望副教授的《資源批判與語義轉移——瞿秋白的“五四”觀》、丁文霞博士的《禁錮與自由——評話劇〈在看見以前〉兼及其他》及施立峻博士的《文學與政治關系的對話性》等,值得展讀。

本刊傳統欄目“審美人類學與藝術人類學”,擇要刊發了兩篇國外學者的專論文,如阿爾弗雷德‧吉爾(Alfred Gell)的《定義問題︰藝術人類學的需要》(尹慶紅博士譯),作者是英國政治經濟學院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在藝術語言、象征主義和藝術人類學方面有突出研究,尤其是在藝術人類學的理論建構方面被認為是同代人中最有才氣和原創性的學者之一。他認為,藝術品的定義既不是由藝術制度來認定,也不是具有符號的、審美的、用于表達意義的物品,而是一套行為體系,意在改變世界;藝術人類學理論的目標是解釋藝術品在這種關系情景中的生產和流通。另一篇為羅內爾‧阿爾博蒂‧羅沙的《後歷史語境下素材的前行——論如何拯救批評藝術的今天與未來》(孫明麗譯),該文試圖于後現代經驗中應用阿多諾提出的Verfransung der Kunste-藝術邊緣之交錯這一概念來揭示當代藝術的虛假困境,闡明了當代藝術繼續具有批評和啟迪功能的可能性。此外,強東紅博士的民歌研究,以及王杰教授與其幾位學生圍繞電影《趙氏孤獨》所展開的悲劇觀研討,生動地呈現出新生代學者們的思想脈動。王洪琛博士撰寫的《突起理論主義的美學寫作——評段吉方〈意識形態與審美話語〉》書評亦比較中肯,可供推薦。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藝術、歷史與文化學院”于2011年4月23—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共同舉辦了首屆“中英馬克思主義美學雙邊論壇”,會議主題為“中英審美現代性的差異”。與會學者們就此論題展開了熱烈而富有成效的探討,部分會議專題論文將刊發于《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雜志第14卷第2期。我們將圍繞此論題組織相關論文,歡迎學者們撰寫論文參與並深化討論。

編輯學術刊物是一項“痛,並快樂著”的事業。掩卷推窗,外面已春意盎然。在本該釋懷的時刻,卻難以放下對日本地震和福島核電站危機中經受痛苦的人們的牽掛,我們衷心地為他們祈福,並祈願︰全人類幸福、平安!
 

目錄

卷首語
創意產業與當代美學問題
賈斯汀‧奧康諾︰藝術、產業和現代化(下)(張良叢、王斌譯)
Wang Jie,Song Chunyan︰Face the Reality and Develop Marxist Aesthetics—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Justin O’Connor
安迪‧C.布拉特︰創意城市︰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間的沖突——英國經驗解讀(武成譯)
羅薩琳德‧吉爾︰“生活就是自我推銷”——談新媒體業的自我管理(周曉鳳譯)
朱立元、路程︰試論創意產業的審美向度
陸揚︰文化研究的連接範式
曾軍︰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文化生產問題——對賈斯汀‧奧康諾《藝術、產業和現代化》的回應
學術訪談
Wang Jie,Xu Fangfu︰Aesthetics,Society,Politics—An Interview with Tony Bennett
特里‧伊格爾頓、馬修‧博蒙特︰批評家的任務——特里‧伊格爾頓對話錄‧第四章政治/美學(賈潔譯)
多維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
大衛‧奧爾德森︰人道主義、反人道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劉向軍譯)
陸貴山︰異化與審美
閻國忠︰誰在接著朱光潛講?——“主客觀統一”說的邏輯展開
肖瓊︰神義論︰伊格爾頓悲劇理論的邏輯立場
謝冬冰︰“民族—人民的”與“文化霸權的”——也談葛蘭西的文化思想
周海玲︰尚未完成的決裂——利維斯主義與早期英國文化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研究
文學、文化與政治
施立峻︰文學與政治關系的對話性
李勝清︰文藝意識形態實踐的心理機制分析
胡友峰︰“自然與自由觀念”在德國古典美學中的邏輯演進
劉中望︰資源批判與語義轉移——瞿秋白的“五四”觀
下文霞︰禁錮與自由——評話劇《在看見以前》兼及其他
審美人類學與藝術人類學
阿爾弗雷德‧吉爾︰定義問題︰藝術人類學的需要(尹慶紅譯)
羅內爾‧羅沙︰後歷史語境下素材的前行——論如何拯救批評藝術的今天與未來(孫明麗譯)
強東紅︰略論民歌緩解現代性焦慮的文化功能——以陝北民歌為例
王杰、尹慶紅、汪譽等︰躲避崇高?——《趙氏孤獨》觀後談
書評
王洪琛︰穿越理論主義的美學寫作——評段吉方《意識形態與審美話語》
約稿啟事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須知
《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投稿格式
 

詳細資料

  • ISBN:9787511709721
  • 規格:平裝 / 41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藝術設計】2024捷徑|資料夾文化電子書全書系,單書85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簡體週年慶
  • 商業新品
  • 福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