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

保存生活:漢寶德談鄉土與藝術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生活中發生的這些與那些,
  發生過或進行中的,
  都是漢寶德眼中殿堂外所獨具的奇花異采,
  這些都是在地底蘊與原動力。

  從日常到創作,漢寶德漫談鄉土與藝術十五章。
  本書共分四大卷,從「鄉土藝術家」、「鄉土藝術」、「鄉土建築」,到「老街」,各卷又有名詞義釋與時事探討的詳正論述,諸如鄉土與民間,本土與外來,手工藝與古董等等,倆倆參照又類比影響的相似卻又不一樣,通通都在漢寶德根深淺出的說明比喻裡,談出另一種或更多的可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漢寶德(1934-2014)


  1934年出生於山東省日照縣,1958年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1964年赴美留學,先後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等學位,1967年返國。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藝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等。

  早年於建築系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出版《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冀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在建築方面,漢寶德於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此外亦致力於藝術及美感教育之推廣,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4年第34屆行政院文化獎。

編者簡介

黃健敏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建築碩士。

  文化部及台北市等多縣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國美館及北美館諮詢委員。曾任教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北藝大、北科大等校。

  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著書撰文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2002年1月至2004年7月出任《建築師》雜誌副社長兼主編,致力推動建築文化活動,策畫建築師公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共同舉辦33場「世界都市建築」演講系列。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入圍2008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科學及技術類」。

  著作:《貝聿銘的世界》、《建築藝術卷1:台灣建築的先行者》、《藝術,盡在街頭:美國東部城市藝術公共空間導覽》、《世紀建築大師:貝聿銘》等。

  編作:1999-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2016第五屆公共藝術獎專輯》、2001-2003年《台灣建築獎專輯》、《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等。

  策畫:「ARCH建築」叢書(典藏藝術家庭)等書。
 
 

目錄

卷一  鄉土藝術家                       
01.民藝.廟宇.洪 通                      
02.素人畫家洪通身後                               
03.頑石的幻化──林 淵                    
04.傳統中的現代面貌──吳榮賜                      
 
卷二  鄉土藝術                        
5.古董?藝術?民間藝術的前途                
6.談鄉土藝術的保存:施叔青的《琉璃瓦》讀後                           
7.傳統與技藝                                
8.純藝術與工藝之間
9. 從中國雕塑傳承談山西彩塑藝術
10.淺談玩泥巴文化的保存                      
 
卷三  鄉土建築
11.鄉土建築與文化
12. 農村建築風格的保存                      
 
卷四  老街                                            
13.大溪和平路                           
14.三峽老街                             
15.斷裂的老街                           
 
編後記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057516
  • 叢書系列:藝術札記
  • 規格:平裝 / 220頁 / 17 x 23 x 1.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書展活動

 

內容連載

古董?藝術?民間藝術的前途
 
最近幾年來,由於國內前輩學者們的大力提倡,以及留學回來的青年朋友們自外國帶回來鄉土藝術的觀念,年輕一代的民族責任感,民間藝術的價值一天天受到重視,眼看就要發展為一種藝術的運動。年前轟動了一陣子的洪通畫作與朱銘雕刻, 似乎為大家肯定了地方的藝術傳統可以通過有生命力的心靈,再現出來,而且為我國未來的民族藝術開一條大道。但是毫無疑問的,民間藝術本身的前途,是一個頂重要的問題。因為民間工藝傳統既然是我們未來的藝術遠景之所寄託,它本身的存廢不但關乎這個傳統的價值問題,而且也等於對其價值傳承能否成功的一大考慮。
 
民藝還是古董?
 
我為什麼急於討論這個問題呢?因為我覺得這些年來,民間工藝價值的重估所直接造成的後果是民藝的商品化。說起來這也是很自然的現象。生活的改變,使較實用的工業產品充斥民間,取代了落伍的手工業製品。這些東西在效用與功能上既已被淘汰,已是不值一文了。今天忽然有些名家在報章、雜誌上指出這些東西有不可描述的價值,加上有對地方文化感到興趣的外國人,及外國人的代理商人們,實際上進行蒐購,碎磚、破瓦忽然又有了身價,而且高到足以使一些人活動起來。
 
很多人認為這一現象可悲的一面,在於這些民間的藝術品均不幸流到國外。但以我看來,民間藝術外流固然可惜,卻也是必要的。如果沒有外國人的收購,不會引起國人的注意。何況部份的外流可以產生文化交流的作用;民間實用藝術品的特色是數量極多又少精貴珍品,短期的外流不會發生國內缺貨的問題。我覺得這可悲的一面乃在於我們逐漸學習外國人,把這些過時的手工業製品看為古董,讓他們在古董市場上流通起來了。
 
我並不反對古物古董化,這樣可以使大家珍視這些古物並妥加保存。但我們要分開活的民間藝術與死的觀賞品之間的分別,明、清官窯的觀賞瓷器或真正有歷史價值的實用性的製品,本來就應該以珍品視之。但如果分不清十年還是五十年的器皿,一旦被塑膠製品所取代下來,就當作古董出售,卻絕不是一種健康的現象。我看到一些關心民藝的朋友,很高興地收集散失的東西,希望以保存古董的心情保存民間的藝術,固然了解它們莫可奈何的心情,但卻是令人嘆息的。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