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週四|小心!有陷阱】冀劍制:唸哲學以後要做什麼?

    文/冀劍制2011年05月05日

      「唸哲學以後要做什麼啊?」 哲學系學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一個質疑。針對這個問題,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但據我所知,哲學系學生大概都不太喜歡這個問題。因為,這句話本身隱藏了一個想法,「唸大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畢業後找工作。」姑且不論這個隱藏想法是對是錯,選擇哲學系的人大多 more
  • 對於「道德」與「幸福」的概念,在一個哲學家的眼中,和一般的說法有什麼不同?

    文/operatic2006年12月14日

    當我大學時,學校搞了一個活動,主要是要和高中生介紹在大學時分的「系」到底在教些什麼。那時我們在系館外的草坪籌辦了一些活動,有小表演,有演講。找系上某一位教授時,他說:「我演講的行情是一小時一萬元,已經比外頭的便宜了。為了以價制量,所以沒有辦法免費。」我們當場傻眼。火旺當時是我們 more
 

內容簡介

人和衣冠禽獸有何差別?
哲學教授對敗德時代的耿介諍言

——徐莉玲、王玲惠、馬英九、南方朔……聯手推薦!

台灣哪裡不缺德?
政客收受獻金,包攬工程;到頭來讓全民埋單、收拾爛攤,這道不道德?
富人透過炒地「合法」節稅;受薪階級繳稅繳到內心淌血,這道不道德?
病死豬、問題食品流入市面;貪商為私利不顧他人死活,這道不道德?
電話響起,絕大多數都是詐騙集團,這道不道德?
醫院罔顧生命,將四歲病患當人球般踢來踢去,這道不道德?
好朋友會為錢綁架好朋友、爸媽為保險金殺掉小孩子、分手談不攏,男孩親手毀了摯愛的女友……這些道不道德?

道德,真的那麼愚蠢嗎?
多年來,台灣瀰漫著只重金錢、不擇手段的惡風。
讓一步、忍一下、多花些成本、多付些代價去遵守道德,似乎是傻子的行為。
但是,敗德社會的形成,其實就是諸多不道德的長期累積,與大家的忽略與縱容。
想到這個貧富差距日益拉大、人情澆薄冷酷無情、是非公義顛倒不明的社會……
我們真的還會覺得,道德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嗎?

不得不道德的理由!
道德不是唱高調;
道德是容忍差異、是關懷他人、是正義感、是講道理;
道德是擺脫物化,回歸人的本質,是最動人的精神力量;
道德是通往幸福的必要條件!

  本書是台大哲學教授林火旺本持知學界良心、寫給島嶼最直接也最痛切的提醒。如果你為沈淪的台灣感到心痛,如果你想挽回頃頹的人性;這絕對是你不能錯過的全民道德書!

作者簡介

林火旺(1952-)

  當前的社會很功利,哲學似乎很冷門。但林火旺教授,人如其名,是一個熱情的哲學家。

  他是國內研究倫理學、自由主義、社會正義、公民理論的重鎮;他不僅在高等學府的象牙塔中研究,他更像傳教士一般,四處演講,有時也上電視的call-in 節目,呼籲國人提升政治民主的素養,寬容異見、智慧思辯、為他人設想。

  有人問他:學哲學有什麼用?火旺教授就會反問:你活著有什麼用?

  有人問他:道德有什麼用?火旺教授會挑起眉毛:那是因為你根本不懂道德。

  哲學家討論道德,會很難嗎?其實許多聽過他演講的人都會被他充滿社會關懷的人道精神而感動。不同於一般深奧難澀的哲學論述,火旺教授擅長以犀利的邏輯思路、豐厚的自由主義學理、和生動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日常生活實例,深入淺出的闡釋道德哲學的論證,挑動每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和價值的重新發問。

  因為,在這個急功近利、爭名奪利的社會中,人們已經越來越不快樂了。如何讓每個人更幸福一點呢?

  很多認識他、聽過他演講的朋友都很期盼這本書。它已經遲到很多年了,現在終於面市,非常值得讀者們和火旺教授一同閱讀、深思。

  林火旺教授是美國愛荷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民生報記者、台大課外活動組主任、台大哲學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大哲學系教授。

(本作者簡介由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撰寫)

 

目錄

推薦序
結黨營公 王玲惠
台灣道德病理總檢查 南方朔
許孩子一個幸福的台灣 徐莉玲

自序
感恩
哲學與道德
你(妳)快樂嗎?
如果你有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雖然你喜歡,但是不可以
享樂主義的矛盾
只要法律,何必道德?
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容忍差異
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講道理
自由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德?——公共精神或公德心
家庭的品德教育
中小學的倫理教育
校園倫理與學生自治
職業倫理和工作價值
幸福人生

 

推薦序1

結黨營公
王玲惠(前台灣省議員、現任台灣省教育協會總幹事)

  結識火旺教授起緣於民國八十六年一個研習活動,活動進行中發生白冰冰女士痛失愛女,白曉燕慘遭毫無人道的撕票殺害棄屍案。台灣治安亮起大紅燈,百姓走上街頭,政治領導人因此下台,但往後的台灣治安並未因此轉劣為安,雖然我們知道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雖然我們深耕兒童美德教育(火旺教授曾為白曉燕基金會《讓MQ high起來》一書作序),但敗壞的政風,急功好利的大環境,讓人們忽略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在追求幸福人生的道路上總是我怨你做得不夠好,你怨我付出得不夠多。

  民國九十年,台灣面臨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政黨輪替,那年的縣市長選舉,藍軍面臨空前的困難,尤其是台北縣,在蘇貞昌縣長尋求連任的優勢下,藍軍依自訂遊戲規則推出公認的好人,前財政部長王建?先生參與競選,古道熱腸的火旺教授及時伸出溫暖援手,極力呼朋引伴拔刀相助,他的說法是——我們要結黨營公,讓有能力有操守的人替國家社會做事,才是百姓之福。此後,在追求幸福的人生道路上我們的朋友愈來愈多,友誼也愈來愈深刻,希望能夠奉獻己力讓社會更光明、更幸福。

  九十五年十月,紅衫軍如火如荼地走上街頭,要貪瀆總統下台,火旺教授埋首著書,他是一位超級認真的專業教授,更是堅持正義理想的社會工作者與道德教育播種者,看到他對教育的貢獻與對社會付出的耐心與愛心,在相處中常被他的真性情所感動。深入淺出的說出大道理是他的專長,因此,教書之餘,他常要被我騷擾邀請到台灣各縣市對專業教師演講,只要不影響教學,他從不拒絕,因為道德教育要深耕,做得越細膩越精緻,稻穗就結得越精實。

  結束擔任民意代表的日子後,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從事婦女協助與教育輔助的工作,接觸相當多的婦女與各級教育工作者,在頻繁且深入的互動中,深刻地感受到社會價值混亂、是非善惡不明、法律不被遵守、司法不被信任的憂心。尤其是教育改革改的種種變革,加重了一般青少年學生及家長的負擔,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大眾傳播媒體對正面價值與觀念的干擾,政治人物與政治事件的紛擾不安所造成的負面示範,衝擊了傳統美好的道德與規範;經濟的停滯與生活痛苦指數的急遽升高,也讓一般普羅大眾,深覺追求幸福似乎遙不可及,且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失望與悲哀。

  《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一書,細讀品味之後,深深感動於他對理想的堅持與實踐,及捨我其誰的勇氣與豪情,真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哲學實踐者。火旺教授苦心孤意反覆闡明的真義,與其說是深奧哲學思維的普及與推廣,不如說是道德(美德)教育的深化與自省,要在讀者心中播下善良與幸福的種子,並期待在春風化雨之下發芽、茁壯,成為最美麗的心靈花園。

  這本書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闡釋康德哲學,介紹盧梭、柏拉圖的思維,甚或霍布士、奧古斯丁的道德哲理,並以凡人對於金錢邊際效用遞減的感受,認為感恩分享才是幸福的泉源,以及許多在發生日常身邊的小故事,讓讀者分享其思想的內涵與對美德教育刻不容緩的深沉反省。

  現代人比較缺乏對神聖價值虔誠的崇敬心理,也欠缺對人對己的責任感與榮譽心,對此常深覺憂心,但看完了火旺教授的此一著作後,熱切地希望能將這本書推薦給更多朋友,期盼對她(他)們的處世與接物有所助益。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仍有很多很多像本書作者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與期待,並願為道德推廣教育奉獻付出的熱心人,所以,深切企盼本書暢銷,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美德教育推廣的園丁,期待道德花園百花齊放,芳香滿園的日子早日到來。


推薦序2

台灣道德病理總檢查
南方朔

  此刻的台灣,大概已不再有人否認,我們整個國家都病了,而且病得不輕。

  我們的政治,一波波貪腐的醜聞連續劇,無休無止,似乎看不到盡頭。而毫無羞恥心的鬼扯硬拗,則更是讓人嘆為觀止。以前台灣人總以自由民主自豪,現在若講到「台灣式的民主」,則儼然成為新的髒字眼。至於我們的經濟,「歐洲商會」二○○五年還說:「台灣有喪失競爭力的危險」。二○○六年已開始用白話文說:「台灣已經喪失競爭力」。而相對於競爭力排名下降的消息,則是一個個大公司都紛紛鬧出各種政商勾結的醜聞。至於我們的社會景象,則是犯罪率和自殺率持續上升。而功利性的瘦身美容、吃喝玩樂、追逐名牌等卻又成為另一種帶有畸形風格的流行。所有這些負面的情況,顯示出此刻的台灣,其實早已經走到了大崩壞的路上。

  而就在這樣的時刻,台大哲學系教授林火旺及時的推出了《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一書。這是第一本以台灣本地的政經社會及人的問題為舉證材料的道德哲學著作,也可以說是對台灣道德病理所做的總檢查。這部重要的著作,非常清楚的告訴了我們,台灣之病是病在道德,如果我們社會不能對當今的崩壞,以「回到根本」(Back to basic)的態度去作道德上的重新思考,則不僅亂象與施政的國家處境難解,甚至台灣人的幸福人生也終將成為不可能。因此,林火旺的這本著作,其實也可說是台灣道德重建的總題綱,不但我們各行各業的菁英必須閱讀,對每個功名尤其具有啟發性。

  其實,道德問題從來就是人的問題之根本。以歐美為例,道德的思考也一向是所有思考的核心。歐美的大學預科及大學通識教育裡,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皆為核心課程及主要的學習目標。道德並非我們社會許多人一知半解所誤認的「教化」,而是人要成為一個人,社會要成為社會,甚至自由民主得以落實的根本前提。這也是西方哲學系統裡,道德論與知識論、形上學、邏輯學並列,為四大分支之一,而且經常還貫穿其他三個領域的主因。

  但非常可惜的,乃是在我們的社會裡,縱使許多菁英分子都有留學歐美的經驗,但因為大家都是在台灣完成大學或碩士課程而去作專業的進修,他們只參與到歐美的專業教育這一塊,對別人基礎的那一塊則相當懵然。這也使得我們的大學及大學之前的教育裡,仍然把道德視為一種教化,視為現代的孔家店。當這種一知半解的自以為是變成了積非成是,則不但我們的教育達不到全人(Universal Man)的目標,甚至於連道德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也一併被顛覆。由於我們缺乏了「道德推理」的訓練,因此我們看問題遂一向只看表面,只看技術。我們讀法律的,對具有高度道德內涵的法律哲學缺乏興趣,於是法律教育遂難免淪為訟棍教育;我們讀財經的,對職場倫理和企業倫理完全無所措意,一堆科系都儼然成了各式各樣的賺錢系和理財系。我們的醫學系對醫學倫理學只聊備一格,也才造成整個醫療體系和醫事人員在制度與人的體質上問題叢生。

  而真正的道德教育可不是這樣的。它是生命意義的探索,人的語言和行為邊界的開創的關鍵學問。它是一種系統性的人文思考。諸如積極的個人主義,現在文明的定義,自由民主的前提等所以涉及價值的問題,都是道德哲學和應用道德哲學的範圍。也只有透過道德思維和批判,人們才可能有意識的去做出最適的選擇。

  而林火旺教授正是台灣社會談論到哲學問題的不二人選。他受過西方嚴格的道德哲學分析訓練,因此他談起道德問題全無教化的意味,而是透過觀念與價值的解析,將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何者為宜,何者不宜,做出了清晰的判斷。

  這部重要的著作,由個人行為、職業道德、道德教育,一直談到自由民主的道德自覺等,由於涵蓋面極廣,在此無法一一細論,而只能就其總體加以歸納。我認為此書之所以重要,乃是:

  一、 道德絕非訓示教化之學,而是一種推理論證。這點我們社會長期以來都在人云亦云中懵然無知。而這部著作是以嚴格道德哲學的方法,探討我們社會道德問題的第一本著作。單單這點,其先驅貢獻就已巨大無比。

  二、 近年來台灣社會「本土論」當道,但學術的「本土化」卻鮮有進展。「本土」不是研究原住民的儀式與神話,也不只是研究本土固有的物種或狹義的歷史經驗,真正高階的學術本土化,應該是用普世的標準和方法論來探討我們的問題和願景。蓋只有如此,我們的經驗不但會有清楚的參考架構,也對其他社會有可參証的意義。在這個意義上,這部著作可說是第一本本土性的道德哲學著作。

  三、 近年來台灣由於媒體發達,政客發達,各種似是而非的說詞大盛。諸如「只要不違法,有什麼不可以」、「薪水減半的人不會貪污」、「道德只是教化」等皆屬之;另外則是許多糾纏不清的讕言口號充斥,甚至「愛台黨台」、「容忍」、「少數服從多數」、「多元民主」屬之。許多都被扭曲著使用當成了政治工具。本書在分析敘述時,都能及時的將它釐清。思想的不嚴格乃是社會與政治敗壞,以及雙重標準氾濫的原因。本書的嚴格但卻輕鬆可讀,娓娓道來的講道理方式,有其不容低估的貢獻。

  據我所知,近代西方由於時代變遷,價值重建,道德及倫理學的地位日益提高。美國的企業界從最高的大老闆組織「企業圓桌會議」到大公司的員工訓練,有關企業倫理的課程或演講,都是重頭戲。各著名大學的倫理及道德哲學教授也都一個個成了超級大忙人。這種趨勢有個術語,叫做「回到根本」。而就在我寫這篇介紹序文時,美國正好期中選舉,共和黨大敗。而就在這段期間,美國也出現了大量從道德觀點批判共和黨的著作。共和黨大敗,乃是敗在它的道德淪喪。當一個政黨只懂得利用人民的恐懼感來挑釁分化,圖利於自己;並藉此合理化自己的說謊、欺騙,甚至貪腐,它當然會遭到選民的唾棄。

  因此,人間最重要的是道德,道德才是生存意義、社會進步,以及確保幸福的屏障。在這個「重回根本」的時刻,要超越當今的大崩壞,我們又怎能再對道德問題掉以輕心呢?

  是為鄭重推薦。

推薦序3

許孩子一個幸福的台灣
徐莉玲(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

  火旺、錦華兄嫂是我與夫婿打心底敬重與喜愛的朋友。他們一位是台大哲學系教授,一位是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一生以教育為職志,為台灣的下一代奉獻。我常說台灣社會多一點像火旺兄嫂這樣清風傲骨的人格者,台灣將有不同的文化風貌。火旺兄向我邀稿寫序的此刻,我正面臨台灣社會媒體歪風的嚴格挑戰,我想這也是一個機會,讓我可以用這個實例,像火旺兄書?許多事件一樣,證明台灣迫切需要鼓勵大家閱讀火旺兄的這本提倡「道德」的書。

  學學文創志業集合了四百位有心回饋社會的文化創意產業精英,合力為台灣的下一代打造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學習平台,數月前已獲得市府核發合法進駐內湖科技園區的管理顧問及研究發展服務業使用執照。但某媒體,為了報紙的銷路,枉顧職業道德,記者隱藏已知合法的事實,在學學上網報名前一周,以聳動、誤導的標題,刊登曲解及負面的大幅報導,第二天再刊登真實正面的小幅報導,這種惡質炒作新聞的手法,到底台灣還要胃納多久?我面對學學內部上百位為了理想參加文創教育行列——他們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同仁,看到大家辛苦一年來籌備的心血被抹黑打擊,社會到底給這群年輕人上了一堂什麼樣的課?台灣真正面臨需要道德重整的時刻了,到底是個人缺少職業道德創造了不道德的企業文化?或是企業缺少職業道德鼓勵了不道德的個人?這樣的惡性循環又缺乏法律約束的媒體環境將培養出什麼樣的國民,我深深地為台灣的前途憂心。

  我們的社會?充滿了矛盾與失望,藍綠橘紫的政客為了選票不斷地撕裂人民互信互愛的情感,產業間不擇手段的競爭打壓,少有團結合作的典範,台灣的文化要從哪一個層面救起?文化包括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社會、宗教、藝術、哲學、教育,是全生活的組合,而人文則是人倫的道理,即是倫理道德,台灣想再創經濟榮景,如果人文基礎沒有建構穩固,上面的框架無論多高隨時都會傾倒。台灣這一代彼此能夠生存在同一個時空,進而相遇、相處都是有緣。懂得「惜緣」的人,會懂得應該彼此互相幫助,而不是為了私利互相傷害。只有打造一個充滿愛和關懷的社會,我們的幸福才有堅實的基礎,而「道德」就是一切的關鍵。

  火旺兄在國家最需要道德自省的時刻出這一本書,憂國憂民的的情操令人感佩!我常聽到他說,這個社會最令人挫折的是:有心者無力、有力者無心,所以他要把有心人凝聚起來,匯聚成力量,為了下一代,我熱烈響應他的號召,加入「不當旁觀者」的行列,讓我們齊心攜手,許千千萬萬個孩子一個幸福的台灣。

自序

  感恩

  今年的農曆年,我的心情一定會比往年輕鬆。

  這些年來,每年農曆初二回娘家的時候,我的心情就一年比一年沉重,因為全家人大大小小總在歡聚一堂時,熱切的問我:你答應要給我們看的書,寫好了沒?

  很多年前,我就答應他們寫一本一般人可以看得懂、有益於常人思索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書。年復一年,今年終於在寶瓶文化朱亞君社長的敦促下,實現了這項承諾。所以我要特別感謝寶瓶文化,尤其是朱社長的邀約。

  太太娘家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每年農曆初二互相拜年時,小孩要說一些吉祥話,大人則發表一些感想。由於我研究的是倫理學和政治哲學,而且平時參與一些公共事務,對當前社會的問題、幸福人生的追求,常會有一些異於常人的觀察和評論,家人都認為我講得很有道理,很早就鼓勵我寫一本這樣的書。偶爾應邀在民間社團或學校演講,不論談論幸福人生、自由主義、社會正義、公民與道德,回響也極為正面。許多認識我的朋友,更期待我把平日的言論寫成書。所以這本書是許多關愛和期盼,匯聚而成的結果。每一份叮嚀,都是對我個人的一份關心和肯定。我衷心感謝每一位關懷我的人,他們豐富了我的生命,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無形資產。

  我的太太張錦華教授,秉性善良、充滿公義。她主要的研究是多元文化、女性主義,體現她對弱勢族群的關懷是她一生的志業。她常常對學生說,她自己從年輕時就對弱勢者的關懷身體力行,嫁給一位又窮、又醜、讀的是冷門科系的丈夫,就是最好的證明。說真的,如果沒有這麼一位堅定支持我的太太,我不可能活得如此自信。美國哲學家羅爾斯(John Rawls)認為,人的自尊建立在別人對他的尊敬。我能夠堅持研究哲學、淡薄名利,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我的太太。所以這本書的觀點以及寫這本書的力量,大部分來自於她長久以來對我的肯定。

  我出生在貧困家庭,成長於國家最苦難的歲月,「理想主義」的基因從年少輕狂就進入我的血液。記得大學時代,除了破舊的衣著、邋遢的外表之外,使我一眼看起來就是一位憂苦青年模樣的主要原因是:滿腦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思慮。幾十年後的我,對國家社會和人類的命運還是有很多憂心,我也經常將自己對政治倫理的研究專長,應用在相關的公共事務中。一路走來,竟然毫不孤獨,因為我結識有了一群志同道合、急公好義的好朋友,經常可以呼朋引伴,分享對國家前途和社會未來的想法和做法,他們誠摯無私的情義,常讓我心靈中充滿溫馨和感動。

  曉波和建綱兄是這些年來給我最多指教、最常找我小聚、暢談天下大事的好朋友;玲惠、明仁和立群是我最信賴和依靠的伙伴;錦茹大姐對我過度的推崇,不但常讓我汗顏,更讓我警覺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成允常常用威脅的口吻對我說:「你絕對不可以跟我分彼此,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朋友的義氣令我動容;伯實、莉玲夫婦對我的知遇,深深讓我珍惜,而他們兩位投入重振台灣創意文化的教學大業,更已成為我們共同的使命和目標。

  還有許多數不清信任我、關心我的親朋好友,恕我無法一一道謝。

  我個性率直、不善交際,卻擁有許多一般人不容易享有的友誼,其實唯一的工具就是「道德」。我對社會無私的付出,做任何事情幾乎很少為自己的利益打算,「無私」是朋友可以完全信賴我最大的原因,所以我交朋友的唯一方法就是放空自己,才容得下他人。換句話說,「道德」是我交朋友的唯一工具,而朋友也以道義相挺。朋友成為我生命中快樂最主要的來源,也是我最豐厚的資產,誰說道德無用?

  感謝莉玲、玲惠、杏慶在繁忙的工作壓力下,承諾為本書寫序,對本書理念的支持和肯定。我還要感謝「讀書會」的朋友,她們最先讀完初稿,提供我許多修正的意見。當然如果沒有寶瓶文化所有工作同仁,尤其是夏君佩小姐的耐心協助,這本書也不可能問世,在此一併感謝。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沒有讀過書,一生都在艱苦的生活中折磨,從小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他們因為無力償還債務所遭受到的冷嘲熱諷。記得我高二和高三那兩年,為了生活而寄人籬下,每天早晚要到菜園裡花費一兩個小時澆菜,換來一口可以安心食用的飯菜。尤其高三下學期,當別的同學都在家人的呵護下準備大學聯考時,我只能在午夜夢迴的被窩裡掉淚,當時我曾經發誓將來要讓我的父母過好日子。遺憾的是,我無法讓他們在生前就可以分享我所擁有的肯定。我感謝他們,他們讓我在苦難中體驗真實的人生,使我懂得知足常樂的道理,使我比一般人更能夠抗拒名利的誘惑。尤其他們的苦難,喚醒我心中的正義感,以及對弱勢族群的同情和關懷。所以他們不只孕育了我,更孕育了我生命價值的主調!

林火旺 於台大哲學系,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七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282736
  • 叢書系列:Vision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三、如果你有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柏拉圖(Plato, 428-347 B.C.)應該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哲學家,他有一個最有名的對話錄叫做《理想國》,在這個對話錄中一位辯士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蓋吉士(Gyges)是為利底亞(Lydia)國王工作的一名牧羊人,有一天當他在放牧羊群時,忽然來了一場暴風雨加上地震,震開了一個地洞,他被這個景象所吸引,就走下地洞,在洞裡他看到許多驚奇的事物,其中有一隻銅馬,這隻馬的中間是空的,像一扇門。蓋吉士走進這道門,看到一具比人的體形還要高大的屍體,這具屍體的手指上有一枚金戒指,蓋吉士離開時只帶走這枚戒指。他帶著這枚戒指參加牧羊人每個月的例會,這個會議是向國王報告羊群的狀況,開會期間他無意間把戒指的座盤往內轉,這時他發現他的同伴似乎看不見他,因為他們在談到他的時候,就好像他是離開的一樣。蓋吉士非常驚訝,於是他再把戒指的座盤往外轉,結果他又變回可以被看見的人。

蓋吉士在驚喜之餘,開始對這枚戒指進行試驗,看它是不是真的具有這樣的魔力,結果他發現每次把座盤往內轉,自己就變成隱形人,往外轉就現身。經由這個發現,他盤算在出席一個向國王報告的宴會時,引誘皇后,而且透過皇后的幫助,謀殺國王、取得王位。

如果你是那位牧羊人,擁有這樣一枚隱形戒指,你會不會做同樣的事?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你擁有一枚隱形戒指,既不必偷,也不必用搶的,你會不會去銀行「拿」錢?會不會去珠寶店「取」走昂貴鑽戒?會不會大搖大擺走進心儀已久的異性家中,滿足你朝思暮想的情人夢?柏拉圖對話錄中的辯士認為,只要擁有一枚隱形戒指,日常生活中的有道德的人和沒有道德的人,都會做同樣的行為:滿足所有個人私欲的行為,「道德」就像一付枷鎖,禁錮的是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狂野的私欲,一旦去除枷鎖,最真實的人性會如脫繮的野馬一樣,為所欲為。

道德是一種壓力
我上「倫理學」課的時候,幾乎每次都會問學生:「有沒有人喜歡吃蛋糕?請舉一下手。」當然有人會將手舉起來,而且表情自然輕鬆,覺得老師怎麼會問這種無意義的問題。接著我會問:「有沒有人喜歡同性?也就是說有沒有人是同性戀者?請舉一下手?」這個問題通常不會有人舉手,即使台大校園早就有同性戀的社團存在,但是在教室這種半公開場所,承認自己是同性戀,仍然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一個喜歡吃蛋糕,一個喜歡同性,為什麼同樣是「喜歡」,卻會受不同的壓力?因為喜不喜歡吃蛋糕和道德無關,沒有人會認為不喜歡吃蛋糕是無恥。但是喜歡或不喜歡同性,儘管我們的社會已經相當開放,這仍然是一個和道德有關的問題。同性戀者在以往保守的社會中,被認為是變態,甚至是妖孽。

道德是人際之間的產物,兩個人以上才會產生道德上對錯的問題,道德問題是規範性的問題,所謂「規範」就是規定和限制,違反道德就是違反規定,所以違反道德會受到他人譴責的眼光,也會受到自己因道德教化所產生的良心折磨。譬如一個喜歡阿諛奉承的人,除非厚顏無恥到了極點,否則也不敢到處張揚說:「我喜歡拍馬屁。」因為「拍馬屁」和「吃蛋糕」雖然都是個人偏好,但後者可以理直氣壯的承認,而擁有前者這種偏好,如果讓別人知道,自己會感到羞愧,因為這種偏好涉及道德。如果哪一天「同性戀」和「喜歡吃蛋糕」一樣,被人們當成純粹是個人喜好、無關道德,同性戀者就可以大方出櫃,而不會遭遇任何異樣的眼光。

同樣的,如果「說謊」無關道德,說謊的人也不會在說謊時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測謊機也就失去功能。因此一個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會影響到行為者的心境,因為道德具有規範作用,只要活在社會上,任何人在道德上的表現,必然會成為他人對「這個人」進行評價的最重要依據。所以通常從事不道德行為的人,也會盡量掩人耳目,因為這是見不得人的事。

任何一個在正常社會、正常家庭成長的人,從小就會受到一些道德教化,所以道德對任何人都會具有一些無形的壓力,就是因為道德對任何人都有一定的約束力,所以柏拉圖筆下的辯士才會認為,只要擁有隱形戒指,沒有人會在乎道德或不道德,因為隱形戒指的意義是:即使從事不道德的行為也保證不會被人知道,因此也絕不會受到任何外在的道德制裁。至於內在良心的制裁——在一個道德教化逐漸口號化、功利價值觀主導的社會,比起不道德可能得到的巨大利益,內在良心的聲音實在微不足道,就像在一場眾人嘶吼的狂歡舞會,誰會聽得到角落一名弱女子被暴徒欺負的求救聲?

道德既然是一種束縛,聰明的人們為何要自設枷鎖?為何不追求自由、解放、不受限制、為所欲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4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13/08/09
能夠從根源解決台灣現在社會的問題~很推薦社會大眾都來讀一讀!
展開
user-img
3.0
|
2010/08/18
我是因為學校作業才去讀這本書的
作者的思想深刻,讓我獲益良多
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只要法律,何必道德?\"
再強調法治與自由的社會制度下
道德似乎容易被忽略
作者提出疑問又陳述有說服力的見解

只可惜整本都是這樣的想法闡述
讀到後來有點吃力且乏味 (可能是我太沒耐心)
比較適合非常喜歡邏輯思考的人
但仍然是本好書!!
展開
user-img
4.0
|
2007/02/09
我們會排隊了,然後呢?

一、包容歧異
  
  前些日子去埃及,回程於曼谷轉機,在曼谷機場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當時原定搭乘的泰航班機,因為機體過熱而被勒令休息,所有搭機的旅客只得在狀態未明前先於候機室內等待。過了十幾分鐘,地勤人員前來發送飲品與三明治,我便和幾位同行者代表本團排隊領「物資」。由於我們整團都登記素食,所以三明治另外發放,見領隊站在服務台後方已領到三明治,我和二位同伴便脫離隊伍去幫忙拿。領隊告訴我們飲品因為有數種,所以仍要排隊去挑選,於是一位同行者先帶三明治回座位,我和另一名同行者走到仍在隊伍中的同伴處,才對話不到二句,後方突然傳然大聲的叫嚷:「排隊!排隊!」
  
  突如其來的叫聲讓人吃驚,我們回過頭去,看到排到我們後面、兩位其它台灣團的女團員,正憤憤不平地繼續喊:「排隊!排隊!」我向她們解釋我們是團領,幫整團人拿取飲品,她們很不耐煩地回:「我們也是啊!我們還有人排在前面咧!排隊,排隊啦!」
  
  當時我很累,感冒也並未好全,和同行人面面相覷,我還笑著說男生身強力壯,就交給他們,我先回去休息,同行者則走到後方排隊去了。
  
  團領是一人或數人代表一團,報上團名、人數,領到飲品、點清數量後就離開,這是我所認知的團領方法。顯然另一團的團員並不如此認為。在當下,泰航所準備的飲品是充足的,而這兩位女團員距離領取物品的地點已不到五公尺,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兩位女團員如此激動?或許\在又飢且渴的狀態下,不滿意任何插隊行為,即使情況合理;又或者因為他們這一團是如此團領法,所以容不得別團的其它領取方式,認為損害了自身權益?
  
  在柏陽寫《醜陋的中國人》時,台灣社會還不興排隊,在十多年後的今日,我們會排隊了,然後呢?「排隊」成為文明的象徵?「排隊」是一種護身符,維護自身利益的金牌?本來,排隊即是一種尊重他人、維持秩序的表現;但當尊重不存,排隊也僅是徒具型式的作為。縱觀今日台灣社會,難得見到包容歧議的人民,而多見理直氣壯地認為自身為「是」、他人為「非」的人士,這難道不是社會教育的一種失敗?又或者,我們都還在文明的進程中?
  
  閱\讀林火旺教授的《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我再一次回想這整段插曲,以及它之於我們社會所代表的意義。在「包容歧異」上,我們仍像缺乏關愛的稚子,還停留在會吵的小孩就有糖吃的時代,當我們為自身利益凜然辯護的同時,也將敵對意識無限上綱。林教授這麼寫道:『當一個人深刻體認到:一個想法和你不一樣的人,可能是一個腦筋清楚、推論正確、正直、善良、誠懇的人,他的主張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他的道理你不能接受時,就應該比較不會把「不同」解讀成「敵對」,比較不會用「仇恨」對待「差異」,因此也比較能夠體認「多元價值」的意義,以及容忍的必要性,願意學習和不同想法的人和平相處。』
  
  一個自由的社會,必然也是多元的社會,價值觀多元,意識型態多元,信念與作為也是多元的。若一個自由社會無法包容差異,這個社會只會走向分裂,哪裡還有幸福安定可言?在本章裡,作者的論點讓我有真實感與認同感。常有人問我的老師說:「我要如何修?」老師的回答歸納為二,都是四個字,一是「謙卑.誠意」,一是「無我.利他」。林教授認為我們要容忍差異,但是我認為,這個社會需要的不是容忍,而是包容。包容和容忍不同,包容帶有「謙卑.誠意」、若水之德性的色彩。有時人說,現今社會需要多一點真正的修行人,在修行人前加上「真正的」,也是這時代的特色與悲哀。
  
二、民主公民
  
  另外,在閱\讀本書時,我也有不同於林教授的看法,關於「公民」的討論。
  
  林教授筆下的「公民」是理性公民,事實上,擁有這樣特質的公民並不存在於現實社會。政治學對「民主的公民」有其定義,在古典民主政治理論所歸納的條件有:1. 對政治有興趣,會與他人討論,會有強烈的動機去了解。2. 在政治方面的知識資訊來源十分豐富(well-informed)。3. 當其做判斷、政治決定時,是根據某種原則。4.是理性的。而在現實裡,民主國家的公民其實並不滿足於上述條件。西元一九五四年,三位學者: Berelson, P Lazarsfeld和W. Mcphee為此為了研究,在其著作Voting裡,推翻了古典民主政治理論的看法:1. 只有少數人會對政治有興趣,人民也不太與他人討論、進而參與政治。2. 一般人的政治資訊其實相當貧乏。3. 大多數的公民都是草率地做出政治決定,例如:習慣。4. 並不理性,非理性。
  
  「理性」其實非常困難,倘若我們再進一步探討理性的定義,Rational Actor Model的概念是根據古典經濟學而來──從事經濟的行為者(經濟人),用成本效益法則來作冷靜、理性的評估,以追求利潤極大化(除了此目的外沒有其它目的,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方可行動)。基本假設:把決策者視為一個單獨的個體(經濟人);決策者對每個決策的選定都有同質性的價值認定;決策者都能估算出每個政策達成的或然率,使決策成功\的或然率都很高。理性模式有幾個特點:1. 目標導向,不會發生魚與熊掌的游移。2. 對每個選項的內涵、優劣、實行後的結果等等都能了解。 3. 對於偏好能列出優劣順序,量測優劣的尺度唯一。4. 思考過程有充足的時間,沒有收集資料的成本限制。5. 在多方考量後,最後所採取的決策能獲得利潤極大化的實踐。當然,由以上對理性的定義我們可輕易了解,現實的人類決策幾乎不可能為理性,若再加上「道德」、「公德」,甚至要求所有做決策者皆能「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那麼得出來的標準無疑有畫餅充飢之嫌。
  
  民主政治真的需要全然的理性公民方能實踐嗎?事實上,好像也並非如此。
  
  Berelson, Lazarsfeld, Mephee在其書Voting(1954)中談到:「民主政治之所以能夠存在、實踐,並不在每個人都是同質性的(指全能的民主公民),而在於全體公民都是異質性的。社會可以分成三種人,第一種叫社會人,對政治沒有興趣,對公共政策默不關心。另一種人叫做意識型態人(書中對意識型態的用法並不等同於其後世的學者),對政治有興趣,對公共事務高度關心,且會介入、參與,黨性堅強,觀念僵化,沒有彈性,是非常固執的。而大多數人是政治人,介於社會人與意識型態人之間。若社會上充滿了全能民主公民,這社會或許\將非常僵化,沒有彈性,可能還是分崩理析的。」
  
  他們以四種相對的觀點來說明,為何在民主社會中需要異質性的公民:1. 介入與冷漠:對政治介入很深的人,往往非常執著,不願妥協;而對政治冷漠的人,比較有彈性,較願意妥協。2. 穩定與彈性:對政治態度相當穩定的人,往往固守原則,但也過於僵化,不易變遷。3. 進步與保守:一個比較保守的群體,與一個比較強調改變的群體,這兩種人在社會裡都需要存在。4. 共識與分歧:有足夠的共識,人們才能結合在一起,但共識太多,社會便可能僵化,扼殺了社會進步、變化的可能性。有足夠的分歧,才能保有活力,但太多或過度的分歧,將造成社會的分裂。
  
  現在我們討論到很理論的部分,但是這些太泛論,不夠實際。當我們從這些理論退出來,回到我們現實社會,其實,多元差異的本身正包括理性與非理性、為公或為私。《聯邦論》的作者們很清楚看到「民主」的弱勢,如果社會實行直接民主,則國家根本不可能有效運作;如果每一位公民都盡力去扮演統治者的公共角色,那麼依照各人的心智、經驗等等不同,我們國家將如同多頭馬車,僵在原點毫無喘息。
  
  「中庸」的精髓不在「執兩端取其中」,而在「不執一端」;「放下」的精義不在「放下一切」,而在「放在時自在,提起時也同樣自在」。以我所見,林教授對公民的論點,已落入理想國的迴圈,獨裁、民主、自由,有時只是一線之隔。
  
  或許\我們可以規勸眾人不走極端,卻絕不可以定義一個中庸。
展開
user-img
3.0
|
2006/12/26
  「道德」不是一句硬邦邦的空泛口號或不近人情教條式的服從戒律,大多數人所誤解的「假清高」、「唱高調」這類負面印象也絕非道德的本意。事實上,只要存在人際網絡的交織互動過程中,幾乎都是它討論範疇所及,「道德」充斥分佈在每一個人日常生活裡。作者以學者的熱情闡述勾畫一個道德社會的理想面貌,當前台灣人人感慨「社會病了!」現象裡,此書不啻為病況加遽的台灣社會診視,亦具體曝露呈現台灣人於道德推理上的弊病!

  相信是兼負哲學教授此一知識份子身份的社會良心使命,促使作者寫下這本書,選在2006年前這個時刻出版,正是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台灣人能有一個「除舊佈新」的重整良機。除去晦澀難解的辭彙句式,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推敲說明道德在應付日趨繁複乖誕的各種現象亂象,該如何發揮人文道德觀點對應如:謊言百出的政客文化、假民主之名的學術殿堂、自由主義思潮下的民主社會等等?

  道德所要談的,非八股見長的禮義廉恥四維八德,止於表面的認知而已。若要撰寫一本與教規無異的著作的話,那就視同將道德與法律的分界混淆。什麼是道德?它是當大多數人類戴上牧人手中那枚隱形戒指後即棄之不顧的遊戲規則,道德對具有獸性的人類來說,是種約束,而且是人言前的約束。制定看似文明的法律,真的從此以後證明了人類與獸區別了嗎?若道德是可隨意丟棄的價值,表示道德價值從未為人們將其與貨物價值有所不同看待,它從未內化人們心中。「為己而善」抑或「為善而善」是值得內心參照的標準,囿於外在規範而為的善多是偽善,是不得已服從順應之的善,是種消極人性的表現不過。康德告訴我們行德是人之理智天性使然,就如一個人有無違法並不值得特別誇耀,因那是本能所至,真正的品格是來自自律的力量。談到教化,個人認同應擺\脫表面似是而非的假面,以「說理」方式解讀分析,用「理性權威」淘汰上位權威。對藏匿表面之下的「過程」、「環節」一一嚴密檢視、咀嚼;拋棄形式上的武斷及流俗的價值觀,瞭解事物的本質,道德於焉展開。

  閱讀本書時,乍見埋藏已深的道德鄉愁,或許在您展開此書書頁後,會由衷感到其並非僅止於論述品格的重要,道德品格的教化雖勢在必行,然由其延引而伸的品德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人類社會中佔多大作用,而這作用更會決定整體風氣的良俗與否。誠如作者所言,人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連的,尤其共居同一塊土地的人類,所以,讓活在同土地上的人們有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才能活得安心。個人看來,「道德」是通往人生幸福的途徑之外,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必須不斷學者、思索及加以體悟的主題;所以,您還在等待奇蹟降臨嗎?林火旺教授的「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是您追求人生感動的幸福必備書!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經典翻譯文學展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20

讀了這本書後,您可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