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中國社會史

中國社會史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 定價:500
  • 優惠價:945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2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兼顧各時代的社會特色與貫穿時序的整體脈絡,
為深具敘事特色的中國社會史教科書。

  本書起始於新石器時代華北、華南農業村落的興起,結束於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以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為重心,討論中國歷史上相關的重要問題,以明瞭其延續與變遷。

  探討的問題諸如:農業村落的興起與土地制度、租佃制度的演進;封建社會、門第社會、科舉社會出現的時代背景,及士人、士族、士紳的社會角色;古代氏族與國家形成的關係和家族制度的變化;城市性質的演變與工商業的盛衰、復振;人口的變動及其對社會中心轉移的影響;漢末道教在傳統社會中的根源;中古到近世佛教社會力量的發展、限制;近世民間祕密宗教的活躍與其對社會的影響;宗教、家族、政府、士人、商人對推動社會福利與互助的貢獻;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在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下的劇變。

  本書課題之選取,分歷史階段看,可得各時代的社會特色;合而觀之,則能掌握中國社會史的整體脈絡,有助於對傳統社會進行深層的思考,是為理解中國社會發展軌跡的入門書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梁庚堯


  祖籍廣東省新會縣,民國三十七年生於廣州,旋即移居香港,民國四十五年定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民國五十九年)、碩士(民國六十三年)、博士(民國六十六年),自民國六十六年起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至民國一○二年退休,現為同系名譽教授。

  除本書外,著有《南宋的農地利用政策》、《南宋的農村經濟》、《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上下冊、《南宋鹽榷:食鹽產銷與政府控制》;另有未收於上述各書之論文若干篇,以宋史研究為中心,而涉及唐宋社會經濟史、宋元教育文化史及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史學史等論題。
 

目錄



第一講 早期農村的發展與國家的形成
 一、早期農村的興起
 二、社會組織的演進
 三、夏、商時代國家的形成

第二講 封建社會秩序及其解體
 一、周初封建的本質
 二、封建社會秩序的演變
 三、封建社會秩序的解體

第三講 士人階層的興起與士族的形成
 一、士人階層的興起與擴大
 二、士人地位的下降與回升
 三、士族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講 道教的社會根源
 一、神仙與方士
 二、神仙信仰的普遍
 三、巫與巫術

第五講 土地私有制度的曲折發展
 一、春秋晚期以來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二、漢代土地私有制度的發展
 三、三國時期國有土地的擴大
 四、西晉時期私有土地的復盛

第六講 古代城市的性質
 一、封建時代城市的性質
 二、春秋時期城市的擴張
 三、戰國城市工商業的興起
 四、秦漢以後城市的里制與市制

第七講 人口的大變動與市場的萎縮
 一、人口的銳減
 二、人口的流徙
 三、市場的萎縮

第八講 門第社會勢力的形成與衰落
 一、曹魏西晉門第勢力的形成
 二、東晉南朝門第勢力的發展與僵化
 三、北朝隋唐門第勢力的演變

第九講 身分制度的盛行
 一、奴婢
 二、客與部曲
 三、世業、世兵與世吏

第十講 均田法的演變與破壞
 一、均田法的成立與演變
 二、均田法的破壞
 三、客戶的湧現及其與佃農的合流

第十一講 佛教社會力量的發展與限制
 一、佛教社會力量的興起
 二、佛教社會力量的發展
 三、佛教社會力量的限制

第十二講 南北社會中心的轉移
 一、南北戶口的升降
 二、南北產業的消長
 三、南北人才的交替

第十三講 科舉社會的成立與逆轉
 一、唐代門第勢力的衰退
 二、宋代科舉社會的確立
 三、元代社會階級的再興

第十四講 茶鹽專賣制度的成立與私販的猖獗
 一、茶專賣制度的成立與演變
 二、鹽專賣制度的成立與演變
 三、茶鹽私販的猖獗

第十五講 宋元的土地分配與租佃制度
 一、耕地不足
 二、土地的所有與經營
 三、租佃制度

第十六講 宋元城市社會的興盛
 一、城市型態的轉變
 二、城市的擴張
 三、城市的社會結構

第十七講 宋元的工商組織與工商資本
 一、商品流通的中介
 二、手工業工場的組織
 三、工商行會的性質
 四、工商資本的流動

第十八講 新家族制的形成與發展
 一、族譜
 二、義莊
 三、祠堂與祭田
 四、族長與家長
 五、家產
 六、婚姻與婦女地位

第十九講 社會福利與互助
 一、倉儲
 二、養老濟貧、慈幼、療病與助葬

第二十講 身分制度的復興
 一、宋元時代奴隸制度的衰落與復興
 二、元明的職業世襲制度
 三、明代的奴僕與奴變
 四、清代奴隸制度的興盛與衰退

第二十一講 祕密宗教團體的活動
 一、彌勒教與摩尼教的活動
 二、白蓮教的形成與發展
 三、羅教的興起與流衍

第二十二講 明清士紳的社會地位
 一、士紳階層的構成
 二、士紳的特權
 三、士紳的社會活動

第二十三講 明清租佃制度的演變
 一、佃權的長期化
 二、一田多主制
 三、租課型態

第二十四講 明清的工商活動與商人地位
 一、生產、流通組織與資本
 二、工商行會的發展
 三、工商業者的社會活動與社會地位

第二十五講 祕密會黨的活躍
 一、祕密會黨的形成
 二、祕密會黨的擴散
 三、祕密會黨的組織

第二十六講 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
 一、商工階層的崛起
 二、新舊知識階層的交替
 三、婦女地位的提升
 四、農村社會的衰敝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0377
  • 叢書系列:教科書
  • 規格:平裝 / 484頁 / 25k正 / 14.8 x 21 x 2.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三講 士人階層的興起與士族的形成(摘錄)
 
一、士人階層的興起與擴大
 
在封建社會秩序瓦解的過程中,一個社會階層興起,這便是在以後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士人階層。士原是封建社會中國人的骨幹,他們大部分自耕食田,在作戰時被編組成軍隊,少部分則在貴族政府中擔任下級的職務,可以接受教育。封建社會秩序中的士階級,正處於統治貴族與被統治的野人的交會點,因此當封建社會秩序瓦解,階級升降進行時,便成為貴族下降與一般民眾上升會聚之處,隨著歷史的演變而成為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與以往的士階級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士人階層的興起
 
古代教育限於貴族與國人,春秋末年,孔子開始自由講學,將學術傳播到民間,擴大了教育的範圍,這也就是士人階層興起的開始。過去在階級結構中具有固定地位的士,從此轉變成為具有游動性質的士人。過去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務農從軍,此後的士人卻主要延續文事的傳統,或仕宦,或教學。孔子本人,便是新興士人的一個最佳典型。
 
新興的士人所以自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在於他們擁有知識。貴族階級結構崩壞之後,知識不再由具有特殊身分的人所獨享,而是廣泛的向民眾傳布。孔子本人,「有教無類」,他的學生來源複雜,有貴族子弟,大多數出身於平民,甚至有出身微賤的仲弓。他們的出身不同,卻都在受過教育之後擁有知識。孔子之後,這一類的私人講學愈來愈多,他的弟子繼續講學事業的,譬如子夏在西河,曾子在武城。
 
其他如墨子有弟子三百人,形成一個以鉅子為中心的集團;孟子以「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為一樂;《孟子》書中有「陳良之徒陳相」的故事,又有為神農之言者許行,「其徒數十人,皆衣褐」。平民為求仕進,棄農事而專務學問,在當時記載中不乏其例,例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所載趙襄子時,中牟有身修學博的兩位士人中章、胥已出仕,於是中牟之民「棄其田耘,賣宅圃而隨文學者,邑之半」。又如《呂氏春秋.博志》所載的甯越,原是「中牟之鄙人」,「苦耕稼之勞」,因而棄耕從學,「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不論出身,只要擁有知識,便是士人階層的一分子。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1/09/28
老師推薦的,內容真的很好,學習過程很不錯,也很易懂,容易吸收,對於社會史的部分有依據,無論是上課還是提升自己都非常的有用,非常推薦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