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內容連載 頁數 1/3
一、 無感的親情,親人間的沉默(沒)成本

現在的孩子們,對親情多麼疏離,我想用一些,我在教學現場中,所看到的現象,與大家分享。在經濟學上,有一種「沉默(沒)成本」,就是平常沒注意到,但實際上卻很沉默的在一點一滴沉沒的成本……。

有次在速食店用餐時,剛好對面坐著兩對母子,在我右手邊的母子有說有笑,在我左手邊的父子則沉默不語。這兩對親子在我面前,形成反差極大的對比。我看著左手邊那對沉默的親子,爸爸低著頭看報紙,兒子則低著頭猛吃漢堡,用餐之中,不只沒有交談,連眼神的接觸也沒有;右手邊的那對母子,則有吃有說還有笑,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子之情。

我看著左手邊的那對父子,如果他們看到隔壁桌母子之間的相處情形,不知做何感想?而我也在這對毫無互動的父子之間,突然體會到,雖然有時親子之間的相處,無聲勝有聲。但是長時間的「沉默」,有時也像親子互動溝通之間,平常沒注意到,但實際上卻在一點一滴當中,侵蝕了親子溝通品質的「沉默成本」。

很多家長都知道,要多花時間在孩子們身上,但這只是達到「量」的基本標準,更重要的是「質」。親子雙方如果像座雕像般的坐在對方面前,不知道能互相溝通什麼?能產生什麼樣的親子交流的效果?孩子們在這樣相處的過程當中,當然對親情很「無感」……。

「有聲」的親子交流,是「無聲勝有聲」的基礎。別讓「沉默」成為親子相處時光的寫照,更別讓「沉默」造成親子間的情感「沉沒」!

無感的親情,一個巴掌拍不響

在筆者作文的教學經驗中,人物寫作是作文教學的範疇之一,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孩子們更能對此題材得心應手,我常常用他們身邊的人物,如爸爸、媽媽及老師等,來當作他們寫作的題材,希望他們藉由所熟悉的人物,來發揮人物寫作的技巧。不過,這樣的想法,似乎是我的一廂情願……。

有一次我為了符應父親節的到來,我帶孩子們藉由人物描寫的技巧,來深入了解他們心目中的父親。而人物描寫的重點,大致上有「背景(基本資料)」、「形貌」、「個性」及「喜好」等等外在及內在的面向,為了讓同學們更了解他們心目中的父親,以及發掘出父親的多種面貌,我請孩子們準備好題目,去訪問他們的爸爸。在訪談的過程當中,有些令我感到欣喜,有些卻令我感到失望。

欣喜的是,孩子們藉由這個作業,除了多了解自己的父親之外,也開啟了不同於以往的談話模式;失望的是,有些同學真的很認真的在面對這次的作業,回家真的很認真去訪問他們的爸爸,可是有些爸爸的回應不是直盯著電視看,要不隨便敷衍個兩三句,讓孩子們覺得很受傷……。

反過來看,當我在引導孩子們去觀察他們的爸爸時,有時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們跟爸爸相處的時間,以及相處時的品質,是不可思議的貧乏與陌生。有的同學說,他的爸爸工作一回來就被沙發和電視給「綁架」了!不過,這算是還可以看到爸爸。有的同學說,他爸爸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大陸工作;有的同學甚至說,他的爸爸離婚了……。小小的一堂作文課,卻比新聞報導更加真實的反映出,現代親子關係的各種縮影。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有時孩子們對親情無感這樣的現象,往往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僅有單方面是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而是發生事情一定是雙方面均有過失。就像現代很多爸爸,有時上完一天的班,就已經累到不行,有的還得加班加個半死,哪有多餘的時間,去看看孩子們的功課,聊聊孩子們的校園生活,了解他們的心聲呢?

但是孩子的學習狀況又不理不行,所以把孩子送到安親班或補習班,請別人代為督促管教,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問題,但實際上,是把父母親的角色,請別人代為演出。不只管教權隨著孩子在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時間越來越長,影響力也跟著越來越小,與孩子們之間的相處時間,被外面的補教機構,蠶食鯨吞得所剩無幾,與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交流,也在時光的荏苒之下,越來越稀薄……這樣孩子們對親情的感覺,就像不斷被稀釋的咖啡,漸漸的淡然無味,甚至變成走味的咖啡。

孩子們的情況,也不遑多讓。有些孩子們除了學校之外,還要奔波在各種補習班或才藝班,星期一到星期五,從學校到補習班,迎接朝陽又送走晚霞,到了星期六日,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氣,但是到了月考或大考期間,國小的,則需去安親班做一大堆的評量或題庫;國中的,則往往要留下來加強課輔。孩子們一星期在家裡的時間並不多,長期以往,家裡彷彿像旅館一樣,回到家的時間,也就是休息的時間,家人之間,像是房客一樣,見個面,聊個兩三句,接著彼此又要各忙各的……

這樣的情形,讓我聯想到,自己以前很努力的工作,很拚命的賺錢,終於在事業上有一丁點的小成就。我想我的父母看到我的成就,應該會感到很欣慰,但是我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始終與父母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與父母的關係漸行漸遠。有次和媽媽看電視的時候,媽媽看著連續劇裡的劇情,女主角發現自己的丈夫外遇,氣沖沖的問他:「你把我當什麼?」媽媽笑著反問我:「那妳把家裡當什麼?」說實話,長期在事業上衝刺的我,真的很像把家裡當做「旅館」,一天忙下來回到家,為了讓自己能安靜的休息,便把房門關起來。父母即使想跟我談個天,也怕吵到正在休息的我,就這樣日復一日,與父母漸漸疏遠……所以孩子們對親情的無感,絕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往往是長年累月所累積出來的。
31 2 3 下一頁 跳到